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74.00 KB
- 文档页数:45
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优质白酒中微量物质成分详细数据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开始在白酒行业中广泛推广运用的,对推动白酒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气相色谱本身的发展而言,已从填充柱发展到毛细管柱,从只能分析白酒中的20多种物质发展到可分析百余种物质的水平,现做以下介绍。
一、乙醛乙醛似果香,生木气味,稍有剌激感,带涩,白酒中含量在0.15-0.3g/L,略高则带醒气味,正常时味净爽、微甜、较淡,略带酸味,含量超过0.45g/L,醒气味增强,剌激感增大,带辛辣味浓香型白酒含量在0.30g/L左右,酱香型白酒在0.60g/l左右,清香型白酒在0.l5g/L左右。
醛可以增强白酒的特性,提高酒的放香,并使白酒净爽、微甜,还能促进老熟反应,加速白酒的陈酿。
二、甲醇甲醇是毒性较强的一种物质,在前面常规分析中己讲过,色谱分析甲醇快速准确,所以现在以色谱分析代替常规分析,能更有效地加强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监控。
三、甲酸乙酯甲酸乙酯在白酒中的含量很微量,浓香型酒中0.lg/L左右,酱香型白酒0.2g/L左右,清香型白酒基本不含有甲酸乙酯。
它对白酒香味的贡献很大,似桃香或荔校昧,味酸略有涩感。
经测试浓香型白酒中含量在0.15g/L以下为好,有助前香,增加陈味的作用,超过0.15g/L后燥,并略带涩味。
四、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清香型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在浓香型、酱香型等白酒中含量均很高,是形成白酒香味的重要物质,它们的含量在1-3g/L,具有苹果和香蕉的水果香气,含量过高或量比关系失调,会带来上水甘庶的香味,它能促进酒的放香,并有辛、糙感。
五、丙酸乙酯丙酸乙酯在白酒中含量很微量,一般在0.02g/L左右,似菠萝香,略有芝麻香,后味醇净,含量在0.05-0.1以肘香气更好,较浓、净、甜,味爽较长,但前香大。
六、丙酸甲酯丙酸甲酯在白酒中含量更微,一般均以mg/L计,为6mg/L在右,其香气似丙酸乙酯。
白酒中的成分及对酒的影响
音乐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二者约占总量的98%以上。
乙醇即酒精,是白酒中含量最多的成份,微呈甜味。
乙醇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强烈。
有些人认为酒度越高,酒的质量就越好,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酒分子与水分子在酒53°-54°时亲合力最强,酒的醇和度好,酒味最谐调。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含量不到2%,其中包括高级醇、有机酸、酯类、多元醇、酚类及其他族化合物。
虽然含量极少,但对白酒质量却有极大影响,决定白酒的香气和口味,构成白酒的不同香型和风格。
高级醇
白酒中的高级醇是指碳链比乙醇长的醇类,其中主要是异丁醇和异戊醇,在水溶液里呈现油状物,所以又叫杂醇油。
各种高级醇都有各自的香气和口味,是构成白酒的香气成分之一。
多数高级醇似酒精味,但有些醇有苦味或涩味。
因此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必须适当,不能过高,否则将带来苦涩怪味。
但是,如果白酒中根本没有杂醇油或其含量过少,酒味将会十分淡薄。
白酒中醇、酯、酸的比便也要适当,通常质量较好的白酒,高级醇:酯:酸=1.5:2:1较为适宜。
此外,酚类化合物也给白酒以特殊的香气。
多元醇
多元醇在白酒中呈甜味。
白酒中的多元醇类,以甘露醇(即己六醇)的甜味最浓。
多元醇在酒内可起缓冲作用,使白酒更加丰满醇厚。
多元醇是酒醅内酵母酒精发酵的副产物。
酒醅的低温发酵有利于这些醇甜物质的生成,发酵缓些,发酵期长些,多元醇的积累也较高。
白酒的化学成分白酒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其主要成分包括酒精、水和一些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决定了白酒的口感和香气,还对其健康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酒精是白酒中的主要成分,通常占整个溶液的65%到70%。
它是白酒中最重要的成分,决定了白酒的度数和酒精含量。
酒精的含量越高,白酒的口感就越强烈,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
水是白酒中的第二大成分,通常占整个溶液的20%到35%。
水在白酒中起到了稀释的作用,使酒精含量降低,从而让人们更容易饮用。
同时,水也参与了白酒中其他化学反应,如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等。
酸类物质是白酒中的重要成分,包括乙酸、乳酸、琥珀酸等。
这些酸类物质不仅决定了白酒的口感,还对其香气和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大量的酸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增加白酒的层次感和复杂性。
酯类物质是白酒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包括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
这些酯类物质能够赋予白酒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在白酒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是由酸类物质和醇类物质结合而成的。
醇类物质是白酒中的另一种成分,包括乙醇、丙醇等。
这些醇类物质能够赋予白酒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在白酒发酵过程中,醇类物质是由酵母菌产生的。
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白酒中还含有其他一些微量物质,如酚类物质、酮类物质等。
这些物质虽然含量很少,但对白酒的口感和香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酒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多样,这些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白酒的品质和口感。
了解这些化学成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享用这种美妙的饮料。
白酒,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酒类,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特性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白酒风味化学主要研究的是白酒中香气、味道和口感的来源,以及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白酒的酿造过程、原料选择、微生物作用等,能够更好地理解白酒的风味特征,从而指导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升白酒品质。
白酒中的有利成分形成机理及对人体作用类名称生理功能及作用别微生物他汀类大环内拥有降血脂、降血压活性。
代谢类酯类化合物产物麦角甾醇拥有克制癌细胞活性, 能抵挡伤痛。
形成机理白酒发酵中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不单能产生大批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水解酶,同时还产生多种拥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他们经高温、高酸、高乙醇等特别环境下生计、生殖和驯化,拥有特别的生计能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被视为生命科技中最具奇特魔力的酶、人体内的垃圾清道夫。
它可抗衡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并实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由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
经卫生部确立的主要功能有:抗衰老、免疫调理、调理血脂、美容、抗辐射,现市场上也有利用生物工程培育金属蛋白酶SOD,把SOD增添到酒中,使其发挥SOD功能,达到强体健身的目的。
SOD是一种生物酶,其化学实质是蛋白质,宽泛散布于各样生物体内。
能够从动物、植物(如大豆、玉米)提取,微生物(如酵母)的次生代谢产物。
微量金Se(硒)Se(CH3COO)2能降低急性肝伤害,减少由原料(如酿酒、制曲用小麦中富含Se 属元素Ge(锗)肝中心小叶坏死的程度与死亡率。
,)、生产用水的—矿物α-羟丙基锗倍半氧化物[(GeCH2带入或长久储存过程中,盛酒容器中的金质类CHOHCOOH)2O3]引发扰乱素和抗病毒的属元素溶入水中,它们在酒中与有机酸结作用,可用做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剂。
合形成的产物。
Zn、Fe、Mg、锌、镁等元素在白酒中能形成胶体物质,它的微量金属元素经过酿造用原料、水、蒸馏Cu等二价过渡存在保证了乙醇脱氢酶的旺盛活力。
则可分解用具、不锈钢、陶坛、酒瓶等溶入酒中,金属元素乙醇、乙醛,减少了乙醇、乙醛在体内的滞留因此白酒中含有对人体有利的多种微量金时间,降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减少了对肌体属元素。
组织,特别对肝、肾的伤害及对脑细胞的刺激。
选择瓷容器来储藏白酒或用陶瓷瓶装成品其余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必要的三大营养素(蛋白酒,原由是陶瓷材质中富含有铁、铜等微质、维生素、矿物质)之一,约占体重的4%~量金属元素,陶缸拥有氧化作用和吸附作5%。
中国是酒的王国,白酒的历史源远流长,白酒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国人对酒的偏爱注定中国成为白酒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白酒消费群体已达3亿之多。
正因为饮酒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微量元素在白酒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一、白酒中微量元素的来源目前,白酒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主要是酿酒原料、加浆用水、贮存容器及降度用水。
作为白酒来讲,由于白酒为汽相蒸馏,原料及加浆用水中的微量元素随汽相进入其中的较少,因此,白酒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贮存容器和降度用水。
二、微量元素在白酒中的作用陶坛存酒的优势在白酒贮存中,我们发现,陶坛贮酒时间较短,而酒的老熟效果却比其他容器好。
陶坛材料中含有钾、铝、铁、铜、铅、锰、镍、镉等微量元素,酒的贮存过程也是微量元素不断融入酒的过程;贮酒时间越长,融入酒中的微量元素越多。
另外,与酒的感官相关的元素,如钾、铜、镍、铁、锰等微量元素越多,酒的老熟效果越好。
而其他容器材料中的微量元素种类单一,贮存老熟效果不甚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微量元素在白酒贮存中有着促进白酒老熟的重要作用,说明陶坛作为贮酒容器的好处和不可替代性。
随着对微量元素在白酒中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不同微量元素在酒中所起的作用亦不相同。
在微量元素中,钾与白酒口感质量的关系最为突出,钾能够使酒体老熟、柔和细腻、醇甜。
这一结论与国外其它蒸馏酒研究结果一致。
微量元素中,铜、铁、锰具有还原性,对于白酒的各种醇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起到促进酒体老熟的作用。
微量元素中,过渡元素因外层电子具有不饱和电子对,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同时对其他物质起到氧化作用,加快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对于酒的老熟有重要意义。
有关资料介绍,某些过渡元素对高沸点酸和酯有氧化分解能力,所以说,过渡元素对于白酒老熟的意义应特别予以重视。
在这里要重点说一下,两价金属过渡元素的存在,能够激活、促进人体内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的产生,而人体摄入的乙醇有90%以上在肝脏分解代谢,肝脏细胞主要经乙醇脱氢酶作用氧化为乙醛,然后,在线粒体内经乙醛脱氢酶氧化而降解。
程序升温毛细管色谱法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
白酒中微量的芳香成分十分复杂,可分为醇、醛、酮、酯、酸等多类物质,共百余种。
它们的极性和沸点变化范围很大,用传统的填充柱色谱法不可能一次同时完成分析。
而用毛细管色谱法结合程序升温操作,利用PEG-20M交联石英毛细管柱,以已知物的保留值进行对照定性,以乙酸正丁酯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即可直接进样分析白酒中的醇、酯、醛、有机酸等几十种物质。
采用程序升温毛细管色谱法分析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时所需仪器:
气相色谱仪;FID;色谱工作站;氮气、氢气和空气钢瓶;交联石英毛细管柱;硅橡胶垫;微量注射器;样品瓶;容量瓶等。
测定时的仪器条件:
柱温升温程序(初始温度50℃,恒温6min,然后以4℃/min 的速率提升至220℃,恒温5min);检测器温度250℃,汽化室温度
250℃,载气流速氮气流速100mL/min,分流比为1:100,氢气流速30mL/min,空气流速300mL/min,极性和灵敏度适当,进样量0.2µL。
专业分析实验白酒成分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白酒的成分组成和分析检测的意义。
2.了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的根本组成与原理;3.掌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白酒成分进展定性分析的根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白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其余微量成分〔约2%〕包括有机酸、高级醇、酯类、醛类、多元醇、酚类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
白酒中微量成分虽然很少,却决定着酒的香气、口味和风格,构成了白酒的不同典型性。
在白酒的分析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灵敏度、高别离度,并且简便、快速、准确,故已广泛用作白酒中各种成分分析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是先将样品通过气相别离组分,然后进入质谱仪,可以分别检测各个组分的结构信息,质谱就是用来进展结构分析的,通过对碎片离子峰的分析,推测出化合物的结构。
适合食品、白酒、天然产物、药物、氨基酸、农残、食品中有机物与有毒有害物质的定量、定性分析。
GC-MS主要由三局部组成:色谱局部、质谱局部和数据处理系统。
色谱局部和一般的色谱仪根本一样,包括有柱箱、汽化室和载气系统,也带有分流/不分流进样系统,程序升温系统、压力、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等,一般不再有色谱检测器,而是利用质谱仪作为色谱的检测器。
在色谱局部,混合样品在适宜的色谱条件下被别离成单个组分,然后进入质谱仪进展鉴定。
质谱局部一般由真空系统〔分子涡轮泵〕、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工作站〕等局部组成。
三、仪器和样品7890A-5975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DB-WAX毛细管色谱柱〔60m××µm〕,均为美国Agilent公司产品。
未知酒样。
四、实验条件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为230℃,载气He〔99.999%〕;恒流1.0mL/min,分流比20:1,进样量1µL;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2min,以8℃/min升至230℃。
白酒的组成成分文/张安宁 张建华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量的98%以上。
但决定白酒香型风味和质量的却是许多呈香呈味的有机化合物。
自1960年色谱技术应用到白酒香气成分分析以来,根据各有关科研单位报道的研究成果,在各种香型白酒中至今已发现香气成分有342种之多,根据其化学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1、酸类白酒中的酸一般指的是有机酸,化学上称羧酸。
其特征是分子中含有羧基,除甲酸外,它们的分子可用通式RCOOH来表示。
(1)酸类是形成香味的主要物质,它与其他呈香呈味物质共同形成白酒特有的气味。
酸类还是形成酯类的前体物质,没有酸,一般就不会形成酯。
酸也可以构成其他香味物质。
其单体香味特征如表《酸类的性质和风味特征》所示。
酸类的性质和风味特征有机酸含量的多少是酒质好坏的一个标志,在一定范围内,有机酸含量高,酒质好;反之则酒质差。
含酸量少的白酒,酒味寡淡,香味短,使酒缺乏固有的风格;如酸味过大,则酒味粗糙,出现邪杂味,降低酒的质量。
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114休闲读品到缓冲作用,可消除饮酒后上头和口味不协调等现象。
酸还能赋予酒一定的甜味感,但酸过量的酒,甜味也会减少,也影响口味。
一般优质白酒酸的含量较高,约高于普通白酒1倍,超过普通液态白酒2倍。
白酒中的酸类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两类。
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己酸、辛酸等。
挥发酸从丙酸开始有异臭出现,丁酸过浓呈汗臭味,而戊酸、己酸、庚酸有强烈的汗臭味,但这种气味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又会逐渐减弱,辛酸的臭味很小,反而呈弱香味。
8个碳原子以上的酸类,其酸气较淡,并且微有脂肪气味。
不挥发酸有乳酸、苹果酸、葡萄碳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等。
这些不挥发酸在酒中起调味解暴作用,只要含量比例得当,就能使人饮后感到清爽利口,醇和绵软,但含量过高,则酸味重、刺鼻。
有机酸具有烃基(—CH3或—CH2CH3)和羧基(—COOH),因而能和很多成分亲合,如酸和醇的亲和性强,有形成酯的可能,有利于增加酒香,起着缓冲及平衡作用,使酒质调和。
酸、酯、醇等成分对白酒的影响 白酒的化学成分中98%是水和乙醇,1%—2%是呈香呈味的微量组分。
其中,微量成分决定了白酒的香型和风格。
据茅台酒厂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三大主要香型白酒中的香气成分,茅台酒有963个色谱峰,可定性的有873个;浓香型酒中有674个色谱峰,可定性的有342个;清香型酒中有484个色谱峰,可定性的有178个。
明显比白兰地、威士忌的440个、264个“峰”要多。
名优白酒中,微量香味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酯、醇、碳基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它们的含量虽极微量,但却决定着酒的质量和风味。
一、酸对白酒风味的影响白酒中的酸为有机酸。
适量的有机酸可使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
有机酸含量的多少,因酒的等级、香型和批次等不同而各异,同时,因其刺激阈的不同,在香气和口味上也有不同。
白酒中的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酸。
其中,以乙酸为主,一般在白酒中的含量达5—150mg/100mL,它们对主体香气既起烘托作用,又起缓冲作用。
另一类是以乳酸为主的非挥发性酸。
其次,有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酸等,它们比较柔和,能调和酒味。
由于非挥发性酸具有羟基和羧基,因而能和很多成分亲合,对酒的后味起缓冲、平衡的作用。
酸类成分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
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酸量过大,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尖酸味。
我国白酒的含酸量,一般不超过0.06—0.15克/100mL。
白酒中含有20多种有机酸,它们中有的能够直接影响酒的风味和质量。
如乙酸,是刺激性强的酸味;丁酸,适量能增加“窖香”,过浓则有“汗臭”气味;乳酸,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起调味作用,过多则呈涩味。
二、酯对白酒风味的影响酯是白酒中含量最多的香味成分之一,种类较多,大多以乙酯形式存在,具有水果芳香和口味,使人产生喜悦感。
我国名优白酒多以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三大酯类为主。
它们的含量和相互之间的配比不同,构成了名优白酒不同的风格。
040休闲读品清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特征清香型白酒是最早提出的五大基本香型之一,对它的微量成分的研究时间也比较长。
2010年以前,人们认为清香型白酒所含的微量成分的种类和总量都低于酱香型白酒和浓香型白酒,那是基于当时色谱仪的精度做出的分析判断,但2010年以后,有多处文献报道清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含量也达到了上千种,和浓香型白酒、酱香白酒的总数量不相上下。
2010年以前,当时的认识是清香型白酒的乙酸乙酯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香型酒,绝对含量范围在1800—3100毫克/升左右,因此把乙酸乙酯当作是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占总酯含量的55%以上,相关数据已写入清香型的国家标准。
己醇、丁醇及其乙酯类在清香型白酒中的含量很少,正己醇、正丁醇含量几乎检测不出来,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含量也很低,己酸乙酯的含量范围小于25mg/L,丁酸乙酯的含量小于10mg/L,这些成分的含量如果高于此范围,酒就会出现异香,失去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的风格,在品评的时候就会被评价为等外品。
①清香型白酒中的乙缩醛含量范围在240—680mg/L,乙缩醛是由乙醛缩合而成,新酒中乙缩醛比较低。
酒老熟时间长,乙缩醛就高,乙缩醛会使酒的闻香、口味得到改善,具有干爽的口感特征,它和正丙醇共同构成了清香型白酒爽口、略带苦味的味觉特征。
在酯类里,清香型白酒还含有比较高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绝对含量和两者的比例关系,对清香型白酒质量和风格有很大影响,一般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例为是1:0.6(0.6—0.8),如果乳酸乙酯的含量超过了此比例浓度,就会影响清香型白酒的风格特征。
乳酸乙酯具有香不露头、浑厚淡雅的特征,它还具有不挥发性,和其他多种成分有亲和作用。
乳酸乙酯含量太高,香气就会不够高,如果含量要太少,酒就不够醇甜和醇厚,所以它们保持在上述比例关系比较合适。
丁二酸二乙酯也是清香型白酒中比较重要的成分,虽然在酒中含量很少,但它和苯乙醇组分相互作用,可以赋予清香型白酒香气特殊的风格。
白酒的成分中国白酒是由乙醇、水、微量成分三部分组成,微量成分的提出、检测、研究和应用是我国白酒行业取得的重要技术进步之一。
占白酒总量1%-2%的各种香味成分,习惯上统称为“微量成分”,此种说法似不够确切。
白酒气相色谱的常规定量分析的20种左右的成分,其含量高于2-3mg/100ml,但不能包括所有的微量成分,故称其为色谱骨架成分,这样含义比较明切。
白酒香味成分划分为色谱骨架成分、谐调成分(或协调成分)、复杂成分等三部分进行研究是较为合理的。
1、色谱骨架成分色谱骨架成分是指常规色谱分析所得的成分,约20余种,含量高于2-3mg/100ml。
它们的含量占目前发现的100种物质总量的95%,是白酒香味和味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中国白酒的骨架。
以浓香型白酒为例,普通色谱均能分析出,包括4大酯4大酸、主要是醇类及两种醛,还有戊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戊酸、正丙醇、正已醇、2,3-丁二酮等在内的色谱骨架成分。
香型不同、风格不同、其色谱骨架成分构成也不同。
2、白酒协调成分色谱骨架成分由4类物质组成:乙酯、杂醇、乙醛(乙缩醛)和羧酸。
白酒中任何成分同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即对香和味的贡献,只不过各自的贡献程度、大小不一。
香和味的贡献的总和并非各个成分各自香和味的贡献加单叠加。
在生产中必须解决好四方面的问题:香的协调、味的协调、香和味的协调、风格(典型性)。
研究发现,浓香型白酒的乙醛、乙缩醛、乙酸、乳酸、己酸、丁酸这6种成分就是协调成分,前2中主要是起对香的协调,后4种主要是对味的协调,注意这6种成分含量均超过2-3mg/100ml,属于色谱骨架成分,但它们还起到其他色谱骨架成分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故具有双重作用。
在酒体设计时应将这6种成分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3、白酒复杂成分凡含量小于2-3mg/100ml的香味成分,统称为复杂成分,它们的总含量仅占白酒各种香味成分总量的5%左右,是真正的“微量成分。
其种类数量多,来源多种途径(如原料、曲子、发酵和蒸馏条件等),是影响白酒风味的庞大因素。
一文看懂白酒的化学成分!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水和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包括:高级醇、甲醇、多元醇、醛类、羧酸、酯类、酸类等。
这些决定酒的质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约占1%~2%,但种类很多,同时其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对白酒的质量与风味却有着极大的影响。
酒精酒精的学名是乙醇,乙醇是白酒中除水之外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
乙醇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
其分子式是:CH3─CH2─OH;分子量为46;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 → 2CH3CH2OH + 2CO2酸类酸类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
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大,则酒味粗糙。
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缓冲作用,可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
酸还能促进酒的甜味感,但过酸的酒甜味减少,也影响口味。
优质白酒一般酸的含量较高,约高于普通白酒一倍,超过普通液态酒二倍。
酸量不足,将使酒缺乏白酒固有的风味,但酸量过高则出现邪杂味,降低酒的质量。
因此,规定白酒含酸量最高不超过0.1%。
白酒中的酸类,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两种。
挥发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己酸、辛酸。
甲酸刺激性最强,但含量甚微;乙酸刺激性强,含量也高;含乙酸过量的酒呈尖酸。
丁、戊、己酸为汗臭味,有些不成功的泸型酒含丁酸多,臭气较突出,但在含量稀薄的情况下,与其他香味物质混在一起,也可能成为香气和香味成分。
泸型酒中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乙酸量。
辛酸及碳链更多的脂肪酸呈油臭,但含量不高。
不挥发酸有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等。
乳酸比较柔和,它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量则出现涩味。
乙酸和乳酸是白酒中含量最大的两种酸,它们不但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质,而且是许多香味物质的前体。
一般白酒,乙酸接近乳酸,长期发酵的优质酒,乳酸量大为增加。
酯类白酒中的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类。
白酒营养成分分析报告
白酒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然而,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白酒的营养成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太为人所重视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白酒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白酒的营养价值。
在白酒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乙醇,它是白酒的主要酒精成分。
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其含量通常以酒精度(度数)来表示。
白酒的酒精度通常在30%至60%之间,不同品牌和种类的白
酒具有不同的酒精度。
乙醇是一种高热量的物质,每克乙醇提供7千卡的能量,但无任何其他营养成分。
另外,白酒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营养成分,尽管它们的含量相对较低。
其中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镁、维生素
B等。
这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是由于白酒的含量较低,其对人体的营养贡献相对较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白酒的饮用量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对其营养影响产生影响。
过量饮酒不仅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营养失衡和健康问题。
因此,适量饮酒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饮酒方式。
总之,白酒作为一种饮品,其营养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醇上。
除乙醇外,白酒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但其含量相对较低。
因此,白酒并不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饮品,适量饮用并结合均衡饮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2白酒的特征及对包装技术的要求2.1 白酒的物性分析物性分析要求对产品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进行分析。
以下主要分析了白酒的主要成分和种类。
2.1.1白酒的主要成分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二者约占总量的98%以上,其余的微量成分含量不到2%,其中包括有机酸、酯类、高级醇、醛类、多元醇、羟酸、酚类以及其他芳香族类化合物。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虽然含量极少,但对白酒质量却有极大影响,决定白酒的的香气和口味,构成白酒的不同香型和风格。
乙醇:即酒精。
是白酒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
酒精的含量是衡量酒精度高低的标准,白酒的酒度是以20℃时酒精容量百分比表示的。
酒精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强烈。
酒分子与水分子在酒53°~54°时亲合力最强,酒的醇和度好,酒为最谐调。
酒度高的烈性酒,对人体有害,常年饮用容易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胃、十二指肠、肝脏、心脏、血管都能引起疾病。
从人们健康着眼,降低酒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降低酒度,不仅要克服酒度低出现的混浊现象,而且为了不影响白酒固有的风味,还必须解决一系列难题。
近年来经过技术处理,低度白酒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总酸:酸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
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大,则酒味粗糙。
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
酸还能促进酒的甜味感,但过酸的酒甜味减少,也影响口味。
优质白酒一般酸的含量较高,约高于普通白酒一倍。
酸量不足,将使酒缺乏白酒固有的风味,但酸量过高则出现邪杂味,降低酒的质量。
因此,规定白酒含酸量最高不超过0.1%。
乙酸和乳酸是白酒中含量最大的两种酸,它们不但是白酒的重要香味物质,而且是许多香味物质的前体。
一般白酒,乙酸接近乳酸,长期发酵的优质酒,乳酸量大为增加。
总酯:白酒中的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类。
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变化及其利用
摘要:白酒中98%—99%的成分是乙醇和水,它们构成了白酒的主干,其它1%—2%的成分主要由微量的有机酸、酯、杂醇、醛、酮、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极其微量的无机化合物(固形物)等组成,它们决定了白酒的香和味,构成了白酒的典型性和风格。
而微量成分(或称风味物质、香味成分)的种类及各微量成分在酒中的含量又与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及贮存老熟过程密切相关。
新蒸馏出的酒的口感具有辣、冲、涩、香暴、糟糠及新酒臭等,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老熟陈酿后,酒的燥辣刺激感减小,酒体柔和,香气协调,口味醇厚,余味悠长,这正是因为白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改变了白酒中微量成分的组成和比例,从而提高了白酒的口感质量,保证了酒体的稳定性。
一、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分类
1、根据这些微量成分是溶于水或溶于乙醇,可分成醇溶性微量成分和水溶性微量成分。
2、根据微量成分所包含的官能团不同,可将酒中微量成分分为10大类:酯类、酸类、醇类、羰基化合物、酚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醚类、其他类。
3、按照微量成分在白酒中的绝对含量可把它们分为骨架成分和复杂成分。
4、按微量成分在白酒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主体香成分、助香成分、定香成分、矫香成分、放香成分、前香和后香成分、特征成分、主体成分、调和成分、骨架成分等。
二、白洒中微量成分的来源
1、来自于原料和辅料中的微量成分。
2、酿酒原料在白酒发酵中产生的微量成分。
3、贮存过程中合成或分解的微量成分。
三、提高白酒中微量成分的种类和数量的措施:
1、从原料入手
2、从发酵入手
3、从蒸馏入手
4、从组合勾兑入手
5、从储存入手。
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优质白酒中微量物质成分详细数据气相色谱分析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开始在白酒行业中广泛推广运用的,对推动白酒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气相色谱本身的发展而言,已从填充柱发展到毛细管柱,从只能分析白酒中的20多种物质发展到可分析百余种物质的水平,现做以下介绍。
一、乙醛乙醛似果香,生木气味,稍有剌激感,带涩,白酒中含量在0.15-0.3g/L,略高则带醒气味,正常时味净爽、微甜、较淡,略带酸味,含量超过0.45g/L,醒气味增强,剌激感增大,带辛辣味浓香型白酒含量在0.30g/L左右,酱香型白酒在0.60g/l左右,清香型白酒在0.l5g/L左右。
醛可以增强白酒的特性,提高酒的放香,并使白酒净爽、微甜,还能促进老熟反应,加速白酒的陈酿。
二、甲醇甲醇是毒性较强的一种物质,在前面常规分析中己讲过,色谱分析甲醇快速准确,所以现在以色谱分析代替常规分析,能更有效地加强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监控。
三、甲酸乙酯甲酸乙酯在白酒中的含量很微量,浓香型酒中0.lg/L左右,酱香型白酒0.2g/L左右,清香型白酒基本不含有甲酸乙酯。
它对白酒香味的贡献很大,似桃香或荔校昧,味酸略有涩感。
经测试浓香型白酒中含量在0.15g/L以下为好,有助前香,增加陈味的作用,超过0.15g/L后燥,并略带涩味。
四、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清香型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在浓香型、酱香型等白酒中含量均很高,是形成白酒香味的重要物质,它们的含量在1-3g/L,具有苹果和香蕉的水果香气,含量过高或量比关系失调,会带来上水甘庶的香味,它能促进酒的放香,并有辛、糙感。
五、丙酸乙酯丙酸乙酯在白酒中含量很微量,一般在0.02g/L左右,似菠萝香,略有芝麻香,后味醇净,含量在0.05-0.1以肘香气更好,较浓、净、甜,味爽较长,但前香大。
六、丙酸甲酯丙酸甲酯在白酒中含量更微,一般均以mg/L计,为6mg/L在右,其香气似丙酸乙酯。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一、总酸白酒中有一定的酸类物质,他的少量存在,能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固有的芳香,并对香味成分起缓冲作用。
因此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风味有极大关系。
酸类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
酸类又会影响白酒的甜味感觉,过酸的白酒甜味减少,并失去回甜。
酒中的酸类有挥发性和不挥发性之分,前者是构成就的“后味”的重要物质,后者除对酒的后味有影响还对酒的醇和有影响。
但是,白酒中的含酸量过大时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点酸味,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
白酒中的各种酸类是伴随酒精发酵而产生的,当酒醅在不正常条件下发酵,如发酵温度过高,酸类就会增加,酒醅中的在蒸馏时随之进入酒液中,一般酒尾含酸大于酒身,酒身又大于酒头。
白酒含酸过量是白酒质量不佳的特征,所以白酒所含“总酸”量一般不得超过0.06—0.158/100ml(以醋酸计)。
——中国酒挥发酸即使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酸缺乏香气。
这些酸与白酒的后味关系很大,各种挥发酸各具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分子愈大香欲柔软、后味愈长。
测定的酸低,但香气浓郁。
分子小的酸刺激性强,白酒中曾检出琥珀酸及氨基酸等非挥发酸,但在非挥发酸中,乳酸占在到优势,乳酸比较柔和,但过量呈涩味或使酒出现酸馊味。
琥珀酸、氨基酸呈鲜味,是谷物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因此量小很难左右的,酒风味在挥发酸中,丁酸呈汗臭,己酸柔和,乙酸刺激性强,甲酸尤重。
除甲酸外,这些酸在就内起到调节味道的作用特别是味长有关。
——白酒生产工艺学酸类物质的香气及风格特征,有机酸沸点℃风味特征甲酸100.8闻有酸味,进口刺激和涩感,极强的刺激臭。
乙酸118 醋酸气味爽口带甜,醋酸刺激臭。
丙酸140.7闻有酸味进口柔和、微涩醋酸刺激臭。
但较乙酸淡薄。
丁酸163.2轻的黄油样臭,奶酪腐败及汗臭,似大曲酒气味,能增加窖香。
戊酸87 脂肪臭,似丁酸样气味。
己酸205 较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似大曲酒气味,稀时能增加香气。
庚酸223 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
辛酸237.5脂肪臭,唯有刺激感,放置后混浊同丁酸,但较淡薄。
月桂酸225 月桂油气味微甜有刺激感置后混浊。
乳酸——惟有酸味,酸中带涩,适量有浓厚感,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比较柔和,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浓时则呈涩味,使酒呈馊酸味。
琥珀酸——酸味低,有鲜味。
柠檬酸——柔和,带有爽快的酸味。
酒石酸——酸味中带有微苦。
富马酸——同酒石酸。
氨基酸——呈谷物的鲜美味,是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
异戊酸异丁酸葡萄糖酸酸类物质香气成分的阀值 从单一香味成分感官实验结果看出,每种有机酸各有不同的香气,因其刺激阀值和理解度的差异,在香气和味觉上也有不同。
——白酒生产技术酸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
白酒的含酸量大小对酒质有明显的影响,含酸小酒质寡淡后味短,含酸大酒质粗糙、涩,而是当的酸能起到缓冲作用,增加甜味,而过量影响甜味和风格,因此含酸量一般0.08—0.19/100ml在白酒中乙酸、乳酸、己酸是构成有机酸的骨架,同样决定酒的香型、风格基础和要素之一。
清香型:总酸中75%是乙酸。
浓香型:己酸为主,比例为20—40%,其次是乳酸20—30%。
酱香型:一半是乳酸,构成50%。
酱香型中乳酸含量高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的比例一倍各白酒的酸以清香型为低,浓香型≌酱香型,而构成总酸的主要成分是己酸、乙酸、乳酸、丁酸。
酸共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挥发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
月桂酸7.2异丁酸 8.2癸酸 9.4丁酸 3.4壬酸 >1.1乙酸0.6 戊酸>0.5丙酸20 辛酸15不挥发酸: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柠檬酸等。
白酒香型与酒中酸的关系概念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含量特别高以甲酸、乙酸、丁酸、己酸、乳酸、氨基酸为最多。
浓香型:(以泸州老窖为代表)以丁酸、己酸、氨基酸为主,但含量不及酱香型。
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主要是乙酸其次是乳酸其他酸含量特别少。
香型与“有机酸”含量关系总酸:浓≌酱>清清香型:乙酸>乳酸>己酸顺式(+)酱香型:乳酸>乙酸己酸反式(-)浓香型:己酸>乳酸>乙酸反式(-)各白酒气象色谱检出有机酸一半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己酸、乳酸、庚酸、辛酸等,各种酒的“总酸”以清香型为低,而构成总酸的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酸、乳酸、丁酸,清香型的总酸中75%为乙酸。
浓香型普通一己酸含量为高,所占比例亦高为20——40%其次是乳酸,一般在20——30%之间变化,个别样品至少达50%。
酱香型酒中(代表样品中)有一半是乳酸构成,酱香型中的乳酸含量较高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的比例则高一倍。
如此看出有趣的是乙酸、乳酸、己酸在各香型酒中有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地位,它与各香型中所表现出来是含量上构成“总酸”的比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及特征,与酯相对立。
我们也可以将乙酸、乳酸、己酸看成是构成白酒的有机酸类的固件,同样是决定酒香型、风格的基础和主要因素之一。
——贵州酿酒酸类物质的生成及来源总的来说在发酵过程中,尤其是在固态法自然菌种发酵中,必然会产生各种酸类,他们是伴随乙醇而产生的,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即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而生成)其次乙酸和乙醛也可以氧化醋酸,在微生物和媒介的帮助下,低级的酸也可以逐步合称为较高级的酸,蛋白脂肪也能分解为氨基酸和脂肪酸。
1、由醋酸菌将葡萄糖变成醋酸。
2、由乳酸菌将葡萄糖变成乳酸。
3、由丁酸菌将葡萄糖或含氮物质生成丁酸。
4、由乙醇、乙醛氧化为醋酸。
5、由低级酸合成高级酸(合成发酵)。
6、由脂肪生成脂肪酸。
酸是形成香味的主要物质丁酸带甜,无刺激臭,具有不愉快的气味,浓时非常臭,稀时则发清香,似水果香气。
己酸,有不愉快臭,味刺激辣。
乳酸,有浓厚感,多则发涩,柔和或呈酸味,是一种嗅之愉快感,呈味成分更重要。
酸是形成酯类的前提物质,没有酸一般就不会有酯,酸还可以构成其他香型物质。
二、总酯在白酒中组成香味的重要物质是酯,在白酒中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重,优质酒含量较高平均在0.2——0.6%而普通白酒在0.1%以下。
酯是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地说酯是一种芳香物质,在白酒中能增加香气,一般白酒总酯量应为0.05g/100ml以上(以乙酸乙酯计)粮食酒应为0.1g/100mL以上,微量分析表明我国白酒中酯类超过三十重之多,芳香的酒和名酒中一般含酯量均较高平均在0.2g/100mL以上,白酒中所含各种酯类其香气和对酒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酯类物质的香气及风味特征风味特征酯类沸点℃54.3 似桃香味,伴有涩感,近似乙酸乙酯香气,果香稀薄。
甲酸乙酯77 香蕉、苹果香味,带涩,乙醚状新鲜香气。
乙酸乙酯乙酸142 四梨样苹果香。
乙戊酯乙酸异戊酯香气极好,含量过浓时酒呈现怪味。
乙酸丙酯乙酸正丙酯如乙酸乙酯状,果实香较浓。
乙酸丁酯乙酸正丁酯新鲜爽快的果实香。
乙酸异丁酯苹果及梨的芳香。
乙酸戊酯泸州型茅香型酒的助香。
乙酸己酯丙酸乙酯99 果实芳香、菠萝香味,微涩似芝麻香。
丁酸乙酯120 似菠萝带脂肪臭、爽快可口。
丁酸戊酯丁酸庚酯丁二酸乙酯(琥汾酒的呈香,起重要作用,是汾酒的重要成分之一与汾酒的典型性有重要关系,琥珀酸乙酯的含量比茅台、泸州特曲高二倍。
珀酸乙酯)戊酸乙酯145 似菠萝香,味浓刺舌,日本称吟酿香。
异戊酸乙酯果实香,浓厚的果实香。
戊酸戊酯白酒的助香剂。
戊酸丙酯己酸乙酯167 似菠萝香,味甜爽口,具有大曲酒香,愉快的窖底香。
正己酸乙酯果实香,似红玉苹果香。
己酸庚酯己酸丁酯己酸丙酯庚酸乙酯187 似苹果香略同辛酸乙酯。
正庚酸乙酯果实香。
庚酸己酯辛酸乙酯206 似梨样感,菠萝香与庚酸乙酯均有较好的果实香味。
此外还有很多高级多碳酸、高级脂肪酯、异物酯等,都具有特殊的香味。
正辛酸乙酯同辛酸乙酯和庚酸乙酯。
葵酸乙酯244 似玫瑰香冲鼻放置后混浊。
乳酸乙酯69—70(36mm)香弱味微甜,适量有浓厚感多则带苦涩,过浓时青草味,淡时呈优雅的黄酒味乳酸丙酯月桂酸乙酯269 有月桂香味,带油珠状放置后混浊。
肉豆蔻酸乙酯295 似苹果黄油样。
棕榈酸乙酯185(10mm)无香或油状。
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四烷酸乙酯酯类物质香气成分阀值单位毫克/升乙酸乙酯17乳酸乙酯14乙酸异戊酯0.23月桂酸乙酯0.64丙酸乙酯>4辛酸乙酯0.24棕榈酸乙酯>14乙酸异丁酯3.4丁酸乙酯0.15葵酸乙酯1.1油酸乙酯0.87十四烷酸乙酯>5.7所谓阀值(或称香味界限值)是人们对某些香味成分能感觉到的最低限度,也就是说阀值越小,呈味的作用越大,因此就可以推测每种香味成分在整个白酒中起得作用大小,同时对作为品评参考依据。
香味单位(或香味强度)就是说:白酒各种香味成分的香味强弱,不仅和它在酒中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的香味阀值大小有关。
酯过浓时所呈的臭味(杂味)乙酸乙酯过浓时带有溶剂臭乳酸乙酯过浓时呈青苹果臭涩口苦壬二酸半过浓时有油臭乙醛乙酯过浓时有油臭丁酸乙酯过浓时有汗臭脂肪臭己酸乙酯过浓时呈脂肪臭棕榈酸乙酯过浓时无香或有油臭酯类中的大多数具有水果样芳香,是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成分,酯的单体香味成分以脂肪族1——2个碳香气弱持续时间短,3——5个碳具有脂肪臭,含量不宜超过6——12个碳,6——12个碳的香气浓持续时间长,12个以上的酯几乎没有香气,乳酸乙酯香气弱,但对酒的口味有浓厚带甜的感觉。
——白酒生产技术酯类是白酒香气的重要组分,这些酯类虽然其结合酸不同,但几乎都是乙酯,在个别优质酒中曾发现有乙酸异戊酯,发酵期短的普通白酒在酯类中乙酸乙酯含量最多,除酒精及水外位居第二,发酵期长的优质酒都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这两种酯是传统清香型酒的主体香,但含量要适宜,不能过多,丙酸乙酯在酒内发现不多,丁酸乙酯比丁酸气味好的多,稀薄情况下有水果香,过浓时仍有汗臭,己酸乙酯为泸香型酒主体香气,稀薄情况下有红玉苹果香。
乳酸乙酯有着较柔和的香气,但过多则呈青草味,其他尚有酮酸酯,香气极好,但一般在白酒中含量不多。
——白酒生产工艺在白酒中影响最大几个酯白酒中三大主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白酒中起重要作用的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庚酸乙酯、二丁酸乙酯(琥珀酸乙酯)酯在清、浓、酱香型中的地位己酸乙酯占30——40%、丁酸乙酯4%、乳酸乙酯小于己酸乙酯否则影响风格。
浓香型:基本顺序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甲酸乙酯、丁酸乙酯从含量来看: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甲酸乙酯、乳酸乙酯清香型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但含量适宜不能过多另外汾酒中琥珀酸乙酯也很高,但乳酸乙酯在汾酒中、西凤酒中为主,是主体香气。
乙酸乙酯比其他型中高二倍,乳酸乙酯比其他型高近二倍,其他酯含量极少或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