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154.62 KB
- 文档页数:2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进行的修订,主要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筛查和监测、诊断和评估、治疗和随访等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指南推荐意见一览推荐意见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应该加强筛查和防治(B,1)。
推荐意见2: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etS)组分、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筛查脂肪肝和纤维化(B,1)。
推荐意见3: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肝纤维化(B,1)。
推荐意见4:合并进展期纤维化的MAFLD 患者应该筛查肝细胞癌( HCC),明确诊断肝硬化时还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失代偿事件(B,1)。
推荐意见5: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MetS 组分和T2DM(B,1)。
推荐意见6:MAFLD 患者应该筛查慢性肾脏病(CKD)和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评估心血管病(CVD)风险(B,1)。
推荐意见7:MAFLD 患者应该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C,1)推荐意见8:诊断MAFLD 基于以下 3 个标准:(1)影像学诊断脂肪肝和/ 或肝活检发现≥5%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存在 1 项及以上MetS 组分;(3)排除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其他原因(B,1)。
推荐意见9: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原因脂肪肝患者有肥胖和/或T2DM、MetS 时需要考虑合并MAFLD(C,1)。
推荐意见10:MAFLD 可以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B,1)。
推荐意见11:超声显像是影像学诊断脂肪肝以及筛查和监测HCC 的首选方法(B,1)。
推荐意见12: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超声衰减参数( CAP/ UAP)和肝硬度值(LSM)可以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B,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 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 个级别5 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 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休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 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凡具备下列第1 一5 项和第6 或第7 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月干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Y 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 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2020年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新定义的国际专家共识(完整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的明确诊断至今仍需排除过量饮酒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慢性肝病[1]。
然而,鉴于对MAFLD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及其患病率的不断攀升,诊断该病亟需“肯定性标准”。
2020年初,由22个国家30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小组发布的有关MAFLD新定义的国际专家共识声明[2],提出全面又简便的MAFLD诊断标准,该标准与饮酒量无关,可应用于任何临床情境。
新的诊断标准基于肝活检组织学或影像学甚至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查提示存在脂肪肝,同时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
专家组建议,取消当前有无脂肪性肝炎的二分类法则,建议根据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进行MAFLD炎症程度评估和危险分层管理。
该小组还提出了MAFLD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以及其他原因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概念框架。
最后,新的专家共识还明确了诊断标准与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纳入标准的区别。
1. MAFLD诊断标准更新的背景MAFLD,曾用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全球患病率高达25%,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对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至今在美国和欧盟尚无药物获批用于治疗该病。
久坐少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膳食热量过高、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健康饮食习惯与MAFLD发病率不断增高密切相关。
此外,在发达国家在体质量正常群体中代谢正常人群的比例很低。
然而,至今仍缺乏非酒精使用障碍导致肝脏疾病的明确命名,缺乏确诊该疾病的“肯定性”诊断标准。
为此,当前亟需明确MAFLD的疾病内涵,并制订简便易行的临床诊断标准。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际专家小组详细阐述了NAFLD更名为MAFLD的临床意义,并建议将MAFLD作为更合适的疾病命名用于描述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肝脏疾病。
●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1月修订)收稿日期:2010-01-08 DO I :10.3760/c ma .j .jssn .1674-5809.2010.01.000通信作者:范建高,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E -mail:fanjiangao@ga m il .com 【中图分类号】R57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10)02-0120-0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 LD )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 R )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 )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 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 LD 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范NAF LD 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0]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文中以括号内罗马数字表示,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证据等级定 义Ⅰ随机对照试验Ⅱ-1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Ⅱ-3多时间系列,明显非对照试验Ⅲ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经验,流行病学描述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 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 LD 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肥胖症的日益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最新的诊疗策略和研究进展。
本文首先概述了NAFL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然后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等方面详细描述了NAFLD的诊断流程。
接下来,文章重点介绍了NAFLD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还讨论了NAFLD患者的管理和随访,以及预防NAFLD的策略。
文章总结了当前NAFLD研究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疾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率的增加,NAFLD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并被认为是导致HCC的第二大病因。
NAFLD不仅影响肝脏,还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NAFLD的深入研究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NAFLD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临床表现上,多数NAFLD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但通常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可用于诊断NAFLD,其中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然而,影像学检查难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因此对于疑似NASH的患者,建议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5]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药物研发管线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种肝内脂肪积聚而导致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
美国大约有2%~5%的NASH患者,一些流行病学估算结果认为美国的NASH患病率最高可达17%。
NASH目前是美国肝移植的第二大病因,预计在2020年将会成为美国肝移植的第一大病因。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NASH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挑战。
尽管医疗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但截至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治疗NASH。
NASH 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将达到350亿~400亿美元,足以容纳多个重磅炸弹药物,因此众多生物制药公司都扎进了NASH这片蓝海,比较熟悉的包括Genfit, Intercept, Gilead, 诺和诺德, Tobira和Galmed,也有一些其他公司的候选药物被FDA授予了快速通道,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比如Conatus、Galectin和MediciNova。
截至目前,Genfit和Intercept是NASH竞赛场最为领先的两家公司。
鉴于II期随机对照研究的组织学证据显示能够逆转或减轻NASH疾病症状,Genfit 和Intercep均已启动了各自候选药物的III期研究。
其他公司的候选药物大多还处于II期阶段。
NASH管线药物一览注:更多NASH药物动态,可关注网站:/the-nashworld.html 本文对上述公司的NASH项目进展情况逐一简介如下:Genfit:III期研究已入组第1例患者,拟开发适应症不断扩大Genfit的在研NASH药物elafibranor是一种PPARα/δ双重激动剂,开发用于治疗伴有中重度肝纤维化(F2-F3)的NASH患者(NAS≥4)。
Elafibranor治疗伴有轻度肝纤维化(F1)NASH患者也已进入FDA的快速通道。
Genfit在3月10日宣布其代号为RESOLVE-IT的III期研究已正式入组第1个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全网发布:2015-11-05 22:39 发表者:尹有宽6185人已访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htty liver disease,NAFI.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 faay liVet,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
NAFLD是2l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3】。
为进一步规NAFL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4-9】,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对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病疗指南》【l0】刮进行更新。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1】,中分别以括号内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ID的诊治做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流行病学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普通成人NAFLD 患病率为20%一33%,其中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分别占lO%一20%和2%~3%【l-2,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防和治疗鉴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S)累及肝脏的表现,大多数患者肝组织学改变处于单纯性脂肪肝阶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首要目标为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IR,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2 型糖尿病(T2DM)及其相关并发症,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次要目标为减少肝脏脂肪沉积,避免因“附加打击”而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和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还需阻止肝病进展,减少肝硬化、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判断需综合评估人体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B 超等肝胆影像学变化,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建议密切观察患者的生活方式、体重、腰围和动脉血压变化,每隔3~6个月复查血液生化学指标和HbA1c,6~12 个月复查上腹部B 超。
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恢复正常和肝脂肪变消退,即使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改善也不代表肝纤维化程度不加剧。
通过肝脏瞬时弹性成像、MRS、MRE动态观察肝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评估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有待明确。
定期肝活检至今仍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和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的目标是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程度都能显著改善,至少要达到减轻肝纤维化而脂肪性肝炎不加剧,或非酒精性脂肪性NASH 缓解而纤维化程度不加重。
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体重和腰围是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并发症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对于超重、肥胖,以及近期体重增加和“隐性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的生活方式教育纠正不良行为。
适当控制膳食热量摄入,建议每天减少2092~4184 kJ(500~1000 kcal)热量;调整膳食结构,建议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膳食,限制含糖饮料、糕点和深加工精致食品,增加全谷类食物、ω-3脂肪酸及膳食纤维摄入;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严格控制晚餐的热量和晚餐后进食行为。
Drugevaluation,2007Vol.4No.2作者简介:蔡晓波(1979-),男,江苏启东人,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脂肪肝与代谢紊乱。
・诊疗指南・美国脂质协会他汀药物肝脏安全性评估简介蔡晓波,范建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上海200080)[关键词]肝疾病;脂肪肝;安全;他汀[中图分类号]R972+.6,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809(2007)02-0082-03最近,美国国家脂质协会(NationalLipidAsso-ciation,NLA)邀请致力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脂质代谢紊乱和药物性肝损害研究方面的肝脏病学专家加盟他汀安全性工作组,旨在对他汀肝脏安全性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严格的、学术的、最新的以及无偏见的评估。
本文主要介绍NLA与肝病专家委员之间的对话。
1存在的问题与解答1.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治疗是否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有关?回答:是可信度/证据水平:1A理由:NLA肝病专家委员会认为“他汀治疗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草酰乙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之间存在相关性”,因这已被他汀的多个2期和3期临床试验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并在各种上市他汀类药物的说明书中均有说明。
在推荐的他汀剂量范围内,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概率通常<1%,但是如果每日用量为80mg或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那么转氨酶>3ULN的概率为2~3%。
尽管他汀治疗和转氨酶升高的关系比较明确,但难以断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或明确他汀所致转氨酶增高的确切患病率。
主要因为普通人群血清转氨酶水平可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自发性波动。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组转氨酶升高的检出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并且,将近50%的高脂血症患者并存NAFLD,而NAFLD患者通常会出现血清转氨酶水平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