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微专题讲坛(4)——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导学案高二生物备课组【学习目标】:1、熟练准确书写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2、能说举例说出等位基因的概念3、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F2的分离比例4、准确把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涵及其应用【学习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时安排】:3课时【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3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图6-24后思考:(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试验的?2、F1的表现型是什么?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是隐形性状。
3、F2代的表现型有哪几种?出现了哪些新类型?各亲本类型和新类型之间的比值是多少?【合作探究1】:若在F2中共收获了800粒绿色皱粒种子,按理论推算,应同时收获多少粒黄色圆粒的豌豆种子?(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在F2中,如果单独研究黄:绿和圆:皱其比例各是多少?是否符合分离定律?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1的基因型是什么?3、根据孟德尔的解释,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基因型为YR、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为多少?4、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F1的配子有组合方式16种,F2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中的“9” 有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第一个“3”有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第二个“3”有_____种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2】如图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YyRr,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1.染色体结构变异。
(重点)2.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3.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难点)一、阅读教材P47~50分析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主要起因:染色体断裂形成片段,以及片段不正常的重新连接。
(2)种类:缺失、重复、倒位、易位4种类型。
(3)结果:使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实例:人第5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
2.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做多倍体。
多倍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
3.染色体数目变异(1)概念: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都称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类型:①非整倍性变异:指在正常的染色体组中,丢失或添加了一条或几条完整的染色体。
②整倍性变异:a.单倍性变异:是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等于配子染色体数的变异,由此产生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b.多倍性变异:是指与同种的二倍体细胞相比,具有更多染色体组的变异。
4.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1)实验原理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这保证了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低温处理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操作步骤①材料培养:将一些蚕豆或豌豆种子放入培养皿,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在培养皿上覆盖2~3层潮湿的纱布。
②低温处理:当蚕豆幼根长至1.0~1.5 cm 时,将其中的两个培养皿放入冰箱内,4 ℃下诱导培养36小时。
③固定:剪取诱导处理好的根尖5 mm 左右,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浸泡0.5~1 h ,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
8' 9 1 / 3A.9'C.6; 512B.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章末培优攻略 攻略(一)破解热考图形(1) 图甲信息:F i 全为红眼,F 2中红眼:白眼=3 : 1,说明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且 ____________ 是显性性状,其遗传遵循 ___________ 定律;F 2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说明 眼色基因位于 ___________ 染色体上;综合说明白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信息:灰身与黑身的比例,雌蝇中是,雄蝇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 _______ ,说明灰身果蝇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 雌 蝇中是 _______ ,雄蝇中是 _________ ,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 _________ ,说明直毛性状的遗传方 式是 __________ 。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___ 定律。
答案(1)红眼基因的分离X 伴X 隐性遗传(2)3 :1 3 :1 无关联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8 :04:4 相关联 伴X 显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攻略(二)突破热点题型 题型一自交与自由交配攻略秘籍 破题的关键是区分开自交与自由交配的不同:如Aa 、aa 种群,若是自交,有两种情况:Aa 自交、aa 自交;若是自由交配,则有四种情况:Aa (早)x Aa ( ) > Aa (早)x aa (活)、aa (早)x Aa (L I )、aa (早)x aa (LI )。
【例1】 基因型为Aa 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 性个体,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 粉。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章末整介提升知识系统构建『一对栢对性狀附昴女实验[必背要语:1. 测交是指F i 与隐性亲本的杂交。
测交可以确定F i 的基因型,同时证明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2. 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 正确选用实验材料、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以及 科学设计实验程序,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f 取同的介肉足沖I 删II I出{7frl gc 件血怙的展本規律I rI[msw —静性性虞列iS 凍邑悴 ------------------------}相対性狀性闕决足fXY.ZW 列咆对帥 艸:伏的黑克奘卷 j雄闵曲訂由凯|亦:实側的应用I 性別淤疋和件性说传風a籤证 实质-itttiftft — |抽炕的遗传片式 符含理光址押〉. --- * ------ .XYH 応用「£色休班沟变悴、牡色休数"变什、舉色休变汗柜育种F.的应用岸II(业㈱变跡 -#J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
5•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有: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定是患者;(3)交叉遗传。
6.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 体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7. 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 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 有两个染色体组。
8. 单倍体育种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其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规律方法整合整合一 基因、性状等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显性 陰性 基囲临闵脸泄|按迄 显性喘性 性状性状 楣对性状」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 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 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 A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 A 错误;杂种后代中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故B 正确;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纯合紫花和杂合紫花,故 C 正确;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 D 正确。
微专题四 伴性遗传的常规解题方法浮习目标]1•结合相关实例,归纳人类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
2•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会判断基因的位置。
微型专题、遗传系谱图的解题规律(n i 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甲、乙两O 疋常女性 □正常男性 ®屮柿女性 m 甲瓠朗性 旦乙諭男性 □两种前男性A. 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色体上的隐性遗传1B. 若川1与川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8答案 C解析 由图中n 5和n 6患甲病,所生女儿川3正常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 遗传。
由n 1不携带致病基因,所生儿子患有乙病可知,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设甲病由基因A 、a 控制,乙病由基因B 、b 控制,则川1的基因型为2aaX B X B 、2aaX B X b, 川5的基因型为aaX B Y ,他们生出患病男孩(基因型为aaX bY )的概率为1x1 = 1。
单纯考虑甲2 4 8一 一 1 2 2病,川1的基因型为aa ,川4的基因型为§AA 、§Aa ,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单纯考虑乙病,, , 1 B B 1 B b, , B111川1的基因型为 * x 、^X X ,川4的基因型为X Y ,故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 -x 4=?,可知2 1 1 2 1 7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 §x 8 = 12只患甲病的概率为3—12=12。
C.若川1与川4结婚,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 1 24D.若川1与川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 12[例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方法总结]1.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判断 (1)确定是否为伴Y 染色体遗传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 体遗传。
如下图: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 Y 染色体遗传。
第3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习导航]1.结合教材P40〜41,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
2.结合教材P42〜43,简述伴X 隐性遗传与性别的关联特点。
[重难点击]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 课堂导入------------------------------ ]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
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性别决定基础梳理夯实墓础突破要点1 •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 .性别决定的基础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类型 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概念 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细胞中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染色体数量一般是1对n — 1对(n 为染色体对数)4. 性别决定方式1 . XY 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雌雄比例为什么接近 1 : 1?请用遗传图解进行解释。
答案如图所示亲代?XX d*X¥I八XX Y vx/Titc/XY 比啊1 : 12 •人类是XY 型的性别决定,若一男子(X i Y )和一女子(X 2X 3)婚配,请分析: (1) 男子的X i 传给孙子的概率是多少?传给外孙的概率又是多少? (1)答案 o ; 2。
(2) 该夫妇生了 2个女儿,这两个女儿的 X 染色体都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2。
3 .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答案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 色体,如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
拓展应用剖析駆型 提炼方法1 •雄蛙和雌蛙的性别决定属于 XY 型,假定一只正常的雌性蝌蚪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变成一 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 (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 )A.雌:雄=1 : 1 B .雌:雄=2 :1 类型 XY 型ZW 型雄性 雌性雄性 雌性 染色体 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 组成 XY (异型)XX (同型)ZZ (同型)ZW 异型)生物 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 鸟类、部分昆虫、部分两栖类和 类型动物等部分爬行类等理解升华至难透折问题探究C.雌:雄=3 : 1D.雌:雄=1 :0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雌蛙变成一只能生育的雄蛙,但其染色体并未变,仍为 后代雌:雄=1 : 0。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和染色体第3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1、简述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重难点)2、了解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收集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实例。
(重点)3、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在方法、原理上的异同,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了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难点)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主要起因染色体断裂以及断裂后的片段不正常的重新连接。
2、遗传效应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影响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
4、对生物影响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5、实例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的部分缺失造成的。
6、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下图是染色体之间发生的变化,分析图片探究下面的问题:探讨:图甲中的两条染色体是什么关系?非同源染色体。
探讨:图乙中交换后染色体的结构是否发生改变?【提示】图乙是同源染色体,交换后染色体结构没有改变。
探讨:图甲、图乙的变异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变异?【提示】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乙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类型概念实例示意图缺失染色体中的某一片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而引起变异的现象猫叫综合征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果蝇棒状眼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夜来香某些类型的变异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普通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1、如图中甲表示在野生型果蝇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上排列的基因,图乙、丙、丁、戊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突变型果蝇细胞内该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情况。
则乙、丙、丁、戊分别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倒位、缺失、重复、易位C、缺失、重复、易位、倒位D、重复、缺失、倒位、易位与甲比,乙缺少了e段,为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丙多了d 段,为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丁的c与e颠倒了180,为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戊多了g段,但g段来自甲的非同源染色体,为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和染色体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1、阐明性别决定的过程。
(重点)2、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难点)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1)概念:性别决定是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基础: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染色体的类型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一般是1对。
②常染色体:数量为n-1对(n为染色体对数)。
(4)性别决定方式类别XY型ZW型雄性雌性雄性雌性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异型)常染色体+XX(同型)常染色体+ZZ(同型)常染色体+ZW(异型)生物类型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动物等鸟类、部分昆虫和部分两栖类等(5)性别决定的过程图解①XY型生物的性别决定:②ZW型生物的性别决定:2、伴性遗传(1)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也称性连锁遗传。
(2)实例:人类红绿色盲、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果蝇眼色的遗传、女娄菜叶形的遗传等。
(3)人类红绿色盲及其遗传特点:①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种基因,可用Xb表示。
②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③遗传特点:a、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b、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c、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色盲,儿子也是色盲。
④男性色盲多于女性色盲的原因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19世纪,在欧洲的皇室家族流传着一种遗传病血友病,被人称为“皇室病”。
该病最初来自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又将血友病传给了她的后代,这样血友病就在欧洲众多的皇室家族中蔓延开来。
血友病患者在出血时血液凝固缓慢甚至完全不凝固,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探讨:生育男孩或女孩,是由精子的种类决定的还是由卵细胞的种类决定的?【提示】由精子的种类决定。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微专题讲坛(4)——遗传系谱图
的解题规律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一步:确定是否是Y染色体遗传病
(1)判断依据: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2)典型系谱图
第二步:确定是否是细胞质遗传病
(1)判断依据:只要母病,子女全病;母正常,子女全正常,即子代的表现型总是和母亲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
(2)典型系谱图
第三步: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双亲正常,子代有患病个体,一定是隐性遗传病(简记为“无中生有是隐性”)(如图3)。
(2)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个体,一定是显性遗传病(简记为“有中生无是显性”)(如图4)。
(3)亲子代都有患者,无法准确判断,可先假设,再推断(如图5)。
第四步: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
(1)隐性遗传病
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如图6、7)。
②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如图8、9)。
(2)显性遗传病
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如图10)。
②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如图11、12)。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若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则最可能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
(2)典型图解
上述图解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注:女病男正中的男指女性患者的父亲或儿子;男病女正中的女指男性患者的母亲或女儿。
)
2.不能确定判断的类型
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就不能确定类型,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断,通常的原则是:
(1)若代代连续,则很可能为显性遗传。
(2)若男女患者各占约1/2,则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若男女患者数量相差较大,则很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若系谱中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若系谱中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③若系谱中,每个世代表现为父亲有病,儿子全病,女儿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现,则更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解析:选C。
该题可用排除法:先根据男性患者Ⅱ3和正常女儿Ⅲ2排除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该病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的基因型就是X A X a,不能叫纯合子;该病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又根据Ⅲ2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Ⅱ3一定是杂合子。
2.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解析:选C。
①③中出现“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表现正常,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中女性患者后代中男性全部患病,女性正常,女性患者的父亲患病,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④中患者全部为男性,所以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②中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为患者,所以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某学校的生物小组在对人类遗传病调查时发现,某单基因遗传病具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一个家系图(注:图中未标明患病情况)。
下表中最符合该遗传病遗传特点的组别是( )
组别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男性正常女性正常
A 1,3 10 5,7,9 2,4,6,8
B 3,5,7,9 1 2,4,6,8,10
C 3,7,9 4 1,5 2,6,8,10
D 3,7,9 1,5 2,4,6,8,10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女患父必患,母患子必患”的特点,因此,解本题的突破点是看女性患者的上下代男性的患病情况。
A组中10号为女性患病,其父亲(7号)正常,说明A组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D组不同的是,B组的1号男性正常,而5号男性患病,说明B组不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此,只有B组最符合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C组中3号和4号均患病,但他们的女儿8号正常,说明C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组和D组均无女性患者,且D组只有3号、7号和9号三位男性患者,根据遗传病的特点可知,该种遗传病最可能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病。
4.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 (T、t) 控制。
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
A血型的基因型有I A I A、I A i,B血型的基因型有I B I B、I B 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 A I 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
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
Ⅱ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_______。
(2)Ⅰ5个体有________种可能的血型。
Ⅲ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Ⅲ1与Ⅲ2婚配,则后代为O血型、AB血型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若Ⅲ1与Ⅲ2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
若该女孩真为B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1)由Ⅰ-1、Ⅰ-2正常而Ⅱ-1患病,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Ⅰ-1、Ⅰ-2的基因型均为Tt,则Ⅱ-2的基因型为1/3TT、2/3Tt。
(2)因Ⅱ-5为AB血型,基因型为I A I B,则Ⅰ-5至少含I A与I B之一,故可能为A血型(I A I A、I A i)、B血型(I B I B、I B i)、AB血型(I A I B),共3种。
Ⅰ-1、Ⅰ-2的基因型均为Tt,Ⅱ-3的基因型是1/3TT、2/3Tt,产生的配子为2/3T、1/3t。
Ⅰ-3的基因型为tt,则Ⅱ-4的基因型是Tt,产生的配子为
1/2T、1/2t,则Ⅲ-1为Tt的概率是(2/3×1/2+1/3×1/2)/(1-1/3×1/2)=3/5。
Ⅱ-3的血型(AB型)的基因型是I A I B、Ⅱ-4的血型(O型)的基因型是ii,则Ⅲ-1为A血型的概率是1/2,故Ⅲ-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5×1/2=3/10。
(3)由题干信息可推知,Ⅲ-1和Ⅲ-2的基因型都是1/2I A i、1/2I B i,产生的配子都是1/4I A、1/4I B、1/2i,则他们生出O血型ii孩子的概率是1/2×1/2=1/4,生出AB血型孩子的概率是1/4×1/4×2=1/8。
(4)Ⅲ-1和Ⅲ-2生育正常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等同于Ⅲ-1和Ⅲ-2生出B血型孩子的概率,由第(3)问可知,Ⅲ-1和Ⅲ-2产生的配子都是1/4I A、1/4I B、1/2i,则Ⅲ-1和Ⅲ-2生出B血型孩子的概率为1/4×1/4+2×1/4×1/2=5/16。
该正常女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与该女孩是否为B血型无关,由第(2)问可知Ⅲ-1的基因型是3/5Tt、2/5TT(产生的配子为7/10T、3/10t),Ⅲ-2的基因型是1/3TT、2/3Tt(产生的配子为2/3T、1/3t),则他们生育的正常女孩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与生育正常孩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相同,即(7/10×1/3+3/10×2/3)/(1-3/10×1/3)=13/27。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2/3 (2)3 3/10
(3)1/4 1/8 (4)5/16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