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士良教授关于影响中药质量因素的认识
- 格式:pdf
- 大小:165.44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的中药药品质量控制中药药品质量控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物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药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关注。
中药药品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药品质量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中药药品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中药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药品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中药药材的质量控制入手。
中药药材是中药制剂的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中药制品的质量。
中药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采集和储存:中药药材的采集和储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合理选择采集时间、采集地点,正确使用采集工具和容器,以及正确的采集方法,能够保证中药药材的质量。
2. 外观鉴别:中药药材的外观鉴别是判断其真伪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中药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
3. 理化检验:通过对中药药材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可以进一步评估其质量。
理化检验包括对中药药材的含水量、挥发性物质含量、灰分含量、提取物含量等指标进行测试。
4. 微生物检验:中药药材中存在微生物的污染风险,对中药药材进行微生物检测是确保其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是中药药品的成品形式,其质量控制需要考虑中药药材和制剂工艺的影响。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药材配方:中药制剂的药材配方是确保其疗效和质量的关键。
药材的选用、比例和配伍要科学合理,并依据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2. 制剂工艺:中药制剂的制剂工艺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制剂工艺要求严格,包括研磨、浸泡、煎煮、过滤、浓缩、干燥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符合规范和要求。
3. 理化检验:中药制剂的理化指标检测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手段。
理化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溶出度、溶解度、PH值等指标的测试。
4. 质量稳定性: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是保证其质量稳定的重要保证。
六大因素影响中药材质量中药材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生长环境、种植技术、采集和制备方法、存储和运输条件、虫鼠害以及品种的选择等。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六大因素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首先,生长环境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应具备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
例如,人参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湿润的土壤和良好的通风条件,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人参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品质。
同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也会对中药材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种植技术的运用对中药材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能够提高中药材的收益和质量。
例如,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浇水、定期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并减少病虫害对中药材的损害。
此外,对种植过程中的采收和处理技术的把握也十分关键,因为错误的采收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和药材的变质。
第三,采集和制备方法的不同也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含有不同的有效成分,因此选择适当的采集时间和部位非常重要。
同时,采集和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方法和温度控制也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采摘后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酶解和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保留和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第四,存储和运输条件对中药材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药材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湿度、温度和氧气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材的变质、霉变和有效成分的流失。
因此,妥善的存储和运输措施对于保证中药材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中药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且应避免与异味和湿气接触。
第五,虫鼠害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虫鼠害会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下降,因为它们可能直接损害药材,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或者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比如通过传播病菌。
因此,在中药材的种植和存储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虫鼠害防治措施,如定期清除杂草、使用天敌等。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药品,其功效不亚于现代医学。
因此,对中药材的质量管控十分重要。
中药材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天气、气候、地形、土壤、空气等与自然环境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中药材的生长、繁殖、发育和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等方面。
例如草本植物夏枯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受病虫害侵袭,使得中药材的质量下降;夏枯草生长地的土壤成分对中药材的药效影响甚大,例如含硫的黄土地上种植的夏枯草会使其具有更强的清热、解毒功效。
二、种植和收获因素中药材的种植和收获也是决定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种植和收获时间、方法以及环境条件都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黄芪的分级与药效呈正比关系,如果在生长期未采摘,等黄芪展开花朵,药效就会减弱;高山茯苓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生长,也影响远东贝母、青衣等中草药的药效与品质。
三、存储和加工因素中药材的存储和加工过程对其质量有很大影响。
中药材保存如果不当,就会导致其质量下降、发霉、虫蛀等情况发生。
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也会影响其含量及来源、质量、成分、药效和形态。
例如人参须的烘干方式和时间是否得当,会影响人参须中的皂甙成分含量和药效;桂皮生晒后,草酸与香豆素等对药效的影响也不同。
四、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指包括采摘、运输、贮藏、处理和鉴别等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中药材的细节处理过程、标准管理、变质、虫害保护等都对中药材的质量影响很大。
例如采摘过程中手法粗糙,会使中药材受损,其药效将下降;因不同耕种环境、食品加工的不同水平、包装的不同、储存过程不同,会导致中药材的污染而影响其品质。
总之,在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厂家和消费者对这些因素需要保持警觉,以达到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目的。
厂家需要严格遵守曾经将会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相应的管控,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并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归属感。
第三章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因素要点:1.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是治病的物质基础;2.中药的来源不同,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均可能不同,故其药效也可能不同3.影响中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品种、产地、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4.中药品质评价的标准: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或生物效应强度为依据。
一、品种(生物的内部因素)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同名异物:指一种中药名称下有多种不同来源的植物(或动物)作相同的药物使用。
例1:白头翁有4科20多种,其中只有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含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皂甙类成分,其余的均不含有。
例2:贯众有6科35种。
例3:络石藤、昆布、金钱草等。
金钱草: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全草广金钱草(药典品)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茎叶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收载的昆布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和翅藻科植物昆布或裙带菜的干燥叶状体。
这两种昆布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药用。
2、同物异名:同一来源的药材,使用不同名称的现象。
大血藤——红藤、鸡血藤3、造成品种混乱主要原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各地用药习惯不同;由于当地资源缺乏而以形态相似的近缘种或功效相似的药物作为代用品使用。
5.中药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不相同,生理活性和医疗作用不同。
6.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即物种不同,控制生物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基因(DNA)是不同的;因此,次生代谢产物(常常是有效成分)的合成、转化和积累亦可能不同,最终造成种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例1: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乌拉尔甘草皂甙乙)存在于: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和粗毛甘草;而云南甘草、刺果甘草和圆果甘草中均未检出上述成分而不可供药用。
例2:麻黄属植物我国有13种3变种,其中有的种几不含生物碱,如膜果麻黄Ephedraprzewalskii和鳞子麻黄 E.lepidosperma。
中药质量控制学习中药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质控方法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质控方法,才能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本文将介绍中药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质控方法。
一、中药质量评价标准中药质量评价标准是对中药质量进行客观衡量和判断的标准体系。
它包括种植、采集、贮藏、加工、制备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特征评价外观特征评价是通过对药材的色泽、形状、大小、纹理等进行观察和比较,来判断药材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外观特征评价一般是通过肉眼进行观察,并可借助显微镜等仪器来进行细致观察。
2. 理化性质评价理化性质评价是对药材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检测和分析,包括药材的含水量、挥发油含量、灰分含量、微生物含量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
理化性质评价可以通过各种化学实验仪器和技术手段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 有效成分评价有效成分评价是对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了解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成分。
常用的有效成分评价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技术。
4. 农药残留评价农药残留评价是对中药材中残留农药的含量和种类进行检测和判断,以确保中药材无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5. 微生物评价微生物评价是对中药材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中药材无污染。
微生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菌落计数法、培养基法等。
二、中药质控方法中药质控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质控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质量控制种植质量控制是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手段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控制病虫害等。
2. 采集质量控制采集质量控制是对中药材的采集时间、方式和采集部位进行规范,以保证采集的药材符合标准要求。
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关键词】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03-022012年12月26日,2012年“全国十大药监之星”颁奖仪式暨弘扬药监职业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随着“欣弗事件”“齐二药”和“毒胶囊”等事件的曝光,对药材的监管也显得越发重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近年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中药材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对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尤为迫切。
1.中药材市场现状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尽管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西医西药广受欢迎,中药在我国医药行业仍将占据着重要位置。
研究表明,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临床疗效[1]、中药成方制剂[2]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我国中药材市场现在还缺乏严格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中药材市场经营不规范,缺乏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中药材市场假劣药品不断,缺乏监管[3];中药材市场相关从业人员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中药材产品农药残留或重金属含量超标[4]。
2.中药材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2.1 地道药材不地道所谓药材的地道,是指特定的药材要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特定的环境下生产,这样才能生产出医用价值高的地道药材。
如东北人参、青藏大黄、天山雪莲等,都要求有特殊的自然环境。
但是,这些对特定环境要求高的药品往往是稀缺药材,供不应求,因此,人们将其进行迁移并人工种植,产品大批量流入市场,虽然供给增加了,却造成了中药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质量下降,地道药材不地道。
2.2 采收不适当中药材的采收,讲求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采摘。
中药材产品的提前采收或过期采收都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但实际采摘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骤变、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动、采收人员的限制等,在错误的时间采用不正确的方式进行采收,从而造成中药材产品质量的下降。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摘要:中药材的相关知识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它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促进它的现代化发展,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中药材质量作为保障医疗效果的根本环节,对于病人病情的缓解和治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藏、销售来综合探讨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药材;质量;影响因素;解决措施近年来,中药材质量的降低严重影响到了祖国医学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如何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相关部门、协会以及中医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振兴中医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将振兴中药材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的对待。
为了有效的遏制目前中药材市场上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应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从中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展开详细的探讨。
1 中药材的种植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这为各种性质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然而地域之间由于生长环境、光照、气候、水份以及土壤等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同一药材在不同地域的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偏差。
比如说河南焦作产的地黄与浙江产的地黄,其所含的主要成份环烯醚萜类就相差甚远;主产于青海、甘肃的大黄与产于黑龙江双城的大黄,两者所含的鞣质含量不同,前者对离体肠管具有兴奋的作用,而后者则会呈现出抑制的作用,虽然属于同一种药物,但两者的药效却大相径庭。
再比如说,从内蒙古移植到湖北的黄芪,因为不含有可以药用的微量元素,因此不得不弃之不用。
因此,古人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说法。
从种植上保障中药材的质量是最根本的做法,具体的措施主要有:首先,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适合的地理环境实施种植。
其次,种植的过程中,要严格关注药材对于气候、土壤、光照的需求以及这些条件变化对药材带来的影响,切实保障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稳定性。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摘要】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化学降解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结构的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本文探讨了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关键词】中药制剂;稳定因素;稳定方法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化学降解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化学结构的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的稳定性。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处方因素主要是指pH值、溶剂、离子强度、赋形剂与附加剂等;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制剂工艺、水分、空气(氧)、温度、光线、金属离子、包装材料等。
这些因素对于中药制剂处方的设计、剂型的选择、生产工艺和贮存条件的确定,及其包装的设计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将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讨论如下:1.1制剂工艺的影响药物的不同剂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同种药物即使制成相同的剂型,因制备工艺的差别亦可以引起药物稳定性的变化。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和成型等阶段,多数需经水、醇和热的处理,各阶段都可能发生一些重要阿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制剂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损失。
1.2水分的影响水分对中药固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特别重要,水分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媒介,固体制剂吸附了水分以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降解反应就在膜中进行。
微量的水分可加速许多药物成分的水解、氧化等降解反应。
1.3空气(氧)的影响氧化也是最常见的药物降解反应,药物分子失去电子称为氧化,有机化学中常把脱氢称为氧化。
制剂中药物的氧化分解,通常是在大气中氧的影响下进行的缓慢的氧化过程,称为自动氧化。
药物氧化的结果,不仅使含量降低,而且可能改变颜色或出现沉淀,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制剂的质量。
空气中氧是引起中药制剂自氧化反应的根本原因。
1.4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
根据Van’t Hoff经验规则,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2—4倍。
由于不同反应增加的倍数可能不同,所以该规则只是粗略的估计。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分析中药材的质量是影响中药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生长环境、种植技术、采收和加工处理等。
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中药材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通常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如林区、山区、河流边等。
而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中药材的生理和化学成分不同,影响其药理活性和疗效。
例如,生长在山区的其中一种中药材可能因为其环境中富含矿物质而具有更高的药效。
其次,种植技术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包括选用适宜的品种、合理的播种密度、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控制等。
例如,对于一些中药材而言,采用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种植方式可以增强其药用价值。
采收是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采收时机和采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应在植物生长的一定阶段,例如花期、果实成熟期等。
此外,还要注意采收方法,避免对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例如,对于根茎类药材,可以选择适当的季节,在植物休眠期进行采收,以保持中药材的活性成分。
加工处理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工处理的目的是保持中药材的活性成分,防止其因氧化、挥发等而降解。
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熏制等。
每种中药材对于加工方法的要求不同。
例如,一些中药材需要经过炒制,以提高其药效;而一些中药材则需要经过蒸制,以去除其毒性。
除了以上因素外,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也会对中药材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挤压和受潮,以防止中药材的损坏;在储存环节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中药材的氧化和变质;在销售环节要选择可靠的销售渠道,避免购买到劣质的中药材。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生长环境、种植技术、采收和加工处理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对于从事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和销售的人员来说,就需要加强相应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三章讲义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经度、纬度、海拔、土壤、水质、空气、气候等)、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运输与储藏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药材外观性状的变化以及药效成分的生成、变化,使药材质量受到影响。
第一节药材的品种、种质与栽培一、药材的品种品种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中,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同一药材,即便是同属植(动)物,品种不同其质量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如厚朴与凹叶厚朴,其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可相差5倍以上;如果是属(如水蛭)甚至科(如小通草)都不同,其有效成分的类别、含量均有很大差别。
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有显著差别的品种,当其被作为同一药材使用时,其质量常难以控制,临床疗效也难以保证。
二、药材的种质种质(germplasm)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能否产生活性物质的前提,是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遗传育种领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以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三、药材的栽培当前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
我国有近200种常用大宗药材为栽培品。
国家大力提倡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于200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药材GAP),对药材生产从种质、栽培、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全过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这有助于提升中药材的质量。
药材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逐步改变分散的、落后的种植模式,形成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才能得到质量优良、稳定、均一、有害物质不超标的药材,为形成中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体系打下基础,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和使中药走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措施首先,种植环境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的种植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和水源等。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进行土壤改良,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避免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
此外,还需要合理规划中药材的种植区域,避免环保问题。
其次,采收方法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的采收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以保证药材的主要成分含量和药效。
此外,还需要遵循科学的采收方法,避免伤害植物,保证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对于一些根、茎和叶片等,需要控制采收的数量,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贮存条件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在贮存过程中,需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霉菌和虫害的滋生。
此外,还需要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以避免对中药材产生影响。
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避免中药材的挤压和震动,以保持其形状和外观。
炮制工艺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包括炙、炒、炮和烘等。
炮制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火候和时间,以保持中药材的特性和药效。
此外,还需要遵循传统的炮制方法,保持中药材的原始性和纯度。
为了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统一管理和监督中药材的种植和采收过程,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者的专业素养,掌握合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此外,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检测和监测,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的科学研究和资源保护,推动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众多,从种植、采收、贮存到炮制,都需要注意。
通过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检测,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浅谈如何提高中药质量中药质量的优分,直接影响着中医疗效的好坏,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
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中药在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诊断正确,处方对症而用药不灵”的局面,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如何提高中药质量,让其在祖国医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影响中药质的一些因素1.1中药专业人才的匮乏,我国目前从事中药基层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是中小学文化程度,仅有少数人具有大中专文化水平。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重经营创收,轻业务技术的现象较严重,使中药行业加工炮制技术人员处于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境地,许多传统的加工炮制工艺失传。
在知识更新换代的如此迅速的今天,为使中药事业蓬勃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必须造就和培养大批中药人才。
1.2中药种类繁多,应用历史悠久,产区广泛。
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语、使用习惯的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的不断涌现,以及同科属生物外形相似等因素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学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及临床性疗效。
①用药习惯的不同,如正品的过路黄应是报春花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而有些地方却用唇形科活血丹属植物长管活血丹的全草,这些品种使用时间已久,一时难以更正过来。
②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
如有报道各地商品生药“白头翁”有16种以上的不同植物来源,“王不留行”有12种同名异物,贯众的同名异物有30余种。
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有的地方称“红藤”,有的地方称鸡血藤。
而豆科植物鸡血藤在某些地区又称“大血藤”。
③历代本草记述不正确。
如苏颂《图经本草》说白头翁如白薇,叶如杏叶,根如蔓青,则不是毛茛科植物。
1.3市场开放,收购部门把关不严,贮藏保管不善。
不按炮制十七法炮制:①由于市场全方位的开放,中药材属农副产品,绝大多数品种可以自由买卖,多种经营,不法分子趁机制假售假掺假使杂。
如用虎刺植物的根茎充当巴戟天,紫茉莉植物的根茎充当天麻,制假金钱白花蛇、虎骨虎鞭、熊胆等。
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材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产地、采收、贮藏和加
工等环节。
首先,品种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中药材含
有不同种类和含量的有效成分,因此其药效也会有所差异。
选择适宜的品
种对于制药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药材的产地也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
水源等环境因素会影响中药材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吸收和代谢活动,进而影
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组成。
采收时间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因此,选择适当的采
收时间,可以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从而提高其药效。
此外,采收和贮藏的过程也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采收时,应
注意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减少损伤和污染。
在贮藏过程中,应控制
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和微生物的污染。
最后,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加工过程中,可以
通过破碎、烘干、清洗等步骤,促使中药材有效成分的释放和稳定。
适当
的加工方法可以提高中药材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产地、采收、贮藏和加工等环节。
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和产地,并
控制采收时间、采收和贮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同时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常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与新方法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我国最早的药典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年版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纲目》
D.《唐本草》
2.影响中药材质量的自然因素有(A)
A.植物遗传与变异
B.采收时间
C.产地加工
D.人为掺假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实施时间为2020年1月1日。
(B)
A.正确
B.错误
4.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基源物种的鉴定。
(A)
A.正确
B.错误
5.近红外分光光度法中波长范围按波数计为4000~400cm-1。
(B)
A.正确
B.错误
6.中药指纹图谱指中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得到的能够体现中药整体特性的图谱。
(A)
A.正确
B.错误
7.相似度评价方法是中药指纹图谱评价的唯一方法。
(B)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我国中药质量控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AB)
A.国家药典标准
B.局(部)颁标准
C.地方标准
D.药品生产企业内控标准
2.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包括(AC)
A.生物效价法
B.性状鉴别法
C.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
D.含量测定法
3.中药指纹图谱包括(ABCD)
A.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B.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C.DNA指纹图谱
D.荧光光谱指纹图谱。
中药质量认识与质量评价分析【摘要】本文将站在对中药质量有一个整体认识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对中药质量进行论述,包括了生物学内涵、化学实质以及本草学属性。
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过程来构建系统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中药质量;质量评价;评级体系;草本学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47-02保证中药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就是对中药质量的认识、控制和评价。
与此同时也与中药生产、研究和临床使用也息息相关。
中药质量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药的产生主要源于大自然,因此,在变异以及生物遗传性上也必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中药质量的差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外界环境因子对生物有机体的作用以及不同中药遗传物质的基础差异。
二是中药质量的二次生成,即通过制备之后,重新获取新的中药化学物质群,制备的过程主要包括了中药的加工和储存、中药的炮制、提纯以及制备成试剂等[1]。
三是中药的给药途径与治疗效果的密切关系。
其主要原因是中药的化学体系具有复杂性。
因此,为了保证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所用中药的原型成分、给药途径、在体内的反应过程(分布、排泄、吸收和代谢等)以及中药的最终“效应成分”。
四是中药的草本学属性。
以上对中药质量的认识为研究的基点,来对中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1 对中药质量的认识中药的质量决定了它的有效和安全性,它是通过生长发育来形成期质量,并在后期通过一系列的制备过程,使其在患者机体内运行的时候充分发挥其功效,进而达到缓解、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也是药物从形成到应用的一个全过程。
1.1 中药质量的本草学属性中药的发展和使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药学是以经验科学为基础,因此,对中药的正确认识是安全、有效用药的关键,而对中药的本草学认识主要包括了产地、品种、功效以及质量[2]。
虽然目前中药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其内涵上却没有得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