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空间研究——对比美国债券市场
- 格式:docx
- 大小:49.04 KB
- 文档页数:10
一、美国债券市场概述债券市场产品的特点是可以获得固定的、有明确支付时点的回报,包括本金和利息,这是其与股权市场的最大差异。
债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整体规模大于股票市场, 2017年美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40万亿美元,而纽交所的股票总市值约20万亿美元。
1、从市场品种来看,美国债券市场主要品种包括:国债、联邦机构债券、市政债券、企业债券、抵押贷款相关债券、资产支持债券,其中国债是规模最大的品种,其次是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和企业债券;2、从参与主体来看,美国债券市场主要参与方包括发行人、投资人和中介机构,其中:(1)发行人主要包括政府机构、一般企业、商业银行等,其诉求是通过发行债券,以较理想的价格获取资金;(2)投资人主要包括政府主权基金、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一般个人投资者,其诉求是通过持有债券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3)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评级机构等,其诉求是通过提供中介服务获得相应的业务收入。
3、从交易模式来看,目前美国债券市场主要通过OTC场外市场交易,通过全美托管清算公司(DTCC)完成一体化托管结算。
二、中美债券市场对比相较于美国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总体规模与美国有一定差距,同时在监管体系、品种分类、交易托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监管体系差异美国债券市场监管部门仅有两个:财政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财政部负责国债发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包括债券在内的证券市场进行统一监管,是美国债券市场交易活动的唯一监管者,同时,也负责国债之外的债券发行监管;中国债券市场存在多头监管,财政部负责国债发行的监管,人民银行负责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利率和汇率衍生品等发行的监管,证监会负责可转债、公司债和场内市场交易衍生品发行的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企业债券发行的监管,银监会除了会同人民银行参与商业银行金融债等债券的发行监管外,还负责商业银行资本混合债券的发行管理,以及银行参与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利率、汇率、信用衍生品交易的管理,保监会负责审核保险公司次级债券,以及保险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
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
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
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
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
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
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
中美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对比作者:李海啸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6期【摘要】成长于80年代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丰富了融资渠道同时也充分满足了风险偏好性投资者的需求。
我国于2012年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成立属于中国的“明日之星”高收益债券市场。
然而,相比于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市场,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从市场规模到市场活跃度等均有较大差距。
本文梳理美国和中国的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两个市场的异同,借此窥探中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收益债券美国144A规则债券市场一、高收益债券的概念高收益债券(high yield bond),在美国称之为垃圾债(junk bond)。
是指评级较低,穆迪评级低于Baa,标准普尔评级低于BBB级的债券,收益率通常比高评级债券和国债更高。
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高收益债券没有官方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与标准。
只是市场一般将AA-级以下的债券成为高收益债券,市场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因为AA-级债券风险较大,而且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AA-级及以下的债券无债券质押资格,这造成这类债券流动性较低,风险溢价和违约风险较高。
因此,我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债项评级在AA-级以下的债券为高收益债券。
二、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一)发展历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在美国,美国也是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起源国。
早在1977年美国德克萨斯国际公司发行了第一只垃圾债。
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兼并与收购狂潮中,高收益债券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由垃圾债之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所主导的垃圾债券发行和分销市场,他的创新使得高收益债不仅仅只在二级市场进行折价交易(原来的优质债券因公司危机而降级为垃圾债券——“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同时也开始涉及一级市场的直接发行。
令人遗憾的是,大量的高收益率债券被用于支持小公司进行恶意收购或“绿票讹诈”(green mail)。
关于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关于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论文关键词】债券市场中美比较经验教训【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品种、流通和投资者结构比较,指出我国应发展债券市场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债券市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其规模、品种,还是债券市场的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一)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比较分析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具有很重耍的作用,债券品种发展也比较成熟其规模也远远大于股票市场。
美国每年发行国债的数额占GDP的比例为100%。
且市场可流通的债券品种丰富,既有国债,市政债券,也有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等。
我国的债券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每年发行总量也不过占GDP的15%左右,且品种比较单一。
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等为数不多的几种。
(二)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分析美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工商企业和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为主。
政府短期债券占政府发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这些债券被誉为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
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产品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种类繁多。
在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国库券和央行票据占债券市场的比重达到近70%,且大部分为5-10年的中长期债券。
企业债券占的比重非常小,而且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债券。
(三)债券的流通市场比较分析美国的债券流通是以场外交易为主的交易市场。
同时,电子化交易系统的普遍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流通市场的活跃。
债券市场的日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曰交易股票数量的13倍之多。
政府债券及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十分活跃。
在我国债券流通以沪深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为主。
交易量比较小,整体换手率也仅是美国债券市场的1/10。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债券市场也正逐步发展起来。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就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市场品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已经越来越丰富,主要包括政府债、企业债、金融债、可转债、债券型基金等,但各类品种的比重仍需优化。
3、投资者结构: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外资机构投资者等,但需要继续拓宽投资者群体,提高市场活跃度。
4、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新兴领域,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亮点。
5、市场基础设施:中国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包括交易平台、清算结算系统、债券评级机构等,但市场化的利率体系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前景2、政策环境: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债券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取消投资者数量限制、推出境内外投资互联互通等,有利于市场发展。
3、利率市场化:中国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开始通过开展债券质押式回购操作等手段,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4、进一步开放: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还需进一步开放,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市场,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
5、创新发展:中国债券市场还需要继续创新发展,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市场活跃度和吸引力。
总之,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未来还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我们应该继续拓宽投资者群体、优化市场品种比重、加速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及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只有这样,中国债券市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空间研究——对比美国债券市场摘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的资本市场上比,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仍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债券市场;债券规模;交易引言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能够充分发挥其融资、资金流动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
因此,一国必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使其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因有的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债券种类最丰富,监管体系最完备的债券市场。
因此,本文以以美国债券市场为例来对比分析中国债券市场,寻找差距,谋求发展。
1、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国库券的恢复发行。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债,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每年发债量从刚开始的49亿元,到2010年最高时的9.5万亿,债券的种类也日渐丰富,从刚开始只有政府债券,发展到现在的企业债券,金融创新类债券,票据,短期融资券,外国债券等并存。
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2年底,我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量达25.96万亿,世界排名第三,。
同时,投资者数量不断扩大,类型更趋多样化,从投资者数量来看,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的数量由1999年的298家增加到2012年的12431家,增长了近41倍。
其中,金融类机构的投资者达到5944家,非金融类投资者(具体指企业)则由2002年的31家增加到2012年的6375家,增长了205倍。
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生交易结算268 万亿元,同比增长32.67%。
单位:万亿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0.00政府债券央行票据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外国债券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图1 近十年我国债券市场各类债券的发行量及债券市场的发行总量2.中美债券市场对比分析2.1债券市场的规模债券融资因融资成本低、可利用财务杠杆、保障公司控制权、便于调整资本结构等特点,成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手段。
因此,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债券融资的比重要远大于股票融资。
截止2012年末,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①为239.7万亿元②,股票市场的规模为117.35元,债券市场规模是股票市场规模的2.04倍。
同期,中国债券市场的总规模为25.96万亿,股票市场的规模为23.04万亿,债券市场规模是股票市场规模的1.12倍。
就两国的债券市场规模相比而言,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仍然较小,截止2012年末,美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量为239.7万亿元,而我国的债券市场的总托管量为25.96万亿,仅为美国的9.24%。
下图(图2)给出了中美两国近10年各自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由图可知美国债券市场规模基本上是其股票市场规模的一倍以上,而我国的债券市场的规模与股票市场不相上下。
单位:万亿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中国证监会网站,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网图2 中美两国近十年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规模①(注释①债券市场规模是按每年末债券市场的托管量来计算,股票市场的规模是以每年末股票市场的市值来计算)②(注释②为了便于计算,汇率统一为2012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基准,即 1美元=6.2855元人民币)2.2各类债券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仍主要以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为主,截止2012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的比重占到31%,政策性银行债券占30%,两者的比重达到了61%,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券比重为5%,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债券比重只有8%,金融创新类的资产支持证券的比重也仅有9%(图3.1)。
而同期的美国债券市场中,政府债券占比为29%,市政债券10%,联邦机构债券6%,与中国债券市场不同的是,作为市场发展主体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量达到了24%,金融创新类债券的比重同样达到了25%(图3.2)。
这说明我债券市场的结构很不合理,仍然是以政府主导为主,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十分困难,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金融行业缺乏金融创新。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图3.1 2012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占比政府债券31%央行票据5%政策性银行30%政府支持机构债3%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5%企业债券8%资产支持证券9%中期票据9%0%0%中国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网图3.2 2012年末美国债券市场各类债券占比2.3、二级市场流动性比较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总量为268万亿,股票市场的交易量为31.5万亿,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为股票市场的8.51倍(从近十年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成交量来看,在剔除股市非理性繁荣和萧条因素这些因素外,我国债券市场每年的成交量约为股票市场的4到5倍③,见表1)。
同期,美国美国债券市场的交易量是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量的13倍之多。
另外,从债券的换手率来看,据美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的年换手率(现券年交易量/债券年末存量)达到了11.97倍,而我国的年换手率仅为1.23倍。
这说明我国债券市场的交易仍不够活跃。
表1 近十年中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年成交额之比单位:亿③ (注释③债券交易量与股票交易量之比最高是2005年的9.23倍,当时我国股票市场正处在大熊市当中,上证指数跌到了近八年来的最低点998点,最低是2007年的1.65倍,当年正是中国股市如日中天的时候,上证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124点)国债29%联邦机构债券6%市政债券10%企业债券24%抵押债券25%货币市场债券6%美国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上海清算所网站,万得资讯和中国证监会网站3、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空间展望3.1市场规模发展空间巨大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可知,一个国家债券市场的规模与该国的GDP成正比。
2012年美国GDP为15.83万亿美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8.3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中国的1.9倍,而同期美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为中国的9.2倍。
另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4月7日发布《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经合组织(OECD)在2012年11月份发布的题为《展望2060:长期增长的全球视野》(《Looking to 2060: Long-term growth prospects》)报告指出中国最早可于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赶超美国指日可待,但是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远远无法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匹配,债券市场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中的融资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臻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3.2、债券结构更趋合理且种类更具多样性对比美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债券的结构很不合理,企业债券和金融创新债券的占比仍微不足道,同样我国债券的种类仍然较少。
但这种不合理性的债券种类较少的局面必将得以改善。
3.2.1企业债券企业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短腿项目”,而在美国和发达国家,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角度看,还是从推动企业转制上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应当高度关注企业类债券市场的发展。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行政干预严重,长期以来,政府对企业债券的管理一直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企业能否发债,债券的期限、利率、额度都由政府决定,准入限制较多,审批环节烦琐,使得企业债券的行政色彩浓厚而市场色彩淡薄。
二是缺乏健全的企业债券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
近几年,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不懈努力。
早在2007年,为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了改革并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等一系列措施不难看出,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未来企业债券将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力军,而现在我国的企业债券规模只占总规模的8%,因此,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3.2.2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金融市场,目前它已经成为国外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产品。
2012年在美国的债券市场中,资产支持证券占有量为25%以上,在每年新发行债券市场中,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也超过50%。
但在我国,由于体制、机制、市场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至2005年12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首批资产支持证券,但是发展依然缓慢,截止2012年底,我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9%。
资产证券化对一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拓宽商业银行的直接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贷款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俗称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该政策的出台,打破了中国银行业长期由数家垄断的格局,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告,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转而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这一政策的出台,触动了银行的核心利益,使得中国银行业靠吃利差赚钱的时代成为历史。
激烈的行业竞争,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摆在每家银行面前选择,而资产的证券化无疑是商业银行寻求利润增长点最好的选择。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资产支持证券的春天即将到来,资产支持证券必将成为债券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3.2.3地方政府债券1995年分布的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虽然现行法规限制了地方政府合法发债,却未能控制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这些地方债都在以不规范、变通、隐蔽的形式发生且数量巨大,已经到了爆发地方债务危机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