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喉咙红肿等。
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随有症状明显,患者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恶化。
近年来,关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可能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总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治疗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验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的有效性,并且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们也将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包括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建议。
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为临床上更好地指导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选择是本次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
我们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首先对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
患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才能被纳入研究范围: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喉咙痛、鼻塞等;经临床检测确诊为细菌感染;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或者已停止抗生素治疗超过72小时。
除了基本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外,我们还对患者的病史、基本生活习惯、过敏史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记录。
特别是对于患者过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询问,以排除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关于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本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情况,并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300份处方中,输液治疗192例(64.0%),抗菌药物治疗193例(64.3%),中成药治疗272例(90.7%);其中抗菌药物合并抗病毒中成药注射剂119例(39.7%)。
结论当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执行各种药物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应用水平。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处方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我院药学室随机抽查本院上半年门急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统计处方用药相关情况,分析其使用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利用本院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产生300份门急诊处方。
1.2 方法分别对300份处方相关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患者信息、药品选择、用药剂量、用药途径及联合用药等,根据《处方点评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对处方药合理性分析。
2 结果2.1 处方用药情况 300张处方中,男161例,女139例;所有处方共用药品数:输液503组,口服268条;使用静脉输液方式治疗有192例,其中合并口服药物65例;抗菌药物使用:注射剂型163例,口服剂型29例,注射、口服合并使用1例;抗病毒中成药使用:注射剂型138例,口服剂型89例,注射、口服合并使用45例;300张处方中,合并抗菌药物和抗病毒中成药注射剂型治疗疾病有119例,其中3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中成药和激素三联注射剂型方案。
关于上呼吸道感染,其是咽部、鼻腔或是喉部出现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中占据70%~80%比例的疾病都是因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另外20%~30%比例的疾病都是因细菌感染所引发,其中溶血性链球菌是比较常见的细菌感染类型,流感嗜血杆菌次之。
大多数的病毒性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即便无法予以特殊治疗方法,患儿在一周中也可以自行痊愈,而儿科用药主要是因为患儿身体的特殊性以及家属的期望,希望借助药物的使用减轻患儿的相关症状,缓解患儿所承受的痛苦。
因此,实际治疗中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感染中成药联合的治疗方法,另外也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
1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门诊和住院人数中占据第一位。
该病并不具有季节性特点,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中冬季时节是疾病发生率最高的时间。
上呼吸道通常指的是鼻咽喉会厌和周围的鼻窦等相关组织,可以进行干扰素、表面活性物质和溶菌酶等相关物质的分泌,起到黏膜屏障的效果,针对外来物质存在比较良好的防御机制。
另外,位于上呼吸道的粒细胞、巨噬细胞,借助于介导机体的相应免疫应答,发挥了抑制致病菌的效果。
在上呼吸道出现损伤的情况下,病毒、细菌等侵入到人体呼吸道,会引发存在损伤的呼吸道出现感染的问题。
其中的大部分都是病毒性感染,主要包含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
对于不足6月的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鼻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
对于6月~3岁的儿童,腺病毒与鼻病毒是检出率最高的病毒。
部分患儿是细菌性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另外,混合性感染亦是上呼吸致病的重要原因,例如细菌、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和病毒等。
病原体通常会对患儿的鼻咽扁桃体和喉部位置进行侵犯,引发炎症问题,如果炎症限制在某一局部位置,便根据这一部位炎症命名如急性扁桃体炎,若是向下蔓延会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或是肺炎,所以急性扁桃体、急性鼻咽炎等诊断名词是比较常用的,也可以统一称作是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发布时间:2023-03-07T07:14:50.0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月12期作者:李佳玉[导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李佳玉(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医务室;四川攀枝花617200)在日常生活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问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相关疾病往往容易出现流行问题,从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临床过程中,对于该病,我国通常采用药物的方式加以治疗,然而,由于对相关健康知识缺乏足够了解,部分患者对于用药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缺乏清晰认识,其对于患者药物治疗工作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归纳,希望帮助读者朋友进一步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危害在医疗领域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部以及喉部等上呼吸道组织出现的急性炎症问题,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
从致病因素的角度分析,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发,也有少数可由细菌引发。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在任何年龄段的群体中出现,其中,以儿童与老人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作为高发群体。
与此同时,淋雨、着凉、过劳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有可能增加该病的发生几率。
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流涕、咳嗽、鼻塞、乏力、畏寒、肢体酸痛以及食欲不振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进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指导就目前而言,在临床过程中,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我国通常主张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加以干预,以便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病情的妥善控制,进而促进其健康的持续恢复与改善。
在药物治疗工作开展期间,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持续提升,医疗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应的药物指导工作。
(一)了解常用药物种类1.祛痰药物祛痰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提升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气道通畅性的充分保障。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此类药物可以促进分泌物黏稠度的降低并强化纤毛所具有的清除功能。
本科毕业论文某医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处方用药分析二级学院中药学院专业中药学(中药分析鉴定方向)班级2011级(3)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4月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资料与方法.. (1)3结果与分析 (2)3.1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3.2处方用药味数和剂数统计 (3)3.3用药规律与特点 (4)3.4用药安全性 (9)4讨论 (13)4.1患者与处方基本情况 (13)4.2中药处方用药讨论 (14)4.3用药安全性讨论 (17)5结论 (1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综述 (21)致谢 (28)某医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处方用药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处方分析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用中药以及用量用法,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寻找新的处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门诊部2014年10月~12月期间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处方,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处方基本情况、用药规律与特点、用药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儿童和老人为主,性别差异不明显,一般单张处方以3剂12味药为多,常用的药物以清热药、化痰平喘止咳药、解表药为主,41.51%的药物包括毒性药物有出现用量超标的现象;结论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处方用药品种数多但用药类型相对集中,医师运用中药方剂学有针对性给药,但处方用药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需重视并做进一步改善。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有效率分析【摘要】连花清瘟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药物。
本研究旨在分析连花清瘟胶囊在该疾病中的临床有效率,并评估其安全性。
通过药理作用、临床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广连花清瘟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结论意义在于强调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连花清瘟胶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临床有效率分析,药理作用,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安全性评价,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实验设计,对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风热证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临床有效率,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表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连花清瘟胶囊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实验设计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药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临床有效率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1.3 研究意义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验证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方面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可为中医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急性呼吸道感染130例临床用药分析【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用药非常广泛。
现对我院2006—2007年呼吸内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30 例,男68 例,女62 例,年龄15~92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 岁)。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8 例,肺炎20 例,急性支气管炎62 例。
1.2 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均作血常规,胸部X线摄片,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作心电图,心脏B超,耐药菌株检查及血培养18例。
1.3 用药方法与结果 130 例患者全部应用抗生素,其中单用1种的25 例,合用2种的62 例,应用3种的43 例,抗生素合用抗病毒药的69 例。
经治疗后,痊愈72 例,好转58 例。
2 讨论经对130例住院患者病历分析,发现我院呼吸内科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用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 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凡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均应用抗菌素治疗的情况。
通过对住院患者病例分析发现,130 例中有86 例为病毒感染或合并病毒感染,治疗方案中只有32 例合用了抗病毒药物,多数仅用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解热药合用者89 例,占68.46%,治疗方案存有缺陷。
对病毒感染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对因治疗应为首选方案。
对临床符合一般病毒感染的轻型病例可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除病情严重并疑似细菌感染外,也不宜首选使用抗菌药物[1]。
2.2 不合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合并用药必须有明显的指征,如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免疫缺陷伴严重感染,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较长时间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等,其目的是求其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力,减少药物毒性。
分析中发现,本组130 例病例中有105 例合并应用抗菌药物,其中,合用2种的62 例,合用3种的43 例。
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其中研究组使用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痊愈时间。
结果: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在痊愈时间和医疗费用等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药物使用情况。
研究组使用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在研究组患者中,主要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15例,占30%)、头孢菌素类(21例,占42%)、大环内酯类(14例,占28%)。
所有患者使用的抗毒性药物主要包括:克林霉素、炎琥宁、赖氨匹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定、培氟沙星、美洛西林等。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x2检验,其中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在痊愈时间为(5.04±1.13)天,医疗费用为(99.54±30.41)元;对照组痊愈时间为(8.98±2.32)天,医疗费用为(256.79±37.53)元。
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其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痊愈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
3 讨论
作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就诊的人数也特别多,我院每天接诊的急诊患者有50例左右,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就占15-20例左右。
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再加上其发病时间不受季节和年龄的限制,此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可能继发气管炎、肺炎、急性心肌炎等重症而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旦确诊之后要及时加强治疗[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来说使用一般的抗毒药物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采取抗毒性药物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3]。
然而,目前,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较为严重,由此在就诊的时候,在确定病原微生物种类的基础上,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药物的品种和剂量[4]。
据相关研究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链球菌等[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临床上使用单一的抗生素既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抗毒性药物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使用。
若患者病情不严重且没有混合感染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研究组在痊愈时间和医疗费用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
两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综上所述,探讨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对于合理控
制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进而提高医院的声誉,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任芳,李丽明.芪众颗粒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07):133-134
[2] 全英兰,鲁云鹤.我院门诊病人抗菌药物应用及合理性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1(12):824-825
[3] 杜云.289例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治疗与抗生素治疗效果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2,9(03):367-368
[4] 吕志强,郭晓东,仲华,等.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78-2479
[5] 丁嘉寅,王剑,李旭梅,等.我院急诊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1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