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 同步练习 3
- 格式:doc
- 大小:216.15 KB
- 文档页数:5
《与妻书》同步练习三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 而母立于兹D. 汝幸而偶我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如晤(见面)察吾衷(内心)抑汝能之乎(抑或)B. 语云(说)吾至爱汝(极)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仅,但)C. 竟书(写完)当哭相和也(应和)使之肖我(相像,类似)D. 一恸(痛哭)不能禁(禁止)老吾老(敬重)3、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4、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A. 瓜分之日可以死B. 渔人甚异之C. 汝幸而偶我D. 当尽吾意为幸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C.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D.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
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
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
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
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
”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
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
改詹事,听致仕。
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
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
”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
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
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
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
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
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与妻书》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晤.彀.旁.婉.不能禁.使之肖.我。
2.(3分)解释下面加点字。
(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尝:(2)抑.汝能之乎抑:(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4)然.遍地腥云然:(5)以.父志为志以:(6)汝不必以无侣.悲侣:。
3.(3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B.汝幸而偶.我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3分)写出下面词语的古今义。
(1)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古义:今义:(2)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今义:。
5.(3分)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6周年,学生会决定于10月28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全校学生参加的诗歌朗诵会。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活动目的,请将下列活动名称补充完整。
(不超过8个字)“”诗歌朗诵会(2)请你为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
二、课内精读6.(3分)阅读课文《与妻书》第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吾尝语.曰语:②以汝之.弱之:③虽.不谓吾言为是虽:④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寸管:(2)翻译句子。
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②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3)“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4)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5)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三、拓展阅读7.与王介甫第一书【宋】曾巩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
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
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
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其重之如此。
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
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2023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完成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禁:禁止C.使之肖我肖:像D.汝幸而偶我偶:婚配,嫁给2、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③吾与并肩携手④必以告妾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A.①③⑤/②/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①③④/②/⑤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B.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5、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6、下列加粗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当尽吾意为幸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7、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B.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犴C.汝可以模拟得之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8、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意映卿卿如晤晤:见面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死亡C.又恐汝不察吾衷衷:内心D.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书:写完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与妻书》这两篇文章均题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章,一为寄予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二者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上也不同。
《与妻书》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内容提示这是一封诀别书。
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
“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宽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博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二、重点词语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成)附:“竟”的常见含义:(1)竟然,却,“我竟不知”。
(2)最终,终究,“有志者事竟成”。
(3)终结,结束,完成,“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4)整个,“竟日”。
(5)径直,直接,“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6)穷究、追究,“穷原竟委”。
司马春衫(应为“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又恐汝不察吾衷(内心)汝其勿悲(表祈使语气,一定,下文“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之“其”用法相同)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最终)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笔)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还是)的的非吾所忍(dídí实在,的确)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因此)汝可以模拟得之(想象,揣摩)课内外练习一、课内巩固1.为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写出汉语拼音并解释其含义。
(1) 意映卿卿如晤晤:(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称:(3)使之肖我肖:(4)一恸恸: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恐汝不察吾衷察:体察B.吾充吾爱汝之心充:充满C.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只是D.汝幸而偶我偶:婚配3.与例句中的“其”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汝其勿悲A.助天下人爱其所爱B.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C.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D.卒不忍独善其身4.对下面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幸:有幸B.与妻书与:给C.更恐不胜悲胜:尽D.而亦无辞相答相:代指“我”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意洞手书B.瓜分之日可以死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书:写完B.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所以:连词,引出结果C. 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望日:农历十五D.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寸管:内心7.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③故遂忍悲为汝言之④虽不谓吾言为是⑤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⑥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⑤与⑥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⑤与⑥也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⑤与⑥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⑤与⑥相同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2) 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与妻书》同步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恐汝不察吾衷.衷:衷情B.虽不谓吾言为是.是:正确C.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恰逢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意同手.书B.瓜.分之日可以死C.卒不忍独善.其身D.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自遇汝以.来B.①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②亦以.天下人为念C.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①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②第以.今日事势观之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C.而母立于兹D.汝幸而偶我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下册必修《与妻书》同步训练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血柔情林觉民萧萧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
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
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
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
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
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
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
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
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
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
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
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
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
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
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
第11课(2)与妻书一、课内基础练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晤(见面)察吾衷(内心)抑汝能之乎(还是)B.语云(说) 吾至爱汝(极)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C.竟书(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使之肖我(像)D.一恸(痛哭) 不能禁(禁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A.瓜分之日可以B.渔人甚异之C.汝幸而偶D.当尽吾意为幸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衫,青色的衣衫。
在唐代,品级较低的文官的衣服是青色的。
B.太上,就是“清静至极”的“道”,“太上”是“道”的意思(别名)。
这是后人尊敬老子的供奉之号。
古代社会将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的父亲也称作“太上皇”。
C.望日,指月亮最圆的那一天,特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日的第二天,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
D.辛未,中国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8 年称“辛未年”。
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沙井早就是声名鹊起的蚝乡,这里每天都熙熙攘攘,蚝的养殖、加工、交易……蚝肉蚝油改写了内地的饮食文化。
多少年里,宝安那涛涌般的商业气象,正是从这一条条窄巷里氤氲升腾的。
这是一个异质多元的区域,原来只有两万人的沙井,已有了七八十万的外来人。
他们是繁花的叶片,是森林最初的草木。
从街巷出来,很容易就进入了宽阔的大道,两旁是密集的工业区,众多知名企业都在这片区域内,优质项目也纷至沓来。
近4 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宝安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高地和高端制造高地,这个高地在大湾区经济战略布局中极其重要。
我的眼前出现了奔涌的珠江。
常听到“大潮起珠江”,现在这条具有象征意义的河流,要让宝安与大海对接。
离入海口不远,伴着浑博的大江,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与空中铁路,再加上分分钟起降的机场跑道,真就构成了多维的效果图:融汇与畅达。
11.2 《与妻书》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与妻书》作者在说完主旨之后,又陈述了几个希望?二、情景默写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褐纸鸢牛维佳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八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袭。
但奇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突围顺利撤出。
八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八路军,每次突围都有鹰隼在空中出现。
日本人总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捞着。
这个传说是真事,现在的学生都知道……两杯酒下去,牛仔终于没忍住,问方老那个高飞就那么死了,老部队的战史是否有他这一笔。
方老说,战史会写凭个风筝就打败敌人?你历史怎么学的!但老区这边应该知道他高飞做的事,这就是我这一趟要做的,这泥巴里还有他的肉呢。
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
山上是陵园,山下有个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
方老让小肖扶着走了进去。
里面从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一直到现在,布置了六大展区。
方老浏览到抗战的部分,久久不舍离去。
小肖问他找到了他们部队的事迹没有。
方老紧闭着嘴没吭声。
方老请他查查几个烈士名,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说的高飞。
馆长招呼来一个负责资料的年轻人在电脑上查,结果一个都没查到。
馆长表示他们这里还有一个无名烈士区,在山上最高处,可以去看看。
他说,这个纪念馆是否能腾出一块展出一只纸鸢风筝。
馆长也提出了牛仔和小肖一直想知道但又没敢问的问题:那个高飞真的不在了吗,就在那次战斗中?方老眯着眼凝视着他,什么都没说。
不一会儿一个褐色的纸鸢就飞了起来。
让大家欣慰的是,这近看黑乎乎略显笨拙的纸鸢十分好用,一阵风过来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鹰鸢。
简直和真的没两样。
牛仔说,我的天,您变魔术呢!方老意料之中地说:高飞能教,我就能学,这不是事!你以为我们打游击整天带着风筝跑?我们带上这些东西,现做现成,动作不快能成?高飞的纸鸢系列通讯法不但对炮兵管用,对整个部队的通信联络都是一个魔幻般的提升;方老看了看烈士墓,那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山。
11.2《与妻书》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填空题1.加点字字音识记眷.属(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 )婉.解( )必不能禁.( )双栖.( )抑.汝能之乎( )使之肖.我( )二、情景默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逐客书》中,李斯以“河海”为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2)《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3)《与妻书》中,写林觉民归家想把“此行之事”告诉妻子,但是与妻子相对时又难以启口,心中的悲痛难以形容的两句是“,”。
三、非选择类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寸管:(2)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3)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4)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骨化石:四、选择类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汝之有身也A.亦以.天下人为念B.汝可以.模拟得之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B.古人往往用“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泛称“戎”,如《谏逐客书》中“西取由余于戎”。
C.《与妻书》中“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的说法。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与妻书》重点巩固训练命题:胶南一中徐增才文言知识巩固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必不能禁()使之肖我()以依旁如也()念六夜四鼓()二、指出下列句式使用了何种文言句式?1、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2、何情不诉3、何事不语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三、古今异义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四、词类活用(指出词类活用现象)1、汝幸偶我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称心快意5、卒不忍独善其身五、通假字(1)几家能彀(2)念今夜四鼓(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六、指出下列句子所用手法。
1、司马青衫、太上忘情;2、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3、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一词多义其1、今则望其真有2、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助天下人爱其所爱3、卒不忍独善其身4、吾望其言是实5、汝其勿悲6、汝其善抚之7、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所以1、所以敢先汝而死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3、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与1、与妻书2、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4、为吾与汝双栖之所5、吾先死留苦与汝课文理解八、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
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
(3分)6.“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7.“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8.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拓展训练九、结合本篇文章,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写出自己的感想。
本报讯这不是一则“新闻”,事件已发生了近两年,地点在仓山区仓前公园,解放大桥南桥头往西不到200米。
林觉民的塑像倒在一个公厕旁,大部分被毁,残留的部分被当作一些不愿付3角如厕费的人的小便槽。
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
据了解,塑像1996年落成,原先立在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及其24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特别提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为后人所传颂”。
管理处主任告诉记者:“仓前公园过去比较旧,我们将它变成新公园。
林觉民塑像的位置现在被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所取代,这个项目是与仓山园林局商量过的。
”同时还说,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原来的塑像显得旧了,不好看。
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没有多大价值,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
他还表示,重塑林觉民的塑像并不要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
(海峡都市报 2004-07-16)感想: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一5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佘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雏子之宫。
盘之土,可以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
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声而便体便体:美好的体态B.进退百官进退:这里指任免升降。
C.闻其言而壮之壮:雄壮。
D.廓其有容廓:同“阔”。
2.下列各组词语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惟适之安与之酒而为之歌日A.B.宋,何罪之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终吾生以徜徉乐且无央C.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抨击所谓的“大丈夫”的一项是①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②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③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④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⑤武夫前呵,从者塞途⑥车服不维,刀锯不加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⑥D.①②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得名由来,写盘谷是隐居的好地方,目的是以幽雅清静的盘谷来对照污浊肮脏的社会现实,表现隐者自视清高,不甘同流合污的情怀。
B.文章接着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种人: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文章末段的赠歌极写隐居生活的舒适、无忧。
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化,流畅生动,和谐可诵,有一唱三叹之效。
D.全文借赠序对象之口,表作者本人之意,通过鲜明的对照、强烈的褒贬、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想像,来表达自己的爱憎,骈散结合,抒情达意,堪称一篇美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2)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3)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参考答案一、chèn gòu jīn xiào bàng niàn二、1、判断句2、倒装句3、倒装句4、主谓倒装句•三、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四、1、名词“偶”用作动词,“嫁”2、前“老”为形作动,“尊敬”,后“老”作名词,“老人”3、前“幼”为形作动,“爱怜”,后“幼”为名词,“孩童”4、“快”,使动,使意快5、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五、“彀”同“够”“念”通“廿”旁,通“傍”,靠近六、1、用典;2、用典;3、修辞——比喻、反问、用典、类比、引用七、其(1、它,代词2、它,代词3、自己,代词4、这,指示代词5、副词,表示祈使,规劝6、副词,表示祈使,希望7、副词,表示揣测)所以(1因此2……的原因3因此)与(1给,动词;2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3跟,介词;4和,连词;5给,动词)八、1.(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
(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
(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
(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点拨: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5.略点拨: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
6.“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这是林觉民写这封绝笔信的主要原因。
7.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
点拨:引用的词语要从其出处来考虑。
8.不能。
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九、点拨:练习本文,阐述人们的价值观、情感观,注意辨证理性。
十、1.C(壮,为动,为……而壮)2.A(都是助词,起提宾作用)3.D(③句是讲趋炎附势之人,④句是讲隐居之人)4.D(没有想像)5.(1)译文: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
(4分)(2)译文: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
(3分)(3)译文: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