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4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患者部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由于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渐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患者部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由于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临床表现】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躲,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可高达39Y(TC,一般持续2-3天渐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Z URTI f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
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
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Z需积极防治。
(一)定义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 J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 ,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1]。
(二)分类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 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2019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
诊疗指南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疤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
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
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一)定义
上感是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l]。
(二)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
1.普通感冒: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五、疾病健康管理
(一)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受凉、过度疲劳,注意保暖;保待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戒烟;防止交叉感染。
(二)增强免疫力
注意劳逸结合,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寒能力。
(三)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就诊
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 或出现耳鸣、 耳痛、 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或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 眼脸浮肿、 腰酸或关节疼痛者, 及时就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该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
病毒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因为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开始出现畏寒或寒战、发热,接着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四肢疼痛、头昏头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
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
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
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臵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殊抗病毒药物。
1.对症处理;2.注意休息、忌烟、多饮水;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支持、对症治疗(1)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明显者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哮喘、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吲哚美辛直肠给药50mg~100mg/日,50mg/次,孕妇、精神病患者、14岁以下儿童禁用。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方案感冒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急诊内科,儿科最常见的疾病。
本病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其余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西医诊断: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科学》(陆再英,2010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
可伴咽痛。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二症候诊断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二、主要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胸片等。
三、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束表证: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茯苓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2.风热犯表证: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连翘15克、银花15克、桂枝6克、薄荷6克、淡竹叶10克、荆芥10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10克、生甘草5克。
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
简介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是常
见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对上呼
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鼻塞、流涕、喉咙痛、打
喷嚏等症状。
轻度发热也可能出现。
病程多为一周左右。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通常不需要进
行特殊检查。
治疗
1. 对于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当的补充维生素。
患者也可以使用鼻腔冲洗、盐水漱口等方法缓
解症状。
2. 对于有严重症状或高发热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如对乙酰氨基酚。
3. 抗生素不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因为多数上呼吸道感
染是由病毒引起的。
4.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患者尽早就诊,以排除
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主要依靠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
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病程较短,自限性较强。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常规的支持性治疗已足够,不需要过度使用
药物。
同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十分重要,个人卫生惯是预防感
染的关键。
以上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的内容,供医务人员参考。
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调整。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ZYYXH/Tl l-2008)。
(1)诊断要点发热,初起常伴恶寒、咳嗽、头身疼痛。
有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出现核左移。
(2)主要症状:鼻和喉部烧灼感,咽痒或痛、鼻塞、打喷嚏、流涕、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症状:恶寒发热,鼻咽部不适、疼痛。
主要体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二)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脉濡滑。
4.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洪大。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束表证治法:解表散寒。
推荐方药:(1)麻黄汤加味:麻黄、杏仁、桂枝、生甘草、葛根。
(2)葛根汤加减:葛根、桔梗、杏仁、生石膏、桂枝、赤芍、连翘、生甘草、生麻黄、柴胡。
(3)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甘草。
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颗粒等。
2.风热犯表证治法:解表清热。
推荐方药:(1)银翘散加味:牛蒡子、薄荷、生甘草、杏仁、淡豆豉、淡竹叶、连翘、荆芥穗、银花、桔梗、桑叶。
呼吸道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引言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可导致咳嗽、打喷嚏、喉咙痛、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呼吸道感染的种类很多,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肺炎都有可能。
因此,诊断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十分重要。
诊断
- 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如喉咙痛、咳嗽、发热、流清鼻涕等;
- 通过痰液和血液检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 通过X线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肺炎等并发症。
治疗
- 对于绝大多数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是不必要的。
可以通过休息和饮食来缓解症状;
-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治疗,如发热和疼痛的药物、镇咳药、抗组织胺药等;
-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
- 保持手卫生;
- 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 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 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惯;
- 接种相应的疫苗。
总之,对于呼吸道感染,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呼吸道感染,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ICD-10:J06.9)。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由异常气味诱发,经数分钟至1-2小时痊愈。
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
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疾病编码:J06.9)。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对症处理;2.注意休息、忌烟、多饮水;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对症支持治疗(1)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明显者可选用药物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哮喘、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每天1次,每次1片;或复方阿司匹林★(哮喘、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每天3次,每次1~2片;或吲哚美辛★直肠给药50mg~100mg/日,50mg/次,孕妇、精神病患者、14岁以下儿童禁用。
(2)咳嗽、咳痰者可选用药物怯痰药:溴己新片★每天3次,8~16mg/次;或氨溴索★(片剂)每天3次,30mg/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