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264.65 KB
- 文档页数:2
03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目录【思维导图】 (2)【知识梳理】 (2)【知识点01】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背景 (3)2、工业革命的进程 (3)3、工业革命的影响 (3)【知识点0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1、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4)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3、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5)【知识点0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6)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7)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7)4、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8)【知识点04】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9)2、亚洲的觉醒 (9)3、非洲的抗争 (10)【易混易错】 (11)【素养提升】 (12)【真题赏析】 (13)【核对答案】 (14)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知识点01】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重点】两次工业革命发生背景【难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英国“光荣革命”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对外: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技术:(1)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2)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成果①纺织:“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6讲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文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风貌考点一西方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1)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影响共和制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教案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课程标准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学会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去分析问题。
2、了解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3、分析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作用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人是怎样认为的?后来又怎样从行动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对于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人来说,由于他们活动的范围有限,只是从附近的乡村到城镇而已,所以许多人相信地球是扁的,如果船只航行太远,可能会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
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而新航路的开辟则证实了这一学说。
)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活动: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游记》对当时欧洲人的影响(阅读以下三个材料)材料一: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写到:“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
例如:丝、棉织品、瓷器等,以及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药材和实物,如糖,尤其是香料……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归纳出发现新大陆的原因吗?你还知道哪些原因?(西欧国家欲到东方寻找财富;想要在全世界传播基督教;奥斯曼土耳其妨碍东西方贸易。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教案第五单元教案集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课工商业的兴起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第五单元描述了人类社会经历了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的历程后进入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历史。
本单元分别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变化、世界开始形成一体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文明走向解体、人类新时代的到来。
在此基础上,指出明清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课“工商业的兴起”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叙述了14~16世纪西欧工商业兴起的历程。
手工工场的出现,是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开始;手工工场出现以后促使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阶级。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首先概述了由于商业的发展,手工作坊发展到手工工场;然后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合作、生产效率高,并进一步指出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此外,还着重指出西欧手工工场的范围,以说明手工工场的出现只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整个西欧还处于农业时代。
手工工场时期是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的准备阶段。
教材还运用一些图片,再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情景。
●课程标准-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图文资料,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促使西欧工商业的兴起。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
尝试收集有关西欧与中国手工工场的某方面事例,分析说明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资料说出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不同,手工工场的特点及其作用;能说出工商业兴起后出现的新阶层及其他们产生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历史性的判断。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工工场的生产情况,知道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内类社会从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2)了解中国手工工场的情况(3)了解手工工场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手工工场的特点难点:早期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比较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我们上学期学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哪两个阶段?(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
到了14世纪,首先从西欧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就是工业文明时代。
)新课教学:(阐述)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下这三幅图,它们分别展示了14——18世纪,工业文明来临之即,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同推动作用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呢?(左图为新航路开辟时一条在海上航行的帆船,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原来完全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联为一体,右下为曾经征服欧洲大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拿破仑,如果说拿破仑代表着西方国家的发展,那么,中国就是东方国家中的典型,右上是咱们中国的一位皇帝,乾隆,也就是从乾隆后期开始,中国渐渐在世界近代化的过程中落伍了。
这就是整个第五单元要给我们带来的历史的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师:工商业,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那么这个“工”是什么意思?(工厂)在我们温州有很多的企业,很多的工厂,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开办工厂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或者说说今天的工厂生产有什么特点?生:固定的厂房,机器,大量的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分工合作,工人,管理者,工人在工厂里每天固定工作多少时间,然后企业主发给他们工资,雇佣关系师:那你知道今天的工厂,它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从哪里发展而来的吗?(出示课件: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小作坊)这幅图反映的小作坊里制作呢绒的场景。
看一下它的生产场地在哪?(在家里)劳动数量?(少数,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如果忙不过来的话,可能会请几个帮工,或者师傅可以收个徒弟)生产程序大致如何?(看书:买毛,工匠主亲自购买说明什么?在家纺线织成布,工匠主自身是不是参加劳动呢?学徒帮工跟工匠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拿到市场上去卖,同时再买一些原料回来)当时在欧洲像瓷器、钟表等等都是从这样的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众多类似的作坊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生:规模小,产量小,以家庭为主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消费和开支,(过渡)在14、15世纪的欧洲农业生产有了新的进步,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这种小打小闹的小作坊的生产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教案《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参考教案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目标: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下社会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能力目标:(1)注重创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演变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历史知识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结合图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依次了解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与中国近代化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教学难点:探讨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看我今天的衣服好看吗?如果能穿越时空的隧道,我穿着这样的服饰回到文革时期的闹市,会怎样?为什么?每一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服饰特色,服饰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
那在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服饰是怎样变化的,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一、服装修饰---断发易服1、服装:幻灯片:第一服饰特点:长袍马褂西装革履并向不悖。
长袍马褂与西装在中国流行,那是不是就把传统服装抛弃了呢?没有。
洋装的流行,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山装和旗袍。
幻灯片:看旧式旗袍和新式旗袍有何区别?新式旗袍在满洲旗装基础上,融合了洋装的简洁、美观的特点。
方便了行动,体现了个性。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今天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国服,开始走向世界。
近代是西方服饰引领我们,今天是我们服饰引领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改变?中国强大了,地位提高了,经济发展了。
幻灯片:清朝官府标识,看出什么问题?有等级。
中山装图片,能看出等级吗?他体现的是什么观念?平等、自由。
造型的含义: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咸丰一中历史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专题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第二讲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时间跨度】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1917年(此时段中国有七位皇帝先后在位: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乾隆裕陵;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嘉庆昌陵;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道光慕陵;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咸丰定陵;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祺祥/ 同治惠陵;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光绪崇陵;(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宣统华龙陵园,清朝乾隆30年至北洋军阀统治初期,即公元1765年至公元1917年)
【阶段特征】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1917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是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模式的奠基时期。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方面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西方由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同时无产阶级运动兴起和发展。
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大大推动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2、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人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文化上,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
艺术、电影等有了新的发展并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特征。
【基本线索】
1、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2、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3、思想上,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4、科技文艺上,近代科技文艺的发展;
【专题串线】
【通史整合】
第三阶段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 ---工业化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时期
㈠核心内容:科技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统治确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㈡阶段特征:
基本线索:一个中心(工业革命)、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总体特征: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
政治: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三次议会改革);美国内战(1861年);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德意志统一(1871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国海外殖民霸权和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②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社会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第一国际(1864-1871年)、巴黎公社(1871年));
③西方殖民主义第二次扩张高潮,东方从属于西方.
经济:①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法美相继完成,德意志、俄、日等国也陆续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②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出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
文化:①思想界自由主义兴起(亚当·斯密《国富论》);
②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弊端的逐渐暴露,社会主义学说产生(《共产党宣言》(1848年)),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拜、雪、巴、托);古典音乐(贝),印象派音乐与绘画。
④科学理论重大突破:生物进化论(1859年),瓦特与蒸汽机;
第四阶段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时期
㈠核心内容:新兴工业不断涌现,垄断资本主义到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出现不平衡。
㈡阶段特征:
基本线索:一个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大思潮发展(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总体特征:大企业时代到来,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迈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政治:①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干预国家政治。
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
确立
②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加健全,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日、德是个别、暂时现象)
④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亚洲觉醒:中国、印度、土耳其)
⑤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合法斗争为主,经济斗争为主,有组织的斗争增加,
2、经济:
①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迅速。
英法:缓慢。
日俄: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3、思想:
①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爱迪生与电的应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20世纪初));
②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德);现代主义、电影和电视)。
重点整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条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四个阶段——雏形出现→扩大→初步形成→最终形成
四件大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选修链接】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政治:幕府统治,社会等级矛盾明显
(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
(3)外交:黑船事件,国门洞开
(4)前提:由尊王攘夷到倒幕运动,明治政府建立
2、内容:
(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
(2)经济:土地私有,置产兴业
(3)文化教育: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4)生活习俗:推进西化
(5)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培养效忠精神
3、评价:
(1)积极影响: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向现代化道路,对外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为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提供了某些经验;
(2)历史局限:
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封建色彩浓厚(忠君思想、天皇至上等),并最终走
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政治:农奴制度存在,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落后西欧诸国
(3)思想:新的思潮涌动,人民起义不断
(4)外因: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制度弊端
2、内容:
(1)废除农奴制度,农奴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份地;农奴仍受到村社管理
(2)政治体制:仿照西方代议制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3)司法制度: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开审判
(4)教育、军事改革:改革兵役制度及管理体制,改革办学方式3、评价:
(1)积极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迈出了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的第一步;
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农奴制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2)历史局限:妥协性:改革是沙皇为形势所迫所作的“让步”;掠夺性、欺骗性:农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是对他们的一场掠夺;不彻底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改革没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在所难免
总之,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1、事迹:
(1)提出相对论:相继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伟大革命
(2)推动量子力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3)热爱人类和平:进行不懈的反战宣传和反核战争的斗争,维护世界和平
2、评价:
二十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1、事迹:
(1)树立人生理想:马克思为人类工作;恩格斯帮助劳动人民
(2)完成思想转变:广泛接触社会,吸收先进思想,成为共产主义者
(3)创立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4)领导工人运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分别领导第一和第二国际
2、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