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构图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90
视听语言一、画面(一)构图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 格)。
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1、九宫格构图(如右图)九宫格构图,是最为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如果把画面当作一个有边框的面积,把左、右、上、下四个边都分成三等分,然后用直线把这些对应的点连起来,画面中就构成一个井字,画面面积分成相等的九个方格,这就是我国古人所称“九宫格”,井字的四条线是趣味线,而它的四个交叉点就是趣味中心。
在拍摄人物时占据一条趣味线的同时让他的头部处于趣味点上,在拍摄近景或特写的时候让眼睛处于趣味点上,这样他的眼睛才能得到生动的表现。
九宫格构图最简单的排列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排列。
2、中央位置构图中央位置构图,顾名思义就是所要拍摄的对象要处于画面的中央位置。
中央位置构图会给人一种稳定、庄重、严肃的视觉感受。
突出人物的一种权威感或人物的重要性以及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
中央位置构图法一般是用于领导人讲话时的画面,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中心位置突出了人物的重要性。
3、边缘位置构图边缘位置构图,所要表现的对象一般都处于画面的一个小角落里,表现人物受屈辱、被排斥、无能为力软弱可欺的视觉感受。
边缘位置常用来表现卑微渺小的人物,或者处于逆境、受到打击所感到的痛苦、困惑和悲伤的情绪。
例如影片《黄土地》父亲与女儿对话的画面中,翠巧始终处于这种边缘位置上,她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样的特殊的位置却带上了一种明显的悲剧色彩。
4、上下方位置构图在上下方位置构图中,当一个人处于上方位置时,带有一种压迫的视觉感受;而处于下方位置时带有一种受压迫、受屈辱的视觉感受。
在影视艺术中上方和下方构成了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视觉感受。
上下方位置构图一般都用于战争剧中大量人的长途迁徙。
5、“S”型构图富有美感、表现一种流动、柔和、舒适。
表现曲折、坎坷、漫长。
⼲货篇电影视听语⾔——构图前⾔:九宫格构图把画⾯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块上四个⾓的点,⽤任意⼀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
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富有活⼒。
平衡构图给⼈以满⾜的感觉,画⾯结构完整,安排巧妙,对应⽽平衡。
常⽤于⽉夜、⽔⾯、夜景、新闻等题材。
对⾓线构图将视觉引导线沿画⾯对⾓线⽅向展布。
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S型构图“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画⾯构成纵深⽅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较⽣动,富有空间感。
X型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烈,有利于把视线由四周引向中⼼,或者景物具有从中⼼向四周逐渐放⼤的特点,常⽤于建筑、⼤桥、公路、⽥野等题材。
放射式构图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景物呈现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的注意⼒集中到被摄主体,⽽后⼜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
常⽤于需要突出主体⽽场⾯⼜复杂的场合,也⽤于使⼈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法。
平⾏线构图由于⽔平线⾃⾝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看起来也更为宽⼴,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平线构图,这种构图⽅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影响画⾯的总体感觉。
⼀般横向构成拍出的照⽚⽐纵向构成拍出的照⽚更具静态美。
框架式构图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
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种框架可营造⼀种神秘⽓氛,就好像⼀个⼈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
框架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体,赋予照⽚更⼤的视觉冲击。
以上就是本期的⼲货内容,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构图的创意想法或是其他疑问,欢迎您的留⾔!素材来源 | 《摄影构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