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 术后处理与并发症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73
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摘要]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近年来,微创血肿清除术凭借其良好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同时,其术后并发症却难以避免。
本文总结了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后常见病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术后;并发症;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症,微创清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近年来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是微创术后并发症较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积极的防治,以此提高微创手术成功率。
现将我科近期实行的微创血肿清除术60例,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如下,并就此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均在40到80岁之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7分以下35例,9到12分21例,13到15分4例;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出血30例,脑室内出血4例,出血病破人脑室6例,闹皮层下出血10例,小脑出血4例,丘脑出血6例。
出血量70ml以上者24例,15ml到30ml16例,35ml到60ml20例。
1.2方法以血肿中心与投影点间距离测出血肿穿刺深度并计算出血量,以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标记出头皮钻颅点,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等重要解剖部位,测出血肿中心到钻颅点的距离,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注意选用长度合适的穿刺针。
麻醉后,用颅骨钻进行钻孔,把导向器送至靶点,试抽,见黑色血液后缓慢抽血,抽血量应占血肿量的60%到70%,若为血块,需采用lxs-1i碎吸导向管,将血块碎吸排除并拔出碎吸管,后置硅管低压冲洗并注入凝血止血酶,无菌包扎。
术后复查,想参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治疗。
2统计结果本组60力患者并发症统计结果如下:肺炎9例,褥疮6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再出血9例,急性肾损伤9例,水电解质平衡紊乱8例,消化道出血8例。
治愈54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
一、概述术后高血压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血压升高现象,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脑出血、肾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术后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护理措施1.密切监测血压术后高血压患者需严密监测血压,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渐延长测量时间。
观察血压变化趋势,如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通知医生。
2.调整体位术后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心脏负担。
避免剧烈变换体位,防止血压波动。
3.控制疼痛术后疼痛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应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芬太尼、吗啡等。
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有助于减轻疼痛。
4.合理饮食术后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5.心理护理术后高血压患者可能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导致血压升高。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如硝苯地平、洛汀新等。
患者需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7.并发症预防(1)脑出血: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心脏负担加重: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心电图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肾脏损伤:监测患者尿量、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学会自我管理。
(2)告知患者高血压的诱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3)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
(4)鼓励患者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总结术后高血压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血压、调整体位、控制疼痛、合理饮食、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这些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降低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浅析及防治作者:赖跃平陈建松詹梦雄【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6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病例。
结果死于脑疝25例(39.7%),并发症18例(28.6%),恶性脑肿胀11例(17.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9例(14.3%)。
结论脑疝、恶性脑肿胀及脑血肿残腔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本文对此针对性提出相对的处理办法,以提高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死亡原因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重,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术后死亡亦较常见。
我院从2003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开颅直视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84例,其中死亡63例(34.2%)。
现对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3例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龄48-74岁。
1.2临床表现既往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并明显血压增高,部分呼吸、心率改变。
双侧瞳孔散大9例,瞳孔不等大14例。
术前中深度昏迷26例(GCS8分以下),浅昏迷29例(GCS9-10分),嗜睡8例。
1.3出血部位皮质下出血7例,外囊出血12例,内囊出血36例,丘脑出血6例,单纯脑室内出血2例(并脑室铸型)。
1.4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35-80mL,平均54.5mL,其中35-60mL25例,61-80mL38例。
2 结果死于脑疝25例(39.7%),死于并发症18例(28.6%),其中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3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
死于恶性脑肿胀11例(17.4%),脑血肿残腔再出血9例(14.3%)。
3 讨论3.1脑疝脑疝是因为脑内血肿形成,压迫脑组织,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
若脑干受压历时较长可使脑干实质内的血管牵拉受压,特别是基底动脉的各穿通支可被拉断,引起脑干内出血、软化,尤其是脑干内重要生命中枢和细胞,此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可引起患者的死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