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信号的两种传输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6
声音的调制与传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声波传递信息。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声音的调制与传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声音在通信中的调制方式和传输过程。
一、调制方式1. 频率调制(Frequency Modulation,FM)频率调制是通过改变声音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
信号的振幅保持不变,而频率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在FM调制中,频率的变化率与原始声音信号的变化率成正比。
FM调制可以提供更好的抗干扰性能,适用于广播和音频传输。
2. 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幅度调制是通过改变声音波的振幅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
信号的频率保持不变,而振幅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在AM调制中,振幅的变化与原始声音信号的变化成正比。
AM调制在早期广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3. 相位调制(Phase Modulation,PM)相位调制是通过改变声音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
信号的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而相位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在PM调制中,相位的变化率与原始声音信号的变化率成正比。
相位调制常用于数字通信和调频广播领域。
二、传输过程声音信息的传输过程涉及到三个关键步骤:采样、调制和解调。
1. 采样采样是将连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通过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测量声音信号的振幅,然后将这些测量值转换为二进制数字,即可实现声音信号的采样。
采样频率越高,还原出的声音质量越好。
2. 调制在调制过程中,数字化的声音信号将与载波信号相结合。
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传递。
调制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信号压缩和编码,以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3. 解调解调是将调制后的信号转换回原始声音信号的过程。
接收端会解码接收到的信号,并恢复出原始声音信号的波形。
解调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技术包括滤波、解码和去除噪声等。
三、应用领域声音的调制与传输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字广播的工作原理数字广播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传播音频信号的方式,它相较于传统的模拟广播具有更高的音质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数字广播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信号编码、传输和解码三个步骤。
首先是信号编码。
数字广播使用的编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PEG-1 Audio Layer III(简称MP3)编码,另一种是Advanced Audio Coding(简称AAC)编码。
这些编码方式可以将音频信号压缩,以减少数据量。
例如,MP3编码可以将音频信号压缩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压缩后的音频信号可以更轻松地传输和存储。
接下来是信号传输。
数字广播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传输,通常使用的频段是LF(长波)、MF(中波)和VHF(甚高频)。
广播站会将数字化的音频信号转化为一系列高频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向周围的接收器传播。
这些信号经过传输后,到达接收器,并被接收器的天线接收。
最后是信号解码。
接收器接收到广播信号后,会将信号送入解码器进行解码。
解码器根据事先约定的解码方式,将数字化的音频信号转换回原始的模拟信号,并送入扬声器或耳机播放。
在数字广播接收器中,解码器一般会有内置的数字处理芯片,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将压缩的音频信号解码为高质量的音频。
数字广播的工作原理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音频信号的高质量和稳定性。
相较于传统的模拟广播,数字广播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数字广播具有更高的音质。
数字编码可以准确地还原音频信号,使得接收到的音频质量更加清晰、真实。
这比传统模拟广播具有更好的听感效果,可以提供更好的收听体验。
其次,数字广播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
数字信号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可以有效地过滤掉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信号。
这样一来,数字广播可以在电磁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保持较好的音质和接收效果。
再次,数字广播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
由于数字编码对音频信号进行了压缩,使得传输所需的数据量较少。
这使得数字广播可以通过较小的带宽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提高了频谱的利用效率。
左右声道原理左右声道原理是指在音频领域中,通过分别向左右耳朵输出不同的声音信号,以模拟现实中音乐和环境的立体感和方向感。
这种技术是现代音频技术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应用广泛。
接下来我们来分步骤说明左右声道原理:1. 概述:音频数据传输的两种方式在音频领域中,音频数据的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单声道和立体声。
单声道音频只有一个单一的音频通道,是一般录音机和无线电通讯中的常用传输方式。
而立体声则是在音频中加入了左右声道,分别输出到两个不同的扬声器或耳机中,以增强音乐和声音的现实感。
2. 左右声道原理及根据信道处理声音信号在立体声中,左右声道可以分别向左右耳输出不同的声音信号。
左右声道的处理是通过将声音信号分成不同的频率,然后向不同的输出通道发送不同的频率信号。
这样,在两个通道中分别产生的音频信号是有差别的,从而实现了立体声的效果。
3. 优点:增强音乐、电影的现实感左右声道原理主要应用于立体声录音和播放设备中,是现代音频制作和播放中的一个基本技术,以其卓越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音乐、电影和电视等领域。
它能增强音乐和声音的现实感,使听众更容易投身于音乐和电影的情节中。
这对音乐和电影制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4. 使用方法左右声道原理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在录制和播放过程中将音频分成左右声道,再通过不同的播放装置输出不同的声道即可。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电影院、音乐会、剧院、录音棚等。
总之,左右声道原理是现代音频领域中一个基本技术,能够增强音乐、电影和电视等多媒体的现实感。
该技术的应用也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音频数据即可。
正是因为它的优良表现,才促使了现代音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已经在许多领域显著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其中一个关键的应用领域是音频传输。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我们可以轻松地将音频信号传送到远距离的地方,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音频传输,介绍几种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蓝牙技术是最常见的无线音频传输技术之一。
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机、耳机、音响等设备上。
蓝牙技术能够实现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线传输,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
对于音频传输来说,蓝牙技术能够提供较高的音质,并且传输距离相对较短,适用于小范围的音频传输。
然而,蓝牙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蓝牙技术的传输距离有限,通常不超过10米。
其次,蓝牙技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墙壁、电磁波干扰等。
最后,蓝牙技术的设备连接数量有限,一般一个主设备只能连接少数几个从设备。
二、Wi-Fi技术也是实现音频传输的重要无线技术之一。
Wi-Fi技术具有传输速率快、传输距离远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的音频传输。
通过Wi-Fi技术,我们可以将音频信号传输到家庭的各个角落,例如通过Wi-Fi音响或者智能音箱。
同时,Wi-Fi技术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Wi-Fi技术的功耗相对较高,需要较多的电力支持。
其次,Wi-Fi技术在信号穿透能力方面相对较弱,遇到大面积障碍物时传输质量会有所下降。
另外,较高的传输速率也会导致较高的延迟,对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音频应用可能不太适用。
三、近场通信技术是一种较新兴的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短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等领域,同样也可以用于音频传输。
近场通信技术利用电磁感应以及无线高频信号传输,能够实现快速、安全的音频传输。
近场通信技术在音频传输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传输速率非常高,可以满足高质量音频的传输需求。
其次,传输距离相对较短,可以保证音频信号的稳定传输。
另外,近场通信技术也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可以防止数据泄露和干扰。
平衡传输和非平衡传输在电子设备和通信领域,传输信号是非常重要的。
平衡传输和非平衡传输是两种常见的传输方式。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传输方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一、平衡传输平衡传输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使用两根相互对称的导线进行传输。
其中一根导线传输正向信号,另一根导线传输反向信号。
这种传输方式通过在传输介质上施加相等但反向的信号来抵消干扰信号,从而减小信号的失真和噪声。
平衡传输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信号质量稳定。
它适用于需要长距离传输、对信号质量要求高以及抗干扰能力要求较强的应用场景。
比如音频和视频设备中的XLR插孔就是一种平衡传输接口,专业音频设备通常使用平衡传输来提供更高质量的音频传输。
二、非平衡传输非平衡传输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使用一根信号导线和一根地线进行传输。
信号通过信号导线传输,而地线则用于提供电流回路。
非平衡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信号质量相对较差。
非平衡传输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
它适用于信号要求不高、传输距离较短且不易受到干扰的应用场景。
比如普通家庭音响设备中的RCA接口就是一种非平衡传输接口,它常用于短距离音频传输。
三、平衡传输和非平衡传输的区别平衡传输和非平衡传输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
平衡传输通过反向信号的抵消来减小干扰,因此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
而非平衡传输则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信号质量相对较差,传输距离较短。
四、平衡传输和非平衡传输的应用场景1. 音频传输:平衡传输适用于对音质要求较高且需要长距离传输的场景,比如专业音频设备、演唱会音响系统等。
非平衡传输适用于对音质要求不高且传输距离较短的场景,比如家庭音响设备、个人音乐播放器等。
2. 视频传输:平衡传输适用于需要长距离传输且对图像质量要求高的场景,比如监控系统、舞台灯光控制系统等。
非平衡传输适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且传输距离较短的场景,比如家庭电视设备、电脑显示器等。
无线传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音频传输。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我们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传递和接收,让我们能够享受无线音频的便利。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音频传输。
一、传统音频传输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谈论无线传输技术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的音频传输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的音频传输方式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蓝牙传输。
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线将音频信号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这种传输方式虽然传输稳定,但限制了设备之间的距离,使得音频无法在远距离传输。
而且,有线传输方式需要使用专门的连接线,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缺乏便利性。
蓝牙传输是一种无线传输方式,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将音频信号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蓝牙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传输距离,可以实现一定的无线传输效果。
然而,蓝牙传输方式由于传输距离有限,传输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场景中对音频传输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灵活、便利且稳定的音频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选择。
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音频传输的原理无线传输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信号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其中,最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技术和红外线传输技术。
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无线传输方式,可以通过Wi-Fi信号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Wi-Fi技术具有较长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传输稳定性,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音频传输。
此外,Wi-Fi技术还可以实现多设备之间的同步传输,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红外线传输技术则通过红外线信号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红外线传输技术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但传输速度较快,传输稳定性也较好。
红外线传输技术通常被应用于近距离的音频传输,比如遥控器控制音频设备。
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音频传输的应用场景无线传输技术实现音频传输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首先,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应用于家庭音频系统。
音频信号传输音频信号传输是指将声音信号通过设备或媒介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音频信号传输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视、广播、电话、音频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音频信号传输的原理、传输介质、传输方式以及相关技术。
一、音频信号传输原理音频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压波形,它是由声音的振动以及振幅大小组成。
在传输过程中,音频信号需要通过设备将电压波形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
常用的转换方式包括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和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两种。
1. 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和量化的方式转换成数字信号。
采样是指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将连续的信号转换成一系列离散的采样点。
量化是指对采样点的幅度进行离散化处理,将连续的信号转换成一系列离散的数字值。
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进行传输和处理。
2. 数字信号转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经过解调和重构处理,转换成模拟信号。
解调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模拟信号采样点。
重构是指对采样点进行插值和滤波处理,得到连续的模拟信号。
通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可以方便地进行放大和声音播放。
二、音频信号传输介质音频信号传输需要使用一种介质将声音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根据传输距离的不同,常用的音频信号传输介质可以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通过电缆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常见的音频传输电缆包括同轴电缆和平衡电缆。
同轴电缆是将音频信号通过中心导体和外部屏蔽层传输,适用于较短距离的传输。
平衡电缆是将音频信号分为正负两个信号通过两根导线传输,并通过第三根导线传输相位信息,适用于较长距离的传输。
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通过无线电波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调频广播、蓝牙、红外线等。
调频广播是利用频率调制的方式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适用于在近距离范围内传输音频信号。
红外线传输是利用红外线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传输,在家庭影音设备中常用。
目前广播音频设备连接系统为电压源互连系统,是指具有较低的信号源阻抗设备与较高的输入阻抗设备互相连接,通常称为跨接方式连接,此时信号源在轻负载状态下工作,信号源设备驱动功率较低,因而发热少,工作效率高,输出级失真小和互相连接线路拾取的噪声较低。
系统设备之间连接方式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
1 平衡、非平衡信号传输的原理和区别为了减少在信号传输中的感应噪声和它们之间的信号互串,音频设备之间采用平衡连接。
平衡式信号传输的原理是把音频信号分为正相信号(热端)和反相信号(冷端)传输,两者对地阻抗相同而极性相反。
平衡信号的热端和冷端在传输过程中,外界的干扰信号对它们来说是同相的,这样可以在传输电缆线的终端,利用接收音频信号设备的输入级的差分放大器来抑制和抵消传输过程中由各种电磁、电源、湿度造成的外界噪声或内部噪声干扰。
非平衡音频信号只有热端和接地,传输音频信号的幅度比平衡式传输的幅度小,此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实验得出。
用音频测试仪输出1 kHz 正弦波信号进行自环测试,信号源传输为平衡传输时,测试得如图1所示;将XLR 接头的冷端去掉,测得如图2所示。
比较两图,在非平衡传输信号时,幅度减小了一半,电平减少了6 dB。
在音频连接系统运行时,往往会遇到传输中音频信号减小的情况,可能就是连接头松动或接触不良引起的。
常见的音频设备平衡式方式采用3芯的XLR 插头/座,大3芯TRS 插头/座等;而非平衡方式采用RCA(俗称莲花插头)插头/座,大2芯TS 插头/座等。
XLR 插头/座有三个针脚,针脚“1”是始终被用作地线的,通常将连接正相信号的针脚称为“热端”,将连接反相信号的针脚称为“冷端”,即将针脚“2”作为“热端+”,将针脚“3”作为“冷端﹣”;大3芯TRS 插头的“TIP”为热端,“RING”为冷端,“SLEEVE”端接地。
RCA 插头/座只有一个针脚,始终被用作“正端+”,而周围的四瓣(或二瓣)脚则被作为“负端﹣”;大2芯TS 插头的“TIP”为热端,“SLEEVE”端接地。
⾳频信号类型及协议基础知识⼀、模拟信号智能硬件产品中,模拟⾳频主要⽤在:喇叭播放声⾳、Line-in外接⾳源、麦克风输⼊等。
通常看到的⾳频波形,都是模拟⾳频,能够和声⾳实际的波动完全对应起来。
当前有不少⾳频产品使⽤D类⾳频功放,输出波形看起来是⽅波,但实际上还是属于模拟⾳频类型。
是⾼频载波叠加的模拟⾳频的波形,经过LC滤波之后能够还原成模拟⾳频波形。
如下图,下半部分是D类功放输出的⽅波状的⾳频信号,上半部分的正⽞波是还原出来的模拟⾳频波形。
⼆、数字信号(I2S/PCM/TDM/PDM/SPDIF)1.IIS(I2S): Philips Inter-IC sound Bus,⼀根data线最多2 channel数据。
I2S(Inter-IC Sound Bus)是飞利浦公司为数字⾳频设备之间的⾳频数据传输⽽制定的⼀种总线标准。
在飞利浦公司的I2S标准中,既规定了硬件接⼝规范,也规定了数字⾳频数据的格式。
特点 :效率⾼主要传输⾳乐。
(1)从MCU往Codec传⾳乐数据,⼀般使⽤I2S。
先传⾼位再传低位,数据的MSB从LRCLK边沿起延迟1 BCLK。
包含三个时钟:主时钟(MCLK)系统时钟,⼀般是12.288MHz 18.432MHz等,⼀般是位时钟(Bclk)的256倍或384倍;左右声道帧时钟(LRCLK)低电平左声道⾼电平右声道;位时钟(BCLK,也有叫串⾏ )传输⼀位数据的时钟周期;(2)对齐⽅式 左对齐:数据的MSB在LRCLK边沿起第⼀个BCLK上升沿⽤的⽐较少 右对齐:数据的LSB靠左LRCLK的上升沿 sony使⽤这种格式(3)电压(TTL)输出 VL <0.4V VH>2.4V 输⼊电压 VIL=0.8V VIH=2.0V IIS标准格式 右对齐模式 左对齐模式2.PCM: 区别于PCM编码,也是种通讯协议,主要传送语⾳。
PCM(PCM-clock、PCM-sync、PCM-in、PCM-out)脉冲编码调制,模拟语⾳信号经过采样量化以及⼀定数据排列就是PCM。
广播系统传输方式广播从传输方式上基本可以划分为:定压广播、调频广播、网络广播三大类。
1、定压广播定压传输广播是将音频信号直接放大,基于功率信号进行传输。
为降低线路传输损耗,通过升压变压器将其4~160匹配阻抗变换到100V定压方式进行传输,传输到终端后降压转换到4~16口的喇叭上,一般传输距离是几十米到几百米。
优点:技术成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维护容易、终端便宜。
目前广泛应用在车站、码头、学校、商业与民用建筑中。
缺点:1)定压传输受线路的变压器带宽、喇叭尺寸、电缆线径等因素影响,频响范围在200Hz~12kHz,失真度≤10%,无法实现立体声传输。
2)节目容量小,不能寻址控制,一条线只能传输一套节目。
3)音源基本上都是采用模拟音源,不能播放数字格式音频文件,不能实现自动播放、自动控制。
定压广播都是按照功率匹配和阻抗匹配的原则进行设计的,系统扩充的容量十分有限。
2、调频广播调频传输广播采用调频调制的办法,将音频信号传输到高频载波上,用高频载波的频率变化描述音频信号变化。
不同的载波频率可以同时搭载不同的音频节目,我国将87~108MHz 划分为调频广播频段。
现阶段我国城市广播、闭路广播都采用FM调频广播的方式。
调频广播可与有线电视共缆传输。
优点1)调频广播的音频范围为30Hz~7kHz,失真度≤0.7%,调频广播具有频响宽、高音丰富、抗干扰能力强、失真小等优点,并可进行立体声传输。
2)技术成熟、节目容量大,配套器材价格十分低廉。
调频广播的带宽16kHz,这一频段内可以同时传输60多套调频广播节目,可以满足多分区同时广播的要求。
3)可兼容性、可扩展性好。
缺点调频广播是基于弱信号方式传输,每个接收设备必须是有源设备,即每个音箱及终端必须外接220V电源。
3、网络广播数字音频网络广播必须在网上进行传输、播放才可实现广播的功能和要求。
网络音频广播由一台IP网络广播控制主机、一套广播软件或服务器软件,将音频文件以IP 流的方式发送给远端网络终端,每台终端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及网络模块、一个专业数字音频解码装置(软件或硬件)、功放控制单元。
音频信号的两种传输方式
前言
音频信号有两种传输方式,即平衡式(XLR)与非平衡式(RCA)。
关于两种传输模式究竟孰优孰劣,这个问题长久以来都有争论。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两种传输方式。
(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在文末留言~)
在讨论两种传输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音频信号,因为你首先得知道你要传输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吧?
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是(Audio)带有语音、音乐和音效的有规律的声波的频率、幅度变化信息载体。
根据声波的特征,可把音频信息分类为规则音频和不规则声音。
其中规则音频是我们熟悉的语音、音乐和音效。
规则音频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可用一条连续的曲线来表示,称为声波。
另一种不规则音频就没规律可言了,噪音之类的都是。
一.信号的平衡传输(XLR)
平衡传输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音频信号传输方式。
它是利用相位抵消的原理,将音频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受的其它干扰降至最低。
平衡式音源输出(公头)、功放前级输入(母头)端口都是使用三个脚位的连接插件,平衡传输线里的三芯,一芯传输正半波(正相)信号,一芯传输的是负半波(反相)信号,最后一芯是地线。
平衡式连接必须注意的问题
1、它需要并列的三根导线来实现,即接地、热端、冷端。
所以平衡输入、输出插件必须具有3个脚位,如卡农或大三芯插件(如图)。
2、传输线当然也得是2芯1屏蔽层的线,由于热端信号线和冷端信号线在同一屏蔽层内相对距离很近,所以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其他干扰信号也几乎相同。
然而被传输的热端信号和冷端信号的相位却相反,所以在下一级设备的输入端把热端信号和冷端信号相减,相同的干扰信号被抵消,被传输信号由于相位相反而不会损失。
所以在专业的场合和传输距离比较远的时候通常使用平衡传输方法。
3、器材之间的平衡式连接必须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与欧洲的规格完全不同:三芯中除接地外,正、负两芯美规与欧规是相反的(美规1地2正3负,欧规1地2负3正)。
音源与功放平衡接口的规格不同,能否连接使用?
可以,但声音是反相的(喇叭向后振动,此时声场变窄,声音稍显发闷)。
能不能发出正常的声音?
也能,就是要把喇叭线反接,此时声音就完全正常了。
但是有一个必需要注意的前提,你的系统中只能有这一个音源就可以如此处理。
如果还有另外的(以非平衡式连接的)音源,那就不能简单地处理,因为把喇叭线反接后,这一个声音正常了,那一个又反相了。
所以还是应该选择音源、功放的平衡输出、输入接口规格相同的机型。
二.信号的非平衡传输(RCA)
非平衡式的输出输入端口一般都使用两个脚位连接插件,它只有两个端——信号端和接地端。
在要求不高和近距离信号传输的场合使用,如家庭音响系统。
这种连接也常用于电子乐器、电吉他等设备。
三.平衡与非平衡比较
1、最大的差别:
平衡接口每个声道有三条线传输,而非平衡只有两条线。
2、平衡接口可用来连接平衡的信号,也可用来连接非平衡的信号,而非平衡接口连接的一定是非平衡信号。
卡侬头(XLR)和莲花头不但可连接模拟信号,也用来连接数字信号。
平衡接口就是冷信号(-)和热信号(+)线加上地线,共三根线组成;而非平衡接口就只有一根信号线和一根屏蔽线的两根线组成。
在非平衡接线中,音频信号是接在RCA插头和中心接线上,而外面的一些则为接地屏蔽层。
也有些不平衡的信号线带有二根信号线和一个屏蔽层而将屏蔽层不用。
如果将这种不平衡的信号线放在有着起伏变化的磁场附近,比方说,放在交流电源引线的附近,磁场便会在信号线中感应出噪声信号,让人们听到音箱中发出的交流哼声。
平衡信号原理
对专业应用说来,这种交流淳声和噪声以及蜂音皆是不能容许的。
因此,人们便研究出一种没有这些噪声干扰的平衡连接方法。
平衡连接方式使用了三根导线,其中两根用于传送信号,另一根则用做屏蔽。
两个信号完全相同但在相位上却是180度的反相。
当其中一根导线中传送的信号为正的峰值时,在另一根导线中传送的信号便刚好为负的峰值,而第3根导线则为地线。
也有些平衡式的信号线采用了三根导线而另外加一个屏蔽层。
2、平衡式在较长距离的信号传输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因为平衡接口本身的地线分离的特征,平衡式的信号传输线路不易受外界的交流声、其它串音、电器设备噪声等干扰,在远距离的传输信号可以有更小的损失。
地线的分离可以给声音带来更好的分离度、更多的细节和更宽大一些的声场,但是在声音的润泽和醇厚方面会有一些损失。
但是,在家庭使用中,器材所使用的传输线很短,那么这种优势的体现程度可能就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了。
非平衡信号能否转平衡信号呢?
能,这里我们就的讲到DI盒。
DI盒全称Direct Injection box,原意为直接输入。
一般调音台的平衡输入端是为600ohm的动圈话筒设计的,而电吉他、合成器等等乐器都是高阻抗,电吉他输出阻抗在100Kohm以上而且不是平衡输出。
我们知道,高阻抗非平衡输出的乐器容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产生噪音。
所以这里就得用到DI盒。
DI盒的作用
就是接收高阻抗非平衡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低阻抗的平衡输出,最后输出到调音台、声卡等设备。
所以DI盒具有阻抗匹配和非平衡信号转平衡信号两个功能。
如果电吉他和调音台之间接有效果器而且传输距离不是很远,那么效果器的输出可直接输入调音台的LINEIN而不需要再接DI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