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
- 格式:ppt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43
机械通气名词解析
机械通气是指通过使用人工装置——呼吸机,帮助或替代患者进行正常呼吸的过程。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主呼吸功能不足以维持生命所需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的病人。
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可以按照其支持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
1.有创机械通气:通常需要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甚至气管切开术将呼吸机管道直接连接到患者的气道中,以确保通气效果。
机器根据预设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为患者提供强制性的呼吸支持。
2.无创机械通气:则不需要插入气管内导管,而是通过面罩或其他类型的接口,如鼻面罩、全脸面罩等方式将呼吸机与患者面部贴合,从而向患者输送正压气体,辅助或刺激患者的自主呼吸,减轻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氧合和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
-维持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换气功能。
-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为治疗原发疾病赢得时间,使呼吸系统得以恢复。
-在手术麻醉期间或复苏阶段临时替代患者的呼吸功能。
机械通气的使用指征机械通气的使用指征引言在医疗领域中,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呼吸支持。
机械通气的使用指征是医生在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所依据的准则和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探讨机械通气的使用指征,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机械通气的定义和原理1. 机械通气的定义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等设备,将气体输送到患者的肺部,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改善通气和氧合状态的方法。
2. 机械通气的原理机械通气通过增加气道压力,改善肺泡内压力梯度,促进气体交换,提高呼吸功能。
二、机械通气的使用指征1. 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机械通气的最常见指征是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即患者在自主呼吸情况下,动脉氧合指数(PaO2)<60mmHg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这时,机械通气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
2. 呼吸衰竭和呼吸肌无力呼吸衰竭和呼吸肌无力也是机械通气的常见指征。
呼吸衰竭指的是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减少以至无法维持正常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
呼吸肌无力是指呼吸肌的力量减弱,使得呼吸功能降低,需要外界设备来辅助呼吸。
3. 气道保护和通气支持机械通气也可用于气道保护和通气支持。
在重症严重患者中,常伴有呼吸肌功能减退、胸腔内压力改变等因素,容易导致肺萎陷、肺不张等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以保护气道、增加肺泡张力、改善通气和氧合状况。
4. 手术和麻醉过程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机械通气也经常被使用。
通过机械通气,可以维持患者的正常通气和氧合状态,确保手术和麻醉过程的安全进行。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判断机械通气的使用指征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生理参数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精确的判断和合理的使用机械通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要认识到机械通气并非没有风险。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给予病人持续、正压的气道通气,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病人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重症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主要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内容。
一、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机械通气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常见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严重的肺炎等疾病。
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主要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 大面积烧伤或创伤:大面积烧伤或创伤可能导致胸部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呼吸功能,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衰竭症状。
3. 麻醉和手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通过机械通气可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二、机械通气的模式机械通气的模式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和病情判断,选择合适的模式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其中一些常用的模式包括:1. 控制通气(CMV):通气模式中最常用的一种,通过设定好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机器可以为病人提供固定的通气。
2. 辅助控制通气(ACV):在控制通气的基础上,鼓励患者主动的呼吸。
3. 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每一次呼吸开始时,机器会提供一定的压力,辅助患者呼吸。
4. 增强压力通气(APV):与PSV类似,但是在每次呼吸开始时提供的压力比PSV更高。
三、机械通气的机器和装置机械通气的机器和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呼吸机:呼吸机是机械通气的核心设备,可以调节和维持氧气和空气的流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2. 呼吸机管道:呼吸机管道用于输送气体到病人的呼吸道。
3. 面罩和气氛:面罩和气氛是用于给予病人氧气和空气的装置,可以通过这些装置调整氧气浓度和湿化气体。
四、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机械通气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操作,需要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气源感染: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面罩,保持机器的清洁和消毒。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它通过人工的方式辅助患者的呼吸,使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以期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机械通气适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是指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气体交换的疾病。
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增加氧气浓度和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
其次,机械通气适用于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在某些手术操作中,需要将患者全身麻醉,使其完全丧失自主呼吸能力后进行操作。
机械通气可通过呼吸机与患者的气道连接,确保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能够正常呼吸,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
另外,机械通气适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监护。
危重病患者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肺功能丧失,需要进行紧急抢救。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紧急的生命支持,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给予患者必要的时间和条件,以便进行病因治疗和病情稳定。
此外,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和儿童医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由于新生儿和儿童呼吸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保证氧气供应,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帮助婴儿和儿童渡过生命最脆弱的阶段。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指征。
它适用于呼吸衰竭、手术麻醉、危重病患者抢救和监护,以及新生儿和儿童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无创机械通气指征
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V)是一种通过面罩或鼻面罩等非侵入性手段提供机械通气支持的方法。
无创机械通气通常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的呼吸衰竭,避免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不便和风险。
以下是一些无创机械通气的主要指征: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一些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心源性肺水肿等。
在这些情况下,NIV可以提供额外的通气支持,缓解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OPD 急性加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通气不足。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帮助纠正通气不足,减轻呼吸负担。
心源性肺水肿:
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肺水肿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NIV可以通过提供正压通气来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
神经肌肉疾病:
对于一些因神经肌肉疾病而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无创机械通
气可以提供支持,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
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SAS):
对于轻至中度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可能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以改善夜间通气和减少睡眠中的低氧血症。
呼吸肌疾病:
对于一些因呼吸肌疾病(如肌无力等)而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提供额外的通气支持。
外科手术后:
在一些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通气不足。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作为康复和支持的手段。
无创机械通气的具体适应症和使用时机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临床机械通气技术及监护一、机械通气概述机械通气是生命支持和呼吸治疗的有效方法,也是危重医学中的基本内容。
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主要临床价值是纠正任何原因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挽救病人的生命,也可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
呼吸机是人工通气机械装置,是监护病房,急诊科,麻醉科,呼吸科的主要治疗设备。
呼吸机不能代替完整的呼吸功能,主要作用是替代和改善外呼吸。
一、呼吸机的分类1.按气道压力分类负压式呼吸机、正压式呼吸机2.按通气的频率分类常频呼吸机、高频呼吸机3.按吸气向呼气转换方式分类定压呼吸机、定容呼吸机、定时呼吸机、流速控制呼吸机4.按驱动方式分类气动呼吸机、电动呼吸机5.按使用对象分类成人呼吸机、儿童呼吸机、婴儿呼吸机、麻醉呼吸机、成人/儿童/婴儿兼用呼吸机二、呼吸机组成气源压缩空气和氧气主机面板、气路、电路加温、湿化、雾化病人环路三、呼吸机治疗适应症呼吸机治疗目的主要为维持一个较理想的通气和氧合水平,避免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减轻或代替呼吸肌做功,让疲劳或衰竭的呼吸肌尽快恢复;合理应用不同的呼吸模式,预防和避免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并发症。
呼吸机治疗适应证的呼吸生理指标成人的呼吸生理指标达到下列标准的任何一项时,即应开始机械通气治疗:1.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或小于1/3;2.自主潮气量小于正常1/3;3. 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4.肺活量<10~15ml/kg;5.PaCO2>50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除外)且有继续升高趋势,或出现精神症状;6.Pa02<正常值1/3;7.P(A-a)02>50mmHg(FiO2=0.21,吸空气);8.P(A-a)02>300mmHg(Fi02=1.0,吸纯O2);9.最大吸气压力>25cmH2O(闭合气路,努力吸气时的气道负压);10.肺内分流(Q s/Q t)>15%。
机械通气目的要求1.机械通气的作用原理;2.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机械通气模式原理及特点;4.机械通气参数设定原则;5.不同疾病机械通气6.机械通气时合并症7.机械通气时的肺外表现8.呼吸机的撤离第一节概述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械通气持续发展和被广泛的应用。
当前,对机械通气的指征;经鼻,经口,气管切开等不同方法建立人工气道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对在机械通气中的诸多环节,如:气道的湿化,呼吸机的调节,脱机参数直至脱机过程国内外学者都有共识。
对机械通气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促进了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有关肺复张即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研究,人机协调,通气机引起的肺损伤(VILI),机械通气与心肺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呼吸力学的研究等明显改善了机械通气的监护水平;促进临床对ARDS,ACPE,COPD 及困难脱机的理解和救治方法,缩短了带机时间,减少了V AP的发生,提高了机械通气抢救成功率。
机械通气支持业已成为危重症患者及MODS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方面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机械通气的应用与脱机仍带有一定程度的经验性,其科学性仍需进一步完善。
当今,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仍具有双刃剑;国际上一些新的脱机模式如:Smart Care;NA V A(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刚刚问世,尽管并非完美,但却开创了机械通气应用的新领域。
机械通气应用的新问题还将不断出现,临床医师必须充分了解呼吸机及模式的作用原理,认识机械通气治疗的复杂性,临床效果及其局限性;关注机械通气的发展趋势妥善掌握机械通气应用有创,无创的指征,最大限度的减小机械通气的负面影响,提高抢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