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化工企业和园区发展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5.79 MB
- 文档页数:199
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石油和化学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动我省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贯彻落实《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安排,是推进未来五年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生物质和矿物资源(煤、原盐和化学矿石)等为基础原料,通过化学深加工生产石化和化工产品的产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炼油、化学采矿、基础化学原料、化学肥料、农药、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和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等二十多个子行业,是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广泛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石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强我省石化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行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快速扩大,骨干企业迅速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部分资源和基础性化工行业步入全国领先行列,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布局和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现己基本形成了以原油开采、炼油及石油加工、基本化工原料、农用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及橡胶加工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基地。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6.3%速度增长,工业增加值以年均31%速度增长,利税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我省已成为全国化工生产大省,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401家,总资产约1716亿元,从业人数25万人,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44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52亿元,出口创汇13亿美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4位,居中部六省第2位。
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 (1)(一)取得的成绩 (1)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2.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2)3.基地化格局基本形成 (3)4.技术装备取得突破 (3)5.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4)(二)存在的问题 (4)1.部分产能增长过快,落后产能仍占一定比重 (4)2.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安全环保隐患突出 (5)3.高端产品比重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5)4.能源资源约束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6)二、发展环境 (6)(一)面临形势 (6)(二)需求分析 (7)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1.总量目标 (10)2.结构调整目标 (11)3.技术创新目标 (12)4.节能减排目标 (12)四、重点任务 (12)(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2)1.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12)2.优化产业布局 (14)3.调整产品结构 (16)(二)大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0)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2.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21)3.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22)(三)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 (22)1.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 (22)2.发展循环经济及资源再利用 (23)3.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发展 (24)五、政策措施 (25)(一)加强规划指导 (25)(二)完善产业政策 (26)(三)加大科技投入 (26)(四)健全标准体系 (26)(五)加强资源保障 (27)(六)维护公平贸易 (27)(七)改善行业管理 (27)前言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范围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编制本规划。
关于印发《湖北省化工行业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字号:[ 大中小] 日期:2011-11-30 浏览次数:117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安监局、经信委: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办发[2010]5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省安监局、省经信委组织编制了《湖北省化工行业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湖北省化工行业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办发〔2010〕5号)的精神,制定本规划。
目录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1)(一)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1)(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现状 (1)(三)安全生产现状 (2)(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总体目标 (4)(三)工作目标............................................................: (4)三、主要任务 (5)(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化工园区 (5)(二)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6)(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7)(四)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构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8)(六)实施“金安”工程,加快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9)(七)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0)(八)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1)四、重点工程 (12)(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工程 (12)(二)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示范工程 (12)(三)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示范工程 (12)(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13)(五)化工行业安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3)(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13)五、保障措施 (14)(一)加强组织领导 (14)(二)严格监督检查执法 (14)(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5)(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15)(五)加强规划的实施与考核 (16)一、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现状(一)化工行业发展现状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交通方便,具有丰富的水、盐和磷矿资源,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化学工业体系。
(发展战略)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甬经信发〔2011〕251号关于印发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经信局(经发局、发改局)、市经信委系统有关单位:现将《宁波市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一日目录前言 (1)一、产业发展现状 (3)(一)产业发展概况 (3)(二)主要企业、产品和产能 (4)(三)发展优势 (7)(四)存在问题 (8)(五)发展机遇 (10)(六)面临挑战 (11)二、发展环境和趋势 (12)(一)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二)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3)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4)(一)指导思想 (14)(二)基本原则 (15)(三)实施阶段和发展目标 (15)四、发展重点、方向和项目 (16)(一)发展重点 (16)(二)产业链发展方向 (18)(三)重点项目 (26)五、政策与措施 (29)(一)完善和落实产业政策,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 (29)(二)推广园区内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节能、环保和安全工作 (30)(三)加快人力要素集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30)(四)加快和完善化工园区建设,提高化工园区综合协调能力 (31)(五)完善石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32)附表一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33)附表二重点推荐项目一览表1 (39)附表三重点推荐项目一览表2 (40)附图一宁波市三大石化区块位置示意图 (41)附图二宁波大榭开发区石化产业现状图 (41)附图三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平面规划图 (42)附图四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项目图 (43)附图五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图 (44)附图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图 (45)附图七宁波大榭开发区规划总图 (46)前言宁波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产业基础强、目标市场近、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全、区位条件佳。
工信部印发石化业“十二五”规划
总产值年均增长13%,提高高端产品保障能力
2 月
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烯烃、危险化学品、化肥、农药
4 个子规划。
《规划》确定石化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发展目标为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
5 年总产值增长到14 万亿元左右,石化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10 个以上。
《规划》重点强调了加快结构调整,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及相关政策措施。
《规划》对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品做了预测,分别为成品油、烯烃、钾肥等刚性需求较大的产品,对二甲苯、己内酰胺、乙二醇等进口量较大的产品,天然气、轻烃等低碳原料与产品,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
《规划》提出,在组织结构上,到2015 年,石化化工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10 个以上。
原料结构上,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比例提高到30%。
产品结构上,石化化工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单质肥复合化率逐步提高,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降至3%以下,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氨酯及中间体、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布局结构上,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得到改善,完善东北、西北、西南石化产业布局。
现代煤化工产业向资源地集中,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
论十二五规划期间化工的发展产业转型提高精细化工的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的企业可通过整合、参股、并购等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国际化大型石化化工企业集团。
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行业也面临有实力的生产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及跨国经营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形成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高科企业。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性价比高且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专用化学品,加快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节奏,提高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绿色工艺染料和环境友好型涂料的比重,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成分比例,大大提高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的国内保障能力。
技术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支撑。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十二五”规划期间的技术创新任务要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和关键技术,如废弃农药包装瓶回收再利用技术、化工新材料与新型专用化学品的新型复合材料生产技术以及开发环境友好型涂料、胶黏剂、水处理剂等新技术等。
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
东部地区将为产业转型升级身先士卒,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力争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先行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及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区,其目标是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资源精加工、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基地及区域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是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宁夏沿黄经济区及天山北坡等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工行业安全“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发展,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的内在要求。
化工行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新疆经济发展极具增长潜力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累计完成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700亿元,化工行业总产值要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年均增长15%。
同时,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社会影响,不仅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形象,甚至影响自治区的安全和稳定。
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带来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自治区化工行业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自治区化工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化工行业安全现状和形势(一)“十一五”安全发展回顾。
1.产业现状。
自治区化工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成为自治区最具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基地”战略,自治区已形成了一大批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化工园区。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按照“支持上游、介入中游、发展下游”的原则,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等优势资源,延伸乙烯、芳烃、天然气利用和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形成了克拉玛依、奎(屯)-独(山子)、石河子、准东、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库(车)-拜(城)、库尔勒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基地。
“十一五”期间,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及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00万吨芳烃项目建成投产,自治区拥有了世界级规模和高技术水平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原料装置,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自治区盐化工和无机盐化工工业高速发展,已形成石河子、乌鲁木齐、吐哈等各具特色的盐化工生产区;新疆天业集团、中泰化学公司聚氯乙烯、离子膜烧碱产能迅速提高,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塔里木大化肥等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重要的氮肥生产基地;国投罗布泊钾盐公司钾肥一期120万吨硫酸钾项目建成,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合肥市化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一、产业现状化工及橡胶轮胎制造产业作为合肥市的八大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增长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通过合资合作与资产重组、技术改造与企业扩张,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全市现有化工及橡胶轮胎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90余户,拥有佳通轮胎、大陆轮胎、中盐红四方、联合利华、丰乐农化、星宇化工、久易化工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2010年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87亿元,是“十五”末的2.45倍,完成工业增加值89.44亿元,是“十五”末的2.55倍。
合肥市化工行业门类相对齐全、品种众多。
总体上呈以下四大特点:一是重点产品初具规模。
橡胶轮胎、化工原料、化学肥料、合成材料、化学农药、新领域精细化学品等六大类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二是主要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先进。
子午线轮胎、复合肥、保险粉、糊树脂、化学农药、合成革、聚氨酯树脂、薄荷香料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大多数产品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复合肥、PVC糊树脂、离子膜烧碱、纯碱、三聚氰胺、γ-丁内酯、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除草剂(灭草松、草甘膦、精喹禾灵、烟嘧磺隆)、薄荷脑、薄荷素油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橡胶轮胎、日用化学品、保险粉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我市化工产业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开发能力弱;整体装备水平偏低,缺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化工装置;缺乏具有引领作用和龙头地位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精细化工发展缓慢;对外合作层次和产业外向度不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二、发展环境分析(一)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1、高新技术已成为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催化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为化工产业在新经济时代的升级换代提供巨大动力和强有力支持,促进化工技术产生新的重大突破,从而使化工产业在21世纪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海市石油和化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石油和化工产业是上海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十二五”期间上海面临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考验,石油和化工产业一方面必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进一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走安全、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效1. 经济指标完成良好“十一五”期间,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除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完成工业总产值有所下降外,总体上“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利润都大幅上升。
2010 年末上海市石油和化工产业总产值为3442.44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09% ,占国内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的3.97% ,2010年实现税收238.14亿元,从业人员人数为15.9 万人。
表一上海四大化工骨干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二“十一五”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主要经济指标2.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石油化工、化工原料、煤基化工、精细化工、橡塑制品五大板块,其中石油化工占41% ,其他板块占59% 。
石油化工以上海石化公司和高桥石化公司以及上海化学工业区内的合资企业赛科为主力,具有2700 万吨/年炼油(一次加工能力)和约200 万吨/年乙烯产能,年产值1200 多亿元,其中乙烯产量占全国18% ,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化工原料以上海华谊集团和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主力,占整个产业23% 。
煤基化工主要集中在上海焦化、吴泾化工、宝钢化工等企业,连同衍生产品,约占6%。
精细化工分散在上海华谊集团、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占23% 。
橡塑制品以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占5% 。
其他产业:约占2%图一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构成图在企业结构上,上海现有化工生产经营型企业已下降到近1228 家,外环线以内118 家(内环以内中心城区61 家)。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结合贵州工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概述为充分发挥我省煤、磷、水、电的资源组合优势,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大投入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配套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磷化工以及橡胶、锰、钡等其他化工产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上下游配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加快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万人,累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形成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400万吨、化肥(折纯)600万吨,醇醚300万吨、烯烃140万吨、乙二醇70万吨,电石15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烧碱100万吨,焦炭1000万吨、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万吨,磷矿石1500万吨、磷酸500万吨(其中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达到50万吨以上),钡盐及系列产品180万吨,锰盐系列产品10万吨,轮胎外胎1800万条;努力建设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十二五”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2011年预计新开工项目69个,当年新增投资200亿元左右;2012年以后拟建项目39个,新增投资600亿元以上。
2010年有关数据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终统计数据为准。
二、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依托煤、磷、电、水等优势资源,着力推进化工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规模,增加品种,延长产业链,全省化工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一、《规划》出台的必要性是什么?石化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能源、基础原材料及农用化学品等,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科技以及百姓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具有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末期,全行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约11%。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同样促进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前所未有的发展。
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但是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石化和化学工业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产能增长过快,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安全环保隐患突出,高端产品比重仍然偏低,行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变。
由于石化和化学工业具有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产过程工艺复杂、产业链条长、技术装备水平要求高、污染排放量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结构调整任务重等特点,需要国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分布、城镇化建设、以及生态、安全、环保等因素,统筹石化和化学工业的规划与布局,因此,有必要编制和实施《规划》,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突出宏观指导作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同时配套发布四个子规划是基于什么考虑?为突出重点,强化引导作用,工信部同时配套发布了《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四个子规划。
烯烃工业是石化领域的基础及核心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主要产品有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及其下游衍生物,为大部分高端石化产品提供原料。
《甘肃省“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发布近日,我委发布《甘肃省“十二五”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
《规划》的制定实施对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投资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是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摇篮和西部重要的石化基地。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经济总量较大,产业关联度强。
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37.66亿元,比2005年增长90.62%;实现工业增加值416.42亿元,比2005年增长69.0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07%,占我省支柱产业的30.26%;2010年完成原油产量382.13万吨,原油加工量1383.54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650万吨,乙烯69.48万吨(比2005年的24.57万吨增长1.83倍),合成橡胶18.64万吨,化肥81.32万吨。
“十一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800亿元。
201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比“十一五”末增长80%,石油和化学工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27%以上。
重大项目投资1500亿元以上。
培育平庆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打造兰白国家级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酒嘉、金武等2个省级区域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
形成乙烯深加工、异氰酸酯、合成橡胶、硫酸深加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和氟化工七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主要载能产品乙烯、原油加工、合成氨、烧碱、电石和纯碱综合能耗比2010年分别下降:8%、10%、10%、6%、8%和3%。
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2%以上,污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和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规划》对我省油气及其深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原盐及化学矿开发利用等6个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点从目标任务、发展方向、重点项目等方面进行明确。
浙江省石油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浙经信医化…2011?700号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经信委(经信局):为引导和推动我省石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切实增强我省石化行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委编制完成了《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结合地方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九日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4)一、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5)(一)行业现状 (5)(二)当前石化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8)二、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趋势 (9)(一)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9)(二)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0)(三)“十二五”我省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三、“十二五”我省石化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13)(一) 指导思想 (13)(二) 发展原则 (13)(三)“十二五”石化工业发展目标 (14)四、“十二五”我省石化工业发展重点 (16)(一)炼油-石化一体化工程及下游主导产品 (16)(二)化工新材料 (17)(三) 专用精细化学品 (21)(四)基础化工、传统精细化工和橡胶行业的调整和改造 (23)五、“十二五”我省石化工业发展的措施意见 (24)(一) 加强规划的指导和引导 (24)(二) 落实政策扶持措施 (25)(三) 强化技术创新,鼓励自主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与装备 (25)(四) 推广绿色化工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淘汰落后产能.26(五) 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人才支撑 (26)附件 (27)前言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之一。
“十二五”是我省石化工业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期,是我省实现从“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
成都市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石油和化学工业(以下简称石化)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基础产业,产品种类繁多且应用面广、产业链条长,是我市确立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及《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助推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加快推进我市石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国内外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现状(一)世界石油化工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化学工业已进入了成熟时期,主要化工产品的产能已基本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世界性的市场争夺和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
未来世界化工产业将继续进行合理化调整发展,化工新品种,特别是精细化工类产品将会有较大发展。
(1)全球化发展趋势更明显。
当前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重心正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太地区和具有资源优势的中东地区转移,发展方向上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炼制一体化的趋势。
2010年亚洲在世界化工市场所占比重超过38%以上,远远高于北美的22.6%和西欧的24%。
(2)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已成为提升世界化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纳米复合技术、新一代催化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及大型裂解炉、乙烯分离技术的不断优化,将为世界石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强有力支撑。
(3)世界范围内的资产与技术的交换和合作日益加剧。
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兼并和重组促使其进行资产与技术的交换和合作,优化经营范围,加强核心业务,集中力量谋求竞争优势,从多元化发展转向专业化发展,加速向技术和效益密集型转移,逐步退出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
一批化工超大型公司相继出现,在其优势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世界化工产品市场的竞争和行业发展将带来重大影响。
(4)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