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0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9.93 KB
- 文档页数:2
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概述及偏方(一)概述鼻腔恶性肿瘤好发于鼻腔上部,以鳞状细胞癌多见,尚可见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临床表现以鼻阻塞最常见,疼痛可出现于较早期,表现为鼻内痛、上牙痛、头痛、眼及面颌部痛等;其他可见脓性或血性渗出液,流泪等。
副鼻窦恶性肿瘤多发于上颌窦、筛窦,额窦癌及蝶窦癌甚少见。
上颌窦恶性肿瘤初期因肿瘤再窦内,外观无明显表现;待症状明显时,癌瘤多已破坏骨壁而侵出窦外。
最多见的症状为见异常渗出液,鼻阻塞,面部肿胀及牙痛等。
筛窦恶性肿瘤以内眦部肿块最多见,依次为鼻阻塞,头痛,突眼及流泪,鼻血性渗出液,面部皮肤麻木,嗅觉减退,患侧视力减退或失明及眼胀感等。
额窦癌常见的症状为患侧持续性额窦区疼痛,患侧上眼睑肿胀,下垂及眼球向下移位,鼻阻塞,复视及基底部变宽等。
蝶窦癌主要症状为患侧头痛,鼻阻塞及复视等。
本病发生原因,尚未阐明。
详询病史,结合临床表现、X 线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多无困难。
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及综合疗法。
中医学所记载的“颧疔”、“颧疽”、“鼻渊”等难治之病与本病有相似之处。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阳明毒热,侵袭上焦,或气虚血瘀、毒邪郁滞所致。
(二)鼻腔恶性肿瘤方1、主治:鼻侧未分化癌方药:(1)、玄参15克,生地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金银花9克,败酱草12克,凤尾草12克,蒲公英18克,贯众炭12克,藕节炭9克,消瘤丸9克(吞)茅根30克。
(2)、柴胡4.5克,龙胆草6克、炙鳖甲24克,地骨皮18克,地龙6克,土贝母12克,海藻12克,昆布12克,凤尾草12克,败酱草12克,消瘤丸(全蝎、蜂房、龙衣各等份)9克(吞)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180。
2、主治:鼻腔未分化癌方药:鲜野荞麦30克,鲜汉防己30克,鲜土牛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灯芯草捣碎,口含;垂盆草捣烂,外敷。
病例:女,16岁。
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及临床特征分析李厚勇;周梁;王璟;丛宁【摘要】目的观察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表达,分析ERK活化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新鲜冻存组织中提取总蛋白,并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活化ERK的表达.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20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活化ERK表达阳性12例,其中9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在8例活化ERK表达阴性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1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活化ERK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情况高于ERK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间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活化ERK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复发.【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1(011)001【总页数】4页(P30-32,后插4)【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复发;转移【作者】李厚勇;周梁;王璟;丛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肿瘤,好发于皮肤,原发于鼻腔鼻窦者较少。
有学者[1-2]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研究,发现RAS-RAF-ERK途径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中RAS-RAF-ERK信号转导通路及该通路与肿瘤的临床特征间联系的研究少有报道。
本研究拟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中持续活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观察活化ERK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肿瘤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以期发现活化ERK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
2例鼻腔恶性肿瘤误诊分析(1)【关键词】恶性肿瘤误诊鼻-鼻窦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3%左右,占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的20-50%[1],从数据上看,鼻-鼻窦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因隐匿性较高,在没有行专科检查前,诊断率不高,所以鼻部恶性肿瘤的误诊及漏诊率较其他肿瘤高,现将我科诊断的2例鼻腔恶性肿瘤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女,55岁,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半年为主诉就诊。
曾在外院基层医院就诊多次,以治疗鼻出血方法处理,即行静脉止血及前鼻孔填塞处理,效果欠佳。
在我科门诊行鼻内镜示:右侧鼻腔中鼻道黑褐色肿物,较大,约4cm,质软,鼻咽部可及。
行鼻窦CT检查示:全组鼻窦炎(右)。
右侧中鼻道肿物。
行肾上腺素丁卡因棉片收缩鼻腔后,考虑为坏死性鼻息肉病,鼻内镜下取活检,病理报告为:右侧中鼻道恶性黑色素瘤。
因患者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出院失访。
例2.女,51岁。
以反复发热,头痛2月为主诉就诊。
患者曾于外院因发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较低,约×109/L,在外院内科行抗炎及升白细胞治疗后,体温每天下午升高至38℃-39℃,口服尼美舒利后,体温可降至37℃左右,治疗20天,效果欠佳。
故转一家三甲医院血液科就治,同样给予抗炎,激素治疗,患者体温于治疗后可降至正常,但停用药物后,体温再度升高。
行各项血液检查结果回报均未见有明显异常。
行骨髓穿刺术示:骨髓轻度感染。
并行鼻窦CT示鼻窦炎,右侧窦腔大量散在霉菌菌斑,并见窦腔内大量积液,自然开口闭锁。
因患者经济困难,未行鼻窦手术。
于2月后,来我科门诊就诊,以“右侧霉菌性上颌窦炎”收住。
住院后,行鼻内镜检查示:双侧鼻腔干燥,鼻腔内可见较多白色干痂,鼻腔粘膜脆弱,触之有渗血,右侧中鼻道可见白色团块状肿物,约3cm,不规则,触之出血。
故取活检,病理结果回报示:恶性淋巴瘤,故转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2 讨论因鼻腔及鼻窦解剖位置较为隐蔽,肿瘤发生于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鼻塞、低热、头痛、鼻腔反复出血等。
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任庆;伍靖武;田秀荣;谢岳云【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9(017)001【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DDAVC方案化疗(治疗组),25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采用DDVAC方案化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免疫水平以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4%,对照组为3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干扰素-α免疫治疗的患者化疗一周后免疫水平继续提高,而单纯化疗的患者一周后明显下降,两者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DDAVC方案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总页数】3页(P112-114)【作者】任庆;伍靖武;田秀荣;谢岳云【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解放军第181中心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手术联合化疗治疗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远期疗效 [J], 罗小宁;张鸿彬;陈少华;詹建东;陈良嗣;张华2.抗原负载的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 [J], 刘洋;刘林嶓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效果观察 [J], 梁宪斌;张雅慧;张燕玲;王艳;张维真4.干扰素-α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丹平;范爱月;冯凌娇;林忠5.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一例 [J], 金彦青;王志新;刘召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案——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导语: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起病隐袭,误诊率高,预后很差。
我治疗的这例鼻腔黑色素瘤收到很好效果,今分享一下病案及治疗思路。
01病案恶性黑色素瘤靳某,男,62岁,主诉:进行性鼻塞、鼻衄6个月。
病史:患者6月前感觉右鼻腔阻塞不通,进行性加重,时流鼻血,经当地医院检查,见息肉样新生物填塞鼻腔,表面见暗灰褐黑色样坏死物覆附,触之成血痂,质脆。
病理检查诊断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不同意手术,遂经人介绍于我处就诊。
诊见:患者面赤声高,右鼻腔黑褐色肿物、呈息肉状,并有臭味,时时流鼻血,血流不止。
纳尚可,大便秘结,5日一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舌下瘀阻,脉弦滑数,小涩。
西医诊断:恶性黑色素瘤中医诊断:鼻痔证型:热毒蕴结,血热妄行,痰瘀互结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拟方十灰散、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
处方:白芷10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藕节10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侧柏叶10克、地榆10克、茜草10克、棕榈炭10克、三七10克、白及10克、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代赭石15克、钩藤15克、仙鹤草30克、旱莲草15克、玄参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大贝10克、水牛角30克、荆芥炭10克、大黄炭10克、芒硝10克(冲)、7剂。
二诊,患者鼻血减轻,大便已通,但觉胃口欠佳,遂改方如下: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夏15克、大贝15克、炒苍术15克、薏苡仁60克、败酱草15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15克、蛇莓15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炒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神曲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白芷10克、黄芪10克、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10克、瓜蒌仁10克、防风10克、天花粉15克、芦根15克、荆芥炭10克、白及10克、棕榈炭10克、三七10克,3剂三诊:服后衄血已止,稍有头晕,遂去止血炭药,加茵陈、天麻,处方如下: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夏15克、大贝15克、炒苍术15克、薏苡仁6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15克、鱼腥草30克、蛇莓15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桔梗10克、玄参10克、白芷10克、黄芪10克、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10克、瓜蒌仁10克、防风10克、天花粉15克、芦根10克、三七10克、茵陈15克、天麻10克,7剂。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诊断张新民;冯本澄;罗天锡;黄宝珍;肖振德【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1989(000)001【摘要】无色素性黑色素瘤(恶黑)形态结构无特异性,常易误诊。
近年来发现S-100蛋白可做为恶黑的诊断标记,尤其是对无色素性恶黑有意义,国内尚未见同类研究的报道。
本文通过S-100蛋白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色素程度的恶黑,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从我科档案及活检中选取40例恶黑,其中7例新鲜取材组织同时做透射电镜观察。
二、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 1.显示黑色素的Lilli 氏硫酸亚铁染色。
2.抗S-100蛋白免疫组化(ABC法)染色(S-100染色):抗S-100蛋白抗体和显色剂AEC为Dako公司试剂,兔ABC药盒购于美国Vector公司。
用AEC显色,苏木素复染封片。
阴性对照用PBS代替第一抗体,阳性对照为脑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切片。
结【总页数】3页(P61-62,73)【作者】张新民;冯本澄;罗天锡;黄宝珍;肖振德【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相关文献】1.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 [J], 吴俊伟;郑俊发;林铭;邓雪莲;王南燕;何国燕2.免疫组化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 [J], 谷化平;冯和平3.应用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诊断腹水中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J], 沈志刚;黄晓南;李琳;陈佩兰4.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进行诊断和?… [J], 魏红权;曹敏5.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应用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J], 冯和平;谷化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色素瘤治愈案例
患者:女性,50岁
病史:
该患者于2017年被确诊患有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皮肤肿瘤,典型临床特征是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出现的皮损。
治疗计划:
患者经过全面的初步评估,医生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1. 手术:患者接受了广泛的手术切除以确保完整的肿瘤切除;
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化疗,以减少局部和远处复发的风险;
3. 免疫疗法:为了加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患者接受了免疫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身体识别和攻击黑色素瘤细胞。
治疗过程:
1. 手术切除:在手术前,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切除了黑色素瘤病灶及周围健康组织,确保肿瘤完全切除。
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定期的化疗。
化疗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全身状态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3. 免疫疗法:患者开始接受免疫疗法,该疗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其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治疗结果:
经过连续的治疗和定期的复查,患者在两年后被正式宣布治愈。
患者的体检结果显示没有发现任何黑色素瘤的复发迹象。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显着改善。
讨论与结论:
通过手术切除、化疗和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患者成功战胜了黑色素瘤。
早期诊断、全面治疗和良好的管理是黑色素瘤治愈的关键要素。
建议公众定期进行皮肤健康检查,并对皮肤病变进行及时干预,以预防和早期发现黑色素瘤,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
*请注意,此案例为虚构案例,仅用于描述治疗黑色素瘤的一般方法。
实际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请遵循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