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红高粱---罗汉大爷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739.00 KB
- 文档页数:21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课例分析撒等愿職趣—“《红高梁》之罗汉大爷”课例杨帆(邢台市第19中学,河北邢台054000)关键词:中学语文;原生态阅读;思辨式阅读;拓展式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21 )11-0060-05教学设想: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阅 读整本书、大部头,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师生 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要带领学生品读重要名著节选,贴近文本细致 分析,层层递进深人阅读,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 豹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立足原生态阅读 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思辨式阅读中把握人物 形象,在拓展式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进而帮助 学生增进对整部作品主题的把握。
本课是髙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烽火岁月”中的一篇小说节选。
选自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
—、导入新课师:这张照片上的四个人是谁,大家知道吗?这张照片拍摄于1987年,在山东高密也就是莫 言的家乡拍摄电影《红高粱》。
拍摄间隙,莫言作为东道主请张艺谋、巩俐、姜文去他家吃饼。
在 莫言家的院子里,三位男士和巩俐一起留下了 这张珍贵的合影。
据说吃饭当天姜文一不小心 把莫言家里唯一一个暖水壶踢爆了。
莫言情商 很高,赶忙打趣说道:“这电影肯定会爆!”果不 其然,这个电影火爆至极,获得了 1988年柏林 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熊奖!那一年,电影在国内 公映卖出票房4000万,你可要知道,当时的电 影票四毛五一张,1988年的4000万是什么概 念?大约相当于电影观影人次超过了 4亿!那么 我们不禁想问,电影、著作《红高粱》为什么如此 吸引人呢?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 进原著《红高粱》,体验文字的力量,感受作品的 魅力。
二、学习过程第一部分:原生态阅读(一) 初读体验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红高粱》这部作品的 内容梗概。
18《红高粱》罗汉大爷罗汉大爷只是普通的农民,日本人来了,打破了他惯常的生活。
被抓去当苦力、被监工打骂,他想跑;看见别人跑了,他也跑了;跑了又挂念两头大黑骡,又回来拉骡子。
可是骡子竟然不认他,踢他,这让罗汉大爷“心头火起”:“竟然不认主人啦”——“好两个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至此,罗汉大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爆发出来。
[技法点拨]倒叙的技巧:1.先写事件结局。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事情的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2.先写后面发生的事情。
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到“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要运用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以及前后照应。
3.倒叙时要精心设计,不可截下一段就轻易地往前提,那样会弄巧成拙。
4.开头倒叙部分,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
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
⊙精彩运用请运用倒叙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文字。
【示例】同样在下雨,同样在出租车里……一切同那个雨夜完全一样,我听着车外的雨声,再也抑制不住我的思绪……那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家,可天空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
车到了小区门口,我匆匆掏出几张搞得乱七八糟的纸币当作七元钱付给了出租车司机后便冲进了雨帘。
“小伙子!小伙子!”淅淅沥沥的雨中隐约传来几声呼喊,我并没有在意。
而身后的呼唤愈来愈清晰,脚步愈来愈急促,我终于停了下来,回头一看,昏暗的路灯下出现了那位出租司机四处奔波而憔悴的面孔,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中分明闪着真诚。
“小伙子!对不起,我忘找你钱了。
”他憨厚的一笑,边说边塞给我几张皱皱巴巴,没沾一点雨星的钱。
我愣住了,明明是我交错了钱,他却说忘了找我钱。
我刚要说“谢谢”,他已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了……今晚,当我递给出租车司机一分不差的七元车费,听着车外唰唰的雨声时,我又想起了那位真诚的出租车司机。
18 《红高粱》罗汉大爷罗汉大爷只是普通的农民,日本人来了,打破了他惯常的生活。
被抓去当苦力、被监工打骂,他想跑;看见别人跑了,他也跑了;跑了又挂念两头大黑骡,又回来拉骡子。
可是骡子竟然不认他,踢他,这让罗汉大爷“心头火起”:“竟然不认主人啦”——“好两个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至此,罗汉大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爆发出来。
[技法点拨]倒叙的技巧:1.先写事件结局。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事情的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2.先写后面发生的事情。
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到“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要运用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以及前后照应。
3.倒叙时要精心设计,不可截下一段就轻易地往前提,那样会弄巧成拙。
4.开头倒叙部分,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
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
⊙精彩运用请运用倒叙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文字。
【示例】同样在下雨,同样在出租车里……一切同那个雨夜完全一样,我听着车外的雨声,再也抑制不住我的思绪……那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家,可天空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
车到了小区门口,我匆匆掏出几张搞得乱七八糟的纸币当作七元钱付给了出租车司机后便冲进了雨帘。
“小伙子!小伙子!”淅淅沥沥的雨中隐约传来几声呼喊,我并没有在意。
而身后的呼唤愈来愈清晰,脚步愈来愈急促,我终于停了下来,回头一看,昏暗的路灯下出现了那位出租司机四处奔波而憔悴的面孔,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中分明闪着真诚。
“小伙子!对不起,我忘找你钱了。
”他憨厚的一笑,边说边塞给我几张皱皱巴巴,没沾一点雨星的钱。
我愣住了,明明是我交错了钱,他却说忘了找我钱。
我刚要说“谢谢”,他已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了……今晚,当我递给出租车司机一分不差的七元车费,听着车外唰唰的雨声时,我又想起了那位真诚的出租车司机。
18《红高粱》罗汉大爷罗汉大爷只是普通的农民,日本人来了,打破了他惯常的生活。
被抓去当苦力、被监工打骂,他想跑;看见别人跑了,他也跑了;跑了又挂念两头大黑骡,又回来拉骡子。
可是骡子竟然不认他,踢他,这让罗汉大爷“心头火起”:“竟然不认主人啦”——“好两个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至此,罗汉大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爆发出来。
隆冬时节,酷寒酷冷。
不是无根基的谣传,确实比往年要冷得厚实。
《罗汉大爷》一开头,作者就把视角拉到现在,用倒叙的手法,追溯那段不平常的历史。
山东快板和县志记载,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等待着英雄们的出场。
时间的流逝让曾经的一切都变成了传说,罗汉大爷也是读者期待中的一个英雄。
[技法点拨]倒叙的技巧:1.先写事件结局。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事情的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2.先写后面发生的事情。
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到“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要运用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以及前后照应。
3.倒叙时要精心设计,不可截下一段就轻易地往前提,那样会弄巧成拙。
4.开头倒叙部分,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
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
⊙精彩运用请运用倒叙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文字。
【示例】同样在下雨,同样在出租车里……一切同那个雨夜完全一样,我听着车外的雨声,再也抑制不住我的思绪……那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家,可天空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
车到了小区门口,我匆匆掏出几张搞得乱七八糟的纸币当作七元钱付给了出租车司机后便冲进了雨帘。
“小伙子!小伙子!”淅淅沥沥的雨中隐约传来几声呼喊,我并没有在意。
而身后的呼唤愈来愈清晰,脚步愈来愈急促,我终于停了下来,回头一看,昏暗的路灯下出现了那位出租司机四处奔波而憔悴的面孔,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中分明闪着真诚。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一、阅读延伸《红高粱》酿出民族壮阳之酒舒克张艺谋用他的《红高粱》酿出了我们民族的“滋阴壮阳”之酒,它让人一次又一次地冲动,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宣泄的满足,它让人找到了一种无需用语言表达的自尊与自信。
几千年来,咱们民族原有的一种豪迈之气节、壮烈之本欲,却又被久久地深埋,替而代之的,只是奴颜、懒惰、贪婪、阴谋……这一回,被张艺谋一坛撒上一泡男儿猛“尿”的烈酒,全然凸显了出来。
听:喝了咱的酒哇/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哇/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咱的酒哇/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哇/见了皇帝不磕头……多畅快!多淋漓!这“滋阴壮阳”的“十八里红”高粱酒,不断地冲破酒窖酒坛往外喷泻,银幕前,你感觉到这酒能够汇聚成滚滚浪涛,荡涤着那些污垢,这是对民族叛逆精神的呼唤和礼赞!“颠轿”,这场看似轿夫汉子们与新娘子打趣逗乐的镜头,实际却正是这帮贫苦民众积蓄已久的悲愤情绪的宣泄。
不是吗?有多少个“我奶奶”,十七八岁的黄花闺女,就这么坐在花轿上,被抬着扔给了那“流白脓淌黄水的不中用的老头子”。
而对这些个壮如雄狮般的抬轿汉子们,她是连看都不能看一眼的。
这就是命运,就是旧中国女子的命运,就是几千年中国人决不能忍受而又不得不忍受的命运。
轿夫们,实乃张艺谋们,实乃我们一代青年们,正是要借助着这个颠轿狂舞,来把压抑心中无数年的、不能忍受的那种情绪;把心底对“我奶奶”们的同情、怜爱、感愤;把世道的可悲、可鄙、可憎以及一切的一切,统统“颠”翻个个儿。
这阵狂颠,与其说是对轿中新娘的戏谑,莫若说是对不平人间的嘲讽。
“我爷爷”及其轿夫、酒夫的形象,真实、准确地完成了一个阳刚群体的塑造,形成了一组自强自尊、自我亢奋的人物雕像。
他们宁肯用最土最原始的方式,来反击压迫。
虽然因此而遭受肉体的毁灭,但却为历史写下豪情激越的神奇的悲壮记略。
在“野合”这场戏中,“我爷爷”对“我奶奶”那种强悍的、粗野的、暴力的挟持“抢人”与脚踏青纱帐,和阿Q 对吴妈那种酸弱的、胆怯的、沮丧的双膝下跪与满口胡言,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艺术反差。
18《红高粱》罗汉大爷罗汉大爷只是普通的农民,日本人来了,打破了他惯常的生活。
被抓去当苦力、被监工打骂,他想跑;看见别人跑了,他也跑了;跑了又挂念两头大黑骡,又回来拉骡子。
可是骡子竟然不认他,踢他,这让罗汉大爷“心头火起”:“竟然不认主人啦”——“好两个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至此,罗汉大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爆发出来。
隆冬时节,酷寒酷冷。
不是无根基的谣传,确实比往年要冷得厚实。
不是一片片雪花,是一粒粒的雪榛子,心似茫然。
落到天亮,地上也只是薄薄的一层,疑是霜。
或是缺少了与大多数绿叶的接触与共鸣,所以少了欢欣与热闹,显得无边的寂寥与清冷,还有一片无色无力的苍白。
命里注定,落雪对那片绿叶的赴约终究只是一场心慌的梦。
指尖无奈地翻开日历的扉页,我心无奈。
一年一晃,一晃一年,太快了,让人不知所措。
年终岁首,各种纷至沓来的总结已告尾声,工作时间有了闲余。
坐在办公室,读着美丽、心仪的文章,享受冬日午后太阳射进《罗汉大爷》一开头,作者就把视角拉到现在,用倒叙的手法,追溯那段不平常的历史。
山东快板和县志记载,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等待着英雄们的出场。
时间的流逝让曾经的一切都变成了传说,罗汉大爷也是读者期待中的一个英雄。
[技法点拨]倒叙的技巧:1.先写事件结局。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事情的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2.先写后面发生的事情。
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到“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要运用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以及前后照应。
3.倒叙时要精心设计,不可截下一段就轻易地往前提,那样会弄巧成拙。
4.开头倒叙部分,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
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
⊙精彩运用请运用倒叙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文字。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罗汉大爷的人物形象,归纳成功刻画罗汉大爷形象地的因素。
2.挖掘罗汉大爷形象塑造的意义,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热爱自由、不屈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罗汉大爷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挖掘罗汉大爷形象塑造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烽烟滚滚唱英雄:遥想陈胜当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是何等的响彻云霄;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遥想岳飞当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何等的慷慨雄壮……时间走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红高粱》中也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罗汉大爷。
二、教学过程:1.通过对课案的预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莫言的基本情况以及《红高梁》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
课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二、三节,作者一丝不苟地刻画了罗汉大爷,那么罗汉大爷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小说情节的设置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课前老师建议兴趣小组可以尝试表演文中的主要情节,通过置身情境感悟人物的性格,有没有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表演?生表演师:同学们有没有看出他们表演的什么情节?爱看不爱看?作为非专业的演员,同学们大方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而且非常聪明地就地取材,拿我们的跳绳、书本做道具,为你们的勇敢、为你们的创新而鼓掌。
2.接下来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情景再现以及文本的细节,分组讨论罗汉大爷的性格特点。
生讨论3分钟经过讨论,大家对罗汉的形象一定有了自己的看法,哪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讨论后得到结论总结罗汉大爷形象:诚实忠厚屈从软弱倔强血性嫉恶如仇通过大家的分析,罗汉大爷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大家可以为罗汉大爷写几句话吗?左威:日寇侵华罪恶深,革命先辈献英魂,东北高密刘罗汉,世间可有第二人?日寇抢骡修公路,罗汉不忍身相护,殴打屈辱做劳工,世态炎凉心中怒。
18《红高粱》罗汉大爷罗汉大爷只是普通的农民,日本人来了,打破了他惯常的生活。
被抓去当苦力、被监工打骂,他想跑;看见别人跑了,他也跑了;跑了又挂念两头大黑骡,又回来拉骡子。
可是骡子竟然不认他,踢他,这让罗汉大爷“心头火起”:“竟然不认主人啦”——“好两个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至此,罗汉大爷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也爆发出来。
隆冬时节,酷寒酷冷。
不是无根基的谣传,确实比往年要冷得厚实。
《罗汉大爷》一开头,作者就把视角拉到现在,用倒叙的手法,追溯那段不平常的历史。
山东快板和县志记载,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等待着英雄们的出场。
时间的流逝让曾经的一切都变成了传说,罗汉大爷也是读者期待中的一个英雄。
[技法点拨]倒叙的技巧:1.先写事件结局。
就是把事件的结局(事情的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2.先写后面发生的事情。
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顺序,因此,必须注意到“倒”“顺”之间的起、迄点,要运用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以及前后照应。
3.倒叙时要精心设计,不可截下一段就轻易地往前提,那样会弄巧成拙。
4.开头倒叙部分,要简洁、生动,不能平淡冗长。
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
⊙精彩运用请运用倒叙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文字。
【示例】同样在下雨,同样在出租车里……一切同那个雨夜完全一样,我听着车外的雨声,再也抑制不住我的思绪……那晚我乘坐出租车回家,可天空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
车到了小区门口,我匆匆掏出几张搞得乱七八糟的纸币当作七元钱付给了出租车司机后便冲进了雨帘。
“小伙子!小伙子!”淅淅沥沥的雨中隐约传来几声呼喊,我并没有在意。
而身后的呼唤愈来愈清晰,脚步愈来愈急促,我终于停了下来,回头一看,昏暗的路灯下出现了那位出租司机四处奔波而憔悴的面孔,而那双炯炯有神的眼中分明闪着真诚。
《罗汉大爷》阅读材料:“十七年”(1949-1966)代表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分析沈振新是从长征中锻炼出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小说通过对他在几个主要战役中的军事指挥活动的勾勒,鲜明地表现他的思想性格。
作为指挥员,他坚定勇敢,沉着冷静,作为战斗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他与战士一样有着丰富的感情,曾为失败而痛苦焦虑,为胜利而喜悦欢欣。
作者既表现他作为军长的原则性和刚毅严肃的气质,又多侧面地描绘他普通人的细腻、丰富的感情,将一个可亲可敬的军级指挥员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红日》人物形象分析一九三六年,他在乞讨途中遇上了一支长征的红军部队,于是,只有十三岁的周大勇就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和考验,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他成长为一个英雄连队的连长。
当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把疯狂的战火烧到革命圣地延安时,他怀着“誓死保卫党中央”的决心,率队参加了延安保卫战。
周大勇在保卫延安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如何从一个英勇、顽强但还不够成熟的连级干部,成长为一个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杰出军事才干的、较成熟的营级指挥员,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献身精神和刚毅、勇猛的英雄性格。
——《保卫延安》人物形象分析杨子荣是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他是在受尽恶霸地主欺凌,亲人接连亡故,与阶级敌人结下深仇后投入八路军队伍的。
小说真实地展现了他侦察能手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智识”并活捉了小炉匠;他佯攻敌人,配合少剑波拿下了仙姑洞;他和孙达得一起“雪地追踪”逮住了“一撮毛”;他冒充胡彪把徐九彪一伙匪徒引进包围圈一网打尽;他奉少剑波之命由他“全面指挥”的一次战斗中又不发一枪,生擒匪徒五十四名。
……杨子荣为剿匪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海雪原》人物形象分析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
在沙坪书店一出场就显示出他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处理意外情况的果断,镇静。
在监狱中与狡猾的特务投头子徐鹏飞面对面的斗争中,他沉着冷静,巧妙地把敌人引入错误的判断,保护了同志和组织。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红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风格的一篇奇作。
小说以一块块的感觉画面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以独特感觉为基础的“红高粱”世界。
从题材看,小说取材于作者家乡的抗日生活,写作目的也很明确,在小说结尾处作者表示:“谨以此书召唤那些激荡在我的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
伏惟尚飨!尚飨!”在小说里,作者以家乡的红高粱作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觉记忆为笔锋,描写了家乡的抗日生活画面。
无边无际的高粱地红如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着活剐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没,有英雄的伏击。
与以往的“抗日文学”不同,《红高粱》摒弃了种种思想框框的制约,抹去了单纯乐观的色调,把家乡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发展和充满血腥的历史过程中去。
后来有人惊叹地评价,《红高粱》把抗日题材“拖出了困海”。
不仅如此,《红高粱》还为我国当代的“战争文学”拓出了一条新路。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是: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重点表现的是罗汉大爷从忍气吞声、沉默温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转变为一个愤怒、仇恨的反抗者的故事。
节选后的情节是: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述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述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从罗汉大爷被日本人命令残酷剥皮而死开始,到余占鳌愤而拉起土匪队伍在胶平公路边上伏击日本汽车队,发动了一场全部由土匪和村民参加的民间战争,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弱化了历史战争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将其还原成了一种自然主义式的生存斗争。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魁.首(kuí) 2.痉.挛(jìng) 3.楸.树(qiū)4.袒.露(tǎn) 5.血痂.(jiā) 6.铁锹.(qiāo)7.翌.日(yì) 8.桅.灯(wãi) 9.窸窣..(xī sū)(二)多音字1.累⎩⎪⎨⎪⎧ 积累.l ěi 劳累. l âi 果实累.累 l ãi 2.糊⎩⎪⎨⎪⎧糊.涂 h ú 糊.弄 h ù 糊.上墙缝 h ū 3.着⎩⎪⎨⎪⎧ 着.数 zh āo 着.火 zh áo 着.重 zhu ï 4.强⎩⎪⎨⎪⎧ 倔强. ji àng 强.劲 qi áng 勉强. qi ǎng 二、写准字形1.⎩⎪⎨⎪⎧ chu î 辍 学chu î 啜 泣点zhu ì 缀 2.⎩⎪⎨⎪⎧ qi ū 楸 树铁qi āo 锹 qi ǎo 愀 然3.⎩⎪⎨⎪⎧ 迟d ùn 钝 ch ún 纯 洁d ùn 炖 排骨4.⎩⎪⎨⎪⎧ ch āi 拆 开金tu î 柝 zh ã 折 叠5.⎩⎪⎨⎪⎧ b áo 薄 饼账b ù 簿6.⎩⎪⎨⎪⎧ j īng 茎 叶j ǐng 颈 椎病j īng 泾 渭分明三、辨析词语1.流传 留传1.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第18课《红高粱》——罗汉大爷【文本助读】一、作者名片莫言(1956~),原名管谟业。
山东高密人。
小学五年级停学后,回籍务农近十年。
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国作家》1985年2期)轰动文坛。
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代表作还有《金发婴儿》《红高粱》等。
前后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高粱家族》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丰乳肥臀》等。
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的初期作品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述童年经历的乡村世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异和谐。
1985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阻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表达,陌生化的处置,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1987年后又进入新的探讨期。
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无控制、夸诞等仍是他不变的风格。
二、内容链接《红高粱》以抗战初期的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山村为背景,表达了一部民间自发的为生存而奋起招架入侵的苦难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现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歌颂礼赞了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扬了咱们的人民战胜这种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出超级自由的时空结构,并非依照一样小说的时刻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
节选部份是小说的第一章中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份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隔壁的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份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队伍(国民党系统的冷队长)一路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一起明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如何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罗汉大爷》教学设计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孙伟伟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
2、把握罗汉大爷这一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的“民间”视角。
教学重点:从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把握罗汉大爷从顺从到反抗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站在民间的立场上看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学生齐读)这就是高密东北乡,莫言的故乡。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这是一幅壮丽的画卷;战火纷飞在高粱地里,战争撕扯着锤炼着千姿百态的乡亲,他们用血性谱写人生的传奇,这是一首英雄的史诗;这些喝了酒高粱就一人敢走青杀口见了皇帝也不磕头的人活得自由张扬,这还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红高粱》,去认识罗汉大爷,感受高粱不屈的灵魂!二、一个人的变化1、本文讲了罗汉大爷什么故事?明确:罗汉大爷保护黑骡、工地挨打、救骡杀骡的故事。
2、“我”眼中的罗汉大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烧酒作坊院里和修路工地上看出他是一个老实、顺从、委屈就全、隐忍、忠实于东家的一个农民。
小结:此时同学们看到的就是一个隐忍顺从、善良负责、老实甚至窝囊的普通农民。
3、是什么让他发生变化?学生:骡子追问:本来都已经逃跑成功的罗汉大爷为什么要回来救骡子?明确:骡子对他非常重要,他照料的那两头骡子,骡子就像自己伙伴一样,他要带回去;骡子是东家的,救回骡子也好给东家交代,一个忠实老伙计的最朴实的想法;想象骡子会跟他有相似的遭遇,一个善良农民最朴素的想法。
此处他还是一个忠厚、隐忍的农民。
4、他为什么要杀骡杀掉自己的伙伴呢?学生发言明确:骡子的不认主、背叛自己,像伪军、监工一样认日本人为主,而且一样践踏罗汉大爷的尊严。
5、此处的罗汉大爷是什么的人呢?学生发言:刚烈、勇猛、自由、无所畏惧。
6、同学们读一读罗汉大爷怒骂的句子,感受罗汉大爷的愤怒。
一名学生读,教师范读,同学们齐读明确:这里的你怕了吗的你不仅仅指黑骡,还指罗汉大爷自己,自己在工地上日本人修路,难倒不是里通外国吗?令罗汉大爷愤怒的还有自己,自己都鄙弃那个忍气吞声、窝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