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辽源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
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
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
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 . 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 . 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 . 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望洋兴叹厚积薄发毋庸讳言一挥而就B . 望而却步厚积薄发毋庸置疑一蹴而就C . 望洋兴叹养精蓄锐毋庸置疑一挥而就D . 望而却步养精蓄锐毋庸讳言一蹴而就(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B . 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C .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D .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二下·桂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A项,混淆概念。
“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从原文最后一段末尾可以看出,文章最后提到的“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
C项,扩大范围。
原文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项曲解文意。
根据原文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
)2.B(“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
“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3.C(无中生有。
从原文中推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
)4、C(C项“大勇以尴尬一笑和不吭声表示对他不信任”错,大勇本来想着韩姓男子也和自己一样,都是叫亲人离开部队回家帮忙,没想到他只是为了见孩子一面并鼓励孩子坚持革命,面对韩姓男子,大勇感觉有些惭愧,才会“尴尬一笑”“不吭声”)5、(1)暗示了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即将赢得全国大解放的时代背景:A.、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从背景、人物的角度答题,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1)呼应开头、交代人物结局,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更有张力;B.强调革命胜利需要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化了作品主题;(3)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强化了悲剧之美。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A.B(根据材料一的内容,“都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不准确,原文说的是“完全或主要依靠”)B.D(A项“就能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表述绝对,原文为“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吉林省2019届高三第六次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在今年央视春晚上,小品《占位子》,讲述了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教室“C位”的故事,引发众人热议。
C是英文“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正中心。
“C位”指中间位置、重要位置或核心位置的意思。
面对C位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怀瑾握瑜,何必C位央视春晚小品《占位子》中,各路家长为了给孩子抢占C位,可谓煞费苦心。
但是孩子在班里的位置,真的能决定以后在社会上的位置吗?显然不能。
与其给孩子抢C位,不如让孩子拥有获得C位的能力和品质。
优秀人物,往往自带光环。
怀瑾握瑜,何必C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各位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抢位置这种行为真的不敢苟同。
急功近利思想作祟,社会浮躁之风横行,教育已被功利化和肤浅化。
以至于“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这种谬论大行其道,有些家长却还将其“奉若圭臬”,殊不知,这种歪理邪说害子匪浅。
若单靠一个座位就能决定未来地位,那孩子还有上进的动力吗?“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门阀士族制度用门第定未来,最终身死国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含辛茹苦,千方百计给孩子抢来了C位,他就一定能一直坐拥C位吗?与其费尽心机抢C位,不如让孩子“自带C位”。
优秀的人物往往自带磁场,富有吸引力,走到哪里,都是人群瞩目的方向。
一代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一呼百应;鲁迅一文既出,争相传阅,进步青年积极追随;林徽因蕙质兰心,倾世风流,引得无数名士爱慕。
才高于世却不恃才傲物,德为世范却不沽名钓誉。
试想,一个拥有这样品质的人需要去抢C位吗?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能身居C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自然是人生一大幸事。
然而,C位是人生的全部吗?如果没处在C位,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吗?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能处在C位的毕竟是少数人。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5 考生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悲剧与西方传统悲剧的差异性是本质的,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而不是片断的艺术现象。
把人作为认识主体,把万物作为认识对象。
西方哲学十分强调这种主客分离,进而形成主客对立,这便是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
正因如此,亚里士多德整合了人类的理性思维,创造了对西方人思维有重大影响的《逻辑学》。
从此,西方人所关注的是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成等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这种思维使西方的悲剧具有突出的理性色彩和思辨特色。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
中国人认为,人与万物同属一个系统,宇宙是一个放大了的人,而人则是一个缩小了的宇宙。
中国人关注的如何做到“知天”“顺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所以,不同的认识基础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
西方悲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振荡,而中国传统悲剧则往往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让愤懑的情绪得到安抚。
如窦娥被迫害致死,但她的冤情却能感天动地。
最后,窦父顺天意,禀皇命,为窦娥申冤,悲情被逆转了。
西方悲剧力图借助人的智慧和理性去接触真实社会,但人的意志、情感,真正的人、真实的自我都遭受强烈的挑战,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永久的生命焦虑,即使到了倡导人文主义的莎士比亚,他大多数作品也体现人类生存状态中的无可奈何的无尽焦虑。
而中国人看来,悲剧形成的来源是现实的社会秩序远离了圣人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也因小人存在,不但违背理想社会秩序,也在破坏着相对合理的现实社会秩序,使现实社会变得更加黑暗和昏浊,离先贤向往的理想社会模式越来越远。
2019 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六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 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 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 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 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 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 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 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 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 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 , 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 , 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 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 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 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 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 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 从而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 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 ,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 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 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友好学校第六十六届期末联考高三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
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外卖行业最近频频出现负面新闻。
最初,舆论关注较多的是外卖小哥群体的交通违法现象,而这两天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引人关注。
该文的主要意思是,外卖使塑料餐具使用量增长,会破坏环境,为了保护地球,保护下一代,请远离外卖。
总的来说,舆论对外卖行业的批评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提出的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却让人啼笑皆非。
比如,针对外卖小哥引发交通事故这一问题,有人认为问题的根源是“外卖小哥素质不高,公共交通安全意识缺失”,而提出让外卖小哥上岗前参加驾照考试。
这种观点充满道德批判意味,似是而非,没有什么价值.“外卖小哥素质不高,公共交通安全意识缺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判断,在此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策略自然难以服众。
外卖小哥频频引发交通事故的根源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外卖行业既要配送准时,又要服务价格低,还要途中安全,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如今外卖行业竞争激烈,价格很难拉高,而外卖平台对服务效率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外卖小哥进入后厨成为“炒菜哥”的现象,出现了更为普遍、更让人担心的外卖小哥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外卖行业现有的收入机制也是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卖小哥的收入与送餐量及用户对服务体验的评价直接挂钩,对外卖小哥而言,必须尽快将餐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通过跑量的方式获取更高的收入。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书里塞满了各种琐碎玩意儿,比如旧时的信笺.(jiān)、购物清单……它们总是俟.(sì)机透露一些被遗忘的秘密。
B.如何从源头防犯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过度影响,是如何拯.(zhěn)救那些沉溺于游戏中的孩子,是如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中转移出来,体验更丰富的生活。
C.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zā)泛起,一些人以“研究历史”为名,恣.(zì)意抹黑和诋毁雷锋、邱少云等历史英列,让人们跌入历史的暗层,迷失前行的方向。
D.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护士”的职业形象,践行着职业承诺,表达了职业素养,诠释了“爱”的真谛。
内容领域/知识内容知识深度测量目标/行为目标预估难度语言文字/字音识记认识/记忆0.7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
在纠结和讨论中,一晃就是十年。
[甲]原本引导人们少用塑料袋的“限塑令”沦为商机盎然的“卖塑令”,遏制..“白色污染”的美好愿望依然没有实现。
[乙]一方面,塑料袋的大量使用引发“白色恶果”的道理其实早就烂熟于心....:比如塑料袋自然降解一般需要200年以上,完全降解需要1000年;比如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再比如误食塑料袋的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丙]另一方面,超市、农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量依然惊人,我国消费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塑料餐盒,塑料包装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这些行业产生的“塑料垃圾”激增,给“限塑令”的落实又竖起..了一道道屏障..。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2019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六)注意:1.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草丛中寻找道路,在黑暗中寻找黎明,在寂寞中寻找爱与慰藉,在彷徨中寻找一双温暖的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过程。
请以“寻找”为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找快乐的心
有人说,快乐就像一阵清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人说,快乐摸不着边际;也有人说,快乐无时无刻都在你的身边。
我想,那些不快乐的人,其实他并不是不快乐,而是他还不清楚快乐为何物?怎样才算是快乐?有一颗寻找快乐的心,你便是快乐的。
不因花儿谢了而感到悲伤,因为它的叶还绿着,快乐便还存在;不因泪水流过而感到悲伤,因为我们还有机会再次绽放微笑,快乐便还存在。
生活赋予每个人的都是公平的,有失望便就有希望,有悲伤便就有快乐。
有的人一遭遇烦心事,便垂头丧气,深感快乐弃他而去,其实不然,快乐并未离弃他,而是他自己弃快乐而去;有的人处处树敌,与人作对,他的快乐也正被他一点一滴的丢弃;有的人则隐藏自己,少言寡语,而他的快乐也就如同隐藏起来,与他捉迷藏。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烦恼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天不会塌,地也不会陷,放开自己的心胸,真诚待人,与人为友。
学会烦恼与人分担,那你的烦恼便少一点;学会快乐与人分享,则你的快乐就如同小树苗越长越大,终有一日会成为参天大树。
不要总怀疑老天爷对你不公;不要总怀疑父母对你的爱不完全;不要总怀疑朋友与你的友谊不真诚;不要总怀疑自己差人一等。
该快乐时就快乐。
没有人强迫你悲伤,没有人引导你走向失败,最终的主导者只是自己。
怀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就是快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沮丧,就是快乐;乐观、自信便是快乐;父母对你的唠叨、关爱便是快乐;同学、朋友对你的真诚便是快乐;攻克一道难题有便是快乐。
甚至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也可以是快乐高中作文:寻找快乐的心高中作文:寻找快乐的心。
快乐是由一点一滴汇聚的,正如一个偌大的果园,它是由一颗一颗的果子汇聚的。
快乐是幸福的代言人。
不要特意停下脚步等待快乐;不要特意转身寻找快乐。
因为快乐它就在不远处,不论你走多远,走的路多崎岖,它都对你不离不弃。
不经意的抬头你便发现快乐正在前方向你招手;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你便发现快乐正向你微笑,它与你一路同行。
有一颗寻找快乐的心,你便无时无刻都是快乐的。
让我们执快乐之手,与快乐偕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从材料中来。
“寻找”,意思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
“寻找”什么?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可以寻找友情、亲情、真理、奥秘……这些是“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更注重的是“寻找”的过程。
对于那些具有美感和哲理的东西,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也许一时还找不到,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再来看材料,“在草丛中寻找道路,在黑暗中寻找黎明,在寂寞中寻找爱与慰藉,在彷徨中寻找一双温暖的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过程”,材料更注重的是更高层次的“寻找”,注重的是“寻找”的过程。
“草丛”“黑暗”“寂寞”“彷徨”可以是人生的低谷,可以是追求上的失败,可以是思想上的迷惘,而“道路”“黎明”“爱与慰藉”“温暖的首和真诚的心”是寻找的对象,可以是前进的方向,可以是指引自己走出低谷的风向标,可以是给自己帮助的双手……话题作文在选材和文体上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但立意的时候要紧紧围绕话题,不能抛开话题另起炉灶。
参考如下:
寻觅净土
寻觅知音
寻梦人生
【标题】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