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61.48 KB
- 文档页数:3
动物微生态制剂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大全5篇]第一篇:动物微生态制剂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动物微生态制剂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2011-05-10 13:58:47动物微生态制剂最初是由欧洲国家提出并应用于畜牧生产,从1947年发现到现在,科学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
1、发现阶段1947年,Mollgaard首先发现使用乳酸杆菌饲喂猪崽可有效的增加崽猪的体重并改善崽猪的身体健康水平。
2、停滞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正是研究抗生素的黄金时期,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入低潮期。
3、发展阶段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饲用微生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尤其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官方强硬的措施,对饲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方法、剂量和配伍等方面加以限制,同时大力开展研究药物饲料添加剂代用品的可能性,积极鼓励和倡导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推广,使微生态制剂再一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1989年全球微生态制剂总销售额达到7500万美元,1993年达1.22亿美元。
近十年来发展更为迅速,每年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
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应用则是近十几年的事。
目前国内虽然已经有许多生产厂家研究生产出饲用微生态制剂产品,表现出一定的作用与效果,但绝大多数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1998年,国内市场上能找到的微生态制剂产品只有寥寥几种;到了1999年,则一下子多出了10几家产品。
2000年则达到1998年的5倍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微生态制剂市场前景的广阔。
但毕竟我国的微生态制剂市场起步较晚,研究和开发尚待深入,许多问题尚未完全弄清楚,加之微生态制剂本身的不稳定性,国内从上到下还没有对其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同时,广大用户思想认识水平有限,更有投机市场者存在,因而导致了当前国内微生态制剂市场较混乱的局面。
4、应用现状国外应用现状:在国外,饲用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在理论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5-11-10作者简介:孔海英(1970-),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食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及其制品检测分析。
文章编号:1009-0924(2006)01-0004-04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应用前景孔海英1,孟宪梅2(11吉林省食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吉林长春 130033;21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系,吉林长春 130062)摘要:动物微生态制剂是由正常菌群微生物所制成的一类生物制品,它可通过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来预防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它可用于作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是无毒、无污染的产品,在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有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就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产生种类、作用机理、生产工艺、存在问题、质量控制、作用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动物微生态制剂;研究;应用中图分类号:S 816.7 文献标识码:A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用于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的具有直接通过增强动物对肠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从而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药物或饲料添加剂[1]。
由于它是由正常菌群微生物所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又称为活菌剂或生理菌苗[2]。
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成本低、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界同仁的首肯。
它不但可以防病治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且能改善动物健康状况,降低畜禽产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养殖环境及粪便中氨气、硫化氢、有机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美国FDA (1989)规定允许饲喂的微生物约40多种。
我国农业部(2003)公布的可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菌种有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15个菌种。
2024年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饲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畜禽饲养领域的生物技术产品,能够改善动物消化系统的微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对当前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
3. 市场驱动因素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的快速增长有以下几个驱动因素:3.1 养殖业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肉类、乳制品和鸡蛋等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养殖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提高产能和养殖效益。
饲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疾病发生率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养殖业的广泛应用。
3.2 食品质量与安全关注近年来,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饲用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畜禽养殖中的抗生素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3.3 政策支持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推行了一系列饲养技术和绿色养殖的发展措施。
饲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技术产品,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鼓励。
4.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制剂生产商和供应商。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知名的养殖企业、制剂生产商和研究机构等。
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积极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
同时,市场上的竞争也促使企业加强营销与渠道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养殖业要求的提高,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8 ·2021.24Experimental research | 试验研究0 引言抗生素过量使用和滥用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凸出,导致畜牧产品安全性下降。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人工分离正常菌群,在特殊加工工艺下制成的活菌制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将其定义为“可直接饲喂的微生物”。
因此,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安全、绿色、无公害的非营养性饲料调节剂,可促进宿主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畜禽抗病力、生长和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和养殖环境,已被作为饲料调节剂广泛添加于畜禽基础日粮中,促进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
1 促进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动物机体在正常情况下,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有益菌群处于优势地位时,动物机体可正常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为机体生长生产提供物质能量。
但当消化系统内的微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可能引发腹泻、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微生态制剂通过人为添加的方式增加胃肠道内的有益菌群数量,促进消化道内微生态系统平衡,为动物免疫力提高提供保证。
谢大识等研究发现,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 (Ⅰ组)、200 mg/kg (Ⅱ组)、400 mg/kg (Ⅲ组)、800 mg/kg (Ⅳ组)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与对照组(不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相比,Ⅱ组、Ⅲ组、Ⅳ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盲肠乳酸杆菌数、盲肠双歧杆菌数、粪便乳酸杆菌数、粪便双歧杆菌数、脾脏指数、IgG 含量、IgA 含量、IL-2含量、IL-4含量、IFN-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腹泻率、盲肠大肠杆菌数、粪便大肠杆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明显降低仔猪腹泻率,促进消化道微生态平衡,同时提高免疫功能[1]。
匡娜等研究发现,凡纳滨对虾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低剂量组)、1%(中剂量组)、2%(高剂量组)的甘蓼复合微生态制剂,与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相比,中剂量组对虾血清酚氧化酶(PO )和酸性磷酸酶活性(ACP )显著升高(P<0.05),且使用甘蓼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三组对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 )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可提高对虾相关酶活性进而促进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提高[2]。
国内外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最早研究和应用畜禽微生态制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蒙哈德(Mollgaard)首先发现使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可有效的增加仔猪的体重并改善仔猪的身体健康。
然而20世纪50、60年代正是抗生素研究、生产和使用的黄金时期,导致微生态制剂研究和开发工作处于低潮,一段时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80年代中期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添加剂,虽然近10年来发展很快,但其使用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
这主要由于缺乏对动物正常及病态状态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对肠道做生物和寄主之间的互相作用方面的研究更少。
只有更深入的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动物生长发育和保健中所起的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新型微生态制剂的高效、安全。
1猪、鸡肠道微生态学的最新研究进展1.1猪、鸡肠道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结构组成与所有的脊椎动物一样,仔猪和仔鸡的胚胎处于无菌状态,分娩时由于仔猪受到母体产道、粪便及环境微生物的影响,在出生后的3~4个小时,肠道内开始检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兼性厌氧菌作为第一批在仔猪肠道定植的菌株是由于仔猪初生时肠道内环境中高溶解氧。
高氧化还原电位等选择的结果。
动物初生24小时之后,大肠杆菌和链球菌菌数达到108。
48小时仔猪肠道内开始出现可以在微氧环境中生存的乳酸杆菌,72小时专性厌氧菌、拟杆菌开始在肠内定植。
然而以上的描述只是一个理论模式,仔猪体内的菌群发育情况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Muralidhara(1977)的研究报告指出,仔猪出生后4个小时粪便中可以检测出乳酸杆菌,而8个小时之后才检测出大肠杆菌。
Monghan(1992)发现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最初出现在仔猪粪便中的时间各仔猪明显不同,从25个小时开始到出生后7天都有发生。
Katouli(1995,1997)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仔猪的肠道菌来源,发现母猪是仔猪前两周内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源,然而对大肠杆菌基因型的分析却证明环境因素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2024年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饲用微生态制剂是指将特定的微生物(如益生菌、酵母菌等)应用于畜禽养殖中,以调节动物消化系统微生态平衡、促进养殖动物健康和生长的一种产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畜禽健康的关注度增高,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不断扩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与趋势市场规模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元。
市场趋势1.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养殖业也面临着压力,进一步促使养殖户采用更加可靠和安全的产品,饲用微生态制剂就成为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2.抗生素替代品需求增加:由于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对畜禽养殖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近年来相关政策出台,饲用微生态制剂逐渐取代传统抗生素,成为畜禽养殖业中的替代品。
3.生物技术进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技术在饲用微生态制剂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提升。
市场机遇与挑战市场机遇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对畜禽产品需求的增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优质农产品需求增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对畜禽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技术进步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发和应用新型的饲用微生态制剂有望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
市场挑战1.市场竞争激烈: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法规限制:饲用微生态制剂涉及到农业生产,相关法规和政策限制较多,企业需要积极配合相关政策,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规定。
3.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较为困难,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
发展策略与建议为了抓住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的发展机遇,企业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投资研发:加大对饲用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果。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摘要: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支撑的活菌制剂。
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及无抗药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由于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是效果好、成本低且不污染环境,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1947年,外国学者首次用乳酸杆菌饲喂仔猪后发现,乳酸菌可有效改善猪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
但微生态制剂一直没有得到深人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逐渐被实际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Lioyd(1997)试验证明,乳酸菌对肠道致病菌有颉颃作用。
Schillinger(1989)发现,乳酸菌可预防消化道疾病并有促进宿主生长的作用。
Sorokulova(1998)研究发现,饲喂益生菌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 CO)(1989)规定了43种允许饲喂的微生物。
我国微生态制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部(1999)第105号文件公布允许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是12种。
目前,我国的年使用量已超过l 000 t。
1微生态制剂的定义与分类1.1定义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的活菌制剂。
较早被称作益生素和促生素,国内亦称为微生态制剂。
在美国被命名为DFMs(直接饲用微生物)。
欧盟委员会将其命名为微生物制剂。
根据《动物微生态学》(何明清,1998)理论,机体通过补充外源有益菌群,使消化道内有益菌群迅速生长繁殖,并建立种群优势。
微生物制剂的抗病促生长机制尚处于假说阶段,即菌体自身的蛋白质、维生素及代谢产生的多种抑菌物质和酶类共同实现其促生长作用。
1.2微生态制剂的分类1.2.1 按成分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大类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
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益生元是能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和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和野生植物)等。
2023年饲用微生态制剂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饲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基础,通过添加微生物菌株和相关饲料添加剂,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随着人们对动物禽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产品特点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对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饲料微生态制剂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市场主要分布在农业养殖发达地区,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地。
此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动物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二、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饲用微生态制剂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新的菌种和配方不断被开发出来,产品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抗生素、激素和其他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受到限制,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发展。
2.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禽畜养殖过程中激素、抗生素使用的限制也越来越多。
饲用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天然、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需求。
因此,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
3. 政策扶持: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不断出台。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推出了培育微生态产业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推动饲用微生态制剂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产品特点1. 多功能性:饲用微生态制剂除了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外,还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免疫力等功能,能够全面提升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2. 环境友好:饲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害。
3. 安全可靠:饲用微生态制剂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管,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安全可靠,不会对动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