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基础作业答案4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1
《建筑制图基础》作业1-4答案作业1:一、根据立体图中各点的空间位置,画出它们的投影图。
(作图过程:从立体图中1:1量出X、Y、Z坐标,画出A、B、C、D四点的三投影图。
)二、已知A、B、C三点的两面投影,试求出第三投影,并作出立体图。
(作图过程:从三投影图中1:1量出X、Y、Z坐标,画出A、B、C三点的立体图。
)三、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25mm,下方10mm,前方18mm,求出B 点的三面投影。
并完成A点的第三投影。
作图过程:从三投影图中1:1量出B 点与A点的X、Y、Z坐标差(△X=25mm;△Z=10mm;△Y=18mm),画出A、B两点的三面投影图。
四、画出直线的第三投影,判断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标出各特殊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答案:见教材第43页表3-2。
五、画出平面的第三投影,判断各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标出各特殊位置平面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答案:见教材第58页表3-4。
六、在三角形ABC内取一点D,使其距H面12mm,距V面20mm。
答案:七、在三角形ABC内作一距V面15mm的正平线。
答案:八、完成五边形的正面投影(已知AB为侧平线)答案:(作图方法:在平面内作辅助线法解题)九、在AB线段上取一点C,使得AC︰CD=2︰3十、已知C点在AB线段上,求C点的水平投影(用两种方法)。
十一、已知M、N两点在ABC平面上,补求它们的第二投影。
十二、已知AB、CD两直线相交于K点,求AB直线的正面投影。
十三、已知AB线段的正面投影和对V面的倾角β=30°,补全其水平投影。
十四、求点A到直线CD的垂直距离。
十五、求直线AB与P面的交点,并判别直线AB的可见性。
十六、求直线MN与ABC平面的交点,并判别直线MN的可见性。
《建筑制图基础》作业2一、求下列立体的第三面投影及表面上各已知点和直线的三面投影。
(1)求六棱柱表面A点、B点的三投影。
(2)二、求下列曲面立体的第三面投影及其表面上各已知点和直线的三面投影。
建筑制图基础作业(1-4)建筑制图基础作业(1-4)一、引言建筑制图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图纸,将建筑设计方案具体化。
本旨在介绍建筑制图基础作业的相关内容,包括平面图的绘制、比例尺的运用、符号标记的使用等。
二、平面图的绘制1. 纸张选择与准备1.1 选择适合绘制平面图的纸张类型,如白图、巴卡纸等。
1.2 调整纸张大小和方向,根据需要确定绘制区域。
2. 绘制图框和边线2.1 在纸张上绘制图框,包括标题、比例尺、绘图单位等。
2.2 绘制边线,确保边线清晰、直线不弯曲。
3. 绘制建筑物轮廓3.1 确定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在纸张上使用直尺和铅笔绘制建筑物的轮廓。
3.2 根据实际尺寸比例,在纸张上按比例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形。
4. 填充建筑物内部布局4.1 使用绘图符号和线条表达不同功能区域,如房间、走道、门窗等。
4.2 根据设计方案,在纸张上填充建筑物的内部布局,注意使用不同线型和颜色。
5. 添加文字说明与标注5.1 使用标准字体和字号,在图纸上添加文字说明建筑物的功能和布置。
5.2 使用符号标注重要的尺寸和细节,如墙厚、柱子位置等。
三、比例尺的运用1. 比例尺的定义与意义1.1 比例尺是表示绘图尺寸与实际尺寸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1.2 正确选择和使用比例尺能够保证绘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 常用的比例尺类型2.1 数字比例尺:如1:100、1:50,表示绘图尺寸是实际尺寸的多少分之一。
2.2 尺盒比例尺:使用一个专用的比例尺器进行测量,直接确定绘图尺寸。
3. 比例尺的绘制方法3.1 在平面图上选择一个合适的长度作为基准单位。
3.2 使用工具(尺、直角三角尺等)在绘制平面图时按照比例将图形绘制出来。
四、符号标记的使用1. 符号的分类1.1 墙体符号:用线型和颜色表达不同类型的墙壁。
1.2 室内家具符号:用简化的图形表示室内家具的位置和布置。
1.3 门窗符号:使用特定标识表示门和窗的类型和位置。
题目:基本形体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
选项A:立方体和长方体
选项B:棱柱体和棱锥体
选项C: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
选项D:正方体和球体
答案: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
题目:正三棱柱放置位置为上下三角形底面为水平面,则其W面投影形状为()
选项A:直线
选项B:三角形
选项C:矩形
选项D:不能确定
答案:矩形, 直线
题目:正三棱柱放置位置为上下三角形底面为水平面,则其V面投影形状轮廓为()选项A:矩形
选项B:直线
选项C:三角形
选项D:不能确定
答案:矩形, 直线
题目:下列关于棱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A:棱台的两个底面为相互平行的相似的平面图形
选项B:棱台是棱锥顶部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切割后形成的
选项C:正四棱台上下底面为水平面,左右侧面为正垂面,则前后侧面为铅垂面
选项D:所有的棱线延长后仍应汇交于一公共顶点,即锥顶
答案:正四棱台上下底面为水平面,左右侧面为正垂面,则前后侧面为铅垂面
题目:下列各形体均属于曲面立体的是()
选项A:三棱锥、圆锥、四棱锥
选项B:三棱锥、三棱台、立方体
选项C:三棱台、四棱台、无棱台
选项D:球体、圆锥体、圆柱体
答案:球体、圆锥体、圆柱体
题目:某圆柱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其上下底面为水平圆,则圆柱面上各素线为()选项A:水平线
选项B:铅垂线
选项C:侧垂线
选项D:正平线
答案:铅垂线
题目:下列关于圆锥及投影作图方法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建筑制图基础》作业1-4答案作业1:一、根据立体图中各点的空间位置,画出它们的投影图。
(作图过程:从立体图中1:1量出X、Y、Z坐标,画出A、B、C、D四点的三投影图。
)二、已知A、B、C三点的两面投影,试求出第三投影,并作出立体图。
(作图过程:从三投影图中1:1量出X、Y、Z坐标,画出A、B、C三点的立体图。
)三、已知点B在点A的左方25mm,下方10mm,前方18mm,求出B 点的三面投影。
并完成A点的第三投影。
作图过程:从三投影图中1:1量出B 点与A点的X、Y、Z坐标差(△X=25mm;△Z=10mm;△Y=18mm),画出A、B两点的三面投影图。
四、画出直线的第三投影,判断各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标出各特殊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答案:见教材第43页表3-2。
五、画出平面的第三投影,判断各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并标出各特殊位置平面对投影面倾角的真实大小。
答案:见教材第58页表3-4。
六、在三角形ABC内取一点D,使其距H面12mm,距V面20mm。
答案:七、在三角形ABC内作一距V面15mm的正平线。
答案:八、完成五边形的正面投影(已知AB为侧平线)答案:(作图方法:在平面内作辅助线法解题)九、在AB线段上取一点C,使得AC︰CD=2︰3十、已知C点在AB线段上,求C点的水平投影(用两种方法)。
十一、已知M、N两点在ABC平面上,补求它们的第二投影。
十二、已知AB、CD两直线相交于K点,求AB直线的正面投影。
十三、已知AB线段的正面投影和对V面的倾角β=30°,补全其水平投影。
十四、求点A到直线CD的垂直距离。
十五、求直线AB与P面的交点,并判别直线AB的可见性。
十六、求直线MN与ABC平面的交点,并判别直线MN的可见性。
《建筑制图基础》作业2一、求下列立体的第三面投影及表面上各已知点和直线的三面投影。
(1)求六棱柱表面A点、B点的三投影。
(2)二、求下列曲面立体的第三面投影及其表面上各已知点和直线的三面投影。
建筑制图基础▲(19秋)形考作业4下列图示内容中,不属于建筑平面图的内容的是()。
A:新建建筑定位
B:墙柱的位置
C:楼梯的安排
D:门窗的位置
答案:A
下面有关于正等轴测图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与轴测轴平行的直线均可直接量取
B:三个面的变形程度一致
C:适用于需要强调正立面的表达
D:不能直接利用平面或立面作图
答案:C
某点的坐标值为(10,20,30),则该点到V面的距离为( )。
A:10
B:20
C:25
D:30
答案:B
下面关于正平面的论述,错误的是()。
A:V面投影反映实形
B:H面投影积聚为直线
C:W面投影积聚为直线
D:H面投影反映实形
答案:D
下列命令中英文对应错误的是()。
A:点→POINT
B:直线→LINE
C:矩形→PLINE
D:填充→SOLID
答案:C
圆柱体的截交线不可能是()。
A:圆形
B: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