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存问题与法律对策研究(下)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34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问题与对策韦雪娇2013-2-21 9:54:45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4期下提要:独立董事制度于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英美法系公司治理的重要容。
它在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业绩、规公司运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也于2001年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但是,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之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是否得到改善?本文对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开展的根本情况进展分析,重点探讨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公司治理,独立董事,问题,建议一、引言公司治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与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有着相当严密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开展,股份公司在世界围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公司治理问题也就成了世界各国都遇到的难题。
在公司治理研究中,所涉与的问题涵盖了广义公司治理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其中一项就是董事会的部结构。
在关于董事会的部结构的讨论中,实务界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包含大多数的独立董事,他们认为监管管理层是董事会的主要任务,而只有独立董事才能更好地执行这一任务,部董事为主的董事会只会是管理层权力的额外保障的设置。
20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场引入并逐步完善了独立董事制度。
1997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开场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不过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只作为“选择性条款〞。
1999年,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的文件,要求H股公司应有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2000年,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指引(草案)》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至少应拥有两名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至少应占董事总人数的20%。
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开场在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部大力推行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
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完善和立法对策研究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是指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
一个完善的董事会制度能够保护股东权益,提升公司的治理效能,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重点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进行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对策,以期完善董事会制度。
一、存在的问题1.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由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直接或间接控制,导致董事会缺乏独立性。
这种情况下,董事会会失去对公司的监督功能,甚至成为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代表,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2.董事会决策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董事会决策机制大多由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独揽,缺乏多元化和民主化的决策过程。
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决策容易受到实际控制人的主观意志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合理的决策。
3.董事会监督功能不到位。
部分董事会没有有效履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监督职责,导致一些公司发生经营风险和违法违规行为。
董事会的监督职责应该得到加强,确保公司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合规经营。
二、立法对策1.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立法应规定董事会必须含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并对独立董事的资格条件进行明确规定。
同时,要加强对独立董事的挑选和任期管理,确保其真正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2.完善董事会决策机制。
立法应明确规定董事会的决策权应当由董事会全体成员共同行使,避免个人独揽决策权。
另外,应建立董事会决策程序和决策公开制度,确保决策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3.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责。
立法应明确规定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应进行有效监督,并明确监督职责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同时,加大董事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力度,对失职失责的董事进行严厉的惩处。
4.加强对董事会的培训和评估。
立法应规定董事会成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定期对董事会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这可以提升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和履职意识,保证董事会的高效运作。
5.建立股东参与机制。
当前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在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在目前的系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明确独立董事资格,他们的选择方法、信息的不对称性,服务与薪酬数量限制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些想法,包括确定独立董事的资格,他们的选择方法的改革,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 减少独立董事的任务,关键字:独立董事;问题;对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esent China’s Indepen dent Board of Directors’SystemAbstract: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has implemented in Chinese mainland listed companies andhas achieved much progres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present system,such as the qualification defin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ir selection methods,information symmetry, serving number restriction and remuneration,and so on.How the problems come out and how to solve th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 including ensuring the qualific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reforming their selection methods,increasing the ratio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the Board of Directors.reducing the number which independent directors servefor.redefining their mission and establishing organizations of their own.Key words:independent director;issues;countermeasures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since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for a few years.Government oficials,scholars and business people have conducted research from diferent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explore it.Especially since rule—violation occurred in a series companies related to independent directors has again gathered people’s focus.Then,what are the problems?Where is the root of the problems?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独立董事在中国这几年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问题成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开始突显。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独立董事在规范上市公司市场行为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呢?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处于实践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法律制度上的问题。
独立董事制度必须有法可依,我国的《公司法》确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对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做出专门的硬性规定。
虽然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并就独立董事的定义、职责、基本条件、产生和更换程序及其特别职权、行使职权的必要条件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指导意见》无强制性,不存在必须执行的问题。
而且,《指导意见》虽赋予独立董事《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给予董事的职权以外的其他特别职权,但具体的规定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二)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问题。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是英美公司法采取的一元化治理结构模式的必然产物。
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监督治理机构,源于大陆法系的公司法传统。
在同一公司内部设立两种不同的监督权会不会造成双重监督或监督权的重叠与冲突呢?我国《公司法》在监事会成员资格问题上并没有“独立性”的控制。
同时,尽管独立董事和监事可能会在某些监督权限上有所重合,但二者功能并不完全相同:1、独立董事的监督是决策监督,在董事会内部进行;监事会的监督则针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会计审核,是从董事会外部实施的监督。
2、独立董事制度只需在上市公司中设立;监事会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在各类公司中设立。
3、独立董事侧重于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可以防患于未然;监事会侧重于事后的监督,以合法性监督为主。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独立董事制度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当时由于美国很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大股东长期占据公司要职,控制权越来越集中,公司被少数的内部人员所操纵,导致董事会监督和管理职能减弱,不能维护整个公司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治理中没有监事会这一监督机构。
针对这一情况,美国提出了“公司治理的法人结构”问题,提出了很多治理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引入外部董事,力图通过独立于公司的外部人员的参与,制衡内部人员的职权,从而改变董事会监督失灵的局面,外部董事在这一背景下就发展成了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制度是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并对美国和西方的公司治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从外部环境来说,是因为欧美尤其是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从内部原因来看,是因为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一股独大”的特殊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董事会被大股东操控,很多大股东为了私利违规操作,大多监事会的作用没有正常发挥,引入独立董事,正好从外部来监督公司的运作,从而起到健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功能。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在实行过程中很多地方还存在着问题,所以至今还没发挥出预期的巨大作用;在理论上也还没有完全阐释清楚,如独立董事制度的主体、客体,独立董事制度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等。
笔者正是抱着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力图对这一课题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文首先阐述了独立董事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剖析了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精华,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完善措施和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构想,后者是本人的创新。
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对策本论文在对独立董事制度现状作具体深入的描述后,认为在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并没起到显著的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绩效的作用。
然而,独立董事制度的推行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针对目前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笔者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前提下,提出了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标签:独立董事制度对策随着近几年来对股市规范力度的加强,一大批上市公司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再加上一些改制的国企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激励不足和约束乏力,导致了内部人控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股民的利益,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权力监控与约束,防止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专权,成为谈论的焦点,而其中谈得最多的是需不需要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以及如何实现独立董事的制约作用。
自中国证监会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独立董事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建立有了制度基础。
如何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一、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失效原因分析1.独立董事难以摆脱主要股东影响,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有效监督的前提。
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如果说独立董事是作为公司整体利益的代表进入董事会,以主要股东及派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在上市公司中代表主要股东利益者为主要监督对象,那就不应由被监督者来选择或决定监督者的候选人,否则我们就不能指望选举出的独立董事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2.独立董事无足够能力发挥监督职能(1)独立董事人数少、比例低,难以形成制约力量。
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人数居于劣势,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较低,难以形成一股对大股东代表和执行董事的制衡力量。
(2)独立董事时间经验有限,获取的信息不完全,难以做到监督到位。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指具有完全意志、代表公司的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判断关系。
一、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名人董事”现象严重,没有时间履行职责。
在我国,学者型独立董事占大多数,企业家型独立董事目前还不为上市公司所普遍接受。
很多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多注重其名望和社会影响,以增加公众对公司的信任为目的,而把是否作为企业运营和运作的实际需要放在次位,甚至出现了多家公司争聘一位知名学者或著名专家担任公司独立董事的现象。
而这些独立董事多为大学教授和博导,或是著名经济学家、管理专家,他们都有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要做,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阅读公司文件和参与董事会议。
(二)权责利三者不对等,缺乏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在我国,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领取的报酬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少的每年5~6千元,多的每年不过1~2万元,这相对于他们肩负的责任是不相称的。
前些年,独立董事往往把自己仅仅看作是上市公司的顾问和咨询专家,董事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缺乏激励和约束,有的独立董事对履行职责并不勤勉。
近年来,独立董事的责任意识在逐步增强,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有的独立董事因害怕承担法律责任,不敢在董事会决议上签字;有的因得到的报酬太低而法律责任太大而干脆选择了辞职。
另外,独立董事有职无权的现象也很普遍。
在“兰州黄河事件”中,独立董事不满大股东而愤然辞职的做法,反映了独立董事因缺乏实权而无可奈何的困境。
(三)独立董事选任程序不合理。
根据《指导意见》第4条第1款的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很显然,《指导意见》在设计独立董事制度的选任程序上走入了三个误区。
首先,并没有仔细考虑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实困境,而将独立董事的推选权赋予董事会的做法实质上并不能消除控股股东操纵董事会一言堂的积弊;其次,由监事来提名的规定于实际不符,于法律无据;再次,由“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来提名的规定也不合理,本来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选出广大中小股东的代言人,但在我国欠缺“累积投票制度”的旧有公司法背景下,实际中确保由“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名获选的机会又有多大?尤其在仍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格局希望就更渺茫了。
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碍及对策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文件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1/3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各境内外上市公司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独立董事。
这意味着,独立董事作为规范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正在谨慎而积极地进入我国上市公司。
一、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正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如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都全面实行了独立董事制度。
根据经合组织(OECD)1999年的调查,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
另据科恩?费瑞国际公司(Kom-Ferry)2000年5月发表的研究报告,《财富》美国公司1000强中,董事会的平均人数为11人,独立董事为9人,占81.2%,内部董事只有2人,占18.2%。
这一现象决不是出于偶然。
而是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不断成熟的必然选择。
所谓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就是指在其任职董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职务的董事,并且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指导意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独立董事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利用这一超然的地位考察、评估和监督公司管理层,从而有效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积极的独立董事可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带来外部的知识、经验和关系,使董事会能够独立地行使职权,促使知识的转换,并接触潜在的客户;可以提高董事会的透明度,使外部各方更容易了解其决策流程,吸引优秀的合作伙伴和潜在的投资者;还可以在一系列需要独立进行的重大决策(如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上发挥重要作用。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意义 (1)(三)文献综述 (1)二相关理论简述 (2)(一)独立董事的概念 (2)(二)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概念 (2)(三)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意义 (3)三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 (3)(一)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 (3)(二)独立董事的薪酬 (5)(三)独立董事的岗位职责 (5)(四)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 (6)四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7)(一)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7)(二)独立董事资格选任制度不合理 (8)(三)独立董事问责评价机制不完善 (8)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问题的对策 (9)(一)健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 (9)(二)完善独立董事约束机制 (9)(三)优化独立董事资格选任制度 (10)(四)完善独立董事问责评价机制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摘要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能保障公司的有效运营与管理,有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确立与完善,这也是上市公司成立独立董事的一大关键考量因素。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的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在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缺失,而独立董事会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改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现存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在对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阐述了相关研究理论,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找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一套完善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提升方案。
关键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Abstract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play an important supervisory role,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help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which is also a key fact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But in the actual process, most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not played their real role. The main reason is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problems of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various. Only by finding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can we improve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urther elaborat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theory.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t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finally comes up with a set of perfect scheme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Key word: Listed company; Independent director; Independence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渐形成,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大多数公司也已形成相对集中完善的股权结构。
我国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概述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董事,他们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和大股东进行监督和建议,维护公司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合规。
在我国,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职责和权利都得到了明确规定。
但是,独立董事在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如独立性不足、工作难度大、收益不足等问题。
二、问题分析1. 独立性不足。
大股东往往在公司内部有较大的话语权,容易对独立董事产生影响,使其难以保持独立性。
2. 工作难度大。
独立董事需要在公司的各个领域进行监督和建议,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知识,因此工作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3. 收益不足。
独立董事的收益相对于其他董事较低,使得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担任独立董事,导致独立董事队伍的质量不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独立董事培训。
针对独立董事的特殊职责和要求,加强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
2. 增加独立董事收益。
对独立董事的报酬进行合理提高,使其收益水平与其他董事相当,提高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完善独立董事选任方式。
加强对独立董事的选拔程序和标准,确保选任的独立董事独立性和专业水平,提高独立董事自身的职业声誉和公司的形象。
4. 对独立董事进行有效监管。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独立董事进行有效的监管,加强对独立董事的考核和评估,确保他们的独立性和监督效果。
总之,对于我国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增强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维护公司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合规。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存问题与法律对策研究(下)邱永红深圳证券交易所法律部经理三、当前内地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独立董事制度自2001年被正式引入内地以来,对于提高上市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效益性、安全性,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公司竞争力,预防公司内部控制人渔肉公司和股东利益,强化公司内部民主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小股东和其他公司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内地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缺陷,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有关独立董事的法律体系问题要从根本上奠定独立董事制度发挥效力的制度基础,建立和完善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体系尤为重要。
而在当前,内地有关独立董事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新《公司法》第123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独立董事的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法律地位。
但《公司法》的上述规定还非常原则,独立董事具体制度的构建还有赖于国务院尽快出台《独立董事条例》。
其次,目前内地唯一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为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但《指导意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位阶较低;二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指导意见》中有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等方面的规定亟需修改和完善。
最后,当前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均没有载明独立董事行使职权的具体内容及发挥作用的范围、方式和方法,也没有制定专门的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致使独立董事难以非常有效地行使其职权。
(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独立董事以其“独立性”为存在价值,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即独立董事应是独立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高管人员,不存在重大利益关系。
只有这样,独立董事才有可能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及时制止、纠正公司控股股东或公司高管人员损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否则,独立董事就有可能受到自利动机的驱使,以独立人格和中小股东的损失换取个人经济报酬最大化。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目前,内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独立性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界定方面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相关规定来看,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不是公司或其子公司当前和以前的职员或雇员;不是近两年为公司提供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职员或雇员;(2)不是公司的客户或供应商,且与公司的客户或供应商不存在关联关系;(3)与公司之间没有重大业务和合同关系;(4)与任何执行董事没有密切的私人关系,不是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亲戚或生意上的合伙人;(5)不持有公司大额的股份或代表任何重要的股东。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第三条采用列举式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作出了具体规定:“独立董事必须具有独立性,下列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一)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直系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等;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兄弟姐妹、岳父母、儿媳女婿、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等);(二)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三)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五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四)最近一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五)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六)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七)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关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规定相比,《指导意见》的规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没有将下列人员列入不得担任独立董事的名单中:①公司的客户或供应商;②与公司的客户或供应商存在关联关系的人员;③与公司之间存在重大业务和合同关系的人员。
(2)《指导意见》第三条第五项只规定“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也就是说并没有禁止该人员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其他人员担任独立董事,范围过窄,且与上述各国和地区的规定不一致。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2、提名和任免方面《指导意见》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
但在内地上市公司中, “一股独大”现象非常普遍,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基本被控股股东控制,这些控股股东肯定要找自己比较熟悉,比较了解,也是相对比较“听话”的人来担任独立董事,而真正“独立”的人是难以当上独立董事的。
由于“一股独大”的客观存在,绝大部分公司的独立董事实际上是由大股东或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监事会提名产生的。
从上述深交所2006年完成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执行效果调查”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公司都是由大股东或管理层向董事会提出独立董事人选,再以董事会的名义提名,其他股东推荐的很少。
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提名人按比例依次为董事会、第一大股东、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监事会、其他持有1%股东。
868家参加调查的上市公司中,16%的独立董事由控股股东直接参与提名、73%的独立董事由董事会提名,仅有7家公司有中小股东参与独立董事提名。
因此,实际操作中,独立董事的提名、选举、激励等权力都集中在董事会并最终归于大股东,其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出任独立董事的人士,往往不是与大股东有着不为人知的关联关系,就是与掌控上市公司的实权人物有很深的私交。
上市公司请他们出任独立董事,一方面是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更多的则是因为自己人“听招呼”、“便于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由大股东“聘用”,而要向中小投资者服务从而监督公司大股东、经理层,出现了独立董事的角色冲突,使得独立董事在行使其权利时难以保障相对于大股东和管理层的独立性。
此外,在独立董事的罢免问题上,很多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信奉任人唯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则,致使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荡然无存。
例如,2003年4月11日,北大科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免去胡学军、姚彬独立董事职务的议案。
胡学军和姚彬成为内地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后,最早被董事会罢免的独立董事。
需要指出的是,罢免这两位独立董事的董事会,与当初聘请他们的董事会并不是一回事。
胡学军和姚彬是2002年4月23日被北大科技董事会提名为独立董事候选人的。
2002年6月23日,上述提案在公司2002年第2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
2002年11月25日,北京颐和丰业投资有限公司取代中粮国际仓储运输公司,成为北大科技第一大股东。
随后公司于2003年2月对董事会进行了较大调整。
罢免独立董事的议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指导意见》第四条第五款要求,“独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立董事连续3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会议的,由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予以撤换。
除出现上述情况及《公司法》中规定的不得担任董事的情形外,独立董事任期届满前不得无故被免职”。
从公司公告所披露的罢免理由来看,北大科技董事会对胡学军和姚彬的罢免显然违反了《指导意见》关于独立董事免职的要求。
又如,2004年6月15日,伊利股份的3名独立董事俞伯伟、郭晓川和王斌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一份独立董事声明,由于公司对国债买卖及股东情况的质询未果,拟聘请独立的审计机构进驻进行专题审计。
2004年6月16日,伊利股份董事会决定,将监事会提出的“免去俞伯伟独立董事议案”提交200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该议案旋即被认为“程序不合法”,因为这次董事会会议的召集,没有按照《公司法》(1993年颁布)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提前10天通知所有董事,包括独立董事。
6月29日,监事会决定将上述议案改由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以使审议变得规范。
8月3日,临时股东大会召开,俞伯伟独立董事职务被免。
俞伯伟不是第一个公开和上市公司董事会和大股东叫板的独立董事,但他是因为维护独立董事“独立性”而被上市公司罢免的独立董事第一人。
3、任期方面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独立董事的任期不能短于执行董事,否则就起不到制衡作用;也不能过长,否则,其独立性将会减损。
通过一段时间的共事,同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独立董事因与内部董事及经营管理层长期共事所建立的友谊会使他们不再独立或不那么独立,因此对独立董事的任期进行限制是必要的。
《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每届任期与该上市公司其他董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但是连任时间不得超过六年”。
我们认为这一规定会使独立董事因任职期限过长,而使其逐渐失去独立性。
(三)独立董事的勤勉尽责问题相当一部分独立董事在任职期间未能勤勉尽责地履行其职责,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因年龄偏大无法勤勉尽责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总的来说,目前上市公司在聘请独立董事时渐趋务实,但一些公司在拟定的独立董事候选人中,我们依然看到为数不少的独立董事年逾七旬,甚至有的独立董事年逾八旬高龄。
2001年4月9日,在上海汽车2000年度股东大会上,81岁的张仲礼老人当选为该公司独立董事。
到2004年3月任期届满时,张仲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礼已届84岁。
在内地证券史上,张仲礼当之无愧地拥有“最高龄”独立董事这个记录。
据统计,在现有4000多名独立董事中,有100多位独立董事年龄在70岁以上。
这些独立董事或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但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和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的应变能力、超前意识势必会受到年龄的限制(当然不排除有例外),其身体状况、体力也将直接制约其勤勉尽责履行其职责。
2、因兼职过多等原因长期无故缺席董事会《指导意见》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但在实践中,独立董事多家兼任的情况比较突出。
过多的兼职必然使得独立董事的精力被严重分散,履行职责十分困难。
此外,不少独立董事属社会名流,本职工作本就很繁忙,加之兼职过多等原因,导致其长期缺席董事会,无法勤勉尽责履行其职责。
深交所2006年完成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执行效果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0%的独立董事在4家或4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同时任职,根据每家25个工作日的平均工作时间计算,这些人每年花在上市公司事务的时间要在100个工作日以上;而90%左右的独立董事都有另外的主要任职单位,并且工作繁忙;当多项工作冲突时,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就有可能牺牲独立董事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