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三种常见性病1448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7.54 KB
- 文档页数:2
某院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周小剑;唐湘;李玉华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6(027)021
【摘要】分析本院三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为本地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本院5828例疑似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病原体的DNA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总阳性率为56.4%,病原体Uu、CT、NG阳性率分别为45.4%、8.0%、3.0%.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45.5%、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年龄段为主要感染人群,占83.8%,以Uu、CT流行为主.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为5.19%.加强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监测,对减少其流行与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4085-4086)
【作者】周小剑;唐湘;李玉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 51143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9
【相关文献】
1.濉溪县2008-2013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2.1596例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3.昆明市201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4.南通市崇川区2012-2018年5种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5.某综合医院2015~2019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根据其流行病学,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进行传播且缺一不可。
本表根据流行病学对疾病进行归纳,总结疾病特征,并提供实验室诊断方法,这样可以使医生在疾病多发季节根据疾病特征进行初步诊断,防止对疾病的漏诊。
一、梅毒1.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95%通过性接触传播,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病原学检测发现梅毒螺旋体可以诊断,梅毒血清学检查于一期梅毒后期及二、三期梅毒呈阳性,特别是二期梅毒呈强阳性。
二、淋病1.传染源: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量可发生间接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分泌物图片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氏阴性菌可作为筛查手段,分泌物淋球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量可发生间接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Giemsa染色行细胞学检查,沙眼衣原体培养为最敏感最特异的诊断方法,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行血清抗体检测盒PCR核酸检测。
四、生殖器疱疹1.传染源:患者、亚临床或无表现排毒者是传染源,有皮损表现者传染性强。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行细胞学检测、病毒抗原、病毒培养及核酸检测。
五、尖锐湿疣1.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患者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少量可发生间接传播;胎儿以垂直传播为主。
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
4.实验室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凹空细胞为特征性病变,醋白试验阳性,也可采用PCR和DNA探针杂交技术检测HPV。
梅毒124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发表时间:2014-06-25T10:39:29.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马旭[导读] 但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该病又开始在国内出现,其发病率近年来还呈现出了上涨趋势。
马旭(辽宁省丹东市皮肤性病医院 118000)【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梅毒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4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3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20-29岁年龄段次之;小学及以下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初中文化,均显著高于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梅毒与AIDS(艾滋病)的发生有者密切关联,临床上应加强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流行病学;梅毒;AIDS【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33-02 在建国初期,梅毒是国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性病。
随后我国加大了梅毒的防治力度,到上世纪60年代,梅毒基本上得以彻底消灭。
但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该病又开始在国内出现,其发病率近年来还呈现出了上涨趋势[1]。
为了解本地区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为梅毒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对124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124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GB15974-1995中的梅毒诊断标准,并按照GB15974-1995中推荐的处理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的病例登记均由专科医生进行规范填写,无遗漏病例。
搜集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染病是一类由病原体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并且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本文将着重分析以下几种常见传染病:流感、肺结核和艾滋病。
一、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通常以突然发生的高热、咳嗽、喉咙疼痛和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特征。
流感广泛传播且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造成大量的患者和死亡案例。
1. 流行季节性:流感呈现季节性的特点,每年冬季是其高发期。
这与人们在寒冷季节更容易聚集在室内、空气湿度低以及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有关。
2. 高度传染性: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中携带的流感病毒可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此外,接触被污染的表面也可能引起传播。
3. 变异性: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导致了每年新一轮的流感季节。
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可以产生不同亚型和毒力不同的株系,使得人们在之前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易于感染。
二、肺结核肺结核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它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并且对肺部产生严重损害。
1. 潜伏期长:肺结核具有长期潜伏期的特点,一旦感染分枝杆菌,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才会出现明显症状。
这使得肺结核很难及早诊断和治疗。
2. 境界形式:肺结核可以以两种形式出现: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通常在儿童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人中见到。
继发性肺结核则是由原发性感染未能完全控制而导致的。
3. 患者传播:肺结核患者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播源。
他们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含有分枝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可以被周围的健康人吸入并感染。
三、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并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严重损害。
1. 性传播: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与感染HIV的人进行不安全性行为,例如无保护性交。
全球几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及研究动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传染病的流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全球各国的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开展研究与控制工作,以控制和消除这些传染病的流行。
艾滋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有3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其中约有2400万人在非洲。
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一直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点。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抗艾滋病疫苗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另一种主要的传染病是疟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近4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多数感染者集中在非洲地区。
疟疾主要通过感染寄生虫传播,这种寄生虫通过蚊子叮咬人体传播。
目前,全球各地的研究机构正在加强对疟疾的研究,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
一些新型的抗疟疾药物正在不断研发和试验,同时,控制蚊子传播疟疾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流感是每年都会流行的一种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流感病毒,并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和乙型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最为严重。
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导致疫苗的研制与疫苗制备形式的改进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正在开展流感病毒的基础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预测流感病毒的变异趋势,并为疫苗的研制和制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肺结核、登革热、乙肝等传染病也是全球范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
登革热则主要由蚊子叮咬传播,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乙肝病毒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传播主要通过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针对这些传染病的研究和控制工作是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
各国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传染病的研究与控制工作。
1987~1990年全国16个城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邵长庚;梁国钧【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1993(15)1【摘要】总结全国16个城市性病监测点1987~1990年性传播疾病(STD)的疫情监测资料,4年中共报告STD 125 4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7.80/10万。
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65.85%)大于男性(36.81%),从而使男女患者的性别比从1987年的2.39:1降至1990年的1.34:1。
各监测点的STD疫情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61%。
STD流行的优势病种为淋病,占全部STD的59.22%(1990年);而尖锐湿疣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增长速度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105.03%和85.14%。
STD患者多为性活跃人群,20~39岁年龄组患者占82.10%。
职业分析表明,个体户(1206.06/10万)和待业青年(346.20/10万)的发病率最高。
区域分析表明,南方城市STD发病率最高,已达200.47/10万;长江流域城市的STD增长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71.41%。
【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性病;监测;流行病学【作者】邵长庚;梁国钧【作者单位】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01【相关文献】1.太原市万柏林区1987—1996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J], 冯彩凤;张锦秀2.潍坊市1987~2001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J], 徐正田;刘国艳;于星海;刘志香3.1987-1990年全国16个城市性流行病学分析 [J], 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4.湖北省1987—1998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J], 吴隆艾;李晓珍5.浙江省遂昌县1987~2000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J], 叶水福;王祥云;金忠平;占群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10年三种常见性病1 448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目的:分析胶南市1998~2007年三种常见性病患者的数量、年龄、职业的变化。
方法:统计1998~2007年,在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三种常见性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1 448例患者,其性别及年龄、职业等详细信息。
结果:比较2003年前后各5年性病患者的资料发现,近5年性病患者平均年龄无明显变化,但性病患者数量下降明显,患者年龄段分布及患者所涉及的职业发生了变化。
结论:应根据性病的流行病学的变化特点,适时的调整性病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性病的发生。
标签:性病;性病干预措施;变化胶南市位居山东省东南部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强,性病的传播速度快,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为降低性病的传播速度,减少性病发生的人数,我单位2001~2003年连续三年联合胶南市卫生进修学校,对性病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到农贸市场发放有关性病知识及性病预防措施的宣传材料;在胶南市卫生进修学校对社区门诊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进行有关性病知识的培训。
淋病、尖锐湿疣、梅毒三种常见性病患者数量逐年下降,但性病分布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2007年,胶南市皮肤病防治站性病门诊确诊的淋病、尖锐湿疣、梅毒三种常见性病1 448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登记,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种、发病时间、就诊时间、住址及患者的可能感染来源等均详细备案。
1.2 诊断标准以卫生部制订的《性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
1.3 方法有效降低性病的发生,除及时诊治就医的性病患者及感染的性伴,减少性病的传播外,加强对高危人群宣传,普及性病防治知识,更是减少性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我单位在2001~2003年连续三年通过多种方式和措施,把有关性病知识的宣传材料发放到高危人群手中,加大了性病预防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