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16)1402《铁路桥梁地段牵引供电电缆敷设图》
- 格式:pdf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61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运供设备函〔2016〕343号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印发<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暂行规范》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为了规范和统一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标准,特制定《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暂行规范》,现将暂行规范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参照执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2016年9月20日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设施单元划分、编码规范(暂行)运输局供电部2016年9月本规范包括铁路接触网、牵引变电设备设施单元的划分、单元识别码及参数的编码规则。
铁路接触网设备、牵引变电设施单元(以下简称单元)是分别根据接触网、牵引变电设备设施特点、结合维护管理特点,划分为四个系统类别,包含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类别、牵引变电一台一档系统类别、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类别和问题库系统类别。
本规范以各系统类别中各接触网和牵引变电设备设施种类、参数要素、6C系统装置类别、检测监测项目、问题库缺陷或故障类型等为编码对象。
单元编码用于单元身份识别,在全路范围内不重复,编码与设备设施一一对应。
单元参数通过设置单元关键参数项目和格式以规范的格式来描述单元的主要特性。
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和问题库系统以接触网支柱和吊柱为基本单元,根据支柱和吊柱上附属的接触网设备设施参数特征、各6C装置检测监测项目的参数特征和问题库内各问题参数或缺陷类型进行编码。
牵引变电设备一台一档系统是以1座牵引变电所和1台设备(或1套装置)为基本单位,根据单台设备(或单套装置)上附属的参数特征、检修、运行、试验以及6C装置检测监测项目的参数特征和问题库内各问题参数或缺陷类型进行编码。
本规范单元划分、关键参数的设置主要依据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技术要求、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维修管理办法、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和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则。
单元关键参数及其数据主要来源于接触网一杆一档系统、牵引供电设备履历簿系统、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等。
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
工序流程:2。
操作要领2。
1. 施工准备:2。
1。
1。
前期工程的检查:予埋件按设计要求安装牢固,予留孔、洞、槽正确;电缆沟、电缆层或电缆井的地坪及抹面工作已结束并清理干净,施工道路畅通;电缆沟排水通畅、盖板齐全,电缆夹层的门窗完好.金属电缆支架安装应牢固,横平竖直,接地可靠,油漆完整,且支架的规格及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水平面上,在有坡度的电缆沟或建筑物上安装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2.1.2。
设备号标注:核对电缆清册上的设备号是否与主接线上的设备号相符,根据电缆清册将设备进行标号,并对电缆敷设的领头及断尾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2。
1。
3。
电缆型号的核对:根据技术负责人的要求选定所放电缆,检查其型号、规格、电压等级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2.1。
4. 测定电缆绝缘:500V以下的控制电缆电力电缆用500V摇表测定其相间及对地绝缘,1KV以上的电缆作直流耐压试验。
2.1。
5. 电缆敷设装置的安装:电缆敷设前应将电缆盘安置在专用放线架上,放线架安置稳妥,敷设时电缆从电缆盘上端引出.根据所放电缆的长度、路径决定是否使用、固定、滚轮,以免敷设电缆时擦伤电缆。
2。
2. 电缆敷设电缆牌归整:根据全所电缆敷设量的情况,将电缆牌逐一分类. 本着先控制电缆,后电力电缆;先长途,后短途;电缆沟内先下后上逐层排列的原则.电缆敷设时,不应形成相互交叉;敷设后的电缆排列整齐。
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排列在同一层支架上;各类电缆在电缆支架上分层排列,由下而上控制电缆、照明电缆、低压电力电缆、高压电力电缆;电缆在普通支架上配置,不宜超过一层;在桥架上配置,控制电缆不超过三层,交流三芯电缆不超过二层;电缆可紧密排列.电缆敷设时,其弯曲半径应满足《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要求。
(如:表一)表一: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与电缆直径的倍值当现场环境温度较低时,应根据《规范》要求将电缆预热加温加热后的电缆应尽快施工,工期不紧时,此条件下应暂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