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配套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1
统编初中语文教:课件导学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写作训练、语言知识等方面。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主要蓝本,注重语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课文阅读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了各个知识点,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和活动,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的主要是初中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认知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阅读、写作和表达等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难点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课件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课件1一、教材依据: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二、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五、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讲故事:《狼来了》。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二)、学法引导: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三)、组织探究:活动1。
排除障碍,流畅朗读。
(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
(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
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
(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3)梳理情节: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
活动四,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1)性格评价:你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四)、结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
初中语文教案精品·公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出塞》、《赤壁怀古》、《夜泊牛渚怀古》五首古典诗词。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及背后的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及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历史背景掌握。
2. 教学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词五首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鹳雀楼、凉州、赤壁等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及历史背景。
3. 实践: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诗词五首2. 内容:五首诗词的基本信息、韵律、意境及历史背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对五首诗词进行鉴赏,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学生完成的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历史背景掌握1. 意境理解:在讲解诗词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分析关键词语、句子和诗歌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2. 历史背景掌握:介绍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教学设计与指导》适配课件一、课程介绍与目标本课程为人教统编版语文八上的教学设计与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了解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3. 掌握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4. 掌握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5.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教材分析的方法;3. 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4. 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5. 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学情分析本课程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课程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了解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3. 掌握学情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4. 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5.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重难点包括:1. 如何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2.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3. 如何运用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4. 如何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指导配套课件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教师。
首先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此课件。
我们从2018年10月初开始编写,到今年5月完成。
历时近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系统的课件,可以说是非常好啦!这次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教学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本配套课件”)。
它能够很好地指导同学们的教学、备考之路,希望各位能喜欢!当然这只是一个版本的课件,里面具体有多少课件可以供各位选择和参考,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多补充哦!
一、课件概述
本配套课件是根据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语文课程培训教材。
该配套课件采用了优质课型的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修订。
“优质课型”包括了“备课型”和“学习型”两大类型。
其中“备课型”包括了“一课时”和“二课时”。
为了保证课件使用寿命及教学效果,本配套课件对教学时间、章节数量和课时数量均做了明确规定。
课件采用了高质量的文本结构和精美的图片画面来呈现出优美而富有艺术感的语文课堂。
课件中除主要课例外大多采用了精读课例、微电影课例及实践课例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出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部分间产生的相互关系。
另外每节课有一个多媒体互动系统,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的情况完整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更直观地去感受语文课所呈现给我们每一个学生。
二、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过程与方法:本配套课件着重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鉴赏的方法,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语文课的能力。
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放在积累知识与方法、培养语文课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能力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篇文章,进一步认识了人生理想和民族精神,懂得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了读书学习中应把握好的重点和难点,养成爱读书不厌倦之气;体会了“读书使人明智,读史可知兴替”这一名言。
(四)教学目标:本配套课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讲解:1.基础知识: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了解文学常识、学习语言文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