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材料类型-整散型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9
由“散”到“整”——议论文中过程指导的方法发表时间:2019-06-17T17:04:39.7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6期作者:何笑笑[导读] 高一新生,面临由记叙文到议论文的转化,记叙文的训练使他们容易以叙代议、叙述冗长、缺少议论。
而“议论”是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
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311800高一新生,面临由记叙文到议论文的转化,记叙文的训练使他们容易以叙代议、叙述冗长、缺少议论。
而“议论”是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鲜明,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
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落实议论文说理论证的各基本能力点,是精细化教学的实施手段。
以下试以作文讲评修改的教学实践为例,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
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
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
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
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明确审题立意。
由果溯因法。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折射出文化观、价值观的差异。
“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这个反常的现象,隐含着一些矛盾:一、重外在评价与重事件本身;二、看重结果与享受过程;三、“第一”情结与尽力即美;四、挑战对手与挑战自己。
高考语文——句式的变换句式变换常见的四种题型1.长短转换型例如: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 但不可改变句意。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当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本题的题干所给的句子附加成分多, 结构复杂, 且字数多、容量大, 这类句子被称为长句。
而修饰成分少, 结构不太复杂, 各句子容量不大, 此种句子被称为短句。
此题类型属于长句变短句, 反之就是短句变长句。
】答案: 人类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这些暴力行为统统应当被当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
这些暴力行为最好尽快被人遗忘。
2.整散转换型例如: 把下面画线的文字改写为整句的形式。
这座小村庄, 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 背靠着高山, 高山上林木苍翠。
改写: 这座小村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例题中画线的句子结构不整齐, 长、短句交错, 这样的句子叫散句。
而句子结构相同(相近), 这样的句子叫整句。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整散句之间的互换可分整句变散句和散句变整句两种。
高考题涉及到的一般为散句变整句。
】答案: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 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
3.语句重组型例如: 用“要成为能为别人理解和接受”作开头, 重组下面这个句子, 不得改变原意。
任何思想, 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 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时, 才能成为现实的思想, 才能为别人理解和接受。
要成为能为别人理解和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题型是根据题目要求, 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 打乱句子的结构, 改变陈述的对象, 重造一个句子。
此类题型称为重组句子型。
】答案: (要成为能为别人理解和接受)的现实的思想, 就必须为这种思想找到合适的“外衣”, 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口语书面语转换型例如: 根据语言环境, 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内容。
EPS基本料性料别介绍1、E料—标准级、传统EPS原料特性:发泡性能——不结块,泡粒干松流动性佳,发泡倍率高。
加工性能——脱模性佳,结合性特佳,成型范围很宽。
成型品品质——硬度高,韧性好,强度佳,特别适合生产包装缓冲材料及渔箱等。
保存性——原料可使用时间长,品质稳定。
静电小。
2、P料——特轻,高发泡倍率特性:多次发泡性能——最高可发6次,泡粒圆满,富有弹性,强度佳。
发泡性能——预发速度快,泡粒干松,流动性较佳,发泡倍率高,熟化时间短,省蒸汽。
加工性能——结合性佳,加热时间较短,成型范围较宽。
成型品品质——平滑,亮丽,强度佳,密合性佳,尤其适合做大厚件及轻包装及12kg/m3以下之轻板。
保存性佳。
3、B料——快速料,节能型特性:发泡性能——泡粒干松,流动性佳,圆熟时间短,倍率略低。
加工性能——加热时间短(高压,短时间加热),冷却时间很短,脱模性佳,结合性可。
成型品品质——硬度与强度较E料略差,较适于全自动机生产量大,倍率低之包装件。
成形周期短,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降低成本。
4、F料——自熄料特性:因EPS生产中加入了阻燃剂(经点火燃烧而释放出EPS内之阻燃剂将火苗灭掉)而具备了阻燃性能(灭火性)。
用F料所制得板材和成型品具有自熄防火性能。
发泡性能——具有高发泡倍率。
保存性佳。
5、FR料——色料特性:具有色彩性—色彩鲜明。
泡粒着色均匀而透彻。
多种色彩—分灰色、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及各种复合色。
其各项性能与E料相同。
6、N料——耐冲击料特性:N料耐冲击性高。
回复性能好。
成型容易,结合性佳。
发泡性能同B料。
成形性能同P料。
原粒及泡粒成形品略带微黄色。
7、FD料——食品级特性:适用于食品药品的包装。
符合各国对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相关法规之规定。
(EPS泡塑成型理论泡沫塑料以塑料为基本组分,含有大量气泡,因此泡沫塑料也可以说是以气体为填料的复合塑料。
根据塑料的物理性质,泡体质地的软硬程度可把泡沫塑料分为三大类。
PVC专业知识介绍八:紧密型和疏松型PVC树脂
紧密型(XJ型)和疏松型(SG型)聚氯乙烯树脂
在聚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选取不同的悬浮分散剂,可得到颗粒结构和形态不同的两类树脂。
国产牌号分为SG-疏松型(“棉花球”型)树脂;XJ-紧密型(“乒乓球”型)树脂。
疏松型树脂吸油性好,干流动性佳,易塑化,成型时间短,加工操作方便,适用于粉料直接成型,因而一般选用悬浮法聚合的疏松型树脂,作为PVC制品成型的基础原料。
目前各树脂厂所生产的悬浮法PVC树脂,基本上都是疏松型的。
XJ型和SG型PVC树脂性能比较
XJ型和SG型各牌号聚氯乙烯的主要用途。
03供料作文材料类型——整散型从材料内部构成的相互关系看,有的彼此紧密关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材料我们姑且称之为“紧密型”,面对这类材料立意构思时必须尊重其整体性,否则就有偏题出轨的可能。
对于那些尽管在同一组材料里,但材料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尽管存在彼此对比、照应等的关系,但并不是很紧密的,那么这类材料就没有必须尊重的“整体性”可言,我们姑且称这类材料为“松散型”。
面对这类材料,考生完全可以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部分进行立意。
松散型:例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福建卷)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这则材料尽管就是一句话,但材料采用了“有些人……而另一些人……”的表述方式,前后句陈述的是不同的对象,形象的分陈了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都同时存在,彼此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没有主次,没有因果,没有承接,没有条件等等的关系。
于是面对这则材料——可以选择“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这一现象生发联想,进行评议;可以选取“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这一现象生发联想,进行评议。
当然,也可以采用对比性行文,两种现象都同时涉及到。
仅从立意角度的选择看,三种立意之间并没有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只是不同的角度,决定了不同的行文结构。
就材料的情感倾向看,对两种不同现象的褒贬是显而易见的,不存两种现象都肯定的可能。
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14年苏锡常镇卷)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非洲谚语)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紧密型例一: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
这则材料要讨论的是“自由”与“制约”之间的关系,要阐述的是自由的相对性。
陈述指向同一个对象“你”,并且采用了“你是……你又是……”的构句形式,前后两个分句构成一个整体,不容许割裂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断章取义,各自立意。
例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下列要求作文。
(2013年上海卷)生活中,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这则材料前后之间是一个“转折”关系,显然带有对前者的微讽,当然不是完全否定,肯定了“还有更重要的事”。
其辩证性就体现在对“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这种现象评议的分寸感上,既要承认“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具有其合理性,又要表明只是“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忘却了做“更重要的事”的不对。
只有把前后两个分句看成一个整体来取意立论,才能切合材料的真正含义,否则,就不免会有偏失。
当然,“更重要的事”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经历、体验、见闻、感悟等将其具体化。
比如:一味的工作却忘记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名利却淡薄了亲情、友情,甚至爱情。
一味的求学读书考试却淡忘了除此之外的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味的创办企业兴建工厂却忘记了生态环境的维护。
一味的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却忘记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
当然可以在个体的角色及其各种关系中去寻找立意边——“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和“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学生联想到的个体角色不同,其立意边就彼此不一样。
立意没有什么大小高低,只要能够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传达一种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体现当下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其立意都是可以的。
松散型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
”——(印度)泰戈尔“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意大利)朗根尼西“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德国)普朗克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这则材料由三句名人名言组成,三句话都围绕“犯错误”这个话题肯定了“犯错误”的价值。
但这三句话肯定“犯错误”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认知角度,一个从实践角度,一个从个体成长的角度,三句话之间的次序完全可以打乱重新排列,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组织关系是松散的。
所以,面对这样的材料组合完全可以从中任意抽取某一句话为主体取意立论,构思行文。
当然,取其中的任意两句也行,把三句话综合起来也可以。
紧密型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3浙江卷)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这则材料也是由三句名人名言构成,三句名言所表达的意思尽管都是一个话题,但彼此各有侧重:丰子恺的话表明孩子是天真的,这是孩子的天性。
赫胥黎的话则指出了现实社会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孩子的纯真失去得太早,隐含着论者的忧虑。
而菲尔丁的话则指出了失去了纯真的童心的世界的不堪的结果。
三个材料本来各自独立,但把它们罗列在一起呈递进式排列,于是三句话在这里就成了相互映衬、彼此补充的有机整体,而且题目中也明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这些就告诉我们面对这样的材料组合就不能像对待上一则材料那样,可以随意从其中挑选一句话进行立意构思行文,在立意构思行文时必须兼顾到三个作家所表达的意思。
当然行文可以有所侧重,详略的处理可以允许有所不同,绝对不可以只抓住其中一句话而完全不顾其他的两个作家的话单独立意。
松散型例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4年广东卷)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它从不泛黄,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构成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并列的关系,不存在主子宾从的关系,结构比较松散。
从材料的行文措辞可以看,材料构成的每个部分,不论是“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都存在美中不足,两个“但”字把这层意思表述非常明显。
考生面对这则材料完全可以在“胶片时代”或“数码时代”中任选一面进行立论取意。
当然也可以把两个不同的时代合拼在一起立论取意。
无论是把两个不同的时代合拼在一起取意,还是把两个时代分开各自立论,都足可以体现考生思辨能力的强弱和思想的深浅。
这则材料呈现的是“新与旧”之间的矛盾,但绝对不是提倡倒退复古。
而是要求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要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紧密型例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辽宁卷)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
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貌似“松散型”实则“紧密型”的材料——粗一看,这则材料似乎可以站在孙子的角度,畅想科技或现代文明对人类生活的改善。
也可以站在爷爷的角度,大发思古之幽情,表达对既往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往事不再的伤感之怀。
其实在这则材料里,孙子只看到了眼前的现状,却并不知道往昔的一些美好情景。
而爷爷则是既经历过往昔生活,又见证了当下的人。
爷爷对问题的认识自然要比孙子全面和客观的多。
材料中“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这个细节就提醒了考生,爷爷是一个既认可现代文明与生活方式,同时又对往昔美好的富有诗意的生活很留恋的人。
只有站在爷爷的立场才能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才能对现代科技或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做辩证的思考。
如果从孙子的角度立论取意,把爷爷丢开,则破坏了这个材料的“整体性”,势必不能体现现代高考作文所需要的思辨性和思想认识的深刻性,不免失之轻薄肤浅和片面。
实在要从孙子这一面取意立论的话,必须联系到下文的爷爷,表达现在的年轻人沉浸在现代霓虹灯的闪烁之中而完全忘却了本属于我们自己的往昔或美好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立意的深刻性和材料的完整性。
这一则材料,前后之间是紧密相承的关系,无论站在哪一面立意,都必须联系了另一面,才能较好的体现材料的真正含意。
而上一则材料之间,两个构成部分之间则是并列关系,抓住材料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取意立论,都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材料本身的真正含意,所以,前一则材料是“松散型”的,而这一则材料是“紧密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