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 制取氧气
- 格式:doc
- 大小:460.50 KB
- 文档页数:1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学生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小组探究合作法;3、集体讨论法;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装置、收集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环保认识,增强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导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3.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小组实验器械:每个学生均分配一套实验器械,以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状态,再提出问题: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制取氧气?引发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二: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教师介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解答。
5. 练习稳固教师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师进行评判。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7. 安置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拓展延伸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新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熟悉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能够正确应用实验器械进行实验。
《制取氧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课程中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及原理,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分析问题及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实验基础知识复习1. 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概述。
2. 制取氧气的实验目的及装置。
3. 原料和制取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二)实验操作练习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的准备与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流程的模拟与实际操作练习。
(三)实验原理分析1.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意义。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在制取氧气中的应用。
3. 温度、压力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分析。
(四)拓展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教材以外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文献资料,理解不同制取方法间的差异与联系。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与预习任务,将相关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记忆准确,理解透彻。
2. 实验模拟:利用实验室或家庭小实验的方式模拟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记录下详细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内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记录中。
4. 拓展学习报告:撰写一份关于拓展学习内容的报告,包括其他制取氧气方法的介绍、优缺点分析等。
5. 作业提交:将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记录及拓展学习报告按时提交至教师邮箱或课堂平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及准确性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3. 教师结合小组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师对学生的拓展学习报告进行评价,鼓励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点评,并提供改进意见。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2、理解并掌握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3、催化剂的概念和特点4、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讲解1.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2)原理: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表达式: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 氧气(O2)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②加热高锰酸钾: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3)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4)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④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⑧再停止加热(5)易错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6)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7)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2)实验原理: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水(H2O)+ 氧气(O2)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3)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4)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例题精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例1.(2019∙诸暨市校级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验氧气B.熄灭酒精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例2.(2019∙铜仁市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O2并验满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收集氧气例3.(2019春∙下城区期中)某同学要证明集气瓶内盛放的是较高浓度的氧气,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A.测量密度,密度等于氧气密度,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B.该气体能使灼热的细铁丝燃烧C.能使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检验知识讲解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检验、验满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例题精讲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检验例1.'(2019∙郴州模拟)请回答下列与O2有关的问题.(1)排空气法收集O2,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______;(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______.'例2.'(2019秋∙崇信县校级月考)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写出操作的方法、现象、结论)'例3.'(2019秋∙洛宁县月考)两个同学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小实验及所得结论如下:A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不变.结论:说明集气瓶中没有氧气B同学实验操作及现象:将燃烧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没有熄灭.结论:说明集气瓶中盛有纯净的氧气请分析:这两位同学所得结论正确吗?'氧气的制取装置知识讲解实验装置设计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例题精讲氧气的制取装置例1.'(2019∙南昌模拟)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仪器①的名称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最适合的装置组合是____(填序号)。
'例2.'(2018秋∙澧县期中)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并注明反应类型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装置连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应选用____装置.(填序号)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也能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取___.(填序号)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发现C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2015秋∙西区月考)如图所示,是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写出下列序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⑦_____。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知识讲解催化剂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
(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
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例题精讲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例1.(2019秋∙农安县月考)我国科学家寻找到新型催化剂,使低温工业产氢取得突破,反应过程图示如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有利于氢能源的推广例2.(2019春∙临淄区校级期中)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C.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例3.(2019春∙铁力市校级月考)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u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B.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C.Cu2+将H2O2还原为O2D.发生了反应Cu2O+H2O2+4H+═2Cu2++3H2O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2019春∙綦江区校级月考)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下列图象错误的是()A .B.C.D.练习2.(2018秋∙武汉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产生的氧气体积。
装置气密性良好,图I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干燥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Ⅱ、Ⅲ、Ⅳ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中,只须将装有二氧化锰的燃烧匙上提,离开过氧化氢溶液的液面,反应即可停止C.若用装置Ⅲ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验满D.若用装置Ⅳ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练习1.'(2019秋∙农安县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1)写出a、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用装置A和装置C都可以制备氧气,指出用装置A制备氧气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优点是___(填序号)A.不需加热B.需加热C.生成物中只有氧气(3)收集好氧气后,小雨同学接着做了“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图2甲所示)。
①请写出硫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②在实验前,集气瓶内会提前预留少量的水,其目的是________;(4)若选用氯酸钾为药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用装置B制备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6)采用相同质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图2乙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________________(假定两种方法过氧化氢均完全分解)。
'当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