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方言音系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31.56 KB
- 文档页数:4
毕节方言的调形格局--兼论毕节方言中的特殊声调现象明茂修;郎禹【摘要】Bijie dialect belongs to southwest mandarin. It contains four tones which are yngping tone, yangping tone, shang tone and qu tone. In the pattern of tones of Bijie dialect, there are more high tones and fewer low tones. Yingping tone, yangping tone, shang tone are all high tones, and only qu tone is low tone, pure low tone. There are some special phenomenons of the tones of Bijie dialect, such as falsetto and crack voice, which are not found in the traditional voice study. The heights of starting point of yangping tone and shang tone, which are both falling tones, are the same, but the heights of their end points are differ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yangping tone and shang tone is on the end point.%毕节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包含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形格局中高调多,低调少,是一个以高平、高降(包括高微降、全降)和低凹等调形共同组合而成的较为稳定的格局类型。
甘肃凉州方言青男音系及说明
一、声韵调音值描写、音位处理说明
声母说明:
1.p、ph、m、t、th与单韵母u相拼有唇齿化色彩,双唇有轻微颤动,如:不、扑、木、毒、吐。
2.v是唇齿浊擦音,作单元音韵母时,自成音节,统一记作vu。
3.n拼洪音,ȵ拼细音,作两个声母处理。
4.tʂ组声母的卷舌度较小,舌尖略前。
5.tɕ组声母与单韵母i、y相拼时摩擦较大。
6.ʑ是舌面前浊擦音,专与i、y两个韵母相拼,统一记作ʑi、ʑy。
7.x的发音部位靠后,发音时有阻碍,与韵母相拼时有小舌颤音色彩。
8.R是小舌浊滚音,专与止摄开口日母字ɯ韵母相拼,如:儿、二、耳。
(二)韵母共39个
韵母说明:
1.韵母u及韵头u圆唇度较小,有明显的唇齿摩擦特征。
2.ɑŋ、əŋ两组韵母主要元音有鼻化色彩。
3.i、y有一定程度的摩擦,y的实际音值近似ʏ,统一记作y。
4.ei、əu的动程稍窄,uei、iəu相应动程也窄。
声调说明:
1. 2. 3.。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叙永海崖彝族是四川省南充市叙永县境内的一个重要民族。
他们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被誉为“天然的音乐家”。
他们保留着古老的民俗和音乐传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充满魅力的文化图景。
本文将以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与当地民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渊源、音乐特点及对当地民俗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并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叙永海崖彝族的历史渊源叙永海崖彝族是古代高氏部落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在千百年前便定居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据史料记载,他们在发展民族音乐方面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
他们的音乐艺术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彝族民族宗教信仰的熏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二、叙永海崖彝族音乐特点1.器乐丰富多彩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中器乐是一大特色。
他们以竹制乐器为主,如竹笛、竹管、竹排、马铃等,还有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木鱼、铜铃等。
这些器乐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助于彰显出他们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歌舞生动活泼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以歌舞为主,歌曲风格清新优美,歌词质朴真挚,多是以表达对家乡、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而舞蹈形式多样,动作简单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农家风情,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音乐节奏鲜明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节奏鲜明,多为三拍子或四拍子,富有节奏感,很容易让人跃动起来。
他们在音乐中大量运用变奏和重复等手法,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叙永海崖彝族音乐对当地民俗的影响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与当地民俗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1.音乐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叙永海崖彝族音乐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宗教仪式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
在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中,他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以此来祈求丰收和风调雨顺。
2.音乐在生活中的体现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种田、劳作、祭祀还是在闲暇时光里,人们都离不开音乐的陪伴。
泸州方言的儿化词泸州方言的儿化词赵志娟摘要:儿化是泸州方言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分为名词儿化、动词儿化、形容词儿化、副词儿化、代词儿化、量词儿化等。
儿化词在区别词义、词性,表达感情色彩方面具有与普通话不完全一样的特点。
关键词:泸州方言;儿化词;儿化词作用泸州方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泸州方言指泸州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四县三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狭义的泸州方言指作为泸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江阳区的汉语方言。
(1)泸州人的先祖大都是从湖广迁徙而来,(2)因此,泸州话与四川大多数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四川话)一样,与普通话差别不大。
但是泸州方言中的儿化词与普通话的儿化有所区别。
据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对“儿化”的定义,儿化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3)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表示卷舌动作的一个符号。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后面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例如“爷们儿”-ye mer。
字母r不表示音素,只表示卷舌动作。
本文所研究的泸州儿化词是具有泸州方言特征的儿化词(不儿化不能表达意思),因此不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儿化词。
本文所用部分方言词本字均引自《四川方言词典》。
(4)一、泸州方言儿化词系统泸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广泛存在的儿化词是其特征之一,普通话中也有不少儿化词,但泸州方言中有很多具方言特色的儿化词。
分类如下:(一)儿化名词指人类:摸包儿(扒手);瞟眼儿(斜眼的人);鼓眼儿(眼球突出的人);吂大汉儿(粗鲁肥壮的人);病汉儿(经常生病的人);光头儿(秃头的人,此处“光”要变调);憨包儿(傻子);赖尿狗儿(尿床的小孩);齁包儿(患哮喘的人);嘘嘘眼儿(眼睛习惯性地眯成缝儿看东西的人);幺闺儿(原指排行最小的姑娘,今可指称所有喜爱的晚辈);药妈儿(巫婆);点天儿(计时工);家门儿(同姓的人);史肚千儿(大肚子,多指小孩,不指孕妇)。
四川各市最难懂方言排行如果你是四川人,你能轻松听懂所有的四川话么?在四川,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门道!哪怕相隔很近,比如成都和乐山,有时候都听不懂对方说的啥!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一哈,四川10大最难懂的方言是哪些:第十名:广元话【覆盖区域】:广元地区、巴中部分地区、绵阳部分方言。
【难懂系数】:★【特色说明】:这个地区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所以受到关中官话的影响非常大,跟陕西方言相似程度很高。
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举栗】:莽娃儿:哥子!吃哒莫哟?走哪儿器?疯扯扯:吃哒老,器转路。
第九名:川中方言【覆盖区域】:南充、遂宁地区、资阳、绵阳、德阳、达州、广安、内江部分地区方言。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这类方言流通于川中丘陵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部分发音带了浓厚的巴蜀特色,hf,nl不分最为明显。
【举栗】:开费了=开会了fa fei fei fei fa=化肥会挥发我高挨要切那儿!=我非要去那儿!第八名:成都话【覆盖区域】:主要包括成都市区及青白江、龙泉驿、金堂等成都东部地区方言、简阳话、德阳话、绵阳话。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这类方言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片——西南官话成渝片的中心地带,各地方言交流完全可以互通,而且外地人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川西特色和巴蜀特色。
【举栗】:你是天上的叮叮猫er,我是地下的推屎爬er。
帽根儿、揪揪儿=辫子抵拢倒拐=走到头了再转弯我喊个猪儿就回切了。
=我打个出租车就回去了。
第七名:川东话【覆盖区域】:南充、达州、广安地区,巴中部分地区。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川东话比较好懂,其最大特点是语速快。
【举栗】:局球=足球朗唉=怎么把人都晓得,你个人晓不得。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你中了500万,幺不到台了嗦?!=你中了500万,不得了了啊?第六名:自贡话【覆盖区域】:包括泸州市泸县方言、自贡方言、内江方言、眉山仁寿、乐山井研、宜宾筠连地区方言。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一、引言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官话方言以四川西南官话为代表。
作为汉语官话的一支,四川西南官话在语音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该方言的了解。
二、四川西南官话的声母音系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的声母音系包含有19个声母,与普通话相比少了p, q, zh, ch, sh等音。
同时,四川西南官话增加了一些特有的声母音,如j, gw, kw, k等。
2. 声母的发音特点(1)清浊音的区分:四川西南官话区分清浊音,如b, d, g与p, t, k的区别。
(2)送气音:四川西南官话的b, d, g辅音在某些发音环境下成为送气音,即在音节末尾或者在鼻子音前发送气。
三、四川西南官话的韵母音系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的韵母音系较为丰富,包含有31个韵母。
与普通话相比,韵母发音更为复杂,多音节化程度更高。
2. 单元音的发音特点四川西南官话韵母中单元音的发音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分口腔前后:四川西南官话对鼻音及其前后的元音进行了区分,如进一步区分了-i和-in的发音。
(2)分清颚化和扁化韵尾:四川西南官话对-x和-ɣ的虚化程度进行了区分。
(3)同元音的韵尾分颚化与唇化:四川西南官话对-i, y 和-u加唇或腭似口尾的后音整体化处理。
四、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为四声,即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2. 各声调的发音特点(1)平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平声在声调平坦发音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肩尖”声调与普通话平声的渐变。
(2)上声:与普通话相比,四川西南官话上声音调更为陡峭,调高得更加明显。
(3)去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去声调比普通话更为平稳,音调起伏较小。
(4)入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入声的塞音化程度较高,音调转折处较为明显。
五、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变异现象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作为一种方言,其语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如声调的变异、发音的变异等。
【文化】彝语六大方言简介一、北部方言(一)北部方言的地理分布北方语言(即大小凉山彝语),横跨川、滇两省。
共四界:东至云南永善、巧家;南至云南禄劝、永仁、剑川;西至四川木里;北至四川汉源、泸定。
使用本方言的人口约有一百八十多万人,占彝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分布在40多个县市。
操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nO33su33(音译“诺苏”),该方言又分为北部、南部两个次方言、四个土语。
操北部次方言的约有一百三十多万人,操南部次方言的约有五十多万人。
全方言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能听懂圣乍话。
北部次方言包括圣乍、义诺、田坝三个土语(即凉山彝族习称的圣乍话,义诺话和田坝话。
圣乍土语(“ S[ 21Qa33ho21”一般称为中裤脚话),分布在四川省的喜德、昭觉,越西、甘洛、金阳、普格、西昌、冕宁、盐源、盐池、木里、德昌、石棉、九龙、泸定、雷波,其次分布在云南省的永胜、华坪、宁蒗、中甸、兰坪、维西、剑川、昭通、永善、巧家、丽江。
义诺土语(“?y21nO33ho21”一般称为大裤脚话),分布在美姑、马边、峨边、昭觉、甘洛、越西、金阳(部分地区)。
田坝土语(“ li21Di21mu33ho21”田坝语),主要分布在甘洛,越西,峨边,另外在汉源县,雅安地区的一部分地区。
南部次方言又分为两个土语,即布拖土语河会理土语(即凉山彝族习称的“sO33Di21ho21”所地话)。
布拖土语主要分布在布拖县,其次分布在普格县,宁南县,会东县,会理县(部分地区)。
会理土语主要分布在会理县,德昌县,米易县,其次分布在普格县(部分地区)。
另外还分布在云南楚雄金沙江一带。
北部方言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再加历代统治者压迫和围剿,迫使广大彝族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奴隶生活。
解放前,大小凉山的彝族还处在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又长期与外界隔绝,在语言方面保存着比较古老完整,绝大多数彝族之会说彝语,不大懂得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言,只有大凉山边缘地带以及彝、汉、藏等族杂居的地方,如会理,会东,宁南,盐源,盐边,冕宁,木里,九龙,泸定等县的彝族略懂汉语。
湘西音韵教案[001]1. 湘西概况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简称“湘西”,是湖南省转型发展的核心区域、华中全面振兴的重要板块,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最靠西的地区之一。
湘西地处武陵山脉与云南高原之间,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素有“天堂之都”之称。
2. 湘西音韵特点湘西地区的语言属于汉语方言中的官话组,但饱含着苗、土家、彝、藏等民族的语言特点,自成一派,具有其独特的地方口音和语音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2.1 声韵调湘西方言的声韵调比较复杂,有38个传统的韵母,开合音和鼻音等音的交替使用频繁。
另外,湘西口音的声调变化比较明显,但同时也受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影响,部分音的发声已逐渐与普通话趋同。
2.2 发音特点湘西方言的发音特点主要在于韵母的发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e”、“i”等韵母的发音。
例如,“儿”字在湘西方言中读作“erl”,而不是普通话中常见的“r”。
另外,湘西方言的语音也有一些特别的变化,如鼻音的连读等,这些都需要引起注意。
3. 湘西方言的应用湘西方言在该地区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该地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湘西方言的普及程度普遍较高,尤其是老一辈人,几乎都是使用该方言交流。
同时,在湖南省的其他地区,也有相当多的人掌握了湘西方言,尤其是移民到湖南其他地区的人们。
4. 教学建议针对湘西地区学习者,我们应当在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从基础音韵方面进行教学,介绍发音特点、声调变化、韵母的使用等基础要点。
此外,还可以结合湘西的生活文化和民俗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湘西方言。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与普通话的区别,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发音和用词,需要进行引导和区分。
5. 总结湘西方言作为中国南方方言中的重要一支,在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出了独特的声韵特点和语音特色。
通过了解湘西方言的特点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湘西地区及其文化,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方言文化。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作者:尹霞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2期【摘要】海崖村坐落在在中国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西南部的水潦彝族乡内,最低海拔700米,最高海拔1700米,平均海拔为1000米,与贵州省、云南省隔赤水相望,是三省交界之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特殊的历史传统与地理风貌赋予了海崖彝族人民独一无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本文主要从艺术习俗和物质习俗两方面介绍这一彝族寨子独特的文化魅力,着重突出其在当今社会的人文、旅游、审美等多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叙永海崖;彝族;音乐;风俗【中图分类号】J632.14;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艺术习俗(一)火把节火把节活动一般持续三天三夜,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祀祖先,有的地区会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将羊肉、牛肉、猪肉等切成拳头大小煮食),共祝五谷丰登。
节日期间举办火把狂欢夜、轮滑赛、斗牛、赛马、摔跤等庆典活动,其中,音乐节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海崖彝族与其他川南彝族一样,流传着许多彝族特色音乐,歌曲方面比如“耶、佐、合、尔、昌、格”等,配合彝族当地的唢呐、月琴、口弦等乐器,人们在歌声下纵情跳舞,庆祝丰收,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二)传统歌曲彝族歌曲是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内容丰富、结构朴素、讲究押韵、旋律优美、感情粗犷等特点,它记录了彝民族的历史、科学、生产生活、传统习俗、哲理、等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在城市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海崖地区彝族的民歌依然保持其最原始的形态和特点。
海崖彝族老人在空闲的午后常会望着风景秀丽的山景唱上一首悠闲的老调;中年人在田野间劳作时也喜欢唱上一首歌颂劳动的歌曲;在月光下约会的青年男女会对着眼前的心上人唱出最动情的情歌;而小孩子放学回家时会在山路上唱起世世代代熟悉的童谣。
海崖地区彝族歌曲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传承不断,我们可以根据民歌演唱的内容和演唱的意义分为叙事歌、风俗歌、爱情歌等,也可以根据民歌的曲调进行划分,主要有迎客调、进门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
泸州方言的语法特点
泸州方言属于四川方言系,有着独特的语法特点。
以下是泸州方言的语法特点:
1. 汉语方言中带有“得、地、的”等语气词,在泸州方言中则使用“了、啦、嘞”等词语来表示语气。
2. 泸州方言中,一些动词的过去式以“-ne”的形式结尾,如“看了”、“走了”。
3. 在泸州方言中,特别是在口语中,经常使用动词短语来表达动作,而不是使用单个动词。
例如,“去上学”可以被表达为“走去学校”。
4. 在泸州方言中,形容词和副词也有一些独特的表示方式。
形容词可以在后面加上“得很”来表示程度,如“高得很”、“快得很”。
副词则可以在前面加上“咕噜咕噜”来表示反复,如“咕噜咕噜地转”。
5. 泸州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把……给……”、“让……一下”等。
这些结构在汉语方言中也有,但在泸州方言中使用的频率更高,且使用方式也更加灵活。
总体来说,泸州方言的语法特点较为独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口头性。
在泸州地区,人们经常使用泸州方言进行交流,这也是泸州方言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 1 -。
2011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11(第32卷总第138期)Guizhou Ethnic Studies(Vol.32.General.No.138)毕节市彝族、苗族使用的汉语方言语音探析明生荣(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摘要:毕节市彝族和苗族使用的汉语方言,与毕节市城区汉语方言相比,语法没有差异,词汇基本没有差异,最大差异在语音方面。
从语音的声韵调三方面看,声母和韵母都存在差异,声调除彝族汉语的古入声字归入去声外没有差异。
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语言接触带来的。
关键词:毕节市;彝族汉语;苗族汉语;城区语音;差异;语言接触中图分类号:H17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2-0065-05The Bijie Yi National Minority,the Miao National Minority Use ChineseDialect Pronunciation StudiesMING Sheng-rong(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Literary Academ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Abstract:The Bijie Yi national minority and the M iao national minority use Chinese dialect,compares with the Bijie county Chinese dialect,the grammar does not have the difference,the glossary not to have the difference basically,biggest difference in pronunciation aspect.Adjusts three aspects from the pronunciation sound to look that the initial consonant and the final have the difference,the intonation belong to the falling tone besides the Yi national minority Chinese ancient entering tone character not to have the difference.Has these difference reason is the language contact brings.Key word:Bijie,Yi national minority Chinese,M iao national minority Chinese,The county pronunciation,Difference,The language contacts一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的贵州省西北部,其北部、东北上部与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接壤,西北部和西部与云南省威信县、镇雄县毗邻,东北下部、东部、南部、西南部与本地区金沙、大方、纳雍、赫章四县搭界。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引言:四川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中汉族是主要民族之一。
汉族的语言主要是官话,官话又分为多个方言区,而四川西南地区的官话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特点。
本文将对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进行研究,探讨其音韵系统、声调以及与其他官话方言的关系。
一、四川西南官话的音韵系统:四川西南官话方言的音韵系统相对于其他官话方言而言,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是声母的变化。
在四川西南官话中,一些声母发音与普通话稍有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b]会转变为[p],[ʈʂ]会变为[tʂ]等等。
这些变化使得四川西南官话的发音更为清脆,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其次是韵母的变化。
在四川西南官话中,一些韵母的发音也有所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e]会变为[ei],[o]会变为[ou]等等。
这些变化使得四川西南官话的发音更为丰富多样。
另外,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音素。
例如普通话中没有的[z]和[ʐ]音,这些音在四川西南官话中发音频率较高,给方言增添了一定的特色。
二、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与其他官话方言相似,都是四声。
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发音中,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有一些特殊之处。
首先是声调的变调规律。
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中的声调变调规律相对复杂,有时会因为词汇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例如,在一些单字中,声调的变化可以根据音节位置和声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给人们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是声调的实际发音。
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语音实际发音中,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
例如,第二声在发音中会略微升调,第四声则会有一个下降的强调。
三、四川西南官话与其他官话方言的关系:四川西南官话与其他官话方言在语音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声母的一些变化和韵母的变化。
但是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声母的差异。
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中的一些声母发音与其他官话方言不同。
例如,四川西南官话中的[p]在其他官话方言中发音为[b],这也是方言之间的区别之一。
其次是韵母的差异。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内容提要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目前已有的几种湖南方言分区作了分析和评论,其中,重点讨论了周振鹤和游汝杰的分区。
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区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湖南方言重新分了区,分区结果用湖南花鼓戏的流行区域来作验证。
第三部分,结束语。
一湖南省方言分区述评1.0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湖南方言已有了五种分区。
这五种分区分别是:杨时逢先生的分区,日本学者@①伸久先生的分区,湖南师院中文系的分区240-247页,下简称《总结》),鲍厚星和颜森的分区,周振鹤、游汝杰的分区。
这五种分区,从方法上看各具特点,从结果上看互有参差,下面,我们将其分成两类来讨论。
1.1.1杨时逢先生分区的方法是:“把某一处的方言特点归纳起来,取它最重要的不同特点,声调的类别,音韵特点,开合口及调类等区别,来作分区的条件。
”实际工作中,杨时逢先生用作分区条件的特征条件有十二项。
根据这些分区条件,杨先生把湖南方言分成五个区。
第一区是“典型的湖南话”,第二区“大都跟第一区差不多,第三、四两区难以命名,第五区接近西南官话”。
对这个分区结果,杨先生自己也很不满意,认为“不很理想”。
对这个结果,方言学界也议论纷纷。
鲍厚星认为《报告》把长沙和慈利、平江、浏阳等地画一区,把衡阳和常德画为一区都是不合适的。
《背景》则认为《报告》的“分区图有些支离破碎,难于令人满意”。
我们的看法是:《报告》立足于语言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湖南方言的真实面貌,如一、二两区的大多数方言点,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属湘语系统,第五区划归西南官话也大体无误,至于作出的方言分区图看去有点支离破碎,只要符合语言实际,也不应算是作者的错。
但勿庸讳言,《报告》的分区也与湖南方言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出入。
如湖南的郴州、蓝山、嘉禾等地,按《报告》上列出的语言材料就应划归西南官话》,载《方言》1986/4),如果考虑到这些地方的双重方言性质则可暂列为双重方言区来处理,具体分区待查明全部情况后再作决定。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关系。
在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分析叙永海崖彝族音乐的特点、与当地民俗的关系、在彝族生活中的地位、传承与变迁以及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将总结音乐与民俗的密切联系,并提出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民俗之间的深刻联系,为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叙永海崖、彝族、音乐、民俗、研究、特点、传统、关系、地位、传承、变迁、影响因素、密切联系、文化保护、传承策略、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叙永海崖彝族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一个地方,是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彝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音乐文化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悠扬动听,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代表着彝族人民的情感和精神寄托。
在叙永海崖彝族社区,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方式,更是彝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传承着祖先留下的音乐文化。
这些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彝族民族风情和家国情怀,反映了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叙永海崖彝族音乐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传统的音乐形式和习俗逐渐失传,一些年轻人也更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使得古老的彝族音乐文化面临着继承和传承的挑战。
对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彝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关系,分析音乐在彝族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其传承与变迁情况。
通过对音乐特点和民俗传统的研究,揭示彝族音乐与民俗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该研究旨在为彝族音乐及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