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电机正反转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7
p l c电机正反转教案一体化教案首页注:有课时变动、教学内容调整等在此说明。
教案内页配)程师生共同探讨(将人脑比喻成plc,脚比喻成电机,plc去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一、回顾概念1.置位与复位指令(SET/RST)(1)SET(置位指令)它的作用是使被操作的目标元件置位并保持。
(2)RST(复位指令)使被操作的目标元件复位并保持清零状态。
2.堆栈指令(MPS/MRD/MPP)(1)MPS(进栈指令)将运算结果送入栈存储器的第一段,同时将先前送入的数据依次移到栈的下一段。
(2)MRD(读栈指令)将栈存储器的第一段数据(最后进栈的数据)读出且该数据继续保存在栈存储器的第一段,栈内的数据不发生移动。
(3)MPP(出栈指令)将栈存储器的第一段数据(最后进栈的数据)读出且该数据从栈中消失,同时将栈中其它数据依次上移。
3. 逻辑反、空操作与结束指令(INV/NOP/END)(1)INV(反指令)执行该指令后将原来的运算结果取反。
(2)NOP(空操作指令)不执行操作,但占一个程序步。
(3)END(结束指令)表示程序结束。
4.计数器:1)计数器作用:对触点动作次数(或状态执行次数)进行计数:2)计数器组成:线圈与触点(每一个计数器都有无数对常开与常闭触点)3)计数范围(FX2N)16位计数器:0~32,76732位计数器:-2,147,483,648~+2,147,483,647二.计划与实施(任务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电脑、PLC实训操作台及电源是否正常,从模块箱取出电机实训模块,领取带插头的连接线10条。
领取工作任务书,并认真阅读工作内容及要求。
2.工作步骤:1)根据控制要求确定I/O分配表根据任务内容及控制要求在工作任务书的I/O分配表中填好输入和输出的地址号及对应的外接元件,如下表所示。
1)画I/O接线图结合I/O分配表中输入和输出的地址号,按照PLC接线图的画图规则及要求,在工作任务配)书的《画I/O接线图》栏的空白处画出I/O接线图,如图1-48。
案例研究理论版65PLC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探究文/刘佳(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00)摘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工作链接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心同向,形成协同效应。
本文以PLC 课程典型案例分析,结合机电类专业特点和课程思政的要求,采用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选取思政元素融合典型案例,探究课程思政在机电专业课中的实施路径,充实施展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挖掘孕育的思政要素,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PLC 课程 课程思政 案例1. 引言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当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
PLC 课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技能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通常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
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自我学习、勤于思考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改进工作方式来提高效率、跟踪技术发展、主动探究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
2.典型案例分析思政融合点PLC 课程采用以机电行业需求指导课程项目的工作任务,由项目式课程的具体任务挑选课程学习场景,由课程学习场景分明课程知识内容。
通过学习取得技能,然后解析知识点,经历技能的学习历程来取得合适的知识。
课程案例思政融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驾驭知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3.团队合作精神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案例采用设疑提问的方式导入团结合作思政要点:回顾大学一年级时同学们在哪些体育竞赛(比如新生篮球杯)或团体项目(比如新生辩论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成绩或经验总结是什么?从身边的故事入手,切入思政融合知识点:团结合作精神。
plc控制电机正反转教案【篇一:用plc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教学设计】用plc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一、学情分析学生上学期以开始学习电力拖动,因此对于简单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回路的分析基本无大碍。
但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一般,虽然学生对plc技术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够稳定,需要教师创设适度的情境,适时地激发。
二、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瞿彩萍主编的《plc应用技术(三菱)》第三单元中任务二的内容,在教材的p58~p59中。
其主要内容包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转换到plc控制系统的方法、操作swopc-fxgp/win-c编程软件和对plc的读写、电路块串、并联指令、堆栈指令和程序的优化。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是简单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反应plc梯形图转换的方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本节内容属于新授课,分为三课时完成,以下为第一课时内容。
要求学生会按照plc控制电路的设计顺序对继电器接触接器控制电路进行设计,并利用thplc可编程控制器完成调试。
同时,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将逐步养成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科学态度,为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方法基础。
三、教材目标依据维修电工类专业《plc应用技术(三菱)》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08机电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1)会列出i/0分配表、plc接线图、梯形图和指令表(2)能熟练操作swopc-fxgp/win-c编程软件和对plc的读写方法和过程(1) 会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 (2) 会对简单继电接触控制电路进行plc控制电路转换 (3) 学会类比、比较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plc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形成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通过规范解题步骤,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浅谈PLC案例教学本文对plc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这种教学模式涉及两个重要的因素,即案例与任务。
前者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以案例为蓝本;后者则侧重在学,指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那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如何选取并运用好案例,如何设计任务,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
以案例为主线的教有人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
plc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典型而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例如,本人最初介绍plc 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
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
首先,要制定周密的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
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
PT-801B PLC实验训练装置实验指导书前言随着微处理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已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控制领域。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作为一种专门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自从1969年研制成功以来,由于其可靠性高和容易控制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现场,大大地推进了工业自动化进程。
PLC技术已成为了大中专院校电类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
我公司作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及PLC现场控制的特点,研制开发了这套专门用于PLC实验的装置,并配备了详尽的使用说明书、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
本装置采用日本三菱可编程控制器为主机,配合单元模块可实现上百个项目的实训,将实验室中无法接触的工业控制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达到深化理论,增加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本装置可以用于教材章节后的例行实验,也可以用于学期末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控制器件、控制指令及连接导线,能大大减轻教学难度,将学生从抽象的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
本实验装置已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投入使用,深受广大学校师生的好评。
为了使您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敬请您对本装置及本手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深圳市普泰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1月目录第1章使用说明 (1)1.1 用户手册 (1)1.2 操作指南 (3)1.3 软件操作手册 (6)第2章实验指导 (13)2.1 801B—1电机控制 (13)2.2 801B-2七段数码显示、天塔之光 (14)2.3 801B—3交通灯自控和手控 (17)2.4 801B—4水塔水位自动控制 (19)2.5 801B—5自控成型机 (20)2.6 801B—6自控轧钢机 (22)2.7 801B—7多种液体自动混合 (25)2.8 801B—8自动送料装车系统 (27)2.9 801B—9邮件分检机 (29)2.10 801B—10机械手控制系统 (30)2.11 801B—11皮带运输机控制系统 (31)2.12 801B—12四层电梯模拟控制系统 (32)2.13 801B—13五相步进电机模拟控制 (33)2.14 801B—14加工中心刀具库选择控制系统 (34)2.15 801B-15水箱水位控制实验 (36)第3章参考程序 (38)实验梯形图 (38)第1章使用说明1.1 用户手册一、产品性能概述本装置分为实验屏和实验桌两大部分:实验桌是放置实验屏或其它必须设施的工作台面;实验屏是安装电源设施、挂装PLC主机模块和安装实验控制模块的金属构架。
PLC控制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 学生能掌握PLC编程语言,并运用其控制电机的启停、正反转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了解电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掌握相应的控制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PLC进行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通过编程软件,编写并调试PLC程序,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
3. 学生能分析和解决电机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发对自动化技术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3. 学生能关注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强科技创新意识,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和编程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成果的同时,逐步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 PLC的组成与功能- 工作原理及扫描周期- 性能指标与选型2. PLC编程语言:讲解PLC的编程基础,包括指令系统、编程软件的使用等,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 编程语言(梯形图、指令表等)- 常用指令(逻辑运算、定时器、计数器等)- 编程软件的使用与调试3. 电机控制原理:分析电机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 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电机控制策略(启停、正反转、调速等)4. PLC控制电机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教授如何利用PLC对电机进行控制,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教学设计案例名称】“PLC实训-电机控制”教学设计案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了解基本逻辑指令、程序控制指令、PLC顺序控制程序、顺序控制指令2.教学重点分析:基本逻辑指令3.教学难点分析:程序控制指令【教学过程(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一:组织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的控制要求,进行I/O分配及自己先进程序的编程,。
⑴控制要求:1、初始状态:接触器KM1、KM2都处于断开状态,电机M1处于停止状态。
2、启动操作(1) 正转控制按下电机正转按钮SB2,KM1闭合,电机M1正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
(2) 反转控制按下电机反转按钮SB4,KM2闭合,电机M1反转;按下按钮SB1,电机停止运行。
(3) 正反转切换控制当电机正转时,按下按钮SB4,KM1断电,KM2闭合,电机M1反转。
当电机反转时,按下按钮SB2,KM2断电,KM1闭合,电机M1正转。
3、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钮SB1,电机M1无论在何种状态电机都将停止运行。
4、过载保护当电机过载时(按下按钮FR1),电机停止运行。
⑵系统I/O分配表(连线)输入输出电机正转按钮SB2I0.1 KM1Q0.0电机反转按钮SB4I0.2 KM2Q0.1电机停止按钮SB2 I0.0教学环节二:讲解正确的程序,即能够实现该控制要求的程序,并通电试车观察现象,让学生进行参考,完善自己的程序。
参考程序:【教学效果与反思】1.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进行I/O分配,并能进行编程2.编程通电后控制要求有些不能达到,需要对程序在进行修改。
3.在学生进行PLC编程中,多进行引导。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及编程方法。
3. 学会使用PLC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维护。
4. 能够分析并解决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床电气控制概述1.1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1.2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1.3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类及应用2. 常用低压电器2.1 开关与保护电器2.2 控制电器2.3 变频器与软启动器3.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3.1 PLC的硬件结构3.2 PLC的软件系统3.3 PLC的工作过程4. PLC编程方法4.1 指令系统4.2 编程软件的使用4.3 编程实例5. PLC在机床电气控制中的应用5.1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5.2 PLC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5.3 PLC控制系统的改造与维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利用仿真软件和实验设备,进行实时演示和动手实践。
4. 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教材。
2. 实验设备:PLC实验箱、机床模型、低压电器等。
3. 仿真软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仿真软件。
4. 教学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考试、课程设计等。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4课时,共10周完成。
3. 实验安排:每两周进行一次实验,共4次实验。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机床电气控制概述、常用低压电器2. 第5-8周:PLC的基本工作原理、PLC编程方法3. 第9-10周:PLC在机床电气控制中的应用、课程总结与展望八、实验内容与要求1. 实验一:PLC基本接线与编程要求:掌握PLC的基本接线方法,学会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
plc控制电机正反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和接线方法。
3. 学生能解释PLC程序中涉及的逻辑运算和梯形图的表示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操作PLC编程软件,编写电机正反转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接线工作,并确保安全可靠。
3.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分析并修正控制程序中的错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安全意识,遵循工程实践中的规范操作。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PLC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已具备基础的电气工程知识和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PLC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尚需加强。
教学要求: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
2. 教学过程中强调安全规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PLC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设计原理。
- 梯形图编程方法及其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 电机正反转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 控制电路的接线方法与安全操作规范。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介绍PLC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其功能和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 第二周:讲解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原理,分析电路图。
- 第三周:学习梯形图编程方法,编写简单的电机控制程序。
- 第四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PLC编程和电机控制电路接线。
电机plc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PLC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2. 学生能掌握电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步骤;3. 学生能了解电机PLC控制系统的编程方法及相关指令;4. 学生了解电机保护及故障诊断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机PLC控制系统;2. 学生能运用PLC编程软件,编写并调试电机控制程序;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实现对电机启动、停止、正反转等基本控制功能;4. 学生能对电机PLC控制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和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分享、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 学生关注电机PLC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工作原理及分类:讲解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介绍电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PLC基础知识: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重点讲解Ladder Diagram(梯形图)的编程方法。
3. 电机控制原理:讲解电机启动、停止、正反转等基本控制原理,分析电机控制中涉及的主要参数。
4. 电机PLC控制系统设计:介绍电机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步骤,包括硬件选型、软件编程、系统调试等。
5. PLC编程软件应用:指导学生使用PLC编程软件,学会编写、修改和调试电机控制程序。
6. 电机PLC控制实例:分析典型电机控制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
7. 故障分析与排除:介绍电机PLC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提高学生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
8. 电机保护与安全:讲解电机保护原理及安全措施,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程。
plc课课程设计正反转启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正反转启动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PLC的工作原理、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构成及功能;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正反转控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LC基本概念:介绍PLC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PLC工作原理:讲解PLC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信号传递过程。
3.正反转控制电路:分析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4.PLC编程软件使用:介绍编程软件的界面、功能及编程方法。
5.正反转控制程序编写:讲解正反转控制程序的编写步骤、注意事项及调试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PLC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正反转控制电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和调试正反转控制程序。
4.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PLC技术与应用》2.参考书:《PLC原理与应用》3.多媒体资料:正反转控制电路动画演示、编程软件操作演示视频4.实验设备:PLC实验装置、编程软件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编程练习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对正反转控制程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和编程题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PLC正反转启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PLC控制电机正反转
类别:职教专业编号:()教材简析: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工作者,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缩细PL C)及其应用》(第二版)(以后简称《PLC》)教材侧重理论,学生单独学习较为吃力。
而在《电力拖动》这门课程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学生已非常熟悉,也是电拖这门课程的重点。
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学习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情分析:中专学生比较活跃,但是理论基础较差,已具有PLC的基础知识,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接线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继电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PLC编程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及基本指令的应用,并利用PLC 完成调试。
(3)熟练掌握分配PLC的输入点和输出点,并画出梯形图,转换成语句表,控制电动机工作。
2、能力目标
(1)通过任务驱动和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PLC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实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将逐步养成严谨,合作创新的科学态度为继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PLC编程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及基本指令的应用。
(3)分配PLC的输入点和输出点,并画出梯形图,转换成语句表,控制电动机工作。
2、难点:(1)PLC具体的编程方法。
(2)分配设计完成任务的控制程序“梯形图—语句表”
教学方法:
在这节课里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行为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而展开,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给定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协作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出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任务。
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开展一体化教学,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设计理念:
PLC教材偏重于理论,学生实训完继电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之后,并且已经掌握了基本编程指令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PLC在电动机的正反转电路中的应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可以通过继电器控制,也可以通过PLC控制,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即回顾了继电器控制的方法,又将PLC的基本指令应用于实践当中,还为学生以后的编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学好本节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层次差异,根据教材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课有所得,本节课我设计少讲多练,让学生在操作中懂理论,在练习中长技能。
教学过程:
为了让“课有所得”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学得懂、学有所用、愿意学,让课堂活跃起来,把学生注意力牵制在课堂上,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6个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辅助
教学
新课导入
1.复习,导入新课
①画出电动机正反转继电控制电路的原理
并叙述工作原理
②简述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
设计意图:电动机正反转继电控制电路同学
已经非常熟悉,为了调动同学积极性和热情,请
同学回答;PLC的课程是上学期学的,有些知识
淡忘,为了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习兴趣,复习PLC基本指令,自然引入新
课,让学生跃跃欲试。
教师
提问
教师
设疑
引出
学生
回答
学生
听讲
思考
课件
罗列
创设
情境
演示教学实操模2.展示教师制作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教师
演示
学生
观察
思考
电路
板展
示
拟
设计意图:利用教师制作的电路板展示动作情况,让学生对电动机正反转的PLC外部接线及
操作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展示正转、反转、停
止等现象,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项目完成所应达到
的最终结果,从而引出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教师引导教学
3.设计一个用PLC的基本逻辑指令来实现电
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程序,并画出出梯形图。
设计意图:给出任务要求,让学生分组自主
教师
提出
任务
学生
思考
思考,设计出梯形图。
实践操作验证理论
4. 根据设备情况让全班同学自由分成6组,
根据任务要求,
①分配PLC的输入点与输出点(I/O地址
表);
②设计用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图;
③设计出梯形图;
④根据梯形图写出语句表。
连接PLC控制的
外部线路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I/O端口分配表
输入电器
输入
点
输出电器
输出
点
停止按钮SB1 X1
24V正转接触器
KA1
Y1
正转按钮SB2 X2
24V反转接触器
KA2
Y2
反转按钮SB3 X3
380V正转接触
器KM1
热继电器触点FR1 X0
380V反转接触
器KM2
热继电器触点FR2 X4
教师
巡查
学生
思考
制作
案例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加体会到课前准备、设计的重要性,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事先都准备好,填鸭一样填给学生,学生只能根据老师设计好的线路接线,甚至先连接哪一个元件都由老师来安排,出现了故障,就有老师来解决,所谓的“动手动脑”都是由老师来安排解决的,应知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容上与技能严重脱节,学生一点自主能动性都没有,完全不能适应企业的各项要求,因而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任务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使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理解有机而有序的结合在一起,能使教学中的制作环境与过程贴近企业实际。
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互助和交流能力,并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要求,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能力的容和要求,以便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肯定。
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监督管理。
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其分组的原则、组员搭配、容分工等方面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
有些学生往往存在依赖思想,无所事事,因此必须分工明确,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