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命的世界 复习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及概念图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同学们,好好对待老师的每一次劳动吧!认真记住下面的复习提纲,这次考试你会成功的!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大气圈的下层生物圈整个水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1千米。
岩石圈上层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基础3、生态系统多样性:陆地、湿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关系:(1)遗传多样性决定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因为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一般是不相同的。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二.生物的特征1、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它能使生物趋利避害.2、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病毒被列入生物主要是它能繁殖产生后代)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和结构基础:(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使物种基本保持稳定,变异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6、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同种生物: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a.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为_____________。
2.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____________。
3.生物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6.7.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有捕食关系、互惠互利关系、竞争关系等,最普遍的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8.在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__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①形态上: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毒箭蛙)、拟态(竹节虫)②结构上:有翅(昆虫)、鳍(鱼)、足(多数动物)等③习性上:冬眠(青蛙,蛇)、休眠(落叶乔木)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____________,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环境。
2.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对环境都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其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5.作为生物圈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___!6.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________!达标检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水B.土壤C.空气D.温度2.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蚯蚓改良土壤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的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5.鼠妇俗称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1单元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重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知道46亿年前地球是什么样的呢?那是火山喷发,溶岩横流,一片寂寞。
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地球装点得如此美丽?(各种各样的生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才使我们的环境如此美丽,如此生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
(二)学习新知生物的多样性四、课堂探讨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
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
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小结:1、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生物圈,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称为物种多样性。
3、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班级:姓名:学号:小组:[学习目标]1. 说出生物圈的范围,知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 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3.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一、自主学习阅读P7-11课文,找出以下知识点: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整个的和岩石圈的。
2.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生存的。
3.生物多样性所包含三个方面含义即: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三者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和等。
其中……二、合作探究形形色色的生物共同之处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课堂小结1.生物圈可划分为、湿地和生态系统。
2.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是多样性。
中国的水稻有5万个品种,这是因为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的。
(填“相同”或“不同”)。
四、当堂检测1.在形形色色的生物大家族中包含有()A.植物和动物 B.植物、动物和细菌C.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D.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2.千姿百态的菊花原产我国,目前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它主要从哪个方面,说明了生物多样性()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3.到目前为止,已被科学家命名和记录的生物有200万种,这说明()A.地球上生物个体繁多B.生物圈中的物种丰富C.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取之不尽D.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彩4.下列物种中属于生物的是()①蜜蜂②珊瑚③蘑菇④机器猫⑤病毒⑥陨石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5.每一种生物都能产生后代,这种过程叫做()A.新陈代谢 B.繁殖 C.应激性 D.生长6.“朵朵葵花向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种特征()A.呼吸B.繁殖C.应激性D.生长7. 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使其他生物致病C.能繁殖后代D.具有严整的结构五、课堂延伸观察校园中的某一物,说一说,它是活的还是已经死亡了?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第1单元认识生命(复习)(第2课时探索生命)一、知识导图二、重难疑点突破(一)生物学及其发展历史生物学是在不断探索生命世界的神奇与奥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以观察描述为主要研究方法的阶段:19世纪中期及以前,主要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主要代表事件:①拉马克提出“生物学”概念;②林奈与生物分类;③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以实验法进行研究的阶段:1 9世纪后期以来,实验法在生物学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生物学进入到实证科学的行列。
主要代表事件:①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分子生物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到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DNA。
主要代表事件: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②人类基因组计划。
例1(综合题)关于生物学发展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1A.拉马克提出“双名法”对生物进行系统的分类B.第一个提出“生物学”概念的科学家是达尔文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学进入到分子水平D.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德国和俄罗斯。
分析: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生物学”概念的科学家,提出“双名法”对生物进行系统的分类的科学家是林奈。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6个国家是美、英、法、德、日、中。
解答:C(二)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微观方向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发现,人们对生命的探索逐渐接近对生命本质的研究。
宏观方面,人们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思考和研究,使生态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学在宏观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生产及育种、医药生产、医疗保健、食品开发、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都离不开生物学相关知识。
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要点突破生物与生命生物: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
生命: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从二者的定义上看,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具有生命的物体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具有生命的物体。
而生命则是生物的存在形式,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生物具有多样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体具有如下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生物体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二、典题精析例1: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说明了生物特征的————现象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答案:D应该选C例析: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使生物“趋利避害”,这种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叫应激性。
含羞草的叶片被雨打后合拢,正是生物应激性的表现。
故选D。
应该选C例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我们认为它属于生物是因为病毒()A、具有细胞结构B、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等制造有机物C、能繁殖D、能进行呼吸答案C例析:判断病毒是不是生物,要看病毒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病毒依靠细胞的分裂而繁殖,产生新的细胞病毒,繁殖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所以病毒是生物。
三基础巩固(一)、填空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生物的特征体现在————等方面。
(二)、选择题5、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A、遗传的多样性B、变异的多样性C、环境的多样性D、气候的多样性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殖和发育B、生长C、新陈代谢D、遗传和变异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 B、小鱼在水里游动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森林和草 B、陆生动物和人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D、森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10、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A 、生活环境 B、环境因素C、生态系统D、生态平衡11、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菊,这体现了生物的()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蘑菇B、绿豆C、兔D、珊瑚礁13、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四、能力拓展1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夜来风鱼声,花落知多少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5、下列不属于描写生命现象的是()A、春眠不觉晓B、处处闻啼鸟C、夜来风雨声D、花落知多少16、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C、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17、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18、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19、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生命了生物()A、能生长和繁殖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由细胞构成20、你听说过捕蝇草吗?捕蝇草生活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象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
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
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
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象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的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的消化。
几天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
问题:(1)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根据上文,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五、综合探究21、捏鼻闭口,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长时间。
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说明了生物要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什么活动?22、下列有几则资料,仔细阅读后请在每则资料后面的括号内填上与之相应的观点资料(1)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近亲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表兄妹之间的婚配占有一定的比例,近亲结婚者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资料(2)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水稻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
()资料(3)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资料(4)现今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在不断的加速改变,许多物种由于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濒临灭绝。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之一体现在生物能为人类提供药物资源B、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重要C、基因的多样性可以为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D、生物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进化和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选项提到基因,初学者只认识到“遗传物质”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要点突破(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
(2)人类是生物圈中的成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
197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谋求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我国是“人与生物圈”组织的理事国,在研究和保护生物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
二、典题精析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你能对这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例析:这主要是由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决定的。
淮南阳光、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使得气候温暖湿润,适于橘的生长;而淮北则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
这说明生物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例2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
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答案 A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条件决定人口数量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例析:这个问题要从生物因素的角度去考虑。
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生物可以影响改变环境。
由于人类的长期开发,森林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地表裸露,变成了荒山秃岭。
三、基础巩固选择题1生活在沙漠中的饿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A、干旱B、敌害太多C、沙土地阳光2、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这说明()A、生物对环境适应B、环境对生长的适应C、环境对生物需求D、生物对环境的饿影响3、影响熊猫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缺乏 B、阳光增加C、温度升高D、缺乏食物4、草原上影响鹿群生长的主要生物因素是()A、草B、狼C、土壤 D水分5、沙漠地区的植物种类较少,影响它们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C、土壤D、阳光6下列各项生物的生活中没有影响生存环境的是()A、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生活改良了土壤C、蚊、蝇传播疾病D、枫树在秋天落叶该题D选项似乎也影响环境,如枫叶分解提供无机盐,值得争议7、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象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几乎融为一体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8下列生物现象中,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B、仙人掌的刺C、变温动物的冬眠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11、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2、判断正误(1)、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主要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4)、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充分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能力拓展13生物因素是指()A、所有的环境因素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14、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C、空气D、土壤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湿度16、下列成语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行,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7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A、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蚂蚁搬家18、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由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19、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答案值得斟酌,D选项是导致温度不同,故CD两个都可以,甚至D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