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98.21 KB
- 文档页数:3
一、引言腰椎手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
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腰椎术后护理的诊断与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二、腰椎术后护理诊断1. 创口愈合情况:观察患者腰部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判断切口愈合情况。
2. 腰部活动度:评估患者腰部活动范围,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3. 肌肉力量:评估患者腰背肌肉力量,判断肌肉萎缩情况。
4. 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穿衣、进食等,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5. 心理状态:评估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如焦虑、抑郁等。
6. 并发症: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
三、腰椎术后护理措施1. 创口护理(1)保持创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按时更换敷料,观察敷料是否潮湿、污染,及时更换。
(3)避免腰部受压,减少创口摩擦。
2. 腰部活动度(1)术后初期,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腰部负重。
(2)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腰部活动,如坐起、站立等。
(3)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腰部扭转。
3. 肌肉力量(1)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肉锻炼,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2)术后早期,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被动锻炼,如足背屈伸、踝关节旋转等。
(3)术后中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动锻炼,如直腿抬高、桥式运动等。
4. 日常生活能力(1)指导患者正确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
(2)鼓励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3)术后3个月内,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5. 心理状态(1)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2)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树立信心。
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预防感染:保持创口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观察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2)预防神经损伤:观察患者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3)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腰椎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术后切口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腰椎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腰椎手术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术后疼痛及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
2. 术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如深呼吸、咳嗽、排痰等,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
3. 皮肤准备:术前一日进行手术部位皮肤清洁,去除毛发,预防术后感染。
二、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切口护理(1)切口敷料:术后及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2)切口观察: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切口拆线:根据切口愈合情况,适时拆线,避免切口感染。
3. 疼痛护理(1)药物镇痛: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吗啡、布洛芬等,减轻患者疼痛。
(2)物理镇痛: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缓解患者疼痛。
(3)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疼痛耐受能力。
4. 早期活动(1)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深呼吸、咳嗽、排痰等,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2)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预防术后腰痛。
(3)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5. 饮食护理(1)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6. 并发症护理(1)尿潴留: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如有尿潴留,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便秘:给予患者缓泻剂,如乳果糖、麻仁丸等,缓解便秘。
(3)压疮: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三、出院指导1.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等。
腰椎手术术后护理要点有哪些目前针对各类临床手术的术后护理均需要通过功能锻炼、保证休息、预防并发症以及加强饮食调配等方面入手,并且各项护理都需要通过生活细节进行制定,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情况的发生。
而针对腰椎手术的术后护理干预可包含:1卧硬床板通常情况下,术后仍需要患者采用硬床板进行休息,同时在3个月内尽量多保持卧床状态,原因在于硬床板可维持腰椎的正常弯曲程度,从而保证腰椎组织的持续放松,可促进组织的修复,提高整体手术的预后恢复质量。
2功能锻炼术后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中需要着重加强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进而减少肌肉萎缩现象,也可通过按摩等方式促进肌肉血液循环,保证自身腰部合理的肌肉和脂肪比例,应用调节自身肌肉和腰椎的稳定性。
恢复后期,腰围则只用于久坐和弯腰负重,避免对腰椎产生较大的负荷,影响手术效果。
3感染预防患者平时需要加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尽量避免感染以及咳嗽等现象发生,其中主要避免剧烈打喷嚏以及大幅度咳嗽,以免提高自身负压,进而导致椎间盘脱出现象复发,避免二次手术可能性。
4体位调整患者刚出院后通常腰椎稳定度较差,若患者家庭住址较远,在乘车往返途中最好保证侧卧位方式进行乘车,同时可起到缓冲手术部位,避免颠簸震荡导致手术部位产生位移,另外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车辆行使途中由于颠簸而产生的脊柱横向运动。
如果汽车运输不允许保持侧卧位,则尽量使用腰围提供保护,其原因在于处于坐位情况下会促使椎间盘压力增大,使用腰围可减少脊椎压力,同时可提高腰部的肌肉力量,减少上下车情况下弯腰动作的影响。
另外在搬运道具过程中,需尽量保证物体靠近身体,取下蹲屈髋屈膝姿势进行搬运。
术后1年内需要格外注重搬运重物时的动作,减轻腰部扭伤。
5保证充分休息在手术患者出院后,尽量保证3个月内不对脊椎进行负重,同时保证不弯腰,同时腰围使用需保证合理性,间断进行腰围使用,在日常生活吃饭以及睡觉时可不使用腰围。
另外手术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术后患者需要从手术台平托至手术担架,同时再由担架车平托腰部至病床,谨防腰部屈曲和旋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总结了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之后患者不但需要采取一般护理之外,还需要着重于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防治并发症以及疼痛护理等,给予患者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患,主要是由于患者腰椎间盘各部分,其中包括软骨板、髓核以及纤维环,特别是髓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通过外力作用,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髓核组织在破裂位置突出到后方或是椎管之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继而出现要不疼痛,一侧或是双侧下肢疼痛和麻木等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2~70岁,其中男性患者比较多见,发病率大概是颈椎间盘突出症的1/10,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不同,能够压迫到患者的脊髓以及脊神经,出现一系列类似于腰椎病的症状。
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通常情况下,腰椎间盘遭受体重压迫,同时要不经常进行后伸以及屈曲的运动,导致腰椎间盘磨损和挤压,特别是下腰部椎间盘,导致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外力作用,大概有1/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外伤史,比较常见的包括弯腰搬重物时腰部出现超荷负重,在腰肌没有完全昆张情况下举动重物或是搬动重物,各类腰扭伤,长时间弯腰之后突然直腰等,导致椎间盘瞬间髓核受压张力大于纤维环应力,引起纤维破裂,使髓核在破裂位置突出;腰椎间盘在成人之后慢慢缺少血液循环,修复能力降低,特别是在上述退变之后,修复能力更加薄弱,腰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薄弱,后纵韧带宽度减小,对于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显著降低。
1临床资料本组73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2岁。
病程6个月~10年,其中L4~L5突出者36例,L5~S1突出者19例,L3/4突出者3例,L4/5伴L5~S1突出者7例,合并椎管狭窄者8例。
73例患者全部存在腰腿痛症状,患者将直腿抬高试验显示阳性,神经根定位症状显著,全部通过CT以及MIR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
方法对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6 例患者进行二次治疗,对引起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处理。
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考虑与术后硬膜外血肿、脑脊液漏形成、椎管内感染、置钉不当、椎管内静脉压迫、椎弓根骨折、梨状肌综合征等有关。
并发症发生时间在术后1~6 d,采取二次手术治疗8 例,非手术治疗8 例。
结论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早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求医生手术技术高明,术前周密计划,术中仔细谨慎探查,术后严观病变情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后路手术笔者自2009-03—2012-12 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231 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6 例,经治疗效果满意,就其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本组16 例,男10 例,女6 例;年龄47~73 岁。
手术节段:L3~5 8 例,L4~S1 6 例,L3~S1 2 例。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钉棒固定+椎间盘切除+后外侧植骨术,5例行单节段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1 例行多节段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发生时间为术后1~6 d。
脑脊液漏9 例中1 例予二次手术,8 例予非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置钉不当、椎管内静脉窦压迫、椎弓根骨折、梨状肌综合征各1 例和椎管内感染2 例均采用二次手术。
2 讨论2.1 术后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会造成脊髓及神经压迫引起症状,是腰椎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有报道硬膜外的静脉出血不会压迫硬膜囊造成相应神经损伤[1],因此往往忽视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出血。
术后引流不畅,造成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及神经引起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异常。
本组1 例由于引流管不畅,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
预防方法:手术操作要轻柔仔细,术中使用滴水电凝彻底止血,同时又要避免过度破坏硬膜外静脉丛,破坏神经根周围的血供引起神经缺血,在手术结束时尽量保证椎管内“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