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琴进课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口琴教学精选5篇口琴教学篇一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的领域。
”在近几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新农村初中生的特点,笔者尝试着将口风琴教学引入学校,充实、丰富了音乐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唱歌听曲的课堂面貌,使得音乐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通过口风琴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累了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体验,为学好音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兴趣爱好为动力,以琴激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在口风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等各种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器演奏,领略到吹口风琴时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示范演奏,激发兴趣接触口风琴初始,学生普遍会表现出很大的新鲜感,产生进一步探索的需求,教师应抓住这有利时机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以琴导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开学初了解到绝大多数孩子缺乏最基础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
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非常喜欢接触和学习音乐,并十分乐意为之付出努力。
根据初中生易感动、善激情的特点,笔者决定借助口风琴的声音魅力,上好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堂音乐课。
笔者请来了高年级兴趣小组的几位学生,用口风琴先后演奏了《土耳其进行曲》和《友谊地久天长》两首曲子。
当激情活泼的、带有进行曲风格的土耳其音乐和抒情优美夹带着忧郁的友谊颂歌响起时,学生一个个闪烁着惊讶和欢喜的眼神,有的轻声感叹:“要是我也能吹出这么美妙的声音,那可太幸福了。
”看着他们天真的表情和渴求的眼神,笔者顿时信心满满,觉得让他们通过口风琴这件乐器去遨游音乐海洋是切实可行的。
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后,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亲自摸一摸,吹一吹口风琴。
当笔者问到“你们喜欢口风琴吗?想学吗?”学生纷纷用力地点着头,脸上洋溢着无法压抑的兴奋。
以器乐进课堂,口风琴辅助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们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音乐、器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口风琴这种器乐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口风琴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口风琴这种乐器,是一种简单易学、琅琅上口的器乐,它适合教学现场中的教师使用。
通过教师的演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口风琴如何辅助教学呢?口风琴可以用来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演奏不同的音符和音阶,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通过口风琴的示范,教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理论,在寓教于乐中学习音乐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口风琴可以用来进行语言学习。
口风琴的音色与人的语音相似,所以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演奏一些简单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跟随节奏说出一些英文单词或汉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口风琴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风琴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口风琴的悠扬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舒缓的感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口风琴演奏一些轻快、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中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口风琴可以用来进行情感教育。
口风琴音乐充满了感染力,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口风琴演奏一些富有感情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增强情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口风琴来进行一些身体教育。
通过口风琴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体育动作的节奏和步伐,增加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口风琴在教学中的使用是非常灵活多样的,可以辅助教学的方方面面。
以器乐进课堂,口风琴辅助教学口风琴是一种音色明亮且音域广的乐器,非常适合用来教学。
首先,口风琴音色明亮,可以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口风琴演奏一段优美的旋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其次,由于口风琴音域宽广,可以灵活地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音乐风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奏不同的曲目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口风琴的表现力和多样性。
例如,通过演奏一段欢快的曲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和活力;而通过演奏一段悲伤的旋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同时,口风琴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表演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口风琴演奏的技巧和动作,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通过反复练习和反馈,学生可以逐渐提高音乐表演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舞台表演的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塑造良好的人格素质非常重要。
此外,以口风琴辅助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演奏口风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创作,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非常有益。
综上所述,以口风琴辅助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引入口风琴教学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相信随着更多学校的推广和实践,以口风琴辅助教学的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音乐教育体验。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口风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音阶、指法、呼吸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对象口风琴特长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口风琴演奏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口风琴基本演奏技巧:音阶、指法、呼吸等。
2. 简单乐曲的演奏:如《小星星》、《闪烁的小星》等。
3. 团队合奏:如《小猫圆舞曲》、《小夜曲》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口风琴演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口风琴的历史和特点。
2. 新课教授(1)讲解口风琴基本演奏技巧:音阶、指法、呼吸等。
(2)示范演奏,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选一首简单乐曲进行演奏,教师点评。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练习音阶、指法等。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针对上节课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新课教授(1)讲解简单乐曲的演奏方法。
(2)示范演奏,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选一首简单乐曲进行演奏,教师点评。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练习乐曲、指法等。
第三课时1. 复习与巩固(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针对上节课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新课教授(1)讲解团队合奏的基本技巧。
(2)示范团队合奏,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选一首团队合奏乐曲进行练习,教师点评。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如练习合奏、指法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口风琴基本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浅析口风琴教学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邓慧蓝(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太和第二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通过口风琴进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手段、多形象,直观、全面地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需求。
本文通过阐述口风琴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口风琴教学促进学生创造能力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口风琴;学生;创造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一、口风琴教学特点(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应重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
口风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审美要素和审美特征的研究教学中,将口风琴作为教学的依据,以审美的特点为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重视知识技能传授与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回归本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
真实表现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定位要准确,教学情况要真实。
朴实表现在: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而不是追求华丽的情境、强烈的多媒体刺激和生动活泼的场景;扎实表现在:每个班都要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里的目标不仅是掌握口风琴演奏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达到一个全面的目标。
学生们掌握口风琴演奏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志。
如学习一段音乐,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准确掌握口风琴演奏技巧,能够准确表达音乐,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旋律的美。
二、口风琴教学的优势(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处于发散思维阶段,有利于音乐的创造性教学。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有强烈的表现愿望,学生对音乐课更感兴趣。
如果音乐课成为歌唱课,久而久之,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也会觉得无聊。
通过口风琴进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可以通过音乐创作得到提高。
以器乐进课堂,口风琴辅助教学
快乐的音符在空气中飘荡,当学生们拿起自己手中的口风琴,配合着老师温柔悠扬的旋律一起演奏时,整个教室仿佛都变得生动起来。
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显得更加容易。
以器乐进课堂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尝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开始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之前,通过口风琴的教学,能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乐器演奏的基础知识,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口风琴是一种小巧玲珑的乐器,所有音符都可以通过吸气或呼气来完成,学习非常容易上手。
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简单的演示教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音符组合,熟悉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直觉认知。
除了口风琴外,课堂上还会使用其他器乐,创造更加多彩的音乐环境。
例如,应用合成器和电子控制器来制作音效和节奏效果,甚至可以与学生互动,让他们自由发挥创意,创造个性化的音乐作品。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自在地学习音乐,让音乐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此外,音乐还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他们安排时间和管理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以器乐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愉悦地学习音乐,提高音乐水平和美学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音乐方面更好地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用创造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改变课堂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水平。
口风琴教案问题的能力。
"口风琴作为一种音乐教育中的乐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和创新能力。
它的简单易学、价格便宜等特点,使得口风琴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口风琴的教学,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口风琴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讲琴外练课时第一课时琴外练的重要性琴外练是指在琴外进行的、与口风琴演奏技能有关的各种练活动。
琴外练是口风琴演奏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口风琴演奏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同时,琴外练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因此,琴外练在口风琴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琴外练的内容琴外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口型练、呼吸练、指法练、节奏练、音乐理论知识的研究等。
其中,口型练是指通过练口型来调整吹奏口型,使得演奏更加准确、流畅。
呼吸练是指通过练呼吸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提高演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指法练是指通过练指法来提高演奏的技巧和速度。
节奏练是指通过练节奏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音乐理论知识的研究是指通过研究音乐理论知识来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奏水平。
琴外练的方法琴外练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练、小组练和教师指导。
自我练是指学生在琴外自主进行的练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进行练。
小组练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的练活动,可以相互交流和研究。
教师指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在琴外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练效果。
总之,琴外练是口风琴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口风琴演奏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琴外练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练效果。
本文介绍了口风琴的基础练和连音奏法。
以“琴”激趣,以“趣”促教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器乐进课堂就已受到许多音乐教师的青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孩子们对乐器都一种“新、奇、恋”的情结。
但由于课堂教学有限,许多孩子只能通过校外课堂来满足他们接触琴的欲望。
而这也只能是个别学生,以学器乐而练器乐。
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得曾说过:“器乐教学是教学生通过乐器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
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而口风琴是国家教委明文规定的进课堂乐器,它以音色优美,发音准确,小巧便携为特色,可在音乐课堂中,发挥其意想不到的作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完成教学的保障。
于是,在教学中,我以“口风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我要学”的欲望,自主地学习音乐,在玩乐器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从而达到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得目的,使音乐课堂妙趣横生,其乐无穷,让学生真正意义爱上音乐课。
1、玩“口风琴”练气息,唱音准。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音准是歌唱的基础。
但单一的训练枯燥乏味,学生不易接受。
我就借助口风琴,每次在音乐课开始,玩一玩、唱一唱。
如出示la音,带学生在琴上找到la的位置,由四分音符到二分音符到全音符等等,适时增加难度,由闻花香吸气,控制好气息,均匀地吹奏出不同的音符,然后再开口唱一唱此音,学生在动中学,听中学,奏中学,在调动听觉、感觉、情趣的基础上,理解了气息的控制、音准的掌握,感受了不同节拍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同时摸熟了各音在琴键上的位置。
2、歌唱教学与吹奏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解决难点句。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材中占很大比例,在学唱新歌前可将难点句提出,让学生进行吹奏,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激发了情趣,产生“我要学”的欲望,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难点句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唱与奏的结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既准确无误地学唱了歌曲中的难点句,解决了音准问题,又用口风琴吹奏了新曲,训练了演奏水平,在学生兴趣满满的情况下,促进了学生唱歌、识谱、视唱,听音能力,有效地推进了音乐教学的进程。
口风琴进课堂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
”教育担负着这一特殊使命,而实现这一使命的关键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通过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真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乐器进课堂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选择适宜的乐器,并把它选好,用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口风琴它即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所以说它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口风琴使用比较简单,方便适合学生接受,因此把口风琴引入课堂,为音乐教学丰富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本体目标是”音乐感受、理解、表现及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感受美,认识美和欣赏美、表现美等,从而发展创造美的能力,罗宾教授关于创新教学观是这样说的:”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对音乐感受之后的在现,就是创新。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奏、唱听动相结合,互相渗透,代替原来单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以及自己动手创造音乐取得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琴与趣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次接触口风琴,学生会表现出新鲜和探索心理,老师抓住这有利时机,创造良好学习氛围,首先范奏,使学生想学的欲望,再把口风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口风琴然后自己吹一吹,体验一下自己吹出新奇声音带来喜悦,掌握正确演奏姿势、手形、指法、吹奏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信心迈进学习口风琴的大门。
在教学中让学生尽快熟悉喜欢口风琴,鼓励学生心理要放松,激发他们吹奏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
1.同桌、同组之间吹奏相互比赛。
2.课内、课外相结合。
3.吹吹、唱唱、动动、听听,有机结合。
4.启发学生即兴创编简单旋律、节奏。
5.变换演奏形式(齐奏、独奏、领奏、轮奏、合奏)。
一首作品好坏与创作想象力
有密切关系,如:合奏,合奏本身是二度创作的过程,通过合奏训练,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能正确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合奏时老师如同指挥,学生如同一个大乐队一样,将课堂作为舞台,每节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演,让他们充分的展示,及时发现”闪光点”有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互相评价,发小红旗,推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调查学生学习口风琴后的感受,有的同学说:”通过学习口风琴我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更加速了我掌握识谱,视唱能力。
”有的学生说:”原来我唱不准音,有时听力不太好,现在能唱准了?quot;有的同学说:”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促进智力开发。
”还有的学生说:”注意力、记忆力、自信心增强了,并为学习其它乐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喜欢上音乐课。
二、琴与唱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简单的演奏方法后,就把口风琴引进歌曲教学中,一首新歌曲,在琴的引导下很快就学会了,一条简单的发声练习,有时学生也唱不准,有的甚至走调,而口风琴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借助口风琴唱准每一个音,先吹,再唱,在吹奏中让耳朵记忆音高,再唱使声音唱得更优美,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可以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而口风琴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如《布谷》这首合唱曲,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把合奏感受音准音程转移到合唱之中,轮流交替奏唱,有机过渡,合唱难点解决了,更好地表现歌曲,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有的歌曲启发学生创编歌词,如《打花巴掌》、《谁唱歌》等增强趣味性,培养了创造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创造性地奏唱结合,启发学生大胆创新,把自己对歌曲乐曲的理解,通过自己感受到的力度、速度变化,有感情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三、琴与听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觉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声音是用耳朵去听,可见听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运用口风琴听辨和声音程,学生听后,有的同学能马上用琴奏出来,学生在演奏时听着乐曲,启发他们用对比法,对比节奏的变化,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以及曲式的变化,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从而产生多种感觉,唤起学生对音中蜗蟆⑶榻凇⒊∶娴牧耄缭谛郎汀缎“撞恕访窀枋保嵛?quot;歌中包含有四个短句和一个尾声,听每一句末尾落在什么音上?”学生利用琴与听结合,很快就感受到旋律的进行特点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2 1 6 5 ,充满悲伤情绪,加上缓慢的速度,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旧社会农村天真可爱孤苦无依的贫苦女孩的形象,再让学生演唱《小白菜》时,学生用如诉如泣的声音倾吐着失去母爱的孩子心中的无限悲哀凄凉情感,这歌声令人心碎,强烈地振人心弦,使学生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琴与动结合,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口风琴与舞蹈律动结合,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完成,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根据歌乐曲内容,自己编排动作,自己唱、自奏、自跳,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积极思维,创编动作,亲身体验自己的创造成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勇于叩响艺术殿堂大门的勇气和力量,如歌曲《粉刷匠》,在学生熟练吹奏这首歌的基础上,看着图、听音乐、唱歌曲,进一步让学生想象生活中与歌词内容相近的动作,学生即兴创编好动作,然后分组,一组吹、一组唱、一组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情绪中,风趣活泼地表现小粉刷?quot;愉快劳动的情景”,不但在形式上创造了美,也在心灵中感受到了美。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听、唱、奏、动中捕捉音乐艺术形象,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学生们感受到口风琴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从而更加喜欢口风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美的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综合音乐感,使学生获得感知与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真正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从而陶冶美的情怀,激发美的情感,用音乐之美来点燃学生求知火花,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