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7
美国市政债对我国地方债发行机制和监管体系的启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地方债已全面推行,但地方债运行机制仍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投资者结构单一、机构评级参考性弱、保险和担保机制缺失等多重问题。
美国市政债经历几十年发展完善,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监管重点、市场自律监督和政府监管机构监督并举的监管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市政债评级体系和信用担保机制,值得学习借鉴。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借鉴美国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应着重从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管理、调整债券期限结构、拓宽地方债发行和交易渠道、完善信用评级和监管机制等方面逐渐完善地方债管理、防范地方债风险。
美国市政债券又称美国地方政府债券或地方公债,是与中央政府债券(国债)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由地方政府税收或其所属项目收益为偿债来源,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由地方政府及其授权机构或代理机构发行的,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发行的债务凭证。
2015年,我国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开始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逐步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体系,但是在发行机制、监管体系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美国市政债运行机制特点(一)发行主体涵盖州及以下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
美国市政债的发行主体众多,涵盖层级跨度大,州以及州以下的政府,包括郡、市、镇政府均可以发债,与政府相关的部门机构也可以作为发债主体。
(二)按偿债资金来源划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
美国市政债按偿债来源划分,可以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是以政府税收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券,州政府和市政府依靠其主要的税收作为发债的信用基础。
由于一般责任债券用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进行偿还,发行需要通过严格的预算审批程序。
收入债券是为了某个特定的项目而发行的债券,通常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煤气管道建设等,还债资金来源是项目建成后的收益。
由于收入债券的还债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没有政府信用担保,且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收入债券利率水平通常高于一般责任债券,收入债券的发行规模也要大于一般责任债券。
关于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关于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论文关键词】债券市场中美比较经验教训【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品种、流通和投资者结构比较,指出我国应发展债券市场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债券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其规模、品种,还是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一)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耍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
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
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
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二)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
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
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
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而且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债券。
(三)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
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
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曰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
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
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美国市政债券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陈源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确定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速。
为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方市政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和融资困难,一些专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允许地方市政机构发行债券融资的建议。
在此背景下,探索发展地方市政机构债券融资制度的建议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
美国在规范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上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认真学习和借鉴。
本文在总结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市政债券地方公债一、美国的市政债券制度及其管理经验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法制监管、市场结构、税收待遇、运作效率以及品种的创新等方面都已经相当发达和完备,成为许多国家的借鉴对象。
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最发达的市政债券市场,其市政债券市场规模大致相当于国债市场的一半和公司债券市场的四分之一。
1.市政债券的基本情况。
1.1市政债券的产生背景。
在美国,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由州、城市、城镇、县及它们的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地方债券称作市政债券(Municipal bonds)。
美国市政债券制度的发展受城市化的影响严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地方政府必须自己筹备大量的城市建设资金,而市政债券这一融资模式很好的满足了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要求。
1812年,美国纽约州首次采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办法开凿伊利运河。
这一做法对各州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州相继仿效纽约州的做法,依靠发债进行基本建设,同时也使各州的债务急剧上升。
至1843年,各州债务总额已接近2500万美元。
现如今,市政债券已经成为美国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重要的融资手段。
例如,美国水务事业每年的建设投资中, 85%来自市政债券。
1993年以来,美国市政债券每年的发行额维持在2000~4500亿美元之间;市政债券的余额占美国GDP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5~20%之间,约占美国全部债务的6%。
美国通胀预期加强对中国有何影响作者: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21年第06期最近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和核心CPI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4.2%和3%,大幅高于3月份的2.6%和1.6%,遠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这两项数据也分别创下了2008年和1996年来的新高,并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随后几日美国股市下跌以及联邦债券收益率上涨。
4月份CPI的突然大幅上涨,表明美国的通胀预期已经越来越强烈。
铜、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上涨,美国PPI达到了近十年的新高6.2%。
同时,美国火腿、面包、鸡肉等食品价格的涨幅都已经超过了10%,汽油的涨幅甚至达到了22%。
供需不平衡加剧物价上涨趋势,如果PPI向消费领域传导,通胀预期只能愈来愈烈。
即使美联储选择淡化这次CPI数据带来的影响,但是已经强化的通胀预期必然会压缩其货币政策空间。
如果CPI继续在高位运行,美联储恐怕没有选择,货币政策将提前进入紧缩周期,其一直宣称的2023年下半年才加息也很可能不得不提前到2022年下半年甚至更早,这会对已经高度负债的美国企业和政府带来更大压力。
拜登政府上台后迅速推出了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并且试图出台规模达2.3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全面加大在高新科技、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带动就业和经济复苏。
如果这两大计划全部通过,2021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将有可能超过2020年的3.1万亿美元,债务规模也会继续飙升,市场对美国的通胀预期会进一步加强。
届时不排除恶性通胀的出现,美联储也将被迫进行货币政策转向,美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必然会大打折扣。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CPI指数上涨还不明显,但是美国流动性泛滥也在给中国经济政策带来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4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3%,但是同期PPI上涨明显达6.8%,比上月增加2.4个百分点,未来PPI有可能会向CPI传导引发消费品物价上涨。
中国为什么要买美国国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中国一直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持有者之一。
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争议,许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中国要购买如此大量的美国国债。
这个问题涉及到经济、金融以及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
首先,购买美国国债使中国能够有效利用其巨额外汇储备。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庞大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
购买美国国债可以将这些巨额外汇投资于相对较安全的资产,保值增值。
美国国债作为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的资产之一,其还款风险相对较低,因此能帮助中国有效管理其外汇储备。
其次,购买美国国债可以维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
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增强双方的经济互相依赖。
此举有助于维护两国经济稳定发展,并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商机。
第三,购买美国国债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持人民币的稳定,避免剧烈波动。
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中国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调节人民币的汇率。
当中国人民币升值时,购买美国国债可以增加外汇供应,稳定市场汇率。
相反,当人民币贬值时,购买美国国债可以降低外汇供应,减缓贬值速度。
因此,购买美国国债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
此外,购买美国国债还可以帮助中国控制通货膨胀。
在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背后,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购买美国国债可以减少投资国内资产的需求,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
通过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中国可以缓解国内经济的通胀压力,保持物价稳定。
然而,购买美国国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中国持有过多的美国国债可能导致其在美国债券市场的依赖过高。
如果美国降低债券利率或发生其他不利于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投资价值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购买美国国债也面临着汇率风险。
由于外汇市场波动,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的价值可能会因人民币贬值而下降。
美国国债市场收缩趋势效应及启发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并由有效的回购市场和衍生市场一起支撑,在金融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最近两年美国国债市场却呈收缩趋势,政府不仅削减国债发行额度,而且成心大量回购公众持有的债券。
为筹集战争经费,美国在200连年前就已经开始发行国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赤字财政思想阻碍了美国的经济政策,致使其国债规模不断膨胀。
到2000年11月,政府发行国债的规模已达到86643亿美元。
通过不断进展,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已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并由有效的回购市场和衍生市场一起支撑,在金融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最近两年美国国债市场却呈收缩趋势,政府不仅削减国债发行额度,而且成心大量回购公众持有的债券。
此举引发人们极大关注。
美国国债市场的收缩趋势预测一、美国国债市场的规模与结构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美国国债市场规模一直超级庞大。
1946年联邦政府总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2%,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国债规模每一年增加的同时,国债增加幅度却慢于通货膨胀和GDP的增速。
因此,4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实际债务水平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74年该比例仅有34%.70~80年代,同其他发达国家类似,庞大的财政赤字从头使美国政府债务呈上升趋势。
90年代中期,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67%,其中公众持有的债务占GDP的一半左右。
到2000年12月,联邦政府债务为56290亿美元,其中非流通债券占47%,而可流通债券从数量上讲,大致相当于公众持有的政府债券数量。
按不同的期限,可流通债券分为短时间债券(国库券)、中期债券及长期债券。
90年代这些可流通债券的平均期限为5~6年,其中2/3以上的债券期限小于5年。
美国财政部预算在以后的30年中将债券的期限结构操纵在5年以下,以发行中短时间债券为主。
二、国债市场收缩的国际背景在过去的30年中,持续的政府赤字刺激了世界各国债券市场的产生和进展,形成了具有充分流动性和深度的国债市场。
自2011年10月我国财政部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实施以来,市政债券的发行与管理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市政债券又称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以地方政府信用为保障,所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建设学校、公路或者排污系统等有关城市或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性融资工具。
在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从1812年始就以发行债券的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作为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市政债已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政策重点。
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逐步推进我国市政债券的发行,降低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美国市政债券发展的经验美国是市政债券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市政债券的设计和实践都有着良好经验。
因此,我们以美国的市政债券市场为对象,总结其发展特征和经验。
第一,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展与城市化同步。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是伴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以及公共项目所需资金日益增大,一般的企业债券、股票以及银行贷款等已不能有效满足这一现实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美国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需要地方自筹,在此背景下,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得到蓬勃发展,并成为美国州及州以下政府筹集公共性资金的重要渠道。
美国市政债券主要用于公益事业,机场、公路、大学、医院、住房、环境设施、经济开发等,很好地满足了公共部门及公共项目大规模、长期性、低成本资金的需求。
第二,市政债品种丰富流动性强。
美国市政债品种丰富且分类清晰。
美国市政债主要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
一般责任债券由州和地方辖区发行,以发行人的完全承诺、信用和税务能力为保证。
收益债券是为项目或企事业单位融资而发行的债券,以发行人所经营项目的收入能力和财务自立能力作担保。
经过多年的持续金融创新,市政债券在最初的一般债务债券和收入债券两种基本产品基础上又派生出多种市政衍生债券。
关于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一、中美债券市场比较分析1.债券市场概述2.中美债券市场比较3.利率水平比较4.风险与回报5.启示1.债券市场概述债券市场是指政府、公司、金融机构等发行的债券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场所。
债券是指债务人为筹集资金向债权人发行的一种证券,债权人可以享受债务人支付的利息或本金。
债券市场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债券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渠道。
其次,债券市场尤其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财政部门通常需要发行债券融资,来满足政府财政支出。
2.中美债券市场比较中美两国的债券市场都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
但是,中美两国的债券市场在市场规模、发展阶段和投资者结构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市场规模方面,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大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大约为40万亿美元。
在发展阶段方面,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时间短,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长期、低风险的投资品种;而美国债券市场发展时间长,市场流动性高,投资品种齐全,覆盖面广。
在投资者结构方面,中国债券市场主要是由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构成,而美国债券市场则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构成。
3.利率水平比较利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比较中美利率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中国国内的金融体系和政策的限制,中国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
截至2021年3月底,中国1年期国债利率为2.945%,而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为1.74%。
这说明了美国的信用评级、金融体系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对于借贷者更加信任,因此仅需支付较低的利率。
4.风险与回报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种,但是不同类型的债券存在巨大的风险和回报。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投资品种,虽然收益相对较低,但风险较小;而公司债券、高收益债券等收益率较高的债券品种,其风险也相应较高。
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较小,投资品种类型较少,而且由于市场不够规范,存在违约风险等问题。
美国债券市场监管概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加剧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在市场利率剧烈波动的情形下,债券对冲风险、提供流动性的特性激发了市场的大量需求;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实现促使企业和政府开始转向债券市场获取资金。
由此,美国债券市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融资场所之一。
根据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估计,截至2015年3月31日,美国债券市场存量为39万亿美元。
美国债券市场是全球最早成立、最为发达和监管体系最为成熟的债券市场。
在系统研究美国债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债券市场的特点取长补短、吸收应用,对于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债券市场制度框架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美国债券市场包括国债、联邦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公司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种类。
债券市场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监管部门,包括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证监会SEC)等;另一类是自我监管机构,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金融业监管局(FINRA)、市政证券规则制定委员会、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等。
从债券市场交易环节来看,以“多头交易、集中清算、两头托管”为特征,美国债券市场可以进行债券交易的市场平台包括证券交易所、传统场外市场以及Espeed、ICAP、Blomberg、Tradeweb等B2B和B2C电子平台。
双边报价商制度和电子交易系统在场外交易中不仅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同时也提高了交易效率。
在托管结算环节,美联储和DTCC分别负责政府债券和非政府债券托管和结算,并最终由DTCC进行统一清算。
1986年,监管部门财政部、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债券法案》(Government Securities Act),要求财政部监管整个政府债券市场,具体要求是监管政府债券经纪商和交易商的交易行为,以建立投资者得到有效保护的公平、公正并富有流动性的市场。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概况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启示引言市政债券是地方政府为满足资金需求而发行的债券,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美国是市政债券市场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其市场规模和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球市政债券市场的典范。
而我国市政债券市场在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成熟。
本文将从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经验入手,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启示。
并对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概括。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概况市场规模截至2021年9月14日,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发行总量达到3.8万亿美元。
其中,州政府债券占比最大,市政府债券次之,县政府债券和区政府债券规模较小。
市场体系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交易和发行是在多个层级进行的。
首先,市政府发债必须获得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批准和监管。
其次,市政府将债券发行任务委托给专业的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和经纪商。
最后,金融机构将债券销售给投资者,包括个人、机构和国际投资者等。
市场特点美国市政债券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风险低:市政债券具有政府支持和免税的特点,成为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产品;•市场流动性好:发行额大、交易流通量大、交易活跃,便于投资者买入卖出;•投资者多元化:市政债券投资者包括公共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等;•信用等级变化:市政债券的信用等级与发行地方和财政状况等有关系,会随市场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变化而变化。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将出现以下趋势:•数字化和科技驱动:市政债券市场会逐步数字化和科技驱动,包括将更多的流程和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化,打通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强流动性;•环境和社会治理越来越重要: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对环境和社会治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更好地考虑ESG标准的考虑;•基础设施债券发行增加:美国市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市政府会通过发行基础设施债券来融资。
美国通胀率变化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2021年以来,美国通胀压力加大,呈持续上升态势。
2021年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5.4%,续创2008年8月以来新高;PPI同比上涨7.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通胀正扩散到更多经济领域,若持续下去将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美国通胀持续高位,促使美联储缩表和加息预期增强;美国高通胀或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
一、基本情况(一)6月美国CPI续创新高。
美国CPI从2020年5月开始呈上升态势,2021年加速上升。
2021年6月,CPI同比上涨5.4%,续创2008年8月以来新高;核心CPI同比上涨4.5%,创1991年11月以来新高。
分结构看,6月商品价格上涨8.9%,为1981年7月以来新高,对CPI贡献超六成。
其中,耐用品(汽车、家居及家用设备、交通工具等)价格上涨14.6%,创1957年以来新高。
6月服务价格上涨3.2%,为2018年10月以来新高。
(二)美国PPI连续6个月创新高。
美国PPI从2020年4月(-1.5%)触底反弹,持续攀升。
2021年6月,PPI 同比上涨7.3%,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去年12月PPI同比增速仅为1.8%。
其中,6月美国二手车和卡车价格指数环比大涨10.5%,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月度涨幅,是美国PPI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
图1:2019年以来美国CPI、PPI同比增速变化情况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二、相关影响(一)美国通胀正扩散到更多经济领域,若持续下去将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通胀压力比预期严重,并将持续较长时间,通胀压力正扩散到更多经济领域。
美国CPI和PPI 双双走高,表明实际通胀率正推升市场通胀预期,经济运行与政策脱节持续的时间越长,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就会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6月美国通胀随经济复苏再次飙升,通胀严重性不容小觑。
如果这波通胀持续下去,可能会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二)美国通胀持续高位,促使美联储缩表和加息预期增强。
美国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上升,引发人们对价格上涨过快的担忧,这可能会促使美联储比预期更早地提高利率或撤回支持疫情应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