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821.83 KB
- 文档页数:12
课题第14课《平凡的世界》课标要求1、分析作品中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节选部分的情节和孙少平做客时的心态;探究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中孙少平这一类型人物的感受与理解;立足自我,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提高个性化深入阅读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课前预习,学生自主查阅作家作品资料为基础,课堂上从小说的情节、关键语句、细节、心理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切入,分析归纳概括孙少平的人物的精神品质;在阅读与鉴赏,小组合作交流中,运用联想等有理有据表达自己对孙少平等人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少平平凡而卓越的品质;学习他面对苦难的哲学和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坚韧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深入探究孙少平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精神品质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现实生活,评议孙少平这一类型人物的不平凡的地方。
教学过程环节一孙少平的心理成长教学目标通过课内节选和课外延伸阅读,比较不同时期孙少平的心理特征,体会其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导入:视频《经典咏流传——苔花如米小》教师语:乌蒙山的孩子销量,沉稳淡定、清澈淳朴的声音打动了我们,是支教老师梁俊发现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让他们有机会和勇气站在央视的舞台上。
老师和孩子们都是平凡人,就像是生长在角落里的微不足道的苔,虽然阳光照不到,却仍然悄悄地绽放。
正如梁俊自己所言,我们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但是我们就是要活得有意义,要找到生命的价值。
学习方法板书设计自卑——自信平凡——不平凡教学反思《做客》是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十四课的一篇课文,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节选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学生时期的孙少平去田晓霞家做客的一件事从中能够看出学生时期的少平是自卑伴着自尊。
第14课《平凡的世界》——做客(对应学生用书P71)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惊蛰.(zh é) 2.嫩.芽(n èn ) 3.镢.头(ju é) 4.臭气熏.天(x ūn ) 5.沟岔.(ch à) 6.一瞥.(pi ē) 7.膝.盖(x ī) 8.烩.粉条(hu ì) 9.火烧火燎.(li ǎo ) 10.窘.迫(ji ǒn ɡ) 11.揶揄..(y é y ú) 12.抠.手指(k ōu ) (二)多音字1.笼⎩⎪⎨⎪⎧ 笼.罩(l ǒn ɡ)笼.子(l ón ɡ) 2.晕⎩⎪⎨⎪⎧ 头晕.(y ūn )晕.船(y ùn ) 3.磨⎩⎪⎨⎪⎧ 消磨.(m ó)磨.面(m ò) 4.模⎩⎪⎨⎪⎧模.样(m ú)模.范(m ó)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影响。
课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人物及故事的背景。
写主人公之一孙少平在1975年二三月间考上了高中,但因家庭贫困,每天都在受着饥饿的煎熬。
最让他痛苦的是贫穷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
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
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他无尽的生活信心。
他的同学郝红梅也与他处境相似,同病相怜,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
他有个哥哥孙少安与本村的润叶关系很好,润叶在县城教小学,润叶的弟弟润生和少平一班,这时润叶让润生给少平捎信让他去一趟。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3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 2 教学过程: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是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有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刻苦奋斗的精神。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高中接触到这部小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极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的,很需要外界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一、作家作品介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案吴郑炉一、教学目标:1、把握这片节选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初步感知整篇文章。
2、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学生结合自身有所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和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发给学生导学案,提出问题,课前准备。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归纳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六、教具方式:ppt课件、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节选(白茫茫一片雪,一个特殊的高中生……)(通过白茫茫一片的天地与一个特殊的高中生对比,特别是他的眼泪,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题。
)二、解析文本:(一)这篇节选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主要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为下面的人物、环境等做铺垫。
)示例:本文记叙了孙少平到田润叶二爸家做客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孙少平的贫困状况和受邀请、内心的矛盾和逃避、做客经过、接受润叶姐的嘱托等内容,以孙少平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分析孙少平:1、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体现孙少平内心变化的语句,感受他的心理变化。
心境平和(一大段景物描写衬托出的心情)——变得惶恐,不知所措(细致的心理描写)——心中有了某种威压感、紧张(心“咚咚”的跳着)——自卑感回到心中(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心情无比轻松(景物描写: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
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
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
多么好呀,春夜!)(学生讨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的什么心理状态。
)明确:身处贫困中的孙少安有一种自卑心理,他对物质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平凡的世界·做客》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孙少平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他的内在品质;了解润叶形象的特征和塑造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人物的生存状态;立足文本,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平凡的内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生存状态,体会平凡的内涵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的乡土文学单元。
本单元两篇小说都是表现乡土文学特点的佳作选段,乡土文学,一般指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茅盾更进一步指出“乡土文学”最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
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
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层更深层次的理念与思想。
教材中选取这样一篇代表作,也是想让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和其中的人物对话,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态度,对于今天的学生很有好处。
学情分析:虽然对于乡土一词,学生并不陌生,可面对不同于东北黑土地的黄土高原,面对几十年前,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面貌,同学们还是很陌生的,特别是对于文中人物贫穷的生存状态,更是难以感同身受。
因此,了解人物心理和精神世界时会有差异。
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物质上的充足反而使他们精神空虚,意志薄弱,因此,作为同样是高一学生的孙少平身上的品质更值得他们认识和学习,甚至应该树立成为这一代人的精神偶像。
教学过程1、导入: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死后墓碑上的悼词写了这样一句: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14.《平凡的世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基本能把握小说欣赏的方法,选修课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欣赏小说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3重点难点把握人物形象,训练提高学生小说阅读理解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有一位作家在他的新书的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
”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
”这样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却匆匆地走了,在那部可以不朽的作品刚刚出版之后,年仅42岁。
他在书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他做到了,他离开我们十余年了,他今天仍然借着作品与读者讨论、对话,而今后,他的心血也应当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中烁烁生辉的一部分而为人珍惜。
他就是以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那部作品就是《平凡的世界》。
路遥以《人生》名世,在《平凡的世界》之后便不再平凡,曾为学界出过许多无法解答的人生命题与假设,然而他却通过自身的生命感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丰收。
今天的路遥已非路遥,已经变成为拥有某些高度的里程碑式的存在。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活动2【活动】教学环节二.作家作品介绍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