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生产运作管理_实践教学方法探讨_冯根尧
- 格式:pdf
- 大小:200.45 KB
- 文档页数:3
《生产与运作管理》“1+1”教学模式研究一、引言“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管理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到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原理和方法。
对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好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都非常重要。
如何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1”教学模式,对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二、“1+1”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1+1”教学模式是指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理念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1+1”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具体来说,对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来说,采用“1+1”教学模式可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项目实践、讨论和团队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原理和方法。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通过讲解案例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方法。
但是在“1+1”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案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能力。
2.项目实践《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项目实践可以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也可以是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项目。
在“1+1”教学模式中,项目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讨论和团队项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而“1+1”教学模式中,通过讨论和团队项目等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项目,然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实践探讨作者:王小博仝瑶瑶仝崇楼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33期摘要“生产运作管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教学环节中有很多薄弱之处。
现阶段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与本校实际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生产运作管理”也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的教育,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本文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向及教学环节,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开发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探寻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实践;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1.33.036Discuss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WANG Xiaobo[1], TONG Yaoyao[2], TONG Chonglou[1]([1] Xij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3;[2] Changchun Automobile Industry Insi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3)Abstract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the main course in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but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re are many weaknesses in the teaching links. At the present stag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lso constantly 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urriculum of the University.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also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play a typical and exemplary ro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teaching direction and teaching lin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deeply excavate the teaching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 new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Keywords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analysis1 教學背景“生产运作管理”目前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与企业生产以及运作管理知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手段探讨杨依依【摘要】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课程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5(000)033【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作者】杨依依【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市场、激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企业要想成功,必须提高竞争力。
杰出的生产运作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乃至取胜的关键要素,生产与运作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一直都被视为管理学科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鲜明工程与管理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既有工程学科的特点,又具有管理学科的特点。
其工程学科的特点使得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相较于其它管理类课程更为复杂。
而其管理学科的特点,又使得该课程无法像其它工程学科课程一样可以采取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所学的理论和知识。
2、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管理一直是最复杂的领域,其涉及的面也非常广。
另外,随着企业生产实践的发展,一些新的企业运作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如准时生产方式、制约因素理论、供应链管理、大量定制等等。
3、强调实践性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
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且不易让人接受,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
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们系统地讲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让学生们具有“真实感”。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以学习为中心”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设计探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核心,以学习者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为导向,构建具有开放性、积极性和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构建知识,实现个体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探析。
一、课程概况《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作管理能力。
该课程既包括生产过程的管理,也包括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
二、学习目标1. 认识和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技能;3. 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与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设计1. 知识框架设计根据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设计课程的知识框架,包括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的具体内容。
2. 学习活动设计(1) 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业生产与运作的全过程,了解并掌握实际应用中的管理技术和工具。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担当一种特定的角色,如供应链管理团队、质量管理团队等,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堂讨论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生参与的讨论,围绕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4)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在特定的课题上进行独立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评价设计(1)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个人报告,内容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体会。
《生产与运作管理》“1+1”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管理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生产与运作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对实际工作场景的了解,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以及学习效果不够显著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界开始探索更加灵活、实践性更强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围绕着“1+1”教学模式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对其效果进行深入评估,以期为未来该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采用“1+1”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概述、优势、实施方式、应用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该教学模式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关于“1+1”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和指导,以进一步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关于推广和应用“1+1”教学模式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生产与运作管理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1+1教学模式概述1+1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1+1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1+1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8卷第1期 2009年1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RESEARC H AND EXPLORAT I ON I N LABORATORYVo.l 28N o .1Jan .2009/生产运作管理0实践教学方法探讨冯根尧(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 要: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具有鲜明的工程与管理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课程。
文章在了解5生产与运作管理6课程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传统实践教学手法的局限性,提出了运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VRS)组织/生产与运作管理0实验教学的基本设想,并就具体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行了初步探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虚拟现实仿真中图分类号:G642;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09)01-0118-03P rac ti ca lTeach i ng Resea rch on t he Course o fP roduc ti o n a nd Ope r a ti o n Managemen tFENG Ge n 2Y a o(School of Econo m ics andM anage m 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 n g 312000,China)Abstr act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 ment (PO M)is a multi-d i s c i p li n e crossi n g course w ith typ ica l characteris 2tics of engi n eering and manage m en.t A fter i n vesti g ating the teach i n g needs of the course ,this artic le ana l y zeds the li m i 2tations of several conventi o na l teachingm ethods and puts f or ward the basic assumpti o n of applyi n g the VRS technology i n organizi n g PO M experi m ental teaching .The article a lso gave so me exa mples of experi m enta l subject organ iz ati o n and ex 2plained that th is arrange ment is a ver y usef ulway of enhanc i n g students .interests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u lts .K ey w ord s :pr oducti o n and operati o n manage ment (PO M);practica l teach i n g ;VRS CLC num ber :G642;TP391.9 D ocum en t cod e :A A r ticle I D :1006-7167(2009)01-0118-03收稿日期:2008-02-01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06081);/十一五0国家级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F I B0703352A11293)。
作者简介:冯根尧(1963-),男,陕西人,教授,学士,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Te:l 0575********,E 2m a i :l f gy0309@163.co m1 引 言纵观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就业去向可以发现,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大都是金融业、政府机关和高校,极少有人自愿去制造业企业工作,即使到了制造业企业,也只愿意去财务或营销部门,而不愿去生产管理部门。
原因是生产管理部门的岗位工作环境较差,待遇较低,付出多,得到少,导致集中了企业绝大部分财力、人力、设备及其他资源的生产系统受到冷落,这样,学生对于与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自然就不重视。
然而,从工业发达国家看,近年来,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生产领域,企业界和学术界也都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内部生产系统及其管理理论,将生产战略问题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
可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0课程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生产运作管理0课程教学需求分析在浙江省精品课程/生产运作管理0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就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于2007年对04级工商管理专业40名学生做了一次需求调查。
得到如下结论:¹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程背景,缺乏对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对于生产运作管理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理解有一定困难。
º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熟练,对未来是否从事生产管理工作信心不足,导致学习该课程的动力不足。
»随着非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现实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对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热情不高。
¼学生对传统的案例讨论、观看录像、企业参观、专家讲座、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模式基本认可,但是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需求更为强烈。
3传统/生产运作管理0教学手法对比分析/生产运作管理0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产生/真实感0。
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授课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观看录像。
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国外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录像教学光盘,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国外先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经验。
比如针对质量管理专题,我们播放美国著名的酒店的全面质量管理录像;讲授5S现场管理,我们播放了一盘有关现场改善的录像;讲到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录像在课堂播放。
但采用观看录像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现有录像大多是英文版,录像的对话比较快,多数学生听不太清楚。
另外,录像内容以综合性为主,缺乏针对国内生产管理的专题教学光盘[1]。
(2)参观企业。
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情景,并对照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思考[2]。
比如,针对绍兴纺织特色产生,我们选择了纺织印染企业作为参观对象,让学生到生产车间看设备布局、生产流程、生产计划与调度、质量控制、现场改善与员工的班组建设等基层运作管理。
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中存在困难,主要是没有建立固定的教学基地,没有稳定的企业关系。
而且,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许多企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
(3)邀请企业专家讲座。
对于某些实务性、技巧性比较强的内容,如生产调度、员工指派、班组建设、现场改善等,请企业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身传授管理技巧和经验,比任课教师自己讲效果好,印象深。
与参观一样,邀请专家也存在一定困难。
由于企业的工作繁忙,很难保证企业专家按照课程教学时间来安排讲座,很难完成教学计划。
(4)案例讨论。
教学案例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应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
/生产运作管理0课程案例不同于其他管理课程的案例,它的特点是需要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作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生产能力规划案例,只有在学习完生产能力查定办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案例分析;库存管理案例的中心是解决库存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库存管理理论,是很难进行案例讨论的;又比如网络计划案例,在讨论的时候,学生首先要对网络计划技术有所了解,然后才能进行案例分析。
目前好的/生产运营管理0案例不多,主要问题是:案例篇幅太长,描述性内容多,真正反映生产运作管理的实际数据和实际场景模拟少,教学效果不佳。
(5)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模拟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软件)。
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模拟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繁琐问题条理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概括化,使教学过程以直观的形式达到人机一体,便于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同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广度[4]。
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0课程中常用的实验软件主要有: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实验(MRP/MRPÒ)、项目进度计划实验(PERT)、质量管理实验(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工作分析与工作研究实验等。
从近年来的实施情况看,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模拟实验教学开始产生视觉疲劳,兴趣逐步减弱。
原因在于:某些实验教学软件只是教学形式的变化,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了生产运作管理活动教学模型的求解上,而对于更为重要的企业业务流程分析、经济模型构建与咨询诊断等功能没有真正体现,不能真正起到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该课程实践性很强,而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经验。
某些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的从业经历,或者即使有一定的生产管理的实际经验,也由于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企业目前生产运营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
由于实际管理经验的缺乏,教师容易在教学中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枯燥不生动等问题[526]。
4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0教学中的应用基于现代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技术学科,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运输、通信、化工、核能各个领域。
借助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行/生产与运作管理0实验教学,对企业业务活动进行多维仿真,能给学生产生各种感官信号,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使学生与虚拟现实环境之间可以进行多维信息的交互,从定性和定量结合集成的虚拟环境中可以获得企业生产运作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体验、接受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深化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119第1期冯根尧:/生产运作管理0实践教学方法探讨进而提出设计创意。
在制造业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分析及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使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组织实验教学,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几种[7]:(1)用于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可分为概念设计、细节设计、评审和再设计阶段。
每一阶段又可以细分,如详细设计可分为总体CAD、零部件C AD、计算机辅助工程、可制造技术、可装配性设计等。
产品研发过程仿真实验就是对上述活动进行模拟,让学生从进度、资源和成本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集成的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