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29
2017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已经能够建造干栏式房屋,故A项符合题意。
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排除B、C、D三项。
故选A。
2.【答案】B【解析】图中文字“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道家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只有B项符合题意。
3.【答案】A【解析】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只有A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交子出现于北宋;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是银铸币的通称,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故选A。
4.【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表1所示内容,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即在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而推动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北魏的政权。
据“直接作用”可排除A、C两项。
北魏后来走向分裂,没有实现南北统一,故可排除D项。
本题选B项。
5.【答案】D【解析】“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科举时代,人们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据说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之迎榜。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
故选D。
6.【答案】B【解析】“唐宋时期”“刊印成集”,反映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故选B项。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中国古代印刷技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与国家政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对外交流的发展,D项因果倒置。
厦门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闭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建造干栏式房屋B.种植粟 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2.如右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交子 D.银元4.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技术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对外交流的发展7.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如右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A.史学 B.农学C.建筑学 D.医药学9.1684年,清政府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A.辽东郡B.伊犁将军C.军机处D.台湾府10.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康有为 D.严复11.“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12.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2017年厦门市中考历史试题与答案(闭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建造干栏式房屋B.种植粟 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2.如右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交子 D.银元4.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 禁胡语、胡服2 改鲜卑姓为汉姓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技术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对外交流的发展7.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如右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A.史学 B.农学C.建筑学 D.医药学9.1684年,清政府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A.辽东郡B.伊犁将军C.军机处D.台湾府10.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A.林则徐 B.左宗棠 C.康有为 D.严复11.“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12.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历史试卷 第1页(共20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福建省2017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 史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 .建造干栏式房屋B .种植粟C .铸造司母戊鼎D .使用甲骨文 2.图1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图1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钱B .五铢钱C .交子D .银元4.表1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表1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 禁胡语、胡服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D .实现南北统一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 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A .造纸技术的改进B .印刷技术的进步C .国家政策的支持D .对外交流的发展7.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8.图2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A .史学B .农学C .建筑学D .医药学9.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 )A .辽东郡B .伊犁将军C .军机处D .台湾府图2 10.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 )A .林则徐B .左宗棠C .康有为D .严复11.“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 .背景B .目的C .性质D .作用12.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13.图3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图3-------------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2017年初中历史毕业生升学第二次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8页,3大题,34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历史、思想品德共计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2.西域纳入汉朝版图,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是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设立使者校尉C.设置伊犁将军D.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立3.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到达泉州之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理藩院4.“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这是马克思对清朝哪一对外政策的评价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C.八股取士D.文字狱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6.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中共的诞生A.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7.南昌起义开辟了中共党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此处“新”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始创建人民军队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握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厦门双十中学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
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
贵族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
据此可知. 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 . 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 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 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宗法盖仅贵族有之”信息说明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故项正确;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体系的发展,故项错误;宗法观念渗透整个社会,故项错误;社会等级森严与宗族贵族化关系不大,故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君主无为而治 . 强化血缘等级 . 推行礼乐仁政 . 实行严刑峻法【答案】【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翻译题干所述内容为“君主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正确的选项是项,项不符合题意。
. 唐至北宋,全国的学术中心在洛阳,南宋时则转移至福建。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中原地区政局动荡 . 全国经济中心南移. 南方政治势力崛起 . 理学大师们的影响【答案】【解析】学术思想并不一定与政治和经济完全对应挂钩,唐的都城是长安,北宋都城是汴梁,而此时的学术中心在洛阳,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是南移到以江浙为主的江南地区,而福建并不是经济中心。
宋室南迁后,北方沦陷,临安(今杭州)成为都城,南方成为统治中心,但福建也不是南方政治势力的主流,所以这些并非主要原因,故、、项错误。
唐到北宋期间,洛阳成为学术中心,是因为唐中后期儒学复兴以及北宋理学的诞生都在洛阳,而南宋时期,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出生在福建,在福建著书立说,福建遂成为学术中心,可见,理学大师们对学术中心的转移有着重大的影响。
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开卷)一、选择题(26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建造干栏式房屋 B.种植粟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2.如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交子 D.银元4.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 禁胡语、胡服2 改鲜卑姓为汉姓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南北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技术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D.对外交流的发展7.宋代,南方人口明显超过北方,流传着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这说明( ) A.国家统一完成 B.经济重心南移 C.文化科技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8.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9.如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A.史学 B.农学 C.建筑学 D.医药学10.1684年,清政府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11.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康有为 D.严复12.“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13.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2017——2018 学年度初中总复习二模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班级姓名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磨制石器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使用耒耜耕地 D.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2.与右图表格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统一了语言文字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D.都促进了社会进步5.“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展示的学习主题是A.抵抗侵略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6.毛泽东所称赞的“一代天骄”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是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 C. 建立元朝 D.统一中国7.清朝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在边疆地区设立的机构不包括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 C. 台湾府 D.伊犁将军8.《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这里的“大变局”是指9.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B.和平C.平等D.爱国10.某同学想要利用暑假去参观辛亥首义纪念馆,以了解在辛亥年首先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具体情况。
他应该去的城市是A.广州B.南京C.北京D.武汉11.“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A.中国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12.暑假小明和同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顺序是①遵义②赤水③吴起镇④泸定桥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 ①④②③13.郭沫若在《满江红·卢沟闻警》中写道:“庚子耻,犹未雪。
厦门市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本试卷共12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
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
由此可见当时秦国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25.西汉宣帝开始实行互隐之法,公元前66年诏: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
该法的实施A.不利于定罪量刑的操作B ·推动了治国理念的转变C.导致了伦理犯罪的增加D.有助于家族社会的发展26.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
此举主要是为了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27.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海禁政策尚未施行 C.欧亚交流日趋频繁B.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D.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28.表2为晚清派驻使臣部分情况表。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外交A.艰难开启近代转型B.半殖民地色彩明显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D.华夷观念没有改变29.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
这一理念旨在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 B ·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30.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制定了施政纲领、刑事法规、土地民事法规、婚姻法规、诉讼制度、调解制度和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势力B.明确废除国民政府法制体系C.人民司法制度开始建立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31.1959年到1961年,国家采取了增产日用工业品,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对自行车、钟表、酒类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闭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建造干栏式房屋 B.种植粟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2.如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交子 D.银元4.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 禁胡语、胡服2 改鲜卑姓为汉姓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B.促进民族交融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技术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D.对外交流的发展7.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8.如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A.史学 B.农学 C.建筑学 D.医药学9.1684年,清政府设立﹣﹣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10.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康有为 D.严复11.“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12.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 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17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使用耒耜耕地D.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2.与如表格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5.“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展示的学习主题是()A.抵抗侵略B.民族融合C.中外交往D.开发南洋6.毛泽东所称赞的“一代天骄”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是()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D.统一中国7.清朝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在边疆地区设立的机构不包括()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台湾府D.伊犁将军8.《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9.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B.和平C.平等D.爱国10.某同学想要利用暑假去参观辛亥首义纪念馆,以了解在辛亥年首先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具体情况。
他应该去的城市是()A.广州B.南京C.北京D.武汉11.“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的爆发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暑假小明和同学模拟“重走长征路”,正确的行程顺序是()①遵义②赤水③吴起镇④泸定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13.郭沫若在《满江红•卢沟闻警》写道:“庚子耻,犹未雪。
卢沟辱,何时灭?”“卢沟辱”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14.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它们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一国两制”15.观察图,厦门华垦火柴厂的改造属于()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C.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7.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8.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
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1978年在北京召开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19.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B.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A.古代埃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21.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是()A.封建等级制B.中央集权制C.种姓制度D.共和制22.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方法,与下面哪一种文化有关()A.佛教文化B.基督教文化C.伊斯兰教文化D.儒家文化23.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没有实权,是典型的“统而不治”。
这种政治体制源于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A.《神曲》 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24.如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他笔记中设计的历史人物是()A.克伦威尔B.华盛顿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2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为此日本明治政府决定()A.加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买卖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27.“胜地无须秉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
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
”出现这一美丽景象是因为人类发明了()A.蒸汽机B.火车C.飞机D.电灯28.如图邮票纪念的是()A.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B.苏联成立C.农业集体化D.中苏建交35周年29.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30.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A.太平洋战争爆发 B.莫斯科保卫战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D.柏林战役二、辨析题(6分)31.(6分)在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出现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为躲避战乱而逃入尼姑庵的情节。
这一情节设计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2题14分,33题12分,共26分)32.(14分)中华民族有着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
中国的丝绸等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罗马。
此后,中国很多先进的技术通过此路传到西方,而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经此路来到中国。
﹣﹣摘编自韩震主编《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三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1)材料一所说“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出这条通道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周恩来提出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出中华民族对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积极拓展对外交往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33.(12分)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大国,喜欢在全世界标榜其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摘自《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材料二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非公民”即黑人﹣﹣老师注).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摘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三“7月4日对于美国的奴隶意味着什么?让我来回答吧。
对于长期遭受压迫凌辱的奴隶,7月4日是一年中最最屈辱和残酷的一天。
对于他们来说,你们今天的庆祝活动仅是一场欺骗,你们吹嘘的自由只是一种亵渎的放肆……你们所谓的自由平等的高唱更是虚伪至极,是对这些口号本身的嘲弄。
”﹣﹣(美)道格拉斯1854年7月4日在国庆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讲(1)材料一的《独立宣言》发表于什么战争期间?它的发表在当时有什么政治意义?(2)材料二中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与《独立宣言》所追求的精神有何差别?(3)材料三反映美国建国后长期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在什么战争期间被废除的?(4)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你的感想。
五、材料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8分)34.(8分)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想象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
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请回答:(1)文中日本实行的“新政”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017年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磨制石器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C.使用耒耜耕地D.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考点】13:北京人.【分析】本题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为依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解答】生活于距今约20﹣﹣70万年的北京人已懂得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故选B.【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2.与如表格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考点】26: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以分封制的表格信息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解答】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由题干表格中齐国、鲁国和晋国的信息,可知表格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故选B.【点评】本题以分封制的表格的信息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