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218.65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肝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肝病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部权威、实用、更新的肝病诊疗参考书。
本指南编写组成员均为我国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力求保证指南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指南涵盖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内容,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肿瘤等常见肝病。
我们期望本指南的发布能为我国肝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肝病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 肝病的预防1.1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1.1 乙型肝炎病毒(HBV)- 疫苗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
-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和暴露后预防。
-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加强血液制品的筛查和监管,降低HBV 传播风险。
1.1.2 丙型肝炎病毒(HCV)- 疫苗接种:目前尚无批准使用的丙肝疫苗,需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 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对药物依赖者的干预:降低HCV感染风险。
1.1.3 丁型肝炎病毒(HDV)- 疫苗接种:加强乙肝疫苗普及,降低HDV感染风险。
-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同HBV。
1.1.4 戊型肝炎病毒(HEV)- 水源性预防: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提高粪便污水处理水平。
- 食物性预防: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预防食源性HEV感染。
1.2 非病毒性肝病的预防1.2.1 肝硬化- 预防酒精性肝病:限酒、戒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 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
1.2.2 肝衰竭- 早期发现并治疗肝病基础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 加强肝功能监测: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迹象。
1.2.3 肝肿瘤-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B超、甲胎蛋白(AFP)等检查。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系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或肝功能衰竭。
两周内有暴饮史者通常诱发急性酒精性肝病。
其严重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遗传、性别、营养状态和伴随疾病等因素有关。
第一节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可出现肝区疼、上腹不适、腹胀和肝肿大,少数可有黄疸。
【诊断要点】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40g/d[饮酒量换算为所含乙醇量的公式为: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酒精比重)]。
2.除外病毒性肝炎、代谢和药物性等肝病。
3.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转氨酶、GGT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可伴有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
4.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
5.肝组织学表现大多为巨泡性或巨泡性与微泡性的混合型,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治疗方案及原则】1.戒酒是唯一治疗方法。
2.肝功能异常者可酌情用水飞蓟素或还原型谷胱甘肽等。
3.治疗相关伴随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
第二节酒精性肝炎【临床表现】轻者症状不明显,通常可有消化道症状和肝肿大等。
急性者可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表现。
重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
【诊断要点】1.有短期大量饮酒史。
2.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基本恢复正常。
3.约半数患者有白细胞升高,常大于10×109/L。
4.AST中度升高,常小于6倍正常上限值(ULN),AST/ALT大于2。
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2×ULN,禁酒前<2.5×ULN 者则应<1.25×ULN。
5.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1.5×ULN,或小于禁酒前40%。
6.除外病毒性肝炎,少数患者可伴病毒性肝炎,应注意鉴别。
7.影像学检查可出现肝脾肿大。
酒精性肝病诊断指南酒精性肝病诊断指南2006 年 2 月订正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是因为长久大批喝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早期往常表现为脂肪肝,从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引发宽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有的肝脏疾病之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壹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于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本《指南》。
此中介绍的建议所依照的凭证等级共分为 3 个级别 5 个等次,见表 l ,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表 1 介绍建议的凭证分级凭证等级定义I随机比较试验II-1非随机比较试验II-2分组或病例比较剖析研究II-3多时间系列,显然非比较实验III专家、威望的建议和经验,流行病学描绘本《指南》旨于帮助医生对酒精性肝病诊治作出正确决议,且非强迫性标准;也不行能包含或解决该病诊治中的全部问题。
所以,临床医生于针对某壹详细患者时,应充足认识本病的最正确临床凭证和现有医疗资源,且于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向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拟订合理的诊断方案。
因为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快速,本《指南》仍将依据需要不停更新和完美。
壹、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有长久喝酒史,壹般超出 5 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批喝酒史,折合酒精量> 80g/d 。
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要素的影响。
酒精量换算公式为: g= 喝酒量(ml)×酒精含量(%) × 0.8 。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跟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和体征。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均匀红细胞容积(MCV) 等指标高升,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显然降落,往常 4 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AST/ALT>2 ,有助于诊断。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酒精摄入过多,导致肝脏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肝脏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治指南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着重介绍现阶段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指南。
一、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患者需有长期的饮酒史。
2.有肝脏损害的证据。
3.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脏病。
根据肝脏损害的程度,酒精性肝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肝脏内脂肪沉积所致的。
2.酒精性肝炎:由于饮酒引起肝细胞发生炎性病变而引起。
3.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饮酒引起肝细胞坏死和再生,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和进行性恶化的一种肝脏疾病。
二、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原则1.戒酒: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原则是戒酒。
只有彻底戒酒,才能避免新的肝脏损害,有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2.营养调理: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营养,大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3.积极治疗并发症:如门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三、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治疗1.葡萄糖酸钙:可以改善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减轻肝脏损伤。
2.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的作用,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3.肝保护剂:如丙硫氧嘧啶、注射用谷胱甘肽等可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脏损伤。
四、酒精性肝病的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腹水严重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可以考虑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五、酒精性肝病的预防1.限制饮酒:减少饮酒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熬夜等,有助于保持肝脏的健康。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早期症状,进行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最为关键的是彻底戒酒,在饮食、保健、用药、手术治疗等方面加以综合处理,充分发挥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在中国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和统一诊疗标准,中国肝病学会于近期发布了新版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标准在新版指南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影像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来确定。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而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肝脏活检来确定。
此外,患者还需排除其他引起脂肪肝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等。
二、分级和分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病情一般表现为简单脂肪肝,中度病情则为脂肪肝伴有轻度炎症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而重度病情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三、治疗原则针对不同分级和分期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新版指南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对于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来控制病情。
对于中度和重度病情,则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其他干预措施,以降低脂肪肝的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四、药物治疗在新版指南中,药物治疗被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糖尿病药物、降脂药和抗氧化剂等。
其中,利用抗糖尿病药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二甲双胍等。
五、其他干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其他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这包括减肥、戒酒、戒烟以及避免饮食中的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习惯。
此外,适量的体力活动和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六、预防和健康教育为了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和发展,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病率。
总结: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和统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0杨响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降脂性药物、护肝去脂药和中医中药。
但需说明的是,目前脂肪肝的治疗仍以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坚持合理饮食习惯为主,药物仅起辅助治疗作用,应根据脂肪肝的病因和病情合理选用。
脂肪肝治疗要点1.戒酒:适用于单纯性脂肪肝和以酒精性脂肪肝为主的中毒性肝病,戒酒后,一般在2~4周肝功能指标可恢复正常。
2.节食:食用低脂肪、高蛋白、低糖、低热量和富含纤维的食品,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B1、B2、B6以及叶酸、锌、胆碱、氮氨酸。
3.运动锻炼: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
药物辅助治疗1.非处方药:肌醇可促进肝脏中脂肪的代谢,1次0.5g~1g,1日3次;硫普罗宁(凯西莱)可改善肝细胞功能,防止甘油三酯堆积,1次0.lg~0.2g, 1日3次,连续12周;复方二氯酯酸二异丙胺片(利肝能)为维生素B15的活性成分,可减少脂肪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1次1片~3片,1日3次;葡醛内酯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降低脂肪蓄积;对γ一GT较高者,可选择谷胱甘肽肌注,1次50mg~100mg ,1日1次。
脂肪肝用药指南FM new health脂肪肝患者中,有一部分人除体重增加外无明显症状。
大部分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有的因肝体积增大、肝包膜被牵拉而感肝区胀痛。
有肝炎病史的患者,往往自认为肝病加重而更加限制活动、增加营养,这样反而会使体重增加,脂肪肝加重,肝区疼痛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个别患者因小胆管受压可有轻度黄疸,还有一部分患者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轻、中度转氨酶升高,血脂尤其是三酰升高而无任何不适感。
2.中药:口服柴胡舒肝丸,1次1丸,1日2次,可舒肝理气、消肿镇痛,用于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叶酸水等症的治疗。
若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时应及时停药;迁延性肝炎可选用乌鸡白凤丸,1次1丸,1日2次;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膈呕吐、胃脘疼痛者,可服用舒肝和胃丸,大蜜丸1次2丸,小蜜丸1次9g,1日2次;两胁胀满、胸部烦闷、呕吐恶心、气逆不顺者,可选服舒肝调气丸,1次6g,1日1次~2次。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07(12)4【摘要】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表1),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总页数】3页(P268-270)【作者】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亚太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工作组(2006年11月修订) [J], 范建高;蔡晓波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 [J],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3.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 [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4.酒精性肝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5.酒精性肝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