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修订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级铝箔标准一、引言食品级铝箔是一种用于包装食品的重要材料,其质量和安全性对于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级铝箔的质量,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食品级铝箔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二、食品级铝箔标准的制定过程2.1 标准制定的目的食品级铝箔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卫生性和质量稳定性,以满足食品行业对包装材料的要求。
2.2 标准制定的原则食品级铝箔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依法依规:制定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2. 安全可靠:标准应确保食品级铝箔的使用不会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3. 卫生健康:标准应要求食品级铝箔在生产、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符合卫生健康要求。
4. 质量稳定:标准应要求食品级铝箔的质量稳定,以保证包装效果和使用寿命。
2.3 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制定食品级铝箔标准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参与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机构和个人:1. 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监管食品包装材料的国家机构应参与标准的制定。
2. 食品包装企业:食品包装企业应参与标准的制定,提供行业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3. 食品行业协会:代表食品行业的协会应参与标准的制定,提供行业需求和意见反馈。
4. 食品级铝箔生产企业:食品级铝箔生产企业应参与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参数和生产实践。
2.4 标准制定的步骤制定食品级铝箔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研究现有标准: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
2. 制定标准草案:根据研究结果和参与者的意见,制定食品级铝箔标准的草案。
3. 征求意见:将标准草案公开征求各方意见,包括相关企业、协会和专家学者等。
4. 修订标准草案:根据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5. 发布正式标准:经过多轮修订和专家评审后,将最终版本的标准发布并正式实施。
三、食品级铝箔标准的内容3.1 物理性能要求食品级铝箔标准应包括对物理性能的要求,如厚度、拉伸强度、抗穿刺性等。
食品包装标准规范食品包装是食品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保护食品的容器,更关乎食品的品质、安全和市场竞争力。
为确保食品包装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包装标准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包装标准规范。
一、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食品包装标准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能、质量和合规性为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要求:1. 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无毒、无害、无异味,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2. 包装印刷:食品包装应有清晰、完整的印刷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
3. 密封性能:食品包装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食品受潮、氧化或变质。
4. 强度和耐冲击性:包装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冲击性,确保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破损或变形。
5. 可回收与环保:食品包装应优先选择可回收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食品包装容器要求食品包装容器对于保护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包装容器规范:1. 玻璃容器:玻璃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无色差、无破损,无异味,保质期内不漏液,不渗漏。
2. 金属容器:金属容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腐性,不会与食品发生反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3. 塑料容器:塑料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含有害物质,热封性能好,抗压性能强,防震性能突出,无毒、无味、无色。
4. 纸质容器:纸质容器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防油性,防潮、防湿、防霉。
在油脂食品包装中,需配备内衬。
三、食品包装标签要求食品包装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选择购买的重要依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包装标签规范:1. 产品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等信息,应印刷清晰可见,字迹不模糊。
2. 配料表和营养成分:包装标签上应详细列出食品中的主要成分、添加剂信息和营养成分表。
3. 使用说明:食品包装上应标明使用方法、保存方法、食用限制等。
4. 食品包装认证标识:如通过ISO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应标明相应的认证标识。
食品公司产品包装标准规范一、引言食品公司作为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企业,在产品包装方面应该高度重视,确保产品包装符合标准规范,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本文将对食品公司产品包装的标准规范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要求的包装标准。
二、包装设计1. 包装材料选择食品公司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如塑料、纸张、金属等。
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其防腐性、防潮性、耐热性、耐寒性等特点,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不受损。
2. 包装尺寸和形状对于不同食品产品,食品公司在设计包装尺寸和形状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的体积和重量,确保包装尺寸合理、适宜携带和储存;- 产品的易开封性,便于消费者打开包装;- 包装的美观性,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包装的稳定性,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3. 包装标签设计包装标签是食品产品包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应包含以下几个重要信息:- 产品名称和品牌标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新鲜的产品;- 配料表和营养成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使用方法和警示语,提示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
三、包装操作1. 包装环境要求食品公司在产品包装操作中应确保包装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包装操作区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产品被污染。
操作人员应佩戴洁净工作服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2. 包装工艺规范食品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包装工艺规范。
包装工艺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 包装速度和包装单位数量,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包装密封性和外观质量,确保包装完好且符合美观要求;- 包装标签粘贴位置和方法,确保标签清晰可见。
3. 包装检查和质量控制食品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包装检查岗位,对产品包装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包装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包装外观检查,确保包装无破损、变形等问题;- 包装标签检查,确保标签信息准确齐全;- 包装密封性测试,确保包装密封良好,防止产品变质。
食品包装规范及包装标准一、总体原则(一)原则上,食品包装应能保护食品,维持食品的原有性质和安全,方便消费者使用,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污染。
(二)食品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如果物料或产品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就不可用于食品包装。
(三)应保证包装物料的卫生,且保护食品不受空气的影响,使其在给定时间内保持新鲜感,而且质地及颜色不受影响。
(四)食品包装必须醒目,色彩鲜明,美观大方,提高特色;消费者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包装形式和包装材料。
(五)应保证包装物料的安全,确保安全温度,包装后的食品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外包装上的文字应该规范、易识、可辨认。
(六)食品包装应避免与污染源接触,污染源包括:非食品原料,有害机械介质,以及各类有毒物质;严格控制入口物料及产品的合格率,不使用过期及不合格物料;检验和检疫活动应严格按照现行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二、包装类别(一)主要包装:主要也叫内朴型包装,即将食品封装在银丝袋、纸箱、塑料袋等内部包装物料中,可以直接与食品接触。
(二)外表包装:也叫外朴型包装或外壳型包装,即将外表包装物料,如纸箱、木箱、纸板以及塑料簸箕,用来包装主要包装外表,为了保护内朴型包装物料和食品,也能提高食品的零售价格。
三、包装标准(一)主要包装物料的重量及容量1.食品包装物料的重量不应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容量,也不应低于百分之五十。
2.主要包装物料的无毒环保性,不得有有害的物质侵入食品,也不得有物理性污染。
3.如果采用复合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不得有阻碍性微粒,且它们中有害物质添加量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3.其容应能有效保护内朴型包装及食品。
4.外表包装说明信息的清晰度及正确性,必须要符合国家的规范。
(三)细则1.主要包装物料的图案图形必须要经过局检验,其中包括图案的清晰度,字体的易识性,形状的统一性等。
3.食品必须标明产地,年份,使用寿命,保质期,食品成份及其他消费者需要了解的信息,标明的字体要清晰可见。
食品标准编写规定食品标准编写规定是指在食品行业中,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国家或相关机构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食品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食品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准等,以确保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一、食品标准制定的程序食品标准制定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提出:需要确定食品标准制定的问题,可以是新产品的标准制定,也可以是对已有标准的修订。
2.起草标准:根据制定的问题,召集专家组成员起草相关标准。
起草须适应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要求。
3.专家评审:将起草的标准稿交由专家组评审,评审包括标准合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等方面。
5.公示征求意见:通过媒体公开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制定的标准,接受各方的反馈和建议。
6.标准出台:经过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后,最终的标准将由国家或相关机构正式发布和出台。
二、食品标准制定的原则食品标准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标准制定需要依据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可操作性:标准应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尽量简明、明确,便于相关生产、销售和检测部门执行。
3.公平公正:标准的制定需公正、公平,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不歧视或损害特定企业或产品。
4.创新性:标准制定需关注当前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趋势,不断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5.参与性:标准制定需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确保制定的标准能够满足各方需求。
三、食品标准编写的内容食品标准的编写内容包括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准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对部分内容进行详细介绍:1.质量标准:主要涉及食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营养价值等方面,包括食品的外观、颜色、味道、营养成分等指标。
2.安全标准:主要针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规定了食品中允许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标准,以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3.卫生标准:主要针对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包括生产场所的卫生要求、操作人员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等。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问答《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标准实施问答序号问题与解答问:为什么要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答:《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第四十二条规定了1. 预包装食品标签应当标识的内容。
而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部分内容与《食品安全法》对标签内容的规定不尽相同,而且法中的规定也需要有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便落实。
问: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的原则是什么,答:(一)遵循《食品安全法》对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规定,细化技术要求。
2.(二)以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为基础进行增补和修改。
(三)注重与现行标准、法规的协调,确保政策连贯性和稳定性。
问: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主要有哪些变化,答:(一)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预包装食品的含义涵盖了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两类定量包装食品。
修订后的标准适用于这两类预包装食品标签,但不适用于散装食品和食品储运包装标识;(二)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3. (三)增加了“不应标注或者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内容;(四)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五)增加了规格的标示方式;(六)增加了食品中可能含有致敏物质时的推荐性标示要求;(七)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C。
(八)修订了其他基本要求和标示内容问:本标准与其他关于食品标签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之间是什么关系,4. 答:根据《食品安全法》对预包装食品标签事项的规定,本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技术要求,属于强制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现行有关标签的标准、管理规定的内容,是预1包装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部门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问:什么是预包装食品,答:《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是“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参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印发的包包主体分级原则合理统筹制定本地包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的包装主体分级原则,合理统筹制定本地包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包装主体分为一次性使用包装、可重复使用包装和可回收再利用包装三个等级。
在合理统筹制定本地包装时,可以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包装需求进行分类。
一次性使用包装主要适用于易变质的食品,如鲜肉、鲜蔬果等;可重复使用包装适用于不易变质的食品,比如坚果、糕点等;而可回收再利用包装则适用于大包装的食品,如米面粮油等。
根据不同包装等级选用合适的材质和工艺,既能满足食品的保鲜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针对本地包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措施。
本地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包装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规范,并落实包装的质量追溯制度,以便追溯食品包装在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信息,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本地包装还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在制定本地包装时,需要从生产到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如纸张和可生物降解塑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鼓励消费者进行包装的回收利用,建立完善的包装回收体系,提高包装再利用率。
最后,为了推动本地包装的合理统筹制定,还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作。
政府应加强对本地包装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认识到合理包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企业应积极研发和应用新型包装材料和技术,提高包装的节能环保性能。
消费者也应增强环保意识,选择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本地包装的食品产品。
综上所述,合理统筹制定本地包装可以从分类选择、标准监管、环境保护和合作共建等方面入手,以推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提升。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食品安全食品包装和容器的质量技术标准要求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材料的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包装食品的安全,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归入“食品相关产品”的范畴,并规定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应遵守该法的规定。
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定义分类及原辅料要求,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及进口监管,第三部分介绍生产卫生、检验及标签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定义分类及原辅料要求一、相关术语和定义1、食品包装GB/T 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中给出了食品包装的定义,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食品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技术措施的操作。
2、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规定,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3、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容器GB/T 23508-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术语》中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定义是:食品包装材料是指直接用于食品包装或制造食品包装容器的制品,如塑料膜、纸板、玻璃、金属等。
食品包装容器是指包装、盛放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用的制品,如塑料袋、玻璃瓶、金属罐、纸盒、瓷器等。
此外,有关具体包装材料的术语定义在相关标准中有所规定,比如GB/T 28119-2011《食品包装用纸、纸板及纸制品术语》中规定了食品包装用纸、纸板及纸制品的相关术语。
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本公司食品的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
2执行标准适用原则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4930.1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GB 14930.2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DB11/Z 352 奥运会食品安全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年5 月30 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3.1包装容器及材料packaging container and material直接接触或可能接触食品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纤维、玻璃等包装材料和容器。
3.2纸包装paper packaging用纸或纸板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包装制品。
3.3竹、木包装bamboo or wood packaging用竹、木材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包装制品。
3.4金属包装metal packaging用钢、铁、铝等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的包装制品。
3.5陶瓷包装ceramic packaging以陶瓷材料制成的各种包装制品。
3.6搪瓷包装enamel packaging以搪瓷材料制成的各种包装制品。
DB11/Z 445—200823.7塑料包装plastic packaging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碳酸脂等塑料材料制成的包装制品。
3.8纤维包装fibre packaging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包装制品。
3.9橡胶包装rubber packaging以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包装制品。
食品安全食品包装和容器的质量技术标准要求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材料的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包装食品的安全,是控制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归入“食品相关产品”的范畴,并规定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应遵守该法的规定。
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定义分类及原辅料要求,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及进口监管,第三部分介绍生产卫生、检验及标签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定义分类及原辅料要求一、相关术语和定义1、食品包装GB/T 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中给出了食品包装的定义,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食品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技术措施的操作。
2、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规定,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3、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容器GB/T 23508-2009《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术语》中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定义是:食品包装材料是指直接用于食品包装或制造食品包装容器的制品,如塑料膜、纸板、玻璃、金属等。
食品包装容器是指包装、盛放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用的制品,如塑料袋、玻璃瓶、金属罐、纸盒、瓷器等。
此外,有关具体包装材料的术语定义在相关标准中有所规定,比如GB/T 28119-2011《食品包装用纸、纸板及纸制品术语》中规定了食品包装用纸、纸板及纸制品的相关术语。
食品包装规范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安全、延长食品保质期、提升商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包装规范。
本文将介绍食品包装的相关规范及其意义。
一、包装材料的选择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食品安全: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规,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毒物质等。
2. 适宜性: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特性,满足食品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的需求。
3. 可回收性:包装材料应尽量选择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包装标识要求食品包装标识是消费者获取食品相关信息的重要方式,应遵循以下标准:1. 产品名称:准确、清晰地标明食品的名称,以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2.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明确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3. 成分表:提供食品的成分和配料表,以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成分和可能引发的食物过敏反应。
4. 营养成分表:标明食品的营养组成,包括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信息,有助于消费者选择健康饮食。
5. 净含量:明确标明食品的净含量,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6. 生产者信息:提供生产者或供应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查询和投诉。
三、包装印刷要求包装印刷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环节,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字体大小与清晰度:包装上的文字应具有足够的字体大小和清晰度,以便消费者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
2. 配色与对比度:选择适合食品特性和产品定位的配色方案,确保良好的对比度和可辨识性。
3. 图像和图片:图像和图片应真实、精美,能准确传达食品的特点和品质,同时不得违反伦理和法律要求。
四、包装尺寸与形状食品包装的尺寸与形状应满足以下要求:1. 容量合理:包装容量应与食品的质量和容量相匹配,避免空间浪费或过度紧缩。
2. 方便携带与使用:包装应方便携带和使用,便于消费者在不同场合下的需求。
3. 防止变形和损坏:包装应能保护食品不受变形、破损或污染,保障食品品质和食用安全。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三版)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三版)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确保食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1.2 目的和范围本的目的是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食品包装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适用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监管机构人员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标准2.1 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节将详细介绍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原理、标准分类以及标准的执行与监管机制。
2.2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本节将介绍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包括塑料容器、金属容器、玻璃容器等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及检测方法。
2.3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本节将介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农药残留的危害、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检测方法以及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内容。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3.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本节将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进行解释,并将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料、防腐剂、甜味剂等不同类别进行介绍。
3.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本节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包括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使用范围和限量规定等。
3.3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本节将详细介绍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包括色素类、香料类、防腐剂类、甜味剂类等各类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要求。
第四章:食品包装要求4.1 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本节将介绍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包括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以及包装材料的适用范围。
4.2 食品包装标识要求本节将介绍食品包装标识的要求,包括包装标签的内容要求、字体和颜色要求、标签位置要求等。
4.3 食品包装印刷要求本节将介绍食品包装印刷的要求,包括包装印刷品质要求、食品包装字体大小要求、包装印刷样式要求等。
第五章:其他相关标准与法规5.1 食品质量标准本节将介绍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包括食品质量指标的分类、食品质量检测方法等。
食品包装材料标准修订原则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氧化铁过硫酸铵北京标准物质网
1.标准修订原则
2008版标准修订充分吸收了目前已经建立系统食品包装材料法规的发达
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特点,并与我国现行管理模式相结合。
例如继续保持我国允许使用物质名单制度;增加各物质使用的原则性要求;规定各物质允许使用的领域和范围;除某些物质保留原有使用量的规定外,对某些物质增加迁移量的限制等。
根据国际食品包装材料生产行业的现状,目前在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物质种类繁多,各国批准使用的物质各不相同,有的多达上千种,少则几百种。
我国现行标准与行业需求相比,显然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标准的修订在满足物质安全性的前提下,对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已经使用的各类添加物质进行了系统地了解,目的是通过标准修订,既保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又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对上千种物质开展逐一的安全性评价显然不能满足现阶段食品包装行业的需求,因此本次修订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允许物质名单,采用快速程序优先考虑我国已经使用的加工助剂。
概括来讲,本次修订采用的物质纳入名单原则为:a)如能证明一种物质在特定的几个国家通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物质本身和迁移水平不会造成食品污染并危害人体健康:b)该物质允许在中国销售,行业内也正在应用:c)该物质所用于加工的树脂或成型品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同时符合以上原则的物质可纳入到修订后的允许物质名单中。
按照上述原则筛选,收集到的物质名单中,符合条件的物质共959种。
其安全性评价资料在相应的官方网站上有概要性资料可供参考。
2.标准主要内容
1)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加工助剂、部分聚合物的单体或其他起始物。
一般而言,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为满足预期用途所添加的有助于改善其品质、特性,或辅助改善品质、特性的物质。
助剂则是指
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所添加的为促进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无助于改善终产品品质、特性的物质,助剂一般不应在终产品中出现。
但是根据物质接触食品的特点,助剂在材料中也可能存在残留和迁移,因此本标准管理的范围为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也包括在食品在器、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所添加的为促进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无助于改善终产品品质、特性的,在终产品中不存在的加工助剂。
同时,由于我国产品标准中未以列表的形式列出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允许使用的聚合物单体或其他起始物质,为便于管理,标准也列出了一些聚合物的单体或其他起始物。
标准中列出的添加剂、加工助剂和起始物质示例:
(1)添加剂:如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CAS号131—11—3)、着色剂(氧化铁;C.I. 颜料红101,CAS号1309—37一1)、防腐剂(甲醇, CAS号67—56—1)
(2)加工助剂:如引发剂(过氧化二叔戊酯, CAS号10508一09—5)、催化剂(过硫酸铵, CAS号7717—54—0)
(3)起始物质:如聚合物起始单体1-辛烯(CAS号111一66一0)、聚合物起始单体丙烯酰胺(CAS号79一06—1)。
2)术语和定义
GB 9685—2008中规定了标准文本中出现的7个术语,包括“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最大使用量”、“最大残留量”、“特定迁移量”、“CAS号”、“不得检出”。
其中“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对标准适用范围做了明确的解释,包括添加剂、加工助剂和部分起始物质。
“最大使用量”、“最大残留量(QM)”和“特定迁移量(SMI。
)”是标准中物质限量的三种具体表示方式。
“最大使用量”指添加剂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加工时所允许加入的总量,一般以添加剂占总基材的质量分数表示。
“最大残留量”
指添加剂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终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一般以mg/kg 或mg/dm2 表示。
“特定迁移量”指添加剂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终产品中迁移到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一般以mg/kg 或mg/dm2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