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3)
- 格式:ppt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28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二、知识点解析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认识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描绘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3、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和难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准备】1、每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一个大地球仪。
2、收集地球形状的证据。
3、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神州五号”升空的视频,观看后提问:通过观看你有什么感想?地球的形状怎样?(学生回答)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古代科技极端落后的年代,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经历以下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学习新课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活动一:分角色扮演: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挑选角色,角色一:天圆地方;角色二: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角色三:麦哲伦;角色四:杨利伟。
(学生准备5分钟,要充分发挥想象)2、学生自由组合一组,通过表演,演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总结: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之所以现在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请一名同学进一步阅读《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发言)。
活动二:让我来展示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地球是球体的图片或资料,并在班级交流。
(教师演示帆船、月食动画)过度: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板书二、地球的大小学生看图1.2表述教师总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71千米。
对比地球的几个半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师总结: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过度: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地球上很难看清楚地球的全貌。
为了研究地球的方便,我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三、地球仪活动三:自已动手制作地球仪学生按照P4活动用10分钟的时间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1 / 15《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二、知识点解析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认识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球的大小【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⑤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及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2 / 15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3 / 1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1.认知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经纬网判读四步走①区分经线与纬线②确定南北纬③确定东西经④书写坐标具体方法指导:①区分经线与纬线横纬竖经②确定南北纬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③确定东西经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④书写坐标1)先写纬度,再写经度2)先写数值(加°),后写符号3.练习经纬网变式1.经线的不同表示方式2.纬线的不同表示方式3.经纬网的不同表示方法4.小练习经纬网的应用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
利用经纬线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
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小活动每天世界都会发生一些大事件,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点。
可以利用经纬网,通过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确定这些地点的位置。
1.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查找城市,填入表1.6。
生:拓展:了解中国的北斗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拓展:北斗的应用。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解、研究地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研究,更加科学地认识地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解、研究地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研究,更加科学地认识地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解、研究地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研究,更加科学地认识地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
重点1.能够根据立体和平面的地理图表, 分析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并说出所在半球;2、能根据给定的经纬度, 找出其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经纬度,找出其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经纬度,找出其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难点能够根据立体和平面的地理图表, 分析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并说出所在半球。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复备导1.知识回顾。
2.情境导入。
(海上解救人质)2、情境导入。
(海上解救人质)思1.在地球仪上, , 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经纬度位置位置, 就是。
2.说出下图1中A,B,C三点的经纬度位置, 并说出他们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3.一架飞机从80°E, 45°N的位置出发去执行任务, 请在下图中找出它的位置, 并说出这架飞机起飞时所在的半球位置。
(图1)4.在图2上找出汶川地震所在的大致位置: 北纬30°, 东经102°5.在图2平面的经纬网地图上找出中国所处的经纬度范围。
(图2)6.指出A.B两点的经纬度, 并指出所在的半球。
议议论“思”环节中的5个问题, 教师巡堂, 给予适当指导。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下说明地球是一个
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假想轴。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
由于纬线的长度不相同,在比较两条纬线的长度时,只需要比较二者纬度
置。
解析:图甲中出现的两条纬线都是20°,在这两条纬线中间画一条纬线,该纬线是赤道。
A点在赤道南面的
纬线上,说明A点的纬度是南纬20°。
图中同样出现了两。
半球判断
经度数值小于20°,位于东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
有的经纬网不是用直线来表示,而是用圆弧的形式来表示。
如下图:
①图形辨认:在这种地图上,经线是用直线表示,都经过中间的极点。
而(1)写出A、B、C、D各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0°经线,按照自转的方向画箭头,0°经线以东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