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52.73 KB
- 文档页数:4
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的相关探究王成【摘要】柏杖子金矿床为冀东金矿带的大型金矿,多数金矿体为隐伏矿体,集中分布于大脉状花岗斑岩之中.因而,本文首先探讨了金矿床地质特征,然后对成矿预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136-137)【关键词】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者】王成【作者单位】凌源日兴矿业有限公司,辽宁朝阳 1225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众所周知,柏杖子金矿床处在我国辽宁省的凌源市境内,柏杖子金矿床是浅成与超浅成和花岗岩紧密相关的重熔岩浆热液类型的金矿[1]。
通常而言,金矿体朝着NE-NNE向分布,以脉状以及囊状产自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以及柏杖子花岗岩体之中。
并且,通过探究与观察已经表明其是大型的金矿床。
1 成矿地质环境及其岩体分析柏杖子金矿床的具体位置应当是在中生代地壳活化构成的喜峰口和凌源断裂带之中,这个断裂带是由非常多的北北东向断裂组建而成的,断裂构造带岩浆活动屡发,且每一次活动都很强烈,进而构成了以中酸性入侵岩体为核心的岩体,从南西向北东方向岩体的面积减小。
柏杖子花岗岩的延长是5000m,延深是600m,宽为100m~200m。
岩石矿物的成分就是:斜长石40%以下;正长石为30%左右;石英为20%以上;白云母和黑云母成分为3%到10%左右,而很少有副矿物,岩石多数有矿化蚀变[2]。
2 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点分析(1)矿区地层。
事实上,在柏杖子金矿床矿区里面的地层最关键的就是上元古界长城系,以下就是蓟县系,太古界八道河群变质岩系散乱出露,两者之间呈现出断裂接触的状态。
一般来说,太古界八道河群为铁镁质火山,是一种沉积旋回的变质岩系。
该岩性主要是中等、粗粒斜长角闪岩。
(2)矿区构造。
根据力学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布趋向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型:第一,张扭性北西向断裂,也就是北东至北北东向断裂的第二级断裂,倾向为20°~40°左右,倾角是65°~75°,发育在北东至北北东向断裂上盘和断裂改变的外缘处,往往被脉岩充填,和主要的断裂交汇部金矿化聚集在一起。
柏杖子金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系统研究了辽西凌源柏杖子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重点阐述了与成矿有关地质体特征元素组合,不同介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概况总结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标志,对辽西地区该类型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床地物化特征找矿模型找矿标志凌源柏杖子辽西北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区,矿化类型主要有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而柏杖子金矿主要矿脉(80%储量)赋存于200m标高以下斑岩体中,少数矿脉(20%储量)赋存于200m标高以上长城系钙质石英砂岩中,研究该类型金矿将对辽西北地区金矿勘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 成矿地质特征1.1 成矿地质背景本区燕山期花岗斑岩(γπ52-3)沿北东向分布的印支期闪长岩(δ51),上盘侵入,与Au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其上盘中基性脉岩与金矿体有空间关系。
NW 向压扭性断裂纵贯全区,控制着中酸性岩墙及矿带展布,NW向张扭性断裂(次级)在主断裂上盘300m范围内被细粒闪长岩和含金石英脉充填,属含矿构造。
大红峪组石英砂岩、钙质石英砂岩夹薄层灰岩及含砂灰岩是一套硬脆且裂隙发育的岩石,易于被热液充填交代,是金矿的主要富矿围岩。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表现在花岗斑岩及闪长岩中,呈面状分布,为岩浆期后早期碱质交代产物。
硅化:发生在岩体接触部和石英脉两侧,与矿化关系密切。
区内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时重要找矿标志,其中有两三种以上同时出现时,Au品位较高。
1.2 矿床地质特征柏杖子金矿床由矿脉群组成,矿床中已发现金矿脉56条,少数出露地表,多为盲矿体,平均长度为100m左右,最长不超过300m,一般脉宽1-3m最大8m,平均Au品位18.25×10-6,Ag品位30.69×10-6。
金矿脉多数赋存于斑岩体中,200m标高以下(储量80%),少数赋存于长城系钙质石英砂岩中,200m标高以上(储量20%)。
柏杖子金矿地物化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孙继春李立新闫志强王佳志任小瑞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0期【摘要】系统研究了辽西凌源柏杖子金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重点阐述了与成矿有关地质体特征元素组合,不同介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概况总结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找矿标志,对辽西地区该类型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床地物化特征找矿模型找矿标志凌源柏杖子辽西北地区是重要的金成矿区,矿化类型主要有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而柏杖子金矿主要矿脉(80%储量)赋存于200m标高以下斑岩体中,少数矿脉(20%储量)赋存于200m标高以上长城系钙质石英砂岩中,研究该类型金矿将对辽西北地区金矿勘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 成矿地质特征1.1 成矿地质背景本区燕山期花岗斑岩(γπ52-3)沿北东向分布的印支期闪长岩(δ51),上盘侵入,与Au 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其上盘中基性脉岩与金矿体有空间关系。
NW向压扭性断裂纵贯全区,控制着中酸性岩墙及矿带展布,NW向张扭性断裂(次级)在主断裂上盘300m范围内被细粒闪长岩和含金石英脉充填,属含矿构造。
大红峪组石英砂岩、钙质石英砂岩夹薄层灰岩及含砂灰岩是一套硬脆且裂隙发育的岩石,易于被热液充填交代,是金矿的主要富矿围岩。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表现在花岗斑岩及闪长岩中,呈面状分布,为岩浆期后早期碱质交代产物。
硅化:发生在岩体接触部和石英脉两侧,与矿化关系密切。
区内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时重要找矿标志,其中有两三种以上同时出现时,Au品位较高。
1.2 矿床地质特征柏杖子金矿床由矿脉群组成,矿床中已发现金矿脉56条,少数出露地表,多为盲矿体,平均长度为100m左右,最长不超过300m,一般脉宽1-3m最大8m,平均Au品位18.25×10-6,Ag品位30.69×10-6。
金矿脉多数赋存于斑岩体中,200m标高以下(储量80%),少数赋存于长城系钙质石英砂岩中,200m标高以上(储量20%)。
辽宁省柏杖子金矿床化探找矿效果辽宁柏杖子金矿床是半隐伏的规模可达中~大型的中~高温的岩浆热液型矿床,通过化探方法,确定本区深部矿体延伸情况和构造中岩浆活动情况,特征元素组合和找矿指标,为柏杖子外围的找矿提供了依据。
标签:柏杖子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化探的找矿方法找矿的效果1区域地质背景辽宁省柏杖子金矿位于内蒙地轴与辽西台陷交界处,朝阳穹断褶束南侧,喜峰口-凌源北东向断裂带上,都山杂岩体北东端。
区内出露地层以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为主,局部见太古界迁西群。
燕山期花岗岩沿北东向分布的印支期闪长岩上盘侵入,与金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其上盘中基性脉岩与金矿有空间关系。
2矿床特征柏杖子金矿由矿脉群组成,受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在斑岩体的变形处和分枝复合处是主要矿体富集地段,发现的金矿脉少数出露地表,多为盲矿体,平均长度为100m左右,最长不超过300m,脉宽1~3m,最宽8m,Au平均品位18.25×10-6。
矿化类型有两种,含金石英脉型,金的品位较高;另一种是石英细脉浸染型,矿体厚度大,但品位低。
3地球化学特征3.1地层元素组合特征太古界变质迁西群是金的矿源层,再分配特征组合为As、Au、Ag。
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Au的浓集系数1.5~4.25。
大红峪组石英砂岩、钙质石英砂岩是一组裂隙发育的岩石,易于矿液充填交代,是金矿主要赋存围岩。
3.2岩浆岩特征元素组合区内与矿有关的岩浆岩为燕山期花岗斑岩和闪长岩。
花岗斑岩沿闪长岩上盘再度侵入,与金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 、As、Sb、Cu、Mo。
白云岩中富集Ag 、Pb、Zn;灰岩中富集As、Pb:花岗斑岩中富集Au、Ag 、As 、Sb 、Cu;石英砂岩中富集Au、Ag、Cu、Mo(As),见表1。
3.3矿石元素特征岩体中细脉浸染型矿体Au、Ag、Cu、Pb、Zn 、Mo高,围岩中的含金石英脉Sb、As高。
矿床富集元素组合:Au、Ag、Cu、Pb、As、Mo、Sb。
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成矿带内金矿找矿方向摘要: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成矿带是受北东向女儿河断裂控制的岩浆热液成矿带,化探工作在接触带碳酸盐岩地层内发现大面积的金、银化探异常,异常查证发现铁锰碳酸盐化蚀变体,对其取样分析,发现含金和银。
该类型蚀变体数量多、分布面积广,是今后的重点找矿方向。
关键词:八家子——杨家杖子金矿铁锰碳酸盐化找矿方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运用接触交代式成矿理论在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成矿带内找到了一些大中、型矿床,七十、八十年代,在斑岩成矿理论的指导下发现了兰家沟大型钼矿床,进入九十年代后,矿集区中的成矿元素分带性理论日趋成熟,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在旧门岩体内找到了刘屯小型钼矿床、样子沟银多金属矿(点)。
在旧门岩体与元古代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及附近发现大面积的金银化探异常存在,根据成矿元素分带理论,该区应是银、金矿存在的有利部位。
在花岗岩内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
翼东“长城式金矿”的发现拓宽了该区的找矿思路,研究该区的化探异常发现,在金银化探异常内均有碳酸盐岩地层产出,经查证,发现异常内铁锰碳酸盐化蚀变体发育,蚀变体内含有金和银,该类型蚀变体规模大,极具找矿前景。
1.地质背景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岩浆热液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端的辽西台陷与山海关台拱的交接部位。
区域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和混合岩,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与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上古生界二叠系以及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
区域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期以花岗岩类岩石为主的侵入岩,受要路沟-女儿河断裂控制,自南西向北东方向,侵入岩体依次为五指山岩体→宽邦岩体→碱厂岩体→旧门岩体→虹螺山岩体。
区域上构造活动强烈,有呈北东向展布的要路沟-女儿河、锦西-青龙两大弧形断裂,在两大断裂之间发育有近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等间距分布。
这些近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交切形成“梯子状”构造格架(图1)。
在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矿集区的产出。
2019年 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7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辽西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研究张 博(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二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2)摘 要:辽宁省西部位于华北板块北缘。
晚太古代含金绿岩和燕山期金-铜系列花岗岩被大量发现。
从新太古代初始太古代核的形成开始到燕山期构造岩浆,它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
因此,研究辽西地区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该区矿床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矿床类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3-0077-2Study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deposit type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of gold deposits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ZHANG Bo(Liaoning Metallurgical Geology 402 Team Co., Ltd.,Anshan 114002,China)Abstract: The western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Late archean gold-bearing greenstone and yanshanian gold-copper series granites have been found in large quantities. From the initial archean archean nucleus to the yanshanian tectonic magma, it experienced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in western liaoning and the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this area.Keywords: gold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genesis of deposit; type of deposit; prospecting direction辽西地区的金矿床数量丰富,金矿化时间跨度广,主要成矿期集中在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
金矿地质资源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围岩硫δ34S为‰。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0-9。
金矿δ34S平均为‰,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辽宁凌源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王晓鸥【摘要】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4(023)004【总页数】4页(P339-342)【关键词】建平群;大红峪组;柏杖子岩体;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模式;辽宁凌源【作者】王晓鸥【作者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辽宁沈阳1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辽宁柏杖子金矿位于中朝准地台燕辽台褶带辽西台陷朝阳穹断褶束南侧,青龙-锦西东西向断裂与喜峰口-凌源北东向断裂交叉处,都山杂岩体北东端.区域出露地层有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古生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及奥陶系.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原岩为一套以基性、超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以含金、铁为特征.中元古界—古生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奥陶系地层区域出露面积最广,主要由碎屑岩-黏土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组成,以含有铅、锌、金、银、铁、锰等多金属成矿物质为特征.区域岩浆侵入活动以燕山期最为强烈,为多期次侵入,岩体多呈岩株产出.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该期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1-2].矿区位于中生代地壳活化形成的喜峰口-凌源断裂带内,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组成.断裂构造带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形成一系列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的岩体,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岩体规模变小.其中以都山岩体(床)最大.伴随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多金属矿床,构成了冀东-辽西一条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图1).该成矿带长150 km(冀东段长40 km,辽西段长110 km),宽20~40 km.沿成矿带金多金属矿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如下规律:1)金多金属矿床多位于具备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条件的地段;2)成矿带由南向北矿种分布规律是金→金银铅锌→金铜钼;3)喜峰口-凌源断裂带与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带交汇部控制着矿集区的展布.成矿带由南向北分布有金厂峪-峪耳崖金矿集中区;毛家店-柏杖子金多金属矿集区;滴答水-岔不岔金多金属矿集区(图1).迄今为止,在隆起带上已经探明金厂峪、峪耳崖、柏杖子大型金矿床3处,毛家店等中型金矿床4处.滴答水小型铜(钼)床1处.2.1 赋矿地层赋矿地层以元古宇长城系为主,局部有太古宇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系.已探明矿体除岩体中以外,多分布在大红峪组地层,特别是该组下段岩石中.在矿化带中心东部以大红峪组脆性砂岩为主.在岩体接触外带100~200 m内赋存有矿脉群.2.2 成矿岩体矿区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包括大石柱子花岗岩体、柏杖子花岗岩体及虎头石花岗岩体.大石柱子岩体呈北东向展布,柏杖子金矿床东南2 km处为该岩体北东倾没端.此外,矿区还发育呈岩株产出的柏杖子花岗岩和虎头石花岗岩侵入体,它们均倾向东南,是大石柱子花岗岩体的分枝体,为同源、同期不同阶段的产物.柏杖子花岗岩延长5000 m,控制延深600 m,宽50~200 m.岩体形态地表为大脉状,深部岩枝、岩舌发育,局部构成株脉联合体.浅部或边部岩石具斑状结构,属花岗斑岩相.深部膨大部位为均粒花岗结构,属花岗岩相.岩石的矿物成分为:石英10%~25%,斜长石30%~40%,正长石20%~30%,黑云母、白云母2%~10%,副矿物极少.岩石普遍具矿化蚀变.深部膨大突出体是矿化良好地段.矿带常发育在陡缓、窄宽、简复变化部位,即发育在半封闭岩石接触构造圈内外带及其突出体前缘[1-3].按照J·R·怀特的分类方法,属岩浆成因的I型花岗岩.K-Ar法测定地质年龄为104 Ma.2.3 控矿构造柏杖子金矿与喜峰口-凌源断裂带内其他金矿床一样,主要受区域性北北东—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由于南北挤压力作用的结果,在北东、北西向断裂交汇处伴随有:1)张扭性北东—北北东向断裂;2)张扭性北西向断裂;3)张性南北向断裂.中生代各类岩浆沿断裂侵入,金矿化沿次级断裂分布,显示断裂、岩浆、矿化三者在局部空间分布上共同控制的特点.3.1 矿体特征已控制矿化带长1000 m,延深500~600 m以下.带内矿体根据围岩不同可分花岗岩中矿体及大红峪组石英砂岩中矿体,以前者为主.大约以200 m标高为界,前者发育在下,后者分布在上(图2).主要矿体产状走向北东,倾角40~70°.基本与花岗岩体产状或脉岩产状一致,总体显示上陡下缓.矿体以脉状、扁豆状为主.已发现9个矿脉系统共62条矿体.金品位平均14×10-6,最高301.6×10-6,银品位平均30.69×10-6,最高316.57×10-6.并伴有铜、硫、钼.矿床属矿体小而多的富矿床.3.2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在岩体内外带,矿化类型及矿物组合略有不同,见表1所示.3.3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构造较简单,以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压碎及包含结构、交代溶蚀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部分为条带状和角砾状构造.3.4 矿化阶段热液矿化作用可划分3个阶段.1)早期石英脉-黄铁矿阶段:形成不含金的乳白色石英和晶粒大的黄铁矿.2)中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银金矿阶段:形成大量细颗粒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和灰白色石英.矿石呈角砾岩状,角砾岩状矿石反映含矿断裂在成矿期间曾再次启开,中期迭加、胶结了早期矿石.3)晚期碳酸盐阶段:以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为主,切穿充填交代前两期矿石,此阶段金属矿化微弱.3.5 蚀变类型及分带性围岩蚀变在岩体的不同部位有明显的分带性,同时这种分带性体现出了围岩蚀变发生时温度的变化.1)岩体上部矿体发育在岩体突出部位前缘,围岩蚀变以硅化、云英岩化、纳长石化、钾长石化为主.早期与二期迭加,属中高温阶段.2)岩体深部矿石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绢云母化为主,碳酸盐细脉增多.显示矿化具中低温特点.3)岩体外带矿石以石英大脉块状、条带状矿石为主,硅化强.属中温阶段.综合上述,自岩体中心向外带或深部(下部)边界,成矿温度逐步由中高温向中低温过渡,显示矿石在上水平方向为正向分带,垂直方向为逆向分带的特征,可作为深部找矿预测标志.4.1 成矿物质来源据22件矿石硫同位素测定,δ34S变化范围为-0.5‰~+1.2‰,石英砂岩中矿石δ34S的变化范围为-3.6‰~+1.25‰.计算成矿热液总硫δ34S为0.8‰~6.9‰.硫源为岩浆和地层双重来源.综合硫同位素资料,矿石硫主要来自花岗岩,砂岩中有部分地层硫参与成矿.矿石石英氧同位素测定δ18O为11.05‰~14.68‰.计算成矿溶液中水的δ18O 为2.99‰~6.42‰,说明成矿溶液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铅同位素研究表明,各类矿石铅同位素特征值Pb206/Pb204为16.6643~17.5842、Pb207/Pb204为15.0749~ 15.4480、Pb208/Pb204为36.6782~36.7538.通过模式年龄方法计算求得铅模式年龄值亦接近100~120 Ma[4]. 赋存矿体的同一岩浆构造带的花岗岩K~Ar年龄本区是104~155 Ma,邻区是146~169 Ma.据此,推断矿石铅与古老变质地层老矿石铅的带入和重熔有关,是本矿床为再生-重熔岩浆热液作用成因的重要依据.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系,经微量金查定该地层岩石金平均含量24×10-9,高出克拉克值6倍.初始沉积岩中金的高丰度为本矿床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是金矿形成的初始矿源层.4.2 矿床成因类型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该矿床附近的太古宙矿源层经过多次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造成了各种矿源层中的矿质活化、转移和富集,为燕山期小侵入体集聚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即侵入体同下伏古老地层中金矿源层的重熔或捕获古老含金丰度高的层位堆积在时代甚晚的岩体内外带.形成本区金矿床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多期性和再生性的特点[5-7].金矿床成矿演化过程可用下述模式图(图3)表示.【相关文献】[1]王刚,玄力.辽宁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有色矿冶,2008,24(3):5—6. [2]贾广宁,金成洙.辽宁柏杖子岩体特征及找矿标志[J].有色矿冶, 2006,22(6):1—3. [3]李祥才,张志伟,敖颖锋,等.激电法在辽宁柏杖子金矿勘查中的作用及意义[J].地质与勘探,2009,45(2):75—77.[4]王文清,王长峰.辽宁省金矿成矿系列划分及特征[J].辽宁地质, 2001,18(1):21—26. [5]宋建潮,王恩德,张承帅,等.辽宁桓仁夕卡岩型铜锌矿床成矿模式及深部预测[J].地质与资源,2007,16(4):281—283.[6]王启东.柏杖子金矿金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J].矿产与地质,1989, 3(1):50—52. [7]刘建中,邓一呜,刘川勤,等.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层控特大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J].中国地质,2005,33(1):170—175.。
辽西地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本文对辽西地区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该区重磁异常进行分析、研究。
结合已知矿产地,主要阐述辽西地区铁矿资源富存规律,并对今后在辽西地区寻找铁矿及找矿远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辽西地区重磁异常特征铁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2-0248-03引言辽西地区成矿、赋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齐全。
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53种,占辽宁省发现矿产110种的48.18%。
其优势矿产为铁、金、锰、等矿储量居全省首位。
金、铁矿床(点)多、分布广、大小并存,不仅有规模较大储量亿吨的宝国老大型铁矿还有储量丰富的柏杖子、二道沟大中型金矿,笔者对以往的地质资料、重磁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研究。
在此基础上探讨该区找矿方向,不足之处请批评、指导。
1、区域地质概况区域上属华北地台北缘,主要由内蒙地轴(ⅱ级)东段建平台拱(ⅲ级)和燕山台褶带(ⅱ级)东北部辽西台陷(ⅲ级)与山海关台拱(ⅲ级)等构造单元构成。
仅西北角的黑水—马厂一带属槽区,即属于内蒙兴安岭褶皱系(ⅰ级)的内蒙优地槽褶皱带(ⅱ级)。
建平台拱,属老基底隆起区。
主要由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和上壳岩构成。
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经区域高温度变质作用,形成麻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及磁铁石类岩;混合岩化作用形成部分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其成矿作用主要为铁、金等矿产。
因此,该岩系为辽西地区铁金矿产重要赋矿层位。
2、地球物理场特征这里只叙述重力场和磁场两种地球物理场。
从重磁参数统计表中看出:太古代建平群变质岩,具有较强磁性,平均磁化率为10004一般可形成明显正值背景磁场,部分较强磁性者,可引起500nt以上的磁异常,局部含磁铁的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等可引起1000nt的局部异常。
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磁性最强,其磁化率达50000~120000×10-64πsi以上,平均值为85000×10-64πsi;是引起强磁异常的主要原因(表1)。
浅谈辽宁省金矿成矿系列划分及特征作者:李广贺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大略的根据辽宁地区地质的酸性入侵岩中包含的铜,银,金等多金属矿系列所处的地理位置,岩浆入侵作用及其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2个亚系列,4种矿床式系列,并对各系列和各种矿床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前言随着人们对金的需求日益增高,金矿的开采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大。
而辽宁省开采金矿大省,开采金矿从1975年至今也有39年,著名的金矿有著名的白云金矿、小佟家堡子金矿、水泉鸡爪山金矿。
本文着重于介绍辽宁省的金矿的系列以及其特征。
二、遼宁省金矿成矿原因1、控矿因素1)、成矿物质的矿源体(层)—南口前花岗岩体及其重熔前的太古宙地体。
2)、成矿空间—多期活动的北西向构造蚀变带。
3)、水源—中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天水。
4)、热源—以安山玢岩为主的燕山晚期岩浆活动。
5)、热液蚀变—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2、成矿物理化学条件1)矿物包裹体测温:据11个样品爆裂法测温,表明成矿作用经历了中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
2)石英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成分阳离子富 K+、Na+,阴离子富 SO-4和Cl-。
气相含 H2O 量极高。
3)硫同位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硫和变质围岩硫同位素比值较接近,而南口前花岗岩的值也较小,反映硫源来自深部,为原上壳岩的硫,经印支期岩浆重熔作用的产物。
4)铅同位素; 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稳定,说明主要为正常铅,207Pb/204Pb 的比值较低,说明铅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以深源为主,花岗岩中钾长石铅同位素数值与矿石铅的组成十分接近,说明矿石铅与花岗岩铅具有同源性。
5)氢氧同位素:经计算矿脉中石英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与南口前岩体和脉石英接近,表明成矿溶液为原始岩浆水。
3、成矿机理太古宙时期火山沉积作用及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原始矿源岩,中生代印支一燕山运动导致太古宙地体部分重熔,使早先在变质岩、地幔中的金形成初始富集。
辽西凌源一北票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辽西凌源一北票成矿带位于辽宁省西部,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金矿区之一。
该区域具有优秀的金矿地质特征,具有很高的找矿前景。
本文将对该矿区的地质特征以及找矿远景进行分析。
一、矿区地质特征1. 成矿岩石类型辽西凌源一北票成矿带的成矿岩石主要是变质岩、沉积岩和火山岩,其中变质岩为主要类型。
变质岩中以片麻岩、片岩和云母片岩最为常见。
沉积岩中以砂岩、泥岩和灰岩为主要类型。
火山岩主要是安山岩和玄武岩。
2. 成矿构造类型该区域主要受到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个构造带的控制。
其中北东向构造带主要是由新造山运动造成的,成矿构造以剪切带和断层为主;北西向构造带则是晚古生代与早中生代碰撞造山运动形成的,通过断裂构造控制着成矿作用。
3. 金矿类型辽西凌源一北票成矿带中的金矿主要是蚀变带型、石英脉型和脉状矿床。
其中蚀变带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占据了绝大部分。
二、找矿远景分析1. 优质金矿资源潜力巨大辽西凌源一北票成矿带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金矿区,其包含的金矿资源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除已发现的金矿资源外,尚有大量的未被挖掘的优质金矿资源。
因此,该区域具有很高的金矿找矿前景。
2. 地质条件优越该区域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
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这些都是成矿的必要条件。
而且,该区域的金矿成因类型多种多样,这为未来的金矿勘探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勘探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在矿区开展的勘探工作中,勘探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和创新。
例如,无人机航测、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的应用,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更多帮助。
这也进一步为矿区开展更深入的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合来看,辽西凌源一北票成矿带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
地质条件优越,勘探技术不断提高,这为未来的金矿开发提供了更多机会。
当然,也需要更深入的勘探和更高效的开采方式来发掘这一地区的优质金矿资源。
数据分析是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和趋势,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