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专家共识卵圆孔未闭(PFO)与缺血性卒中、先兆偏头痛等疾病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提示PFO 封堵术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国内外神经科、心脏科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PFO 相关疾病的防治日益重视,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心血管病学专家、神经病学专家、影像诊断学专家撰写了《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明确PFO 相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筛查和诊断流程、治疗目标和疗效评价体系。
PFO的解剖学特征卵圆孔是心脏胚胎时期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位于胚胎期原发隔与继发隔的交界处,通常由原发隔的薄片样结构覆盖形成裂隙样异常通道,类似一功能性瓣膜。
大多数人出生后1年达到解剖学闭合,3 岁之后仍未闭合者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人群患病率20%~34%。
自1564 年意大利外科医生Leonardo Botallo首次发现卵圆孔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示PFO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如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先兆性偏头痛等。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型RCT支持经导管封堵PFO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为指导经导管PFO封堵治疗,根据PFO解剖学特征,将PFO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复杂型PFO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更具临床意义。
建立PFO诊疗团队的重要性鉴于PFO症状的多样性和介入治疗的专业性,为明确PFO与症状的关联、制定并开展个性化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并指导随访,临床中心有必要建立PFO诊疗多学科团队。
团队成员应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影像诊断学专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邀请血液科、风湿科等多学科专家加入。
PFO的影像学诊断PFO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心脏解剖学和功能学评估两方面,常用检查方法包括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和右心声学造影,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述评专家简介:张锦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Attending 医生、脑血管病介入亚专科带头人。
Mayo Clinic 神经内科和放射神经外科访问学者,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优秀中青年专家,10年菁英先锋奖获得者。
现任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擅长:脑血管病诊治;弓上颅内外动/静脉狭窄/闭塞病变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是中国单病种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
准确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对于采取适当的二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与其他脑卒中病因相比,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导致脑卒中的年度风险较低,但年轻患者终身累积风险可能是巨大的。
反常栓塞是PFO 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
在2017年前,PFO 相关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局限于药物治疗,而后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改变了其治疗格局。
在这种大趋势下,经导管封堵PFO 术亦在国内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PFO 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在彻底排除其他病因之前,应当谨慎选择介入治疗。
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 )是指即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脑卒中类型,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4[1]。
PFO 作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在CS 中的发生率高达40%~50%[2]。
流行病学显示伴有PFO 的青年患脑卒中风险增了4倍[3], 在已发生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中PFO 检出率50% ~60%远高于正常人群20%~25%[4],证明了两者具有相关性。
PFO 引起CS 的主要机制是反常栓塞[5],即当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如V alsalva 动作、咳嗽等),静脉系统或右心房内的血栓可通过PFO 进入左心系统,导致脑栓塞。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缺血性卒中介入封堵治疗一例付强;赵敏;丁则昱;杜丽娟;秦海强;曲辉;王伊龙;董可辉;陈步星【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6(011)001【总页数】5页(P73-77)【关键词】青年;缺血性卒中;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作者】付强;赵敏;丁则昱;杜丽娟;秦海强;曲辉;王伊龙;董可辉;陈步星【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2 d”于2014年10月27日入院。
希阿里氏网合并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关系的临床超声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3T09:44:50.9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宋磊李华* 牛铭唐莎[导读]宋磊李华* 牛铭唐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宋磊,男,住院医师,E-mail:**************通讯作者:李华,女,主任医师,E-mail:******************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希阿里氏网(Chiari network,CN)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纳入自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216例,并纳入正常对照组216例,所有病例均行经胸超声检查(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以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contrast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cTTE),观察患者是否有卵圆孔未闭及希阿里氏网。
采用同步、盲法,将超声的检查结果与脑卒中发生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①希阿里氏网、卵圆孔未闭均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有很高的相关性;②同时合并希阿里氏网和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发生矛盾性栓塞的可能性更大;③条索状CN相对于网状CN与隐源性脑卒中有更大相关性。
结论:CN合并PFO可能是隐源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经胸超声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能够准确检出CN及PFO,尤其是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预测性诊断价值,并为内科介入手术提供指导性依据。
[关键词] 希阿里氏网;卵圆孔未闭;隐源性脑卒中;超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尽管脑卒中的诊断并不困难,但仍有近40%脑卒中患者病因不明。
2018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肯定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脑卒中的预防作用,证实了PFO与脑卒中的关系。
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临床及文献分析逯青丽;韩海燕;季苏琼;熊永洁;刘玲玲;刘建;朱遂强;薛峥【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3(000)004【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及万方数据库和中国医知网报道的脑卒中合并PFO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年龄<55岁35例(85.4%),有少量吸烟史9例,高血压5例,高血脂1例,糖尿病2例;左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卵圆孔缺损直径≥2 mm者26例(86.7%);头颅MRI示皮质下白质额叶区、顶叶区梗死各12例。
结论:脑卒中合并PFO患者发病年龄偏小,多无常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卵圆孔缺损直径≥2 mm易发病,确诊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颅多普勒超声造影等辅助检查。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41 cases with stroke combined PFO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In 41 cases, 35 (85.4%) cases were younger than 55 years old, 9 cases had history of smoking, 5 cases had hypertension, one had high cholesterol and 2 cases had diabetes. One had the valve insufficien-cy in left great saphenous vein, 6 cases had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egs and 2 cases were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wenty-six cases (86.7%) showed the PFO size larger than 2 mm. Each of 12 cases showed subcortical lesions in the frontal or parietal lobes on brain MRI. Conclusion:Stroke patients with PFO are young (<55years) and most of them had no risk factors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Patients with PFO larger than 2 mm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of strokes. Th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or 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are necessary for the diagnosis.【总页数】4页(P260-262,272)【作者】逯青丽;韩海燕;季苏琼;熊永洁;刘玲玲;刘建;朱遂强;薛峥【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3.3【相关文献】1.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16例临床分析 [J], 常大伟;刘宇翔2.介入封堵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 [J], 高飞丹;潘孙雷;池菊芳;郭航远3.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 [J], 江毓敏;刘强;陈世英;马春换;安静;陈燕燕;宦楠楠;杜彦辉4.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析 [J], 王豪;孙园园;邓雅琴;宋嫣;夏生根;陈晖;罗丽华;汪前洲5.中青年隐源性DWI阴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两例 [J], 刘莹莹;马丽丽;马晓萌;陈晓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圆孔未闭解剖和检查技术的进展韩军良;赵钢【摘要】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综合征,按病因一般可归为5类,病因不同,防治策略亦有区别。
隐源性卒中占整个缺血性卒中病患群体的比率达20%~30%,其中50%以上与心源性栓子相关,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隐源性卒中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近年,国内逐渐开始了相关的临床工作,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它们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br> PFO相关性卒中的诊断过程一般由3个步骤组成:首先应疑诊,根据病史以及影像学资料考虑是否存在心源性脑梗死;若高度怀疑则应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确认存在P F O,则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
第一步要求医生熟悉脑梗死相关亚型的影像学特点并结合该患者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第三步容易被忽视。
只有当隐源性卒中患者同时存在PFO和栓子来源时,才能确诊脑梗死的病因为PFO。
新近由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续发表了3篇有关PFO封堵术与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人们似乎觉得PFO相关性卒中的治疗已有定论,然而从3篇文章发表之后,争论就不断出现,主要是质疑试验的设计不够合理,因而怀疑其结论的正确性。
实际上多数关于PFO与卒中的研究都存在着试验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br>对此,本期PFO与卒中专刊将纳入PFO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PFO的解剖与检测技术、心源性卒中的影像学特征以及PFO相关性卒中的典型病例等内容,从不同角度阐述PFO相关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以及当前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有助于增加我们对隐源性卒中的认识,提高诊断脑梗死病因的水平。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5页(P591-595)【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超声,经颅多普勒【作者】韩军良;赵钢【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心源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包括心房颤动、瓣膜病、近期的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合并深静脉血栓等[1],相对而言,与PFO相关的脑梗死容易在临床实践中被人们所忽略,部分医生甚至对卵圆孔的解剖生理病理和检查技术等尚感到陌生。
论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3期M E D I C I N E I N N O V A r兀O N R E SE A R C H 者j碧爨澎参彰学绔每菇鬻嚣j雾锈爹爹爹毋镑缘≠移铹爹箨爹学旁磐;髫辔≠季袭季参;缓雾荔;辔|雾雾雾爹彩砻雾爹爹豁磐学戮雾磐彩爹警惕卵圆孑L未闭与中青年脑梗死任中秀本溪市铁路医院神经内科(辽宁本溪117100)【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度【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3—0026—02【摘要】卵圆孔未闭,是左、右心房之间一个小的通道。
近年来。
卵圆孔未闭研究显示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最有力证明显示与中青年患隐源性卒中有密切关系,几乎近40%的缺血性率中不能明确病因,即隐源性卒中与此有关。
但也暗示在一部分老年人中可增加卒中的危险。
卵圆孔未闭是形成脑的矛盾栓塞的潜在条件。
房间隔动脉瘤的存在在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中扮演重要角色。
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可较准确地预测卵圃孔未闭。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外科手术治疗是卵圆孔未闭有效的方法且对降低卒中病人的复发危险也有效。
【关键词J卵圃孔未闭中青年矛盾栓塞脑梗死W ar n of Pat e nt For a m en0v蚰e an d Y o ung an d M i ddl e A ged C er ebr al Infarction.Ren踟舭D芒珊珈研嵋o/Neuro/ogy,Benxi r adr oad hosp删.&r戚117100.Ch/n a|.【A bst rac t】Pm ent f or am en oral e(PFO),a sm al l c om anum ca t i on bet w e en t he l e ft a nd r ight at r i a.I n r ecent yea r s,t he pr esenc e0f8PF O has be en s ho w n t o be associ at ed w i t h a l l m c r eas e d ri s k of i s chem i c st r oke.t he as s oci at i on has been pr edo m i nan t l y s h ow n i n young a nd m i dg e age d pat ient s w i t h unexpl a i ne d(crypt oge ni c)s t roke,A pproxi m at e l y40%of i s chem i c s t roke have∞cl earl y def i nabl e et iol ol o gy a nd a弛t er m ed cr ypt og em c st r o kes.B ut al s o has been suggest ed i n ol der pat i ent s.T he r o l e of a n as s oci at ed a t ri a l s eptal aneur ys m(A SA);w hi ch has als o be e n as s oci at ed w i t h i s chem i c s t xoke r i s k.PF O c蚰be pr edi ct ed a cer t ai n ext ent ac cor d i ng t o T C Das s oci at ed pa r am et e r.M ed i ca l t r e at m ent us i ng an t i-pl at el etagent s or syst em i c ant i coagul at i on.Open hear t sur ger y.and t r ans cat het er PF O cl osur e ha ve al l been s h ow n t o be ef f ect i ve i n reduci ng t he ri s k of r ecur r ent event s i n s t r oke pat i ent s w i t h a PFO.【K e y w ords】P FO Y oung a nd m i ddl e age d P ar adox i cal e m bol i sm C er e br al i nfar ct ion卵网孔是房间隔中部的一个开放区,位于胚胎期原发间隔与继发问隔的交界处。
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超声检测及机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所起到的诊断价值及卒中机制。
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14名人员进行对比实验,为方便对比,其中57名健康者为对照组,57名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TCD展开发泡实验,利用Valsava动作对PFO以及RLS进行检测,同时在检测房间隔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采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式。
其中血纤维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与比浊法测定。
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FO、RLS(中重度)、ASA、DVT指标水平均相对较高(P<0.05),轻度发生率较为均衡(P>0.05)。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检查中,TCD与Valsava动作联合对其PFO有一定的敏感性,可用于其诊断。
PFO导致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与反常栓塞的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卵圆孔未闭;超声检测及机制引言:近些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提升,其有着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特点,会根据病因分为不同卒中类型,而不明致病因素的脑卒中即归为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此还需做好全面检测工作,明确病因后展开针对性治疗。
本文主要探讨了超声检测在中青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所起到的效用价值,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的57例对象均为院内收治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在2021年9月~2022年8月,其中男性32名、女性25名,平均年龄(45.78±4.26)岁,经MRI、MRA、心脏与血管超声等诊断均未发现明确原因。
排除交流不畅、出血性脑卒中、其他器质性障碍、感染等患者。
因后期需采取比较的方式进行差异判别,因此还需选取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其中男性30名、女性27名,平均年龄(46.18±5.39)岁,经检查均无任何疾病史。
卵圆孔未闭的研究进展刘扬;陈伟红;李睿;贾砚秋;何莎莎;吕佩源【摘要】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低氧血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该文介绍卵圆孔未闭的诊断、相关疾病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诊断;封堵术【作者】刘扬;陈伟红;李睿;贾砚秋;何莎莎;吕佩源【作者单位】050017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50051 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卵圆孔是胎儿心房间的通道,即母体氧合血在胎儿肺循环部分的旁路。
新生儿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使左侧的原发隔部分紧贴于右侧的继发隔,卵圆孔发生功能性闭合,1年内达到解剖性闭合。
>3岁卵圆孔仍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1],约25%的成人有PFO。
PFO与多种疾病相关,在进行Valsalva动作、尖叫、咳嗽、排便等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动作时,PFO可致明显的右向左分流,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1 PFO的诊断1.1 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其不受胸廓和肺的干扰,可以清晰显示PFO及房间隔结构,评估分流程度,并能对PFO与其他右向左分流进行鉴别。
实时三维TEE可观察到更接近实际形态的卵圆孔截面形态,能更准确地测量最大径线,对PFO封堵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EE的准备相对繁琐,尽管操作仅需10 min,但检查前患者须禁食禁水4~6 h,局麻20 min,检查后仍须禁食禁水2 h。
TEE属于半有创检查,要求患者须具备吞咽功能,插管会造成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耐受性差;而麻醉则可能使患者Valsalva动作受限,产生假阴性结果,这些均限制了TEE的应用。
卵圆孔未闭导致急性脑卒中病例分享及卵圆孔未闭发病机制、解剖特点、危险因素、和影像学鉴别诊断病例资料60岁男性,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右下肢无力约10小时”为主诉入院,行走稍不稳,无其他伴随症状,无烟酒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跟膝胫试验欠稳准,Romberg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化验示血常规、肝功、肾功、血凝、心肌酶、电解质等均大致正常。
头颅MRI示:左侧额叶、双侧顶叶多发急性脑梗死;双侧大脑梗死。
颈部血管彩超示:右侧颈动脉斑块;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起始部)。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示:1.脑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2.监测时限内未见微栓子信号。
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60.9%;1升主动脉扩张,2 左室松弛功能受损。
动态心电图示:1.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最低心率、平均心率、总心搏数正常。
2.偶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3.偶发多源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部分时间部分导联ST-T异常(其中II、III、aVF、V2-V6导联ST段抬高0.1mv-0.2mv,请结合临床)。
5.心率变异性正常图1 头部MRI示左侧额叶、双侧顶叶多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病灶为双侧大脑皮层多发,考虑栓塞可能性大,显然用大动脉粥样硬化不能解释脑梗死病因,且患者颅内外血管无严重狭窄;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也未见房颤等心源性栓塞证据。
约30-40%的缺血性卒中为“隐源性”,也就是找不到原因。
近年来,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和原因明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提示PFO可能是隐源性卒中的原因之一。
针对此进一步完善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食道心脏超声(如下图),提示卵圆孔未闭;最后患者转至心胸血管外科行卵圆孔封堵术,术后3天顺利出院,院外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卵圆孔是胎儿发育所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原发隔和继发隔相互贴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3岁以上未完全融合,则将遗留的裂隙样通道称为PFO。
卵圆孔未闭致青年卒中1例报告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中25%-39%为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
卵圆孔未闭(PFO)在CS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25% ~ 50%【1-2】。
PFO引起的CS的发病机制是矛盾栓塞【3】。
因为平时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当有某些慢性疾病时,右心房压力会暂时高于左心房,外周静脉系统的栓子经未闭合的卵圆孔,血液从右心房从而进入左心房,经体循环引起脑梗塞。
本文报道一例年轻男子卵圆孔未闭引起的急性脑梗死。
病历资料患者,男,33岁,因“阵发性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4.5小时”于2021年06月08日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
4.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言语不清和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表现为言语速度慢,语言表达费力,右上肢抬举无力。
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到10余分钟缓解,严重时右侧的肢体完全不能动弹,根本不能说话。
完善脑部CT排除脑出血后,急诊科以“脑血管病”入住神经内科,入院后症状完全缓解。
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查体:血压136/86mmHg,BMI20kg/㎡,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清楚,应答准确,反应正常,无记忆力、判断力、理解力、定向力障碍,粗侧双眼视力及视野无异常改变,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
双侧眼球向各方向运动自如,无眼震,双侧额线、鼻唇沟对称,伸舌中伸,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发作严重时NIHSS评分为18分。
辅助检查:2021.06.09颅脑MRA:左侧多发急性脑梗死,多发脑缺血灶,局部脑萎缩,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小突起,小动脉瘤待排(见图1)。
颈部血管彩超显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未见异常。
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对称,右侧内径较细。
心脏彩超、下肢动静脉彩超、心电图、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血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沉、风湿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卵圆孔未闭与反常栓塞黄旭中【期刊名称】《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年(卷),期】2005(12)1【摘要】一般情况下 ,卵圆孔未闭 (patent foramen ovale)不引起心房间分流 ,不需外科手术。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卵圆孔未闭的存在与反常栓塞、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各种心、肺手术后不明原因的卒中或猝死相关的报道日益增多。
除神经科、心内科医生对其十分重视外 ,心胸外科、麻醉科医生亦已予以关注。
现将近年在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动脉瘤、反常栓塞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拓宽对心胸手术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冠状动脉反常栓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合并症时能正确思考和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策。
【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反常栓塞;房间隔动脉瘤;卒中【作者】黄旭中【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相关文献】1.卵圆孔未闭合并反常脑栓塞患者与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食道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J], 娄邦秀;罗采东;刘云兵2.肺栓塞合并卵圆孔未闭——反常栓塞的危险因素 [J], 何璐3.肺栓塞合并卵圆孔未闭并发反常栓塞二例 [J], 龙娇;刘丽琼;李志东;欧阳晟榕;李艳丽;肖谊4.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偏头痛反常栓塞学说的研究进展 [J], 魏静;刘庆军;刘曙东;杜小燕;龚洪敏;吴林;谭庆;赵瑞5.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在"反常栓塞"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王凤霞;许中兴;陶静;王霆;燕建锋;李国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无脑卒中病史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又根据年龄分为<55岁和≥55岁两组。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中<55岁患者的PFO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其他各组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结论:PFO是年轻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PFO并早期干预,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是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而充分闭合卵圆孔,从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一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据国外资料显示,有10%~40%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可以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即使进行抗凝治疗,也有3%~10%的患者会发生脑栓塞[1]。
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对大多数缺血性卒脑中患者可做出正确诊断,但仍有不少病例原因不明,需要做进一步地探讨。
在寻找不明原因卒中患者病因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比例较高。
为了明确缺血性卒脑中患者与PFO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以期提高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130例,其中男83例,女47例,年龄26~72岁。
同时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无脑卒中病史、并且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又根据年龄分为<55岁和≥55岁两组。
1.2 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带食道超声探头,其电子相控阵探头频率7.0~3.5 MHz,其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用5.0~3.5 MHz,频谱多普勒用3.5 MHz,仪器调节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相同,探头距门齿约25~30 cm处检查。
对两组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
具体方法为:按胃镜消毒法常规消毒食管超声探头,探头前端前曲约150°并涂以润滑剂,患者取左侧卧位,在局部无麻醉状态下嘱患者咬住牙垫,屏气进行吞咽动作,术者将探头经口腔向咽部快速插入进至食管,多平面探头通过探头上的按钮可自动从0~180°进行连续扫描探查。
插入食道超声探头进行多切面观察记录,在双心房切面上观察卵圆孔缺损直径。
1.3 PFO的诊断标准(1)卵圆孔瓣与继发隔之间存在裂隙;(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观察到卵圆孔瓣与继发隔之间存在细小的心房水平分流束,且分流束起源于卵圆孔瓣与继发隔交界的边缘处;(3)由2位超声专业医生结合图像做出判断。
卵圆孔按直径大小分为三型:小型(≤1.99 mm)、中型(
2.0~
3.9 mm)和大型(≥
4.0 mm)[2]。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 15.0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卵圆孔未闭(PFO)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
2 结果
观察组的PFO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55岁患者的PFO发生率显著高于≥55岁患者,并且<55岁患者的PFO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
的正相关性(P<0.05)。
其他各组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例(%)
组别PFO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相关系数
(r)
观察组<55岁(n=73) 39(53.4) 26(35.6) 0.93
≥55岁(n=57) 20(35.1) 12(21.1) 0.59
对照组<55岁(n=79) 14(17.7) 13(16.5) 0.42
≥55岁(n=61) 5(8.2) 9(14.8) 0.23
3 讨论
卵圆孔作为胎儿时期一个重要的生命通道,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其发生功能性闭合,一年后达到解剖上闭合。
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PFO),在右心房压增高的情况下,可出现自发或诱发的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PFO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
而当PFO存在时,由静脉-右心系统,经未闭卵圆孔易发生反常栓塞[3-4],增加了脑血管血栓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心脏影像、超声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PFO与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较年轻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出了PFO是一个新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目前,对PFO的诊断多采用非侵入性方法,例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等。
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作为一种半侵入性检测手段,被认为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5],其检出率比经胸超声心动图高3倍。
它不仅能获得房间隔的细微结构图像,显示卵圆孔瓣与继发隔的相对位置,还能准确测量卵圆孔的大小,同时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经卵圆孔的异常血流。
对比TEE诊断PFO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100%,彩色多普勒TEE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
PFO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机制是:(1)在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情况下,如合并肺动脉口狭窄、肺动脉高压、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时,或在剧烈运动、剧烈咳嗽、憋气等情况下造成右心房压力升高,均可出现经未闭卵圆孔的房水平自右向左分流,使右心系统血栓经卵圆孔而栓塞体循环动脉,形成反常栓塞;(2)PFO或相关的房间隔瘤样膨出内形成的栓子直接造成的栓塞;(3)由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使得引起栓塞的危险性进一步增高[6]。
大量的研究证实,存在PFO者发生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几率显著高于无PFO 者。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PFO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即<55岁患者的PFO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55岁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可能由于该类人群年龄较轻,较少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脑血管病常见的传统危险因素,当PFO分流量较大合并房间隔瘤,或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等,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总之,PFO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两者密切相关,对年轻的脑卒中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常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PFO、早期干预,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Windecker S, Meier B. 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atrial septal aneurysm: when and how should they be treated[J]. ACC Curr J Rev,2002,27(11):97-101.
[2] 倪显达,卢中秋,徐湘挺,等.卵圆孔未闭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浙江临床医学,2004,6(9):823.
[3] Handke M, Harlof A, Olschewiski M, et al. 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cryptogenie stroke in older patients[J]. N Eng J Med,2007,357(22):2262-2268.
[4] 陶春燕,陈万春,白宇,等.卵圆孔未闭引发缺血性脑卒中[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1):24-25.
[5] Rabinstein A A, Chirinos J A, Fernandez F R, et al. Is TEE useful in patients with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J]. Eur J Neurol,2006,13(5):522-527.
[6] Thaler D E, Saver J L. Cryptogenic stroke and patent foramen ovale [J]. Curr Opin Cardiol,2008,23(6):537-544.
(收稿日期:2012-09-18)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