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3D手术视频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18
3D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成像和导航。
与传统的腹腔镜相比,3D荧光腹腔镜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立体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手术。
具体来说,3D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的用途包括:
1. 提供清晰、立体的图像:3D荧光腹腔镜通过采用先进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立体的手术图像,使医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手术区域的情况。
2. 提高手术精度:3D荧光腹腔镜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提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
3. 减少手术创伤:通过提供清晰的图像,3D荧光腹腔镜能够帮助医生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4. 提高手术效率:3D荧光腹腔镜能够提供更多的手术信息,帮助医生更快地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5. 适用于多种手术:3D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适用于多种腹腔镜手术,如胃肠手术、肝胆手术、妇科手术等。
总的来说,3D荧光腹腔镜摄像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为医生提供清晰、立体的手术图像,从而提高手术的精度和安全性。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20.016雷珠单抗联合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探究欧丽萍,郑建亮,张帅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眼底外三科,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目的探究雷珠单抗联合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到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接受治疗的90例PDR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行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术前雷珠单抗药物的注射。
对比两组术中电凝止血次数、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电凝止血次数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R患者治疗中选择雷珠单抗联合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方式,可减少患者术中电凝止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雷珠单抗;3D可视化手术系统;玻璃体切割术;疗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10(b)-0016-04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Vitrectomy Treatment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under Lucentis Combined with 3D Visualization Sur⁃gical SystemOU Liping, ZHENG Jianliang, ZHANG ShuaiDepartment of Fundus Surgery III, Jinshan New Hospital of Fuzhou Southeast Ophthalmic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treated with vit⁃rectomy under Lucentis combined with 3D visualization surgical system.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90 patients with PDR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Jinshan New Hospital, Southeast Eye Hospital, Fuzhou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3,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plans,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vitrectomy under 3D visual surgical system alon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injection of leizumab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frequency of hemostasis,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visual improvement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elec⁃trocoagul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operation time was short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toperativ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n both groups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surgery, and the postoperativ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n the study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hoice of Lucentis combined with 3D visualization surgical system under vitrectomy treatment mod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R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electrocoagulation and hemostasis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im⁃[作者简介]欧丽萍(198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眼底病。
玻璃体手术的常用技术简介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的微创手术,用于治疗各种眼科疾病,例如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疾病和玻璃体积血等。
本文将介绍玻璃体手术的常用技术及其相关概念。
1. 玻璃体手术的分类根据手术目的和操作技术的不同,玻璃体手术可分为以下几类:•玻璃体切割术(Vitreoretinal surgery):用于治疗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疾病等。
•玻璃体吸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用于清除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混浊等。
•玻璃体手术辅助技术:包括玻璃体手术导航系统、视网膜染色剂等。
2. 玻璃体手术常用技术2.1 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常见且经典的玻璃体手术技术,其主要步骤如下:1.瓣状剥离(Scleral Buckling):在巩膜处放置硅胶海绵,以增加眼球周围的压力,帮助粘附脱落的视网膜。
2.瓣切割(Buckling of Retina):通过切割瓣状剥离的部分视网膜,使其重新附着到眼底。
3.眼底手术(Retinopexy):使用激光或冷冻治疗,加固切割后的视网膜,促进愈合和再生。
2.2 玻璃体吸除术玻璃体吸除术是一种通过切割和吸除玻璃体来治疗玻璃体相关疾病的手术技术。
它的主要步骤如下:1.施行全身麻醉:为了使患者保持放松状态,避免疼痛和不适。
2.注入抗生素:预防感染,确保术后恢复顺利。
3.用切割器切口:在巩膜上作一小切口,以进入玻璃体腔。
4.切割玻璃体:使用玻璃体切割器切割和吸除玻璃体,清除眼内血液或积液。
5.修复和恢复:根据手术需求,做一些修复和缝合工作,帮助眼部恢复原状。
2.3 玻璃体手术辅助技术玻璃体手术辅助技术包括玻璃体手术导航系统和视网膜染色剂等,用于增强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玻璃体手术导航系统:通过三维成像和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医生实时观察和操控手术器械,提高手术精确度。
•视网膜染色剂: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染色剂,使视网膜血管、裂孔或损伤等更加清晰可见,方便医生进行修复和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眼底病玻璃体切除⼿术,简称“玻切⼿术”是⼀种通过观察系统、照明系统、⼿术系统于直视下在前房、玻璃体腔、视⽹膜下等眼内空间进⾏操作的⼿术⽅法。
包括玻璃体切除、抗⽣素灌洗、眼球内或球壁异物取出、视⽹膜前膜或下膜的剪除或剥除、必要时还可联合视⽹膜光凝、电凝、冷凝眼内⽓体或硅油填充等。
⼿术步骤:1.结膜切⼝:⾓膜缘后2mm环形切开球结膜。
巩膜表⾯电凝⽌⾎。
2.直肌牵引线:⼀舡同作上、下直肌牵引固定线;如拟做环扎,则四直肌均应包括。
多数需做宽环扎,预置巩膜褥式缝线。
3.巩膜切⼝:⾸先放置灌注头,然后再做其他切⼝。
位置应选择接近⽔平位的颞上、下及⿐上、下,但应避免伤及前睫状动脉。
上⽅两器械切⼝间距不得⼩于120°(150°~170°适宜。
拟保留晶状体者,距离⾓膜缘4mm,不保留晶状体或⽆晶状体者,距离⾓膜缘4mm,不保留晶状体或⽆晶状体及⼈⼯晶状体眼则距⾓膜缘3.5mm。
保留晶状体或⽆晶状体眼的巩膜切开:平⾏⾓膜缘,以MVR⼑垂直巩膜表⾯,向球⼼⽅向穿刺,⾄双刃部完全进⼊巩膜内,由瞳孔区可见⽌,抽出MVR⼑。
切⼝⼤⼩以MVR⼑⼝最⼤径做切⼝长度。
4.灌注头放置及固定:做巩膜穿刺前,先⾏预置褥式缝线,垂直表⾯放灌注头,将预置之缝线于该头之两翼状部上结紧,打活结。
向球⼼压该头,从瞳孔区检查确定灌注头之开⼝已全部进⼊玻璃体腔内,打开三通进⼊灌注液。
5.接触镜环Landers环的固定:⽤细丝线缝合固定于3及9∶00近⾓膜缘的浅层巩膜上。
缝线结扎松紧适度。
⼿持接触镜架不必固定。
6.导光纤维头及玻璃体切割头进⼊眼内先插⼊导光纤维头,在瞳孔区见到后,再插⼊切割头,切割头的开⼝应朝向术者。
因切⼝与各器械直径相等,进⼊切⼝较紧,略旋转该头较易进⼊,此时头的⽅向指向球⼼。
多以左⼿持导光纤维,右⼿持切割头,但必要时可交换器械。
7.开始眼内操作:切除玻璃体,包括基底部;进⾏增殖膜的处理,⽓/液交换,激光封闭裂孔。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朱春玲;徐俊辉;钟敬祥;陈诗兰;丁勇【摘要】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完成的34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实验组),与应用角膜接触镜眼底观察系统下完成的34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同期对照研究.实验组手术耗时明显缩短,两组脱盲率、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手术中能有效简化手术步骤,值得推广.%To control study 34 cases of vitreoretinal surgery using the non - contact wide - angle viewing system ( experimental group ), with trial on application of contact lens fundus observation system to complete 34 cases of 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the same period. Experimental group of operative time-consuming was significant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Non-contact wide - angle viewing system in the vitreoretinal surgery can simplify the surgical procedure effectively, which deserve generalization.【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7)007【总页数】3页(P861-863)【关键词】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角膜接触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者】朱春玲;徐俊辉;钟敬祥;陈诗兰;丁勇【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眼科,广州,510800;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眼科,广州,510800;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广州,510632;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眼科,广州,510800;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6.4;R774.1随着现代闭合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已经成为近代眼科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眼底观察系统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关键,只有看到清晰真实的眼底玻璃体腔和视网膜环境,才能保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1]。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和进展贺荣华;周国宏;孔丽;李静【摘要】Wide- angle viewing system as an important auxiliary device can clearly observe the whole fundus field of vision in vitreous surgery, which enable vitreoretinal surgery more efficient, safer and more effective. So it has very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ophthalmologic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ide - angle viewing system in 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from which we summed up the advantage of non - contact wide - angle viewing system in clinical field, and pointed out the shortcoming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make the non -contact wide - angle viewing system better applied in vitreous surgery.%广角观察系统(wide-angle viewing system)作为玻璃体手术中重要的辅助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全眼底视野,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更加快捷、安全和有效,在眼科手术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出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临床上的发展优势,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望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非接触广角镜在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邵东平;朱春玲;刘斐【摘要】目的探讨非接触广角手术系统应用于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临床效果和使用技巧.方法收集46例(46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非接触广角手术系统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0~80min,平均(63.84±11.13)min.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3只限,视网膜出血5只眼.术后角膜水肿4只眼,前房出血3只眼,高眼压5只限.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8±3.9)个月,随访未见眼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再出血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只眼.随访未见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前视力:视力≥0.3者4只眼;0.3>视力≥0.1者10只眼;0.1>视力≥0.01者22只限;视力<0.01者10眼.术后视力:视力≥0.3者10眼;0.3>视力≥0.1者16只眼;0.1>视力≥0.01者20只眼,术后视力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进行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获得足够良好的视野,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techniques of 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intraocular lens using 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microscope(BIOM3).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n 46 eyes with intraocular lens which were performed vitrectomy under BIOM3.Th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operation time,and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V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from 50 to 80 minutes,and average time was (63.84 ± 11.13) minutes.Iatrogenic retinal hole in 3 cases occurred during theoperation,and retinal hemorrhage in 5 cases.Corneal edema in 4 cases occurred postoperative,and anterior chamber hemorrhage in 3 cases,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5 cases.The postoperative fellow-up time ranged from 3 to 12 months (mean 7.8 ± 3.9months).The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ere VA ≥0.3 in 4 eyes,0.3 >VA ≥0.1 in 10 eyes,0.1 >VA ≥0.01 in 22 eyes,and VA <0.01 in 10 eyes.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mproved in varying deges:VA≥0.3 in 10 eyes,0.3 >VA≥0.1 in 16 eyes,VA≥0.01 in 20 eyes.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was better than preoperative,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re wa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Conclusion We can get a good visualization and a wide field of retina in pseudophakic vitreoretinal operation under BIOM3.BIOM3 is an excellent vitreoretinal surgical equipment with wild-angle viewing field and assistant-friendly advantages.It can reduce the operation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3(021)003【总页数】4页(P236-239)【关键词】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作者】邵东平;朱春玲;刘斐【作者单位】528200广东佛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眼科;510800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眼科;528200广东佛山,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binocular indirect ophthalmomicroscope,BIOM)是一种非接触式广角手术观察系统,它安装在手术显微镜物镜上,术中不和角膜接触,不需要助手配合固定,手术视野广,可达120~130°,立体感强,即使屈光间质轻度混浊仍具有较好的能见度,尤其适用于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晶状体脱位等及小瞳孔下玻璃体显微手术的操作[1-4],因此在国际上应用较为普及[5]。
3d腹腔镜原理
3D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利用3D成像技术进行的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的2D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操作中提供更加逼真的三维立体视野,有助于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操作效率。
以下是3D腹腔镜手术的原理:成像原理:3D腹腔镜手术系统通过特殊的成像设备(通常是两个摄像头)捕捉手术区域的影像。
这两个摄像头分别位于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模拟人眼的双眼视觉,捕捉到左右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像。
合成立体图像:手术台边的计算机系统会将两个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进行实时处理,合成一个立体的三维图像。
合成的三维图像通过专门设计的3D显示器显示给医生,使医生可以看到逼真的三维手术场景。
手术操作:医生通过佩戴特殊的3D眼镜,可以在3D显示器上看到立体的手术场景,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深度和距离感。
这种立体视野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组织结构、血管位置等,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3D腹腔镜手术利用了先进的成像技术,为医生提供更加真实、清晰的手术视野,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虽然3D腹腔镜手术系统相对于传统的2D系统更加复杂和昂贵,但在一些复杂手术和精细操作中,其优势和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
进步。
3D手术方案介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3D技术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尤其是3D手术方案的出现,为医生在手术中提供了精确的图像引导和操作指南。
本文将介绍3D手术方案的概念、应用和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什么是3D手术方案?3D手术方案是利用先进的3D成像技术对手术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导航的系统。
它结合了医学影像学、计算机技术和手术导航技术,为医生在手术中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操作指导。
通常,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三维成像系统:用于生成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如CT扫描、MRI扫描或超声成像等。
2.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将三维图像与实时手术场景对齐,提供准确的手术位置和定位信息。
3.手术操作工具:根据手术导航系统提供的指导信息进行手术操作。
应用领域3D手术方案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手术需要极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使用3D手术方案,医生可以在手术前准确地规划手术路径及关键结构,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实时引导手术操作,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心脏外科心脏外科手术需要对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操作。
借助3D手术方案,医生可以获取精确的心脏图像,并在手术中实时导航和引导手术操作,以最小化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效果。
骨科骨科手术通常需要对骨骼结构进行精确复原或修复。
使用3D手术方案,医生可以事先进行手术仿真,并在手术中实时引导手术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优势和挑战优势1.提高手术精确性:3D手术方案可以提供精确的图像导航和操作指导,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操作。
2.减少手术风险:借助3D手术方案,医生可以提前规划手术路径,避开重要结构,减少手术风险。
3.提高手术效率:通过提供实时导航和操作指导,3D手术方案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完成手术并减少手术时间。
4.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学生和医生可以通过使用3D手术方案进行手术仿真和培训,提高其手术技能和知识水平。
3d外视镜原理3D外视镜(也称为3D显微镜或立体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手术和医学观察的高科技设备,它能够提供立体图像,使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更清晰地看到操作区域。
3D外视镜的原理基于以下六个关键技术。
1.立体成像技术:3D外视镜通常使用两个摄像头,它们分别模拟人类的两只眼睛,从略微不同的角度捕捉图像。
这样,每个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稍有差异,类似于人类的立体视觉。
大脑将这些差异信息合并,产生深度感和立体感。
2.偏振光技术:为了使左右眼分别看到不同的图像,3D外视镜通常使用偏振光技术。
每个摄像头前的偏振滤光片只允许特定偏振方向的光通过,而与之垂直的偏振方向的光则被滤除。
这样,左右眼分别看到的是两个不同偏振方向的图像。
3.电子控制技术:3D外视镜中的液晶快门技术可以快速切换左右眼看到的图像。
电子控制的液晶快门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快速打开或关闭,以交替显示左右摄像头的图像。
4.同步显示技术:为了避免图像闪烁和视觉疲劳,3D外视镜通常使用同步显示技术,确保左右眼的图像交替显示时同步性良好,图像切换平滑。
5.图像处理技术:3D外视镜还包含图像处理单元,用于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优化图像质量,确保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
6.头戴式显示器:医生通常需要佩戴头戴式显示器(HMD),这种显示器将左右眼图像分别显示在两个屏幕上,屏幕与眼睛的距离和角度都是经过精确设计的,以确保最佳的立体视觉效果。
通过这些技术的结合,3D外视镜能够为医生提供高清晰度、高对比度的立体图像,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和安全。
此外,3D外视镜还可以与手术导航系统等其他医疗技术结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效率。
实用防盲技术2019年2月第14卷第1期• 33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张国梅Doi:10.3969/j.issn.l673-3835.2019.01.01420世纪80年代各种玻璃体手术器械和辅助材 料问世,使现代玻璃体手术突飞猛进,逐渐成为 眼科常规手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闭 合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玻璃体 视网膜疾病手术治愈率取得很大进展,而眼底观 察系统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成功的关键,只有看 到清晰真实的眼底玻璃体腔和视网膜环境,才能 保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顺利进行。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最初是1987年由Spitznas引入玻璃体手术中的,称为双目间接眼底显微镜,当时的视野观察范围仅70°而且是倒像。
经过不断改进,目前的非接触广角镜观察系统最大 视野已达120° ,并可还原图像为正像,具有观察 角度广、立体感强、即使屈光间质轻度混浊仍具有 较好的能见度等优点。
相比传统平凹接触镜,非接 触广角镜系统无需缝合固定环节省了手术时间;角 膜条件差及小瞳孔下观察效果较传统接触镜好;手 术视野广,立体感强,只需轻轻顶压巩膜即可切除 周边玻璃体;手术对助手的依赖程度低,并且前后 段手术切换容易;手术时间缩短且减低了角膜上皮 损伤的几率。
对于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术时 间长,操作步骤繁多,采用非接触广角镜系统可以 让术者在术中灵活切换所需的观察角度及视野范 围,细节显示清晰不受角膜损伤及屈光间质混浊的 影响,减少眼表出血浸入角膜引起的频繁角膜清洁 操作,不会因顶压巩膜弓丨起眼球变形而难以切除周 边玻璃体等诸多便利。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是与眼科手术显微镜配套 设计的眼底观察系统,主要包括适配器盘、镜头 支架和非球面镜头三部分,适配器盘固定在显微 镜头下方,可前后滑动使之离开或进入手术野。
非球面镜头固定在安装于显微镜物镜下端卡槽上 的机械臂上,非球面镜头包括128D和60D镜头,前 者用于观察全眼底,后者用于观察后极部眼底。
2种玻璃体手术操作要点简介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用于治疗玻璃体腔内疾病。
玻璃体是填充在眼睛中央的透明凝胶状物质,它起到保持眼球形状和透明度的重要作用。
玻璃体手术通常通过小切口或光学棒来操作。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玻璃体手术操作要点:视网膜切割术和玻璃体切割术。
这些手术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损伤等疾病。
视网膜切割术视网膜切割术是一种常见的玻璃体手术,用于治疗视网膜脱落和视网膜损伤等疾病。
以下是视网膜切割术的操作要点:1.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眼科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眼部情况。
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如没有明显的眼部感染和眼球移位等。
2.麻醉: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3.切口:在角膜边缘或巩膜上做出一个小切口,用于进入眼内进行手术。
切口位置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进行合理的决策。
璃体腔。
通常使用光学棒或视网膜镜来引导操作。
5.视网膜切割:在玻璃体腔内使用玻璃体切割器械进行视网膜切割。
对于出现脱落的视网膜,需要将其重新粘贴在眼底,以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
6.玻璃体切除和填充:如果有玻璃体内出血或浑浊物质,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和填充。
切除后,用透明的硅胶或氟碳聚合物填充眼球,恢复眼球的形状和透明度。
7.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恢复。
术后随访和眼部检查是必要的,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用于治疗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创伤等疾病的手术。
以下是玻璃体切割术的操作要点:1.术前准备:同样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眼科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眼部情况。
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2.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可以是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切口:与视网膜切割术一样,在角膜边缘或巩膜上做出一个小切口,用于进入眼内进行手术。
璃体腔。
光学棒或视网膜镜可以用于引导操作。
5.玻璃体切割:使用玻璃体切割器械进行玻璃体切割和清除。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余雯,余霈,吴梦凡,余震.玻璃体替代物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0,40(12):1193 1196.doi:10.13389/j.cnki.rao.2020.0265【文献综述】玻璃体替代物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余雯 余霈 吴梦凡 余震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余雯(ORCID:0000 00034538 8419),女,1985年4月出生,河南人,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E mail:1569069318@qq.com作者简介:余霈(ORCID:0000 0002 5457 1314),男,2000年11月出生,河南人,在读本科生。
E mail:912874804@qq.com。
注:余雯和余霈为共同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余震(ORCID:0000 0003 3456 3584),男,博士。
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眼免疫。
E mail:dryuzhen@hotmail.com通信作者:吴梦凡(ORCID:0000 0003 2646 3372),女,博士。
研究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及眼整形。
E mail:drwu mengfan@hotmail.com收稿日期:2020 04 22修回日期:2020 06 10本文编辑:王燕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余邵眼科医院(余雯);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余霈);02115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整形外科(吴梦凡);02114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余震)【摘要】 玻璃体替代物是玻璃体 视网膜手术中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如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以及后段眼外伤)的玻璃体内填塞剂。
SRS、SRT、3D—CRT、IMRT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该概念由瑞典神经外科学家Lars Leksell于1951年最早提出,主要用于治疗颅内良、恶性病变.其特征是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
所谓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即用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诸如脑动静脉畸形(AVM)病等良性病变。
由于多个小野集束定向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小,射线对病变起到类似于手术的作用,故名X (γ)刀。
γ—刀(γ-knife):最早由瑞典Elekta公司研制,使用201个钴-60源集束照射.X -刀(X -knife):由美国同道提出,几乎在Elekta γ刀装置临床安装使用的同时及稍后,用直线加速器的6—15MV X线非共面多弧度等中心旋转实现多个小野三维集束照射病变,起到与γ刀一样的作用,故称为X-刀(X—Knife)。
γ-刀、X-刀分别为瑞典Elekta公司钴-60γ刀装置和美国Radionics公司X刀装置的商品注册名。
它们的学名称为X(γ)线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简称为SRS。
X(γ)线SRT(SRS)治疗过程:X(γ)线SRT(SRS)治疗一般要经过病变定位、计划设计和治疗三个过程.1、定位:利用立体定向装置(stereotaxy)、CT、磁共振和X线数字减影等先进影像设备及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空间准确位置和范围,这个过程叫作三维空间定位,也叫立体定向。
2、计划设计:定位后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X(γ)SRT(SRS)的线束方向,精确地计算出一个优化分割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间的剂量分布计划,使射线对病变实施“手术”式照射。
3、治疗:X(γ)线SRT(SRS)治疗既可严格保护临近重要器官,又可使病变得到大剂量的破坏性照射,起到不开颅也能准确、安全去病的目的,很受患者和神经外科医师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