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含乌头碱类植物中毒原因及解毒办法文献分析_陈芙蓉
- 格式:pdf
- 大小:289.34 KB
- 文档页数:3
乌头碱中毒的救治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方法:总结分析1例乌头碱中毒病例的药物治疗、洗胃、导泻、补液、促排及纠正水电失衡等综合治疗的方法。
结果:经及时抢救,本例乌头碱中毒者治愈出院。
结论:对于乌头碱中毒者,应及时发现,及时救治,通过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阻止病情恶化,大大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救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0-02乌头类药物,在我国西部地区应用较多,东部地区应用较少。
古称大辛,大热,大毒之品,主治关节疼痛;风寒湿痹;肢体麻木;头风头痛;心腹冷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寒疝作痛;半身不遂;并可用于麻醉止痛,对晚期癌症有较强的止痛效果1,2。
乌头类药物一般必须经过炮制后方可应用,生用者应当特别谨慎,注意用量。
有关数据表明,乌头碱致死量为2.5mg,因此,在临床过程中,乌头类药物必须谨慎应用。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因使用乌头碱类药不当引起中毒者。
究其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煎煮时间不够长;患者体质虚弱;②剂量过大(如1次服用4钱或2两的煎剂)或连续服用;③配伍不当(与贝母同用)等。
中毒时间短者在服药后30分钟以内,长者1-2小时左右。
现将笔者参与抢救护理的1例乌头碱中毒病例报告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性,36岁,因膝关节疼痛曾在外院口服中药治疗半月余,2011年6月5日晚上八点五十分,患者因出现口周麻木、腹痛、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
入院时血压155/85mmhg,心率109次/分(经询问,患者平时无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史),呼吸25次/分,血氧饱和度为96%,立即予中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
当晚九点二十分时,患者出现情绪很激动,手脚僵硬,抽搐,睁眼无力,语言不清晰,双侧瞳孔等圆等大,无口吐白沫,对光反射灵敏。
为有利于进行抢救,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安全的两条静脉通路。
遵医嘱,先对患者静脉注射安定针10mg,患者情绪有所缓解。
含乌头碱类中药中毒中医急救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总结含乌头碱类中药中毒的中医急救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4-2017年期间收治的20例含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患者,均采取中医急救护理干预,分析急救护理效果。
结果:经中医急救护理后,死亡1例,19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
轻度中毒患者住院1-5d,重度患者住院6-10d。
结论:中医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含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乌头碱类;中药中毒;中医急救护理;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引言:乌头碱既是附子、川乌、草乌等中药的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所以其在起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有明显的中毒表现,并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护理工作尤为重要[1]。
相关资料指出,中医急救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2]。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例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急救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实验对象均为含乌头碱类中药中毒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4年2月到2017年1月,总计20例。
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龄在25-72岁之间,年龄均值(46.50±3.50)岁;中毒原因::自饮生草乌酒中毒患者12例,附子、草乌加川乌中毒患者各4例。
12例患者为中药煎煮时间太短导致中毒,8例患者由于偏方导致过量服用中毒;患者中毒—就诊时间在30min到16h之间,多数患者均在中毒30min到2h期间就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头晕、冷汗等症状表现,且个别患者有意识障碍、休克等表现。
1.2中医急救护理方法判断病情——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进行简单询问,并观察患者症状表现,向家属了解患者情况,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并在明确毒物种类、途径以及使用剂量、具体中毒时间等基础上进行对症急救。
清除毒物——明确中毒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催吐以及洗胃等方式及时清除其体内残留的毒物。
20例患者中19例均采取催吐/洗胃处理,1例患者昏迷状态未进行洗胃处理。
川南苗族秘方:川乌中毒急救方 - 翻波涌浪的日志- 网易博客川南苗族秘方:川乌中毒急救方健康推荐 2008-09-30 10:49:13 阅读3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川乌中毒急救方川乌含乌头碱有大毒。
如中毒来不及送医院,这里介绍一个川南苗族解毒秘方:干净水一碗,加点盐,再取头发一小把,烧成灰入盐水中喝下即解。
附:相关资料 1.据《中国药典》载:川乌别名乌头、五毒根,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母根。
化学成分: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技乌头胺(talatisamine)、杰斯乌头胺(ja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乌头胺(benzoylhypaconine)等。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
注意:生品内服宜慎。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制法:制川乌:将原药材拣净,放缸内或其它容器内,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在浸漂过程里如发现有裂口破烂时可加些白矾;另外用甘草、黑豆煎汤,加入漂过的川乌,煮透,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去掉药渣,晒至半干,闷润后切片、晒干即可(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有些地区加甘草、鲜姜等辅料与草乌同蒸;有些地区分别用豆腐、甘草、金银花、鲜姜或皂角等辅料与草乌同煮。
2.乌头碱类药物中毒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
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65例急诊救治体会乌头碱(Aconitum alkaloid)是一种天然毒物,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是乌头属(Aconitum)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毒性成分。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常因误食乌头属植物或过量使用这些植物的药材或药物而发生,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因此,对于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救治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临床案例出发,总结乌头碱类药物中毒65例急诊救治体会。
基本情况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在临床上为常见的急诊毒物事件之一,该类药物的毒性依其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剂量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表现为口鼻烧灼感、口干、呕吐、腹泻、头昏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也有些患者在摄入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猝死等危重症状。
乌头碱类药物主要来源于乌头科(Aconitum)植物和其药材或药物,常误食或过量使用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饮片等,甚至因自制药酒、药膳而中毒。
案例一:男性,42岁,误食乌头草粉末12g,口服后感觉口干、头晕,随后出现呕吐和肢体麻木,面色苍白,伴畏寒、出汗,被送至医院急诊。
案例二:女性,29岁,口服乌头丸20g,出现呕吐、腹泻、心慌、呼吸急促,就诊急诊科。
急诊救治针对乌头碱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救治,需要快速确定病情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掌握好中毒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抢救措施。
一、快速处理患者针对中毒患者,第一时间需要迅速的处理,将其隔离至安全地点,避免二次受到药物影响。
对于昏迷、呼吸困难等危重中毒患者,应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1.1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昏迷患者,要将其头部转向一侧,同时检查气道有无异物堵塞,如有异物立即清除堵塞物。
使用吸氧设备辅助呼吸,以维持呼吸功能。
1.2 循环支持保持患者循环和呼吸的稳定十分重要,危重患者应予以静脉液体复苏,如高压氧疗法对缺氧性紫绀有效,可尽早实施。
二、剂量限制针对乌头碱类药物中毒,临床上治疗的关键是剂量限制。
近10年乌头碱类中药中毒临床文献浅析【关键词】乌头碱中毒文献计量学乌头碱类中药指成分中含有双酯型生物碱的天然药物,包括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支蒿和一些地方药材及民族药材。
此类中药味辛(苦),性温热,有大毒,入心、肾(肝)、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风除湿和温经散寒等功能,临床用于治疗气喘咳嗽、心腹疼痛、慢性腹泻、阳痿滑精、各种风湿疼痛、心衰、顽癣、带状疱疹、疥疮等病症[1-2],民间应用广泛,但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反应。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10年国内报道的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反应进行归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来源选用中国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生物科学、自然科学)》和国家教育部、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乌头碱”、“中毒”为主题词,共检索到1997-2006年相关文献355篇。
按照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总结出的方法[3],对文献内容进行逐项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参照前述“文献离散律”的方法,对乌头碱类中药中毒临床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分别对其年代、期刊来源、病例来源、药物来源、临床表现等7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达到定量描述。
2 结果与分析2.1 文献的年代分布1997-2006年间共有相关文献报道355篇,其年代分布如表1所示。
1999-2002年乌头碱类中药中毒临床文献报道增长较快,此后的文献报道数量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
除个别文献的病例追溯到1970年之前外,绝大多数文献均来源于1990年后的病例资料。
2.2 文献的期刊分布1997-2006年间乌头碱类中药中毒的临床文献报道分布在201种期刊上,按照《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目录,1997年有3篇文献刊载于核心期刊(占当年文献数的11.11%,下同),1998年1篇(14.29%),1999年7篇(19.44%),2000年6篇(15.38%),2001年3篇(7.31%),2002年1篇(2.08%),2003年1篇(2.38%),2004年3篇(7.31%),2005年4篇(10%),2006年2篇(5.88%),整体呈下降趋势。
18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摘要】报告了18例乌头碱中毒患者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重点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纠正心律失常,护肝,血液灌流等。
18例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急救护理乌头碱存在于草乌、川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成分。
辛温具有较大的毒性,多经炮制后入药,主要作用搜风、祛寒、温阳逐湿。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偏头痛等。
我科于2010年—2012年12月共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18例。
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均治愈出院。
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中毒后0.5—2小时就诊。
中毒原因:服药酒中毒12例,服中药中毒5例,吃附子粥中毒1例。
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纠正心律失常、禁食禁饮、抑酸、护肝、补液、血液灌流等治疗。
1.2 主要临床表现有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唇舌四肢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等症状。
休克6例,昏迷2例;并发急性肾功衰2例;心律失常18例。
2 急救护理2.1 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心电监护。
2.2 催吐用压舌板刺激咽喉部,为迅速简单的排毒方法。
只能用于较轻的患者。
本组有10例患者采取此方法,呕吐少量胃内容物,排毒效果不佳。
2.3 洗胃温开水洗胃,4小时内最有效,超过6小时仍然要洗胃。
18例患者均采取此方法。
2.4 导泻本组患者采用20%甘露醇,33%硫酸镁50ml—100ml,每4小时、6小时或者8小时口服一次。
根据中毒的轻重和中毒时间的长短,决定导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
2.5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尿量。
2.6 纠正心律失常,保护心肌 18例患者均有心律失常的表现,其中6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常用阿托品静脉推注。
12例频发室性早博,表现为多元性、多形性室早二联律或者三联律,其中3例反复出现室速,常用利多卡因0.1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推注,胺碘酮缓慢静脉泵入。
27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救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救治方法,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救治的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7例乌头碱中毒患者治愈26例,死亡1例。
结论:及时明确的诊断,根据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进行以血液灌注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治疗我国民间广泛用川乌、草乌、附片、雪上一枝蒿等乌头碱类中药泡酒或炖肉食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痛及其他关节炎等顽症。
但由于此类药物有较大毒性,常因煎煮时间不当、饮用过量、误服等发生中毒,由于心脏毒性产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的病例时有报道。
我院自1998年3月~2007年4月共对27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7例患者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5~71岁,平均(48.6±7.4)岁。
均为自制(含草乌、川乌、一枝蒿)药酒或附片炖肉。
服用量为5~300ml,发病时间为服后5min~3h。
1.2 临床表现:27例患者均有口舌、口周灼痛、麻木感、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胀。
其中意识障碍5例。
昏迷4例,休克6例(伴发肾功能不全3例);2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严重程度、休克、昏迷、肾功能不全等指标,将急性中毒程度分为轻、重度中毒。
1.3 心电图特点:27例患者急诊入院时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而后4~6小时复查,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其每例均有1~3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但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见表1)。
1.4 抢救措施及治疗方法1.4.1 所有病例均行催吐、导泄、补液、静脉滴注维生素C、能量合剂、激素、利尿,促进毒物排泄,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1.4.2 对出现心动过缓及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予阿托品0.5~2.0mg静脉滴注,10~20min重复;出现室性(频发)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予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后,再以利多卡因100~500mg+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无效改用心律平70mg静脉滴注,10min后可重复,继之以每分钟0.5~1.5mg静脉滴注维持,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室速、室颤患者及早予以电复律。
乌头碱中毒怎么办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你去注意,不少人会因为一个粗心大意而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导致终生后悔,例如:煤气中毒,农药中毒等,生命是可贵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其中乌头碱中毒事件是屡屡发生,乌头碱是存在于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有毒成分,那么乌头碱中毒该怎么办呢?
乌头碱中毒可以使人全身麻木,有束缚感,容易引起心律失常,损害神经等,表现为:四肢麻木,迷走神经中枢,呼吸急促等,严重的危及生命,所以要引起广大人们的注意,乌头碱中毒要及时救治。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中毒较重者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立即停止使用含乌头碱的药物。
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和导泻。
洗胃液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及蹂酸溶液。
导泻剂可在洗胃后从胃管中注人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
也可用2
%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大量补液,以促进毒物的排泄。
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阿托品1 一Zmg , 4 一6 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mg 加人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
对症治疗:经阿托品治疗后心律失常仍不能纠正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
血压下降者可给予升压药。
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以上就是乌头碱中毒的救治方法,当你发现有乌头碱中毒的情况,首先不要慌张,应立刻洗胃,致泄,让胃部得到一些缓解,严重的要及时送往医院去救治,得到很好治疗,生活中,要时刻做好对中草药副作用的认识,加强宣传等,关注生活,关注健康。
浅谈乌头碱中毒的处理方法发表时间:2016-03-15T15:48:57.0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33期作者:顾琼仙[导读] 云南民间有食用草乌炖肉驱寒的习惯,中毒现象常有发生。
急性乌头碱中毒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方法,只能对症治疗。
做一综述供临床参考,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云南省沾益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655031)【摘要】云南民间有食用草乌炖肉驱寒的习惯,中毒现象常有发生。
急性乌头碱中毒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方法,只能对症治疗。
做一综述供临床参考,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320-02 进入冬季,云南民间有食用草乌炖肉驱寒的习惯,所以每年都会发生乌头碱中毒的现象,就乌头碱中毒的处理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有利信息。
川乌、草乌均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要应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1]。
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属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亲脂性强,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故乌头类中草药药酒中浓度最高[2],生药泡酒或配酒后服用更易中毒,因此食用的同时不能饮酒,中毒后主要引起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功能异常,严重者导致死亡,急性中毒致死率达3.1%[3]。
急性乌头碱中毒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方法[4],只能对症治疗。
1.乌头碱中毒时的处理方法1.1彻底清除毒物1)催吐、洗胃、导泻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2%氯化钠溶液或浓茶反复洗胃,洗胃后可服50%硫酸镁与活性炭混合液导泻。
若已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洗胃、催吐会使迷走神经更加兴奋,加重心律失常[5],应暂停洗胃,急及抢救。
2)利尿乌头碱主要通过肾在体内代谢,在保证血容量的情况下,有条件可留置深静脉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酌情应用利尿剂,促进毒物排泄,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
3)血液净化有报道血液净化救治乌头碱中毒疗效显著[6]。
24例乌头碱中毒抢救分析和体会摘要】我院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24例,治疗按中毒病人给予洗胃、利尿、补液、营养心肌,加速毒物排泄等处理,同时在心电监护下,用阿托品、利多卡因针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收到良好效果,无一例死亡。
阿托品能解除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利多卡因可抑制心肌自律性,消除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作用时间短、无蓄积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是治疗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较好药物。
目前乌头碱中毒因无特效解毒药,治疗之关键在于预防和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乌头碱类药无蓄积性、消除快,只要心律失常纠正,病人24—48小时即可痊愈。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我院自1994~2009年收治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4例,经抢救治疗,全部治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3例,均因内服乌头碱类植物泡制药酒或水煎剂而中毒。
全部病例均于服药后出现症状,30分钟~2小时就诊。
1.2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周及舌头发麻,出汗、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头昏,3例出现意识障碍。
(2)心电图改变:所有病例均有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其中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
1.3 治疗入院后立即给洗胃、导泻、吸氧、补液、营养心肌细胞等处理,全部病例均给予阿托品1mg静脉注射,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5~10min静注1次,直至频发室早转为偶发室早后用10%利多卡因200mg以2~4mg/min滴速维持。
对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无效患者用心律平70mg+10%GS稀释后静脉注射。
对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用25%硫酸镁10ml+50%GS40ml静脉注射后,尖端扭转型室速纠正,继以10%250ml+25%硫酸镁10ml静脉滴注。
2 结果24例病例全部治愈,均在2~4小时控制症状,6~8小时心律失常纠正,2~3天病情稳定出院。
乌头中毒症状和中毒的急救处理措施乌头中毒症状和中毒的急救处理措施乌头的毒性东汉末年,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其毒即为乌头毒。
乌头属在全世界有约300种,中国就有160多种,遍布全国各地,而以西南地区种类最多。
乌头的花很美丽,欧洲的园丁已经培养出了许多观花的品种,但这样一种美丽的植物却像河豚一样有剧毒。
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二萜类生物碱,其中毒性最大的是乌头碱(aconitine),只要几毫克就可以让人丧命,而且,它和河豚毒素一样,都是神经毒素,吃下去之后会导致全身神经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紊乱,不痛的地方感到痛,痛的地方感到不痛,肌肉也不听使唤了,心脏也乱跳了,又流口水又拉肚子,最后的死因,不是呼吸中枢麻痹,就是严重心律失常。
乌头中毒可用甘草100g,土茯苓50g,绿豆50g煮水饮用。
甘草能抑制乌头碱的毒性反应,可作为乌头碱中毒的解毒剂。
绿豆和土茯苓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毒的作用,可与甘草合用解乌头毒。
如不能配齐三味药,应先及时使用甘草。
严重者应及时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对抗乌头碱中毒后心律失常造成的死亡。
另,远志、防风也可解乌头之毒。
乌头中毒症状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出。
因吸收快,故中毒极为迅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
乌头碱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之先兴奋后抑制,甚至麻痹;感觉神经、横纹肌、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可麻痹。
乌头碱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并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致使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等。
当药物被吸收后约半小时即可出现下述症状:1.神经系统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行感,麻木从上肢远端(指尖)开始向近端蔓延,继后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觉减弱或消失,有紧束感。
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
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循环系统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及心肌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乌头碱中毒症状、主要原因、急救措施及预
防要点
乌头碱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轻度中毒者颜面部、口周感觉异常和麻木,偶有头晕、耳鸣、出汗;重度中毒可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肢体僵硬、抽搐,甚至昏迷。
2、心血管系统:心悸是最常见的症状;当出现休克时,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肢端湿冷、大汗淋漓,伴有紊乱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
3、消化系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鸣音亢进、偶有血样便等。
4、呼吸系统: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咳血痰、呼吸困难,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少数重度中毒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发生乌头碱中毒主要原因
1、群众对乌头类中药材认识不足,尤其对毒副作用、炮制方法、使用剂量缺乏了解,存在自行配制、过量服用、外用作内服等情况。
2、乌头类药材来源途径简单,农贸市售或自行采摘均可,缺乏市场相关部门监管。
3、民间使用乌头治疗疾病的传统一直沿袭,较难更改。
乌头碱中毒急救措施
1、清除毒物;皮肤反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在无惊厥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2、对症支持治疗。
3、绿豆、生姜、蜂蜜、甘草、黄连等有解毒效果,可煎汤内服。
预防
同类事件发生,呼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通过网站、公众号、电视等多种形式获取乌头属药材相关知识,熟知该类药物的特性及炮制方法;谨遵医嘱服药,杜绝自行加量,避免与酒同服或作为药酒服用。
乌头碱中毒治疗与急救处理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闻到一些中毒事件,比如食物中毒、铅中毒、煤气中毒等,但你听说过乌头碱中毒吗?医生提醒,平时经常食用或使用草乌、川乌等植物的人,尤其要警惕乌头碱中毒。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中毒的安全知识,现在就与你一起去了解什么是乌头碱中毒,乌头碱中毒该怎么急救?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
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
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
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
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躁、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
其中毒机理主要对神经和心脏两个方面,在神经方面主要是首先兴奋一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有人认为温、痛触、压觉消失等机理可能是乌头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无髓鞘的和较纤细的神经纤维,从而阻止了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原因可能是乌头碱与钙离子争夺膜上磷脂的结合,使钠转运通道发生改变,阻止了产生动作电位所必须的钠离子的内流,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导,同时影响与疼痛有关的中枢内源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儿茶酚胶、乙酰胆碱、内啡肽等致癌物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有关。
乌头碱中毒救治处理人们在使用含有乌头碱的中草药物时,一定要注意用量小和应用方法,绝不可用冷水煎服,泡酒饮用,而需要用开水久煎方能解其毒,从而取其治疗作用。
中医用绿豆或金银花解毒。
救治乌头碱中毒的验方是甘土绿豆汤,即甘草100g,土茯苓50g,绿豆50g.甘草能抑制乌头碱的毒性反应,可作为乌头碱中的的解毒剂。
1、毒理对抗:关键是使用阿托品要遵循早期、足量、反复并维持阿托品化的原则,及时进行心脏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损害并迅速给予处理。
乌头药物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乌头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品种很多,世界上有250余种,中国产的50种以上,全国各种野生品统称为乌头。
【药理和毒理】川乌头含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中乌头碱及川乌头碱甲、乙等;北乌头碱中尚含有异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北草乌头碱等;紫草乌还含有紫草乌头碱。
乌头有短暂的强心作用,随即转入抑制,最后出现心脏停搏等毒性作用;此外尚有降压、镇痛、麻醉、消炎、抗癌等作用。
乌头的毒性因品种、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等不同,差别很大。
中毒机制主要表现在神经和心脏两个方面。
在神经方面首先是先兴奋后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其次是先兴奋后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最后则由于呼吸麻痹和中枢抑制而死亡。
在心脏方面,由于乌头碱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窦房结抑制,使心肌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产生各种心律失常;另一方面,由于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使心肌各部分兴奋,传导和不应期不一致,从而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而死亡。
乌头碱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下降,由于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输血量下降,并可因频繁呕吐,致血容量减少而导致休克。
【中毒症状】乌头类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min至1h出现症状,亦有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迟至3d后才发生的。
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1.神经系统首先感到口舌辛辣、发麻,继则指尖发痒、麻木,逐渐至四肢及全身痛觉减弱或消失。
头痛、头晕、耳鸣、复视,瞳孔先缩小后扩大,甚至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
2.循环系统心慌、气急、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出现多源性频发期前收缩、二联律或心音减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烦躁出汗,体温下降或有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或心室颤动,甚至发生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3.呼吸系统初起呼吸急促,胸部重压感,咳嗽血痰,继则呼吸困难,呼吸缓慢,呼吸肌痉挛,以致窒息。
4.消化系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偶有血样便、肠鸣音亢进。
5.其他可导致孕妇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