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测定及心电图描记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6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5)输入标准电压打开输入开关,描记前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信数,使 1mV 标准电 压使描笔振畅为 10mm 记( 录纸上纵坐标为 10 小格 ) 。
走纸速度定为 25mm/s 。
(6)在心电图仪上得到检测者的心电图。
(7)记录完毕,应解松电极,洗净擦干。
(8)将心电图机面板上的各控制钮转回原处, 最后切断电源。
(因为实验轮流进行,只需要最后 一次实验者进行切断电源)(9)取下记录纸 , 记下导联、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实验日期。
(10)描述各导联心电图。
(11)分析心电图① 辨认三个波 (P 波、 QRS 波群、 T 波) 、两个间期 (P-R 间期、 Q-T 间期)、S-T 段;② 测量Ⅱ导联和 V5导联的 P 波、T 波波幅和时间, QRS 波群时间及 R 波波幅、 P-R 间期及 Q-T 间期;③ 测心率(心率= 60/R-R 间随时间):测量5个或5个以上 P-P 或R-R 间期,计算其平均值4)调节基线旋动基线调节钮,使基线位于适当位置3. 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P-R 间期Q-T 间期南方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V4、V5、V6 导联的波幅有重叠,下面为人眼判断重叠部分测量,存在误差(1)Ⅱ导联和V5 导联的记录(0.04s 1mV0.1mV)计算方法:波幅=格数× 0.1 (mv)间期时间=格数× 0.04 (s)2)取Ⅱ导联3 个R-R间期测定心率3根据实验结果,对Ⅱ导联、V5 导联实验结果讨论如下:P 波代表心房的除极波,正常范围:时间< 0.12s; 振幅:肢体导联< 0.25mV,实验结果为P 波时间为0.10s <0.12s ,肢体导联振幅为0.20mv< 0.25mv,正常。
R波代表室壁激动时间,正常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 ,在V5、V6导联不超过南方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0.05s 。
实验15 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目的】学习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和测量方法,了解正常人体心电图基本波形及生理意义。
【实验原理】人体是个容积导体,心脏兴奋时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容积导体传导到体表。
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安放引导电极连接心电图机,可将心电位变化描记成曲线,即心电图。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及恢复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生物电位变化。
因引导电极位置和导联方式不同,心电图的波形可有所不同,但基本波形都包括P、QRS和T 三个波及P-R、Q-T两个间期(图4-9)。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了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则表示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为心房兴奋传导至心室兴奋所需要的时间;Q-T间期表示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成复极,恢复到静息电位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对象】学生自愿者。
【实验用品】心电图机(或BL–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二道生理记录仪),检查床,分规、电极膏、75%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一)描记前的准备1.将心电图机接好电源、地线,预热5min。
2.受试者静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裸露胸部。
用75%酒精擦拭安放电极的局部皮肤,然后涂上导电膏,再将电极固定在各相应部位。
3.连接导联线:按红色–右手;黄色–左手;绿色–左足;黑色–右足,白色–胸导线。
安放V1、V2、V3、V4、V5 、V6 6个胸导联电极。
(二)心电图描记1.描记前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倍数:1mv标准电压使描笔振幅为10mm(记录纸上纵坐标为10小格),走纸速度定为25mm/s。
2.描记各导联心电图:先后描记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和胸导联V1、V3、V5。
3.在心电图记录纸上注明各导联名称,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及记录日期。
(三)分析心电图(图4-9)1.辨认波形:辨认心电图的P波、QRS波群、T波及P—R、Q—T间期和S—T段。
2.测量波幅和时间:纵坐标表示电压,每小格代表0.1mV,测量波幅时,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量至波峰的图4-9标准Ⅱ导联心电图顶点;向下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谷底点。
实验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介绍1.背景信息生理学实验中,大都需要用电子技术,将生物体的各种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再应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将测量结果作为信息,根据不同目的进行处理,进行后续的研究。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仪器更加微机化、数字化、智能化。
如今,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开发的集生物信号的放大、采集、显示、处理、存储和分析的机电一体化仪器已经普遍用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实验,为实验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掌握此类仪器的使用,是进行生理学实验的基石。
心电描记术(Electrocardiography,ECG或者EKG)是一种经胸腔的以时间为单位记录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并通过皮肤上的电极捕捉并记录下来的诊疗技术。
这是一种无创性的记录方式。
在1872年,Alexander Muirhead报告其从连接到一个发烧病人手腕上的导线上获得了他心脏搏动的电信号并记录了下来。
1903年,荷兰医生、生理学家威廉·埃因托芬发明了弦线式检流计,从而带来了心电图历史上的第一次突破。
埃因托芬把心电图中的一系列波分别命名为P波,Q波,R波,S波和T波,并且描述了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心电图特点。
如今,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的方法,其是诊断心电传导组织受损时心脏的节律异常以及由于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的心脏节律的改变。
2.相关资料生物信号的计算机采集,实验室采用RM6240 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在信号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对采集频率、通道模式、灵敏度、时间常数与滤波等参数进行调节,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正常的人体内,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到左、右心房,在通过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收缩。
心脏各部分在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电活动经由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播到身体表面,利用固定于体表的测量电极可以记录到这一系统的电变化,描记为人体心电图(ECG)在正常的心电图的一图1-1正常人心电模式图个周期内,可见三组基本波形(图1-1):首先出现的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随后的QRS波群代表心室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
医用电子学实验指导:实验四、心电图机的使用及技术指标检测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年级:一、实验目的:(1)了解心电图机的简要原理;(2)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3)学习测量心电图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二、实验仪器与实验设备XD7100型心电图机三、实验原理人体的心肌细胞在博动过程中会周期性的产生生物电,整个心脏的心肌细胞所产生的生物电等效一电偶向量,称为心电向量,心电向量随心脏的博动而周期变化,通过人体在体表产生随时间周期变化的电势分布,心电图是从体表记录的心脏电位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它可以反映出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心电图可辅助诊断心脏的状态,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心电图,心电图机一般取身体特定部位的电势进行测量,测量点的组合方式称为导联。
在心电图记录纸上,横轴代表时间。
当标准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1mm代表0.04s;纵轴代表波形幅度,当标准灵敏度为10mm/mV时,每1mm代表0.1mV。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心电图机要准确的记录心电图,必须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主要有:(1)放大器的增益,要求灵敏度置“1”时,输入1mV信号,记录笔位移大于10mm;(2)噪音和漂移,理想情况,当输入信号不变时,心电图机应记录一水平线,若有噪音干扰或漂移时,心电图机记录失真,各波形意义如下图所示:(3)放大的对称性,指心电图机对信号的增加与减少有对称的放大;(4)记录纸带的走纸速度准确;(5)振幅对频的响应,为有效检测心电信号,要求心电图机对频率的响应符合特定要求,常用时间常数来表示,时间常数T的意义如下图所示:要求T=1.5~3.5s;(6)谐振抑制的阻尼,心电图机中用以抑制记录器本身产生谐振的作用称为阻尼。
阻尼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心电图波形失真,必须使其达到如下图所示“阻尼正常”的要求:本实验通过检测以上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评价心电图机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检测心电图机增益,灵敏度置“1”,导联选“TEST”,输入1mv定标信号,记录描笔位移,正常标准:>=10mm;(2)检测心电图机的噪音和漂移,输入为零,记录描笔位移,正常标准:直线;(3)检测心电图机的放大对称性,分别输入+1mv及-1mv定标信号,记录描笔位移,正常标准:正负信号描笔位移振幅相等;(4)检测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走纸速度选“25mm/s”,输入1mv定标信号,同时开始记时,10秒后再输入1mv定标信号,测量10秒走纸位移可求出实际走纸速度,正常标准:25mm/s;(5)检测心电图机振幅对频率的响应,根据实验原理测定心电图机的时间常数T,正常标准:T=1.5~3.5;(6)检测心电图机谐振抑制的阻尼,记录1mV定标信号,检查阻尼是否正常。
实验一心电图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实验目的:1.熟悉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的意义2.掌握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3.通过技术指标能够鉴别心电图机的性能实验内容:1.灵敏度心电图机的灵敏度是指输入1mV电压时描笔偏转的幅度,通常用mm/mV表示,它反映了整机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大小。
一般将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分为三挡(5mm/V,10mm/V,20mm/mV),且分档可调。
心电图机的标准灵敏度为10mm/mV,规定标准灵敏度的目的是便于对各种心电图机进行比较。
在有的导联出现R波特别高或S波特别深时,也可以采用于5mm/mV灵敏度挡位。
有的心电波电压比较微弱,也可采用比标准灵敏度更高的灵敏度如20mm/mV,以方便对心电图波形的诊断。
为了能迅速准确地选择灵敏度,在仪器而板上装有灵敏度选择开关。
为了使机器的灵敏度能够连续可调,在机器而板上还有增益调节电位器。
检测方法:将导联选择开关置于“Test”位(1mV位),关置于“1”挡(10mm/mV),工作开关置于“观察”位,利用本机内的1mV标准信号,不断地打出矩形波,在走纸过程中,记录下矩形波的幅度。
调节增益电位器,使描记幅度正好为10mm。
改变灵敏度选择开关的位置,给出1mV标准信号时,应能得到成比例变化的矩形信号。
实验结果:2.噪声噪声指的是心电图机内部元器件工作时,由于电子热运动等产生的噪声,不是因使用不当,外来干扰形成的噪声。
这种噪声使心电图机在没有输入信号时仍有微小杂乱波输出。
这种噪声如果过大,不但影响图形。
噪声的大小可以折合到输入端正的作用大小来计算。
一般要求低于相当于输入端加入几微伏以下信号的作用,国际上规定其值不大于15µV。
检测方法:机器接通电源,导联选择开关置于“Test”位(1mV位),增益调节器置最大,有笔迹宽度调节的机器,将笔迹调到最细,走纸,观察记录笔迹应是一条很平稳光滑的直线。
若笔迹有微小抖动,则是噪声所致。
实验结果:3.时间常数若给RC串联电路接通直流电压E后,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并不是一个常量,而是时间t 的函数。
实验九心电图机的使用及其技术指标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2.学习心电图机技术指标的测量。
【原理概述】一般心电图机的结构,可分为下列几部分:导程选择器、标准讯号源、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记录笔、浮标振荡器、走纸装置和电源等。
有些心电图机因其功能不同,结构和组成部分也有区别,但它们描记心电图波形的原理是相同的。
导联选择器的任务是将同时接在人体上的多根导联线组成各种导联的接法,分档选择任一个导程送入放大器。
例如选择导程I时,导联选择器就把红、黄二根导联线接入电压放大器,同时其它导联线被断开。
通过导联选择器的选择,来自导联线的心电信号送入电压放大器输入端,由于心电信号是很微弱的,所以要电压放大器加以放大,放大器本身不但要具有足够的增益,而且还要保证较低的噪音电平,以利于提高整机的灵敏度,心电信号在本级得到足够的幅度放大再送至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
此时心电信号不仅具有一定的电压幅度,而且还具有足够的功率,这样送到记录器后,就可推动描记笔按心电波变化的规律进行摆动。
描笔下面的记录纸上留下了心电图波形。
描笔在记录纸上描记时,为了减少阻力,设一描笔浮标振荡器,它产生频率较高的信号和心电信号一起加至功率放大器,然后去推动描笔。
这样使描笔时刻都有处于浮标状态,即微颤状态,使描笔在描记时容易起动,换向时也快。
描记心电图时,大家必需使用同一大小的增益,统一标准,描出的图形才可以比较,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
因此,机器本身设有1mV的信号源作“打标”用。
即给电压放大器加1mV的信号,调整增益,使描笔打标10小格之后,再作心电图,这个在描记时容易1mV 信号输入,打标10小格就是大家统一使用的标准。
心电图机的使用环境要求:1、心电图机周围不应有高压电缆,X射线机,超声仪器及电疗机等。
2、心电图机周围具有合适的温度的湿度(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被检测的人的心电正确均影响,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对仪器产生不良影响,本机正常工作时要求相对湿度10~95%,温度5○C~10○C,并尽量减少搬动。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人体心电图描记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1了解人心电图各个波形的正常形态及其生理意义1.2学会使用心电图机和测量心电图波形的方法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对象对象:人,20岁,65公斤2.2实验器材器材:心电图机、检测专用床、酒精棉球2.3实验方法与步骤(1)让受试者安静放松的平躺在检测用床上。
(2)用酒精棉球擦拭即将被电极覆盖的位置。
(3)将不同颜色的电极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上:红电极夹-右手腕、黄电极夹-左手腕、绿电极夹-左脚踝、黑电极夹-右脚踝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V3-V2与V4之间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V5-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4)心电图机检测出受试者的心电图图像(5)描述各导联心电图。
(6)分析心电图A. 辨认三个波、两个间期(P-R、Q-T)、S-T段:B. 测量II导和V5导联的P波、R波、T波波幅、P-R、Q-T、R-R间期(心电图纸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1mv)C.计算心率(心率=60/P-P间隔时间):测量P-P或R-R 间期,测定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
4 讨论4.1辨认三个波、两个间期(P-R、Q-T)、S-T段;如下图,已在Ⅱ导和V5导联中标注4.2 Ⅱ导和V5导联记录;4.3测心率;根据心率测量计算公式:心率 = 60/(R-R间期时间)其中受试者R-R间期时间的平均值为0.672,则受试者的心率为:心率 =89次/min5.结论实验测量可得,受试者心率为89次/分,为窦性心律,心率正常。
心电图检查实验报告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器械】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
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
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
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xx—xx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开课实验室:信自楼111 xx年12月5日一. 实验目的1. 学会ECG-11B心电图机的使用.2. 进一步理解心电导联方式.3. 进一步熟习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二. 实验仪器、材料XDT-1心电图机,医用酒精,导电膏(可用生理盐水代用)。
三.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P波:0.2mV;Q波:0.1mV;R波:0.5~1.5mV;S波:0.2mV;T 波:0.1-O.5mV;P-R间期:0.12~0.2s;QRS间期;0.06—0.1s;S-T段:0.12~0.16s;P-R段:0.04~0.8s。
四. 心电图导联图二标准肢导联单极肢导联单极胸导联五. 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从心电导联方式中任选一种导联,用手动方式操作,绘出心电图,在心电图中标出P波、R波、T波,并读出其幅度,填入实验数据表。
实验-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测定及心电图描记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和进行心电图描记,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
2. 实验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电极、导联线3. 实验步骤步骤1:测量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1.1 静态指标测量1.1.1 输入电压:按照心电图机的电压要求,将电压表接入到心电图机的电源线上,调整电压表的量程和精度,记录电压表的读数。
1.1.2 输出电压:按照心电图机的输出电压要求,将心电图机连接到模拟电压发生器上,调整模拟电压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记录心电图机的输出电压。
1.2 动态指标测量1.2.1 带通特性:将模拟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心电图机的输入端,调整模拟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记录心电图机输出信号振幅、频率和相位关系。
1.2.2 滤波特性:将模拟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心电图机的输入端,调整模拟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记录经过高通和低通滤波器后的信号振幅、频率和相位关系。
步骤2:进行心电图描记2.1 准备工作将患者赤裸上身,将心电电极粘贴在胸部和四肢,注意电极与皮肤的紧密贴合和无缺损现象。
连接心电电极和导联线。
2.2 心电图描记将导联线插入心电图机的相应插孔,按照心电图机的操作步骤进行描记,记录下患者的心电图。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对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和心电图描记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心电电极与皮肤的贴合度、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实验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和进行心电图描记,掌握了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心电图机的相关知识,对于日后的医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电图描记实验报告心电图描记实验报告引言: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心电图描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对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心电图描记的技巧,并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和解读,对心脏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仪器包括心电图机、导联电缆、电极片、酒精棉球、导电胶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电极片清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拭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以确保导联的贴附和信号的传导良好。
2. 安装导联:将导联电缆连接到心电图机上的相应插槽,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确保导联正确连接。
3. 开始描记:打开心电图机的电源,调整增益和滤波器的设置,选择合适的描记速度。
按下开始描记按钮,开始记录心电图。
4. 描记结束:描记一段时间后,按下停止按钮,保存心电图数据。
5. 数据分析:使用心电图分析软件,对记录下来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心电图的特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记录了一份心电图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根据心电图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心脏电活动的不同波形和间距,进而对心脏功能和可能的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P波、QRS波群和T波等特征波形。
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的收缩,T波代表心室的舒张。
这些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在异常的心电图中,我们可能观察到以下情况: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过慢、ST段抬高或压低、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等。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心电图的分析和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在进行心电图描记和分析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4)调节基线旋动基线调节钮,使基线位于适当位置。
(5)输入标准电压打开输入开关,描记前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信数,使1mV 标准电压使描笔振畅为10mm(记录纸上纵坐标为10小格)。
走纸速度定为25mm/s。
(6)在心电图仪上得到检测者的心电图。
(7)记录完毕,应解松电极,洗净擦干。
(8)将心电图机面板上的各控制钮转回原处,最后切断电源。
(因为实验轮流进行,只需要最后一次实验者进行切断电源)(9)取下记录纸,记下导联、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实验日期。
(10)描述各导联心电图。
(11)分析心电图①辨认三个波(P波、QRS波群、T波)、两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S-T段;②测量Ⅱ导联和V5导联的P波、T波波幅和时间,QRS波群时间及R波波幅、P-R间期及Q-T间期;③测心率(心率= 60/R-R间随时间):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3.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P-R 间期 Q-T 间期P 波R 波T 波R-R 间期备注:1.本学期课程需要书写实验报告内容共三项,分别为:心电描记,人体视野测定,不同类型缺氧。
2.全部专业全部同学均须书写实验报告,仅记录第一作者成绩;如6人小组每两个人书写同一个实验项目,各自完成,分别提交报告。
务必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学号、班级,A4双面打印提交。
3.实验报告纸质版须在下次课上课时由课代统一收齐交至相应实验室的主讲老师,电子版期末由课代统一收齐交给教秘存档。
4.若特殊情况实验报告模板需要改动老师会事先声明,同学不可擅自更改。
实验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测定及心电图描记【实验要求】1.进一步了解心电的原理;2.学会怎样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3.了解一些心电图记录的基本知识。
【实验仪器】XD—7300单道自动心电图机,记录纸,秒表,米尺,电极膏(或生理盐水)、75%酒精棉球。
【实验原理】心电图机是描记心电图机的电子仪器,基本原理框图如图一所示。
把心电信号通过导联线输入心电图机。
由于心电非常微弱,一般只有 1.0-2。
0mV,因此,必须将心电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进行放大,然后输入记录部分,推动描笔把心电波形记录在纸上,即为心电图.【仪器介绍】本实验使用的是XD-7300单道自动心电图机,面板如图二.(1)LCD显示:显示仪器当前的导联,增益,滤波状态,运行状念:在自动模式下显示每导联记录时间,导联切换模式等。
(2)开/关键:当插上电源插头并接通220V交流电,打开后部的电源开关时,仪器处于待机状态,此时若电池未允满,此键上方紫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当“长”按下此键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仪器切换为工作状态.当再次“长”按下此键绿色发光二极管熄灭,仪器切换至待机状态。
(3)复化键:封闭输入信号使基线回至中点.(4)增益/导联键:在下动模式下,按下此键增益在0.5、1、2间切换.其中1为标准增益。
在自动模式下,按下此键使导联切换模式在标准的递增和递减,仿3道间切换。
其中递增为标准模式。
(5)自动/手动键:按下此键操作模式在自动和手动模式间切换.其中自动模式为标准模式.(6)走速/时间键:在手动模式下,按下此键走速在25mm/s及50mm/s间切换,其中25mm/s为标准走速。
在自动模式下,走速固定为25mm/s。
按下此键使每导联记录时间在5s,7s,3s间切换.其中5s为标准值。
(7)延长键:在自动模武下,当需要延长某导联记录时间时,按下此键后将一直记录当前导联至该键被再次按下。
在下动摸武下此键无效。
(8)定标键:按下lmV电压键以供作电压标准用。
实验心电图机的技术指标测定及心电图描记【实验要求】1.进一步了解心电的原理;2.学会怎样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3.了解一些心电图记录的基本知识。
【实验仪器】XD-7300单道自动心电图机,记录纸,秒表,米尺,电极膏(或生理盐水)、75%酒精棉球。
【实验原理】心电图机是描记心电图机的电子仪器,基本原理框图如图一所示。
把心电信号通过导联线输入心电图机。
由于心电非常微弱,一般只有 1.0-2.0mV,因此,必须将心电信号输入到放大器中进行放大,然后输入记录部分,推动描笔把心电波形记录在纸上,即为心电图。
【仪器介绍】本实验使用的是XD-7300单道自动心电图机,面板如图二。
(1)LCD显示:显示仪器当前的导联,增益,滤波状态,运行状念:在自动模式下显示每导联记录时间,导联切换模式等。
(2)开/关键:当插上电源插头并接通220V交流电,打开后部的电源开关时,仪器处于待机状态,此时若电池未允满,此键上方紫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当“长”按下此键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仪器切换为工作状态。
当再次“长”按下此键绿色发光二极管熄灭,仪器切换至待机状态。
(3)复化键:封闭输入信号使基线回至中点。
(4)增益/导联键:在下动模式下,按下此键增益在0.5、1、2间切换。
其中1为标准增益。
在自动模式下,按下此键使导联切换模式在标准的递增和递减,仿3道间切换。
其中递增为标准模式。
模式。
(6)走速/时间键:在手动模式下,按下此键走速在25mm/s及50mm/s间切换,其中25mm/s为标准走速。
在自动模式下,走速固定为25mm/s。
按下此键使每导联记录时间在5s,7s,3s间切换。
其中5s为标准值。
(7)延长键:在自动模武下,当需要延长某导联记录时间时,按下此键后将一直记录当前导联至该键被再次按下。
在下动摸武下此键无效。
(8)定标键:按下lmV电压键以供作电压标准用。
(9)导联选择键:按动左键(←)或右键(→)选择所需导联,可左移或右移。
在自动模式下导联切换由软件自动完成,导联选择键无效。
导联值显示于LCD屏幕左下方。
(10)记录键-停止键:当揿记录键后,LCD屏幕右下方显示为“RUN”,仪器开始记录和走纸。
当揿停止键后,LCD显示为“STOP”,仪器停止记录和走纸。
(11)滤波控制键:由肌电抑制及交流干扰抑制和漂移抑制三键组成。
当电源干扰时,可按动交流干扰抑制键,记录纸上并打印HUM。
当人体肌电干扰强烈时,可按动肌电抑制键(有标准35Hz,重度25Hz两种滤波模式),记录纸上并打印EMG35或EMG25。
当基线漂移较严重时,可按下漂移抑制键,记录纸上频响值下限打印由“0.05-…”改为“0.5-…”。
(12)记录走纸装置。
【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心电图机技术指标的测定1.灵敏度灵敏度(增益)是指输入1mV信号电压时,描笔偏转的幅度,单位是mm/mV。
正常状态下,标准灵敏度为10mm/mV。
接通电源,指示灯亮,预热15min以上。
按自动/手动键切换到手动模式下,按复位键使基线回到中心位置,按增益/导联键使增益为1时,按定标键3-4次,打出1mV的方波3-4个。
再按动增益/导联键使增益分别为0.5和2时,按定标键各打出3-4个1mV的方波。
对三个增益下输出的1mV方波进行测量,并算出误差。
2.噪声和漂移噪声和漂移都是源于电路内部的元件和外界干扰造成的。
漂移是指基线不稳,表现为描笔缓慢的上下飘动。
噪声是指描笔在音频范围的颤动。
在没有信号输入时,将增益置于2,按记录键,如果描笔在记录纸正中描出一条平稳的直线则是正常的如图三中a;如果描笔不能稳定在正中位置,而作上下颤动,则是噪声所致,如b;如果描笔上下缓慢摆动,则是漂移所致,如c;噪声和漂移同时存在则如d所示。
图中b、c、3.记录速度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一般为25mm/s和50mm/s两档。
走纸速度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对心电图的分析。
在手动模式下,走速为25mm/s开始记录,走纸平稳后,按下定标键打一个方波,经过t秒(最好t=10秒)后,再打一个方波,停止记录,同时使停表停止。
两个方波前沿之间4.阻尼阻尼是利用描笔和走纸之间的摩擦里及空气阻力来实现的。
阻尼是否正常,对描记的心电图有很大的影响。
阻尼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心电图的失真,应予调整。
通过调节固定在描笔杆上的固定螺丝来调整描笔对纸面的压力;阻尼过大减小压力,阻尼过小增大压力。
另外还可以调节笔温。
将前面步骤所记录的方波与阻尼正常或非正常的方波比较,判断阻尼是否正常。
不正常时给予调整。
图中a正常,b阻尼过大,c阻尼过小。
5.放大器的对称性把心电图对等幅的正、负信号的放大倍数之比,称为心电图放大器的对称性。
如果放大器的对称性不好,就会引起波形的失真。
一部正常的心电图机,不但描笔处于记录纸中心时对称,而且在基线偏上或偏下时,放大倍数也对称。
增益调到1,手动记录,待基线稳定在中间后,按下定标键,但不松手,待描笔跳到离基线10mm处,再从10mm处慢慢地回到中心线地位置时,立即松手。
这时描笔向下移动。
待纸走一段距离后停止走纸。
如果测出地波形向上和向下幅度相等,则对称性好。
基线偏上8mm和偏下8mm的对称性的测试方法同上。
质量差的心电图机往往是偏上的幅度小于偏下。
但是,幅度不超过1.5mm,也属于正常,6.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是指方波从100%的幅度下降到37%的幅度所经过的时间。
描笔居中,增益调至10mm/mV,手动开始记录,按下定标键不放。
当波幅由10mm/mV 回到基线时,放开按钮,停止走纸。
计算幅度从10mm下降到3.7mm所经过的时间,就是该机的时间常数。
记录纸每一小格长1mm,在记录速度为25mm/s时,每一格代表1/25s=0.04s。
再数出这段距离d的格数L,则时间常数为τ=0.04L(s)。
心电图机的时间常数一般在1.5~3.5s之间,比3.5s大一些是允许的,时间越长对低频响应越好。
但是,小于1.5s,低频相应差,这是不允许的。
7.观察三种滤波控制对心电图的影响。
对比在有、无滤波的情况下小信号的情况。
把以上实验所得的图形和数据,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并按要求处理好数据。
二、测试心电图1.关上电源,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2.安置电极板。
为了与人体接触良好,用生理盐水或导电胶擦电极板与人体接触的部位。
连接导联线:红接右手,黄接左手,绿(或蓝)接右脚,黑接左脚,白接胸前。
3.用自动档记录下“I”、“II”、“III”、“aVR”、“aVL”、“aVf”导联的心电图。
【仪器操作】一、操作前须知(一) 仪器的安放要求:(1)心电图机周围不应有高压电缆,x射线机.超声仪器及电疗机等·(2)心电图机应安放于具有合适温度与湿度的房间内(温度过低过高对被检查人的心电图正确性均有影响,而湿度过高会对仪器产生很不良的影响).并尽可能减少搬动.(3)心电图机应安置有良好的接地。
(二) 记录纸按要求安放。
为保护打印头,记录纸没有安放好,请不要进行打印记录。
(三) 电源线及接地线的连接:在使用交流电源时,为了安全。
良好的接地(包括等电似线接地)是必须的.这样既可保证安全.又能大大降低交流干扰和其他电磁波干扰。
(四) 人体电极的安放:从标准附件中取出(2)肢体电极.夹在妥当的位置。
在放置四肢电极时应对人表面稍作清洁处理,并涂上导电膏保证接触可靠。
(五) 导联线的连接:从标准附件中取出(1)导联线一端插入图l中(16)导联插座中.而另一端具十个插头,按下列规定插入四肢电极及胸电极上。
R(红、黑) 右手L(黄、黑) 左手F(绿、黑) 左脚RF(黑、黑) 右脚C1、C2、C3、C4、C5、C6不作要求。
二、操作方法(一)使用交流电源:(1)电源开关(13)置于“ON”,,(2)“长”按下(2)开/关键,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此时仪器处于自动模式。
(3)按(4)增益/导联键选择所需的导联切换模式。
(4)按(6)走速/时间键选择所需的每导联记录时间。
(5)按动(10)中“记录”键,屏幕显示“RUN”,记录纸按每秒25mm的速度动。
仪器自动逐个完成12个导联心电信号记录,导联间的切换自动完成。
以上为自动模式操作方式,以下为下动模式操作方式。
(6)按下(5)自动/手动键可使仪器切换至手动模式。
(7)按动(10)中“记录”键,屏幕显示“RUN”,记录纸按每秒25mm的速度动。
(8)继续按动(8)定标键,在走动的记录纸上,可看到一清晰的定标方波,其振幅应是10mm。
重复隔一段时间按一下导联选择键(9)即可完成12个导联的心电图记录。
本机具有导联转换的自动封闭电路,故在转换导联时基线能平稳地进行连续描记。
(二)使用机内电池电源:(按前法电池能量已充足)1、交流电源开关(13)置于“OFF”或拔去交流电源线。
2、“长”按下(2)开/关键,此时绿色发光二极管点亮。
如表I表示,当屏幕电池能量指示表示电池能量充足时,这时即可按交流电源的操作方法,进行心电图记录。
【注意事项】使用安全注意事项l、与患者接触的电极,在使用前后,均要用药棉醮医用洒精擦干净,进行消毒。
2、本设备是由网电电源并带直流电池电源的设备,如果保护接地有疑问或网电压波动很大时,应立即拔掉电源线,请使用本设备的电池电源。
3、本设备为弱电医用小功耗电气安装类型,所以其电气安装要远离强电磁场.其使用的电网与强电使用的电网要分开。
电位均衡导线的连接。
应连到大地连接端子的同一点。
4、为了安全起见,不要与高频手术设备同时并联工作,如要用则高频手术设备应是cF 型,同时高频泄漏要很低。
本设备的电极要远离高频手术设备电极部位。
以减少灼伤的危险。
5、本心电图机可直接应用于心脏检测,此时患者不要与其它设备有电气方面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