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43.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单元第一节获取信息的渠道【教学题目】“获取信息的渠道——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一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实践去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过程与方法:能够与日常生活、学习相结合,掌握通过网络来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网络发展给人类信息社会带来的进步,体会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正确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学安排】本节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一节,教学安排为1课时。
首先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使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三个任务,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去体验和感受网络信息搜索无穷的乐趣。
在课程下半时进行一个小组抢答比赛,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环境】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学习网站。
【教学要点】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网络信息搜索的策略与技巧。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学习整本教科书的基础,网络信息的搜索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要用到。
【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和经验,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给学生布置四个小任务,使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到任务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教师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学会使用关键词检索和目录检索。
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去体验和感受网络信息搜索无穷的乐趣。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讲解→学生动手练习→自学总结→小组竞赛→教师总结→学生技能拓展练习【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第二章第1课《获取信息的渠道》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本信息的数字化方法。
借助鼠标和输入法体会手写识别技术;
了解OCR的基本概念,并简单应用OCR技术;
了解语音识别技术转换为文本的简单应用;
理解ASCII编码和GB2312编码的编码规则。
过程与方法:
参与实践文本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了解文本信息数字化的几种方法,学习OCR、语音识别、手写识别技术等的使用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本信息数字化,感受语音识别、OCR技术在文本获取中的优势,激发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2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并传输的。
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学生都使用过键盘来获取文本信息,但对其它的文本信息获取方式多只有感性了解,缺乏理性认识。
对于计算机中文本信息的编码这部分内容,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3重点难点
重点:1.文本信息的数字化方法;2. ASCII编码和GB2312编码的编码规则。
难点:ASCII编码和GB2312编码的编码规则。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出主题。
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和步骤-V1信息在今天的社会中显得格外重要,而信息检索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方便、更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一、途径方法1.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搜索引擎是目前最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
其中最为常见的搜索引擎包括Google、Baidu、360搜索、搜狗搜索等。
在搜索引擎中,我们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来查找相关信息。
2.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电子书、期刊、学术论文等多种文献资源于一体的数字化资料库。
其中较为知名的数字图书馆包括万方数据、中国知网、SCI等。
3.专业数据库专业数据库是由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各个领域的深入学术研究文献的汇总,其中包括了世界各地全文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可以满足当前研究者的研究需求,如ScienceDirect、EBSCO、Web of Science等。
4.社交平台社交平台如微博、知乎、LinkedIn等都是一些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有价值的账号、大V,获取一些人们分享的、有深度的信息。
二、步骤1.明确信息需求在进行信息检索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要什么样的信息,并进行充分的准备。
不仅要考虑到所需信息的主题、形式、内容等方面,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搜索途径等。
2.使用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使用关键词时,应该使用简单明了、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
3.根据结果筛选在搜索结果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和无用信息。
此时,需要进行筛选,选取与自己需求相关的信息,并可以根据文章的发布时间等进行筛选。
4.相关度排序一些搜索引擎会根据相关度进行排序,对于我们的信息检索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搜索结果中,可以根据相似度或其他算法将文献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序,方便我们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综上,信息检索是我们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单元第一节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教材的第28页至36页),本节主要分析信息获取的有关渠道,非数字化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息的有关方法。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己经感受到生活中的信息是丰富多彩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认识信息世界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如何获取需要的信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掌握获取信息的多面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根据需要来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获取的多面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理解信息可多渠道获取,掌握文本、图像信息数字化表示的基本知识及转换的基本方法。
难点:面向实际应用的信息多渠道获取、存贮的思想方法,数字化表示的相关术语的理解。
教学课时:2个学时。
课程标准: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交流、合作式、任务驱动、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类型:新授课型[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一、导入:(1)复习旧课:同学们,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并对我们所处的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而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
而信息的表现形式有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2)导入新课:据说在某所大学的大门上刻着这样的一句话:“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