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位第三磨牙对邻牙牙周的影响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513.83 KB
- 文档页数:3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研究黄成;蒋备战;康非吾【摘要】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
方法:临床收集因下颌第三磨牙不适而就诊的患者204例,运用锥形束CT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与第三磨牙阻生类型(高位、中位、低位)、阻生角度以及两磨牙的釉牙骨质界距离(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在下颌第三磨牙存在的情况下,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发生率高达78.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高位、中位和低位阻生的龋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而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为40~80°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最易发生龋坏,与其他阻生角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第二磨牙与第三磨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角度、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的CEJ距离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发生密切相关。
当第三磨近中阻生角度在40~80°间,且两磨牙间的CEJ距离在6~9 mm时,第二磨牙远中邻面更容易发生龋坏,此类阻生齿建议尽早拔除。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ruption status of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 and the distal carie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Methods: 204 patients who had eruption problems with their third molars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CBCT imag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al carie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location of the third molars (Pell and Gregory classification), the impacted angulation of the third molar,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cement-enamel junction (CEJ) between the second molar and third molar.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istal carie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molar was 78.4% when the third molar existed,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P=0.16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monstrated among the Pell and Gregory classification groups ( P=0.646). The distal carie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were most prevalent where the impacted third molar situated at a mesial angle of 40~80° (P<0.001). When the distance of the CEJ between the second molar and third molar was 6~9 mm, the distal carie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was apt to occur (P<0.001). Conclusion:The distal caries in the mandibular second mola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mpacted angulation (40~80°),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CEJ between the second molar and the third molar (6~9 mm), which kind of impacted third molar should be extracted as early as possible.【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锥形束CT【作者】黄成;蒋备战;康非吾【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及转化医学实验室,上海200072;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及转化医学实验室,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及转化医学实验室,上海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3下颌第二磨牙是龋病的好发牙位之一,而其远中邻面更是龋病的好发部位,这可能与第二磨牙靠近舌根与口底,难以清洁以及存在阻生第三磨牙等原因有关。
磨齿与牙齿松动的关系及相关治疗方案牙齿是我们口腔中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起到咀嚼食物的作用,还在美观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面临一些口腔问题,如磨齿和牙齿松动。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案。
磨齿是指不自觉地在夜间或白天将上下牙齿用力磨擦,这种磨擦可能会导致牙齿磨损、牙釉质暴露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口腔问题。
牙齿磨损会使牙齿表面变得粗糙,进而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并可能引起咬合不正等问题。
牙齿松动是指牙齿在正常咀嚼或稍微用力时出现晃动的情况。
牙齿松动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牙周病、牙齿损伤、牙根感染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齿松动可能会导致牙齿脱落,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和口腔功能。
磨齿和牙齿松动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磨齿会导致牙齿表面磨损,使牙齿变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冲击而松动。
另一方面,牙齿松动也会增加磨齿的可能性,因为牙齿松动后,咀嚼力会转移到其他牙齿上,从而导致其他牙齿过度负担,进一步加剧牙齿磨损。
那么,如何治疗磨齿和牙齿松动呢?对于磨齿问题,首先需要找到磨齿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或焦虑而导致磨齿,这时候应该采取一些放松的方法,如进行缓解压力的活动、减少咖啡因的摄入等。
同时,可以使用牙套来保护牙齿表面,减少磨损。
对于严重磨齿的情况,可以考虑进行牙釉质再矿化或贴面治疗,以修复损坏的牙齿表面。
对于牙齿松动问题,治疗方案则要更加综合和个体化。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口腔检查,了解牙齿松动的原因。
如果是由于牙周病引起的松动,可以采取牙周治疗的方法,包括洁牙、刮治、牙周手术等。
如果是由于牙齿损伤或牙根感染导致的松动,可能需要进行牙齿修复或根管治疗。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
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口腔冲洗液等工具可以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均衡饮食也对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应避免过多的甜食和酸性食物,以保护牙齿不受腐蚀。
除了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下颌第三磨牙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病变的影响黄希;葛自立;刘健;金燕【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7(034)012【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MTM)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SM)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00例下颌阻生MTM伴邻近MSM病变患者的椎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咬合平面夹角(AOP)、MTM阻生类型和下颌MTM近中釉牙骨质界至下颌MSM远中釉牙骨质界的距离(TMCEJ-DCEJ)对下颌MSM远中牙槽骨吸收(DBR)和远中邻面龋坏(DPC)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下颌MSM-DBR和MSM-DP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显著(P<0.05),其中56~65岁组中下颌MSM-DBR发生率最大(25.50%)而66~70岁组中下颌MSM DPC发生率最大(35.71%);不同AOP组下颌MSM-DBR和MSM 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下颌MSM-DBR和MSM-DPC以11°~79°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8.25% (193/400)和9.50% (38/400);不同MTM阻生类型组中下颌MSM-DBR和MSM 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MTM阻生高位时下颌MSM 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6.50%(266/400)和14.50%(58/400).不同TMCEJ-DCEJ值组下颌MSM-DBR和MSM DPC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0~6 mm组下颌MSM 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50% (346/400)和13.50% (54/400)(86.50%和18.79%).[结论]当患者年龄超过65岁、AOP角度在11°~79°时、MTM阻生高位和TMCEJ-DCEJ值为0~6 mm时,容易引起MSM发生MSM DBR和MSMDCP,故要定期检查、早期预防、时刻观察下颌MSM及MTM牙体牙周情况.【总页数】3页(P2383-2385)【作者】黄希;葛自立;刘健;金燕【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1【相关文献】1.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研究2.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行引导性骨组织再生术对下颌第二磨牙的影响3.正畸治疗中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4.矫治性拔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的影响5.中性合个体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下颌牙槽长度的关系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牙周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牙周病的检查技术二、牙周基础治疗技术三、选磨法四、松牙固定术五、牙周病的药物使用技术六、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操作七、牙周维护治疗技术一、牙周病的检查技术牙周病是一类具有多种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各异、涉及多数牙齿的疾病。
医生不仅要能诊断患者有无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而且应对其患病的范围(波及的牙数)、严重程度等作出判断。
通过询问全身和局部的病史,进行多项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菌斑、牙石的检查【操作程序及方法】L用目测的方法记录菌斑、软垢、牙石、牙面着色的量,可用+、++、+++来加以表不。
2.可用菌斑显示剂辅助检查菌斑量。
3.根据需要和条件,可采用不同的菌斑指数等较为客观的量化指标来描述菌斑的量。
4.有条件者可利用显微镜观察龈下菌斑中细菌的构成。
局部促进因素的检查检查有无不良的义齿或固定冠、桥,有无邻面充填体的悬突,或不良的正畸矫治器,修复材料的表面是否光洁,有无错、不良习惯、食物嵌塞、解剖异常等(如畸形舌侧沟、附着龈过窄、系带附着异常等)。
牙龈炎症状况【操作程序及方法】1.检查牙龈色泽、形态和质地的变化,用文字描述。
2.用指数记分法如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等量化指标来记录牙龈的炎症程度。
3.用探诊后牙龈有无出血表示牙龈有无炎症,用钝头牙周探针的尖端,置于龈缘下约1mm,轻轻沿龈缘滑动后观察片刻有无出血。
若出血,则记录为阳性。
牙周探诊牙周探诊是对牙周炎患者的最基本检查技术之一。
同一患者各个牙齿的牙周炎病情不同,同一患牙上的各个位点的牙周袋深度亦可不同,通过全口牙周探诊可以较准确地了解病情。
在探测袋深度时,还可通过BOP了解袋内壁的炎症程度、龈下牙石的多少等。
原则上应对每位患者筛查其有无牙周炎,可重点探诊牙齿邻面,有无牙周袋和探诊后出血;牙周专科检查时,应对每个牙的多个位点进行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L应使用钝头带刻度的牙周探针。
磨齿对牙齿根部的影响及相关治疗方法牙齿是我们消化食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我们美丽笑容的一部分。
然而,一些人常常面临一个常见的问题,即磨齿。
磨齿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牙齿表面,还可能对牙齿根部造成损害。
本文将探讨磨齿对牙齿根部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治疗方法。
磨齿是指牙齿在非正常咀嚼或咬合的情况下来回磨擦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磨损牙齿表面的外层组织,还可能对牙齿根部造成损害。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牙齿表面的磨损。
正常情况下,牙齿的表面由釉质和牙本质组成,釉质位于牙齿的外层,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组织,能够保护牙齿免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刺激。
然而,当我们磨齿时,牙齿表面的釉质会受到磨损,逐渐变薄,甚至磨破,暴露出牙本质。
牙本质是一种比较软的组织,容易受到牙刷、酸性食物或冷热刺激的侵蚀,从而引起牙齿过敏和疼痛。
其次是牙齿根部的损害。
正常情况下,牙齿的根部被牙龈组织所覆盖和固定,保护着牙齿的根部区域。
然而,当我们磨齿时,牙齿根部会承受额外的压力和摩擦力,从而导致牙龈组织退缩和牙齿根部暴露;牙齿根部的牙本质也会磨损,甚至暴露出牙髓组织。
牙髓是牙齿内部的柔软组织,包含神经和血管,当牙齿的牙髓暴露后,就会引起牙痛、牙齿过敏和感染等问题。
那么,如何治疗磨齿对牙齿根部的影响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磨齿的方法。
通过矫正器的帮助,可以改变牙齿的排列和咬合方式,减少牙齿之间的摩擦和磨擦,从而减轻牙齿根部的受损程度。
2. 牙套或保护器:对于一些严重的磨齿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佩戴牙套或保护器。
这些器具可以起到保护牙齿表面和牙齿根部的作用,减少磨损和损伤。
3. 牙齿修复:当牙齿表面出现严重磨损或暴露牙本质时,医生可能会采取牙齿修复的方式。
牙齿修复可以包括牙釉质贴面、树脂充填、牙冠等,通过修复牙齿的外观和结构,改善牙齿根部的保护和功能。
4. 牙周治疗:当磨齿导致牙龈组织退缩和牙齿根部暴露时,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治疗。
磨齿现象是否会导致牙齿龈退缩和牙周炎牙齿是人类口腔中重要的器官,它们在咀嚼食物、发音和美化面容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口腔习惯,例如磨牙,可能会导致牙齿相关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磨齿现象是否会导致牙齿龈退缩和牙周炎,并提供一些预防和处理该问题的建议。
磨齿现象,也被称为牙齿磨损或牙齿磨牙,是一种口腔习惯,指的是在不咀嚼食物或在睡眠中磨牙的行为。
这个习惯通常与压力、焦虑、牙齿不正、咬合不良等因素有关。
虽然磨齿现象在一些人中是暂时的,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成为一种长期的口腔习惯。
牙齿磨损是牙釉质的消耗,可能会导致牙齿的敏感性和形状的改变。
除了牙齿磨损,磨齿现象还与牙齿龈退缩和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联系。
首先,牙齿磨损可能导致牙齿龈退缩。
牙齿龈退缩是指牙龈组织从牙齿表面撤退,暴露出牙齿的根部。
当牙齿受到过度磨损时,牙釉质的消耗会导致牙齿表面变得较为薄弱,容易受到牙周组织牵拉的压力。
牙周组织负责支撑和保护牙齿,但当它们遭受过度的压力时,牙齿龈可能会逐渐撤退。
这种撤退的牙齿龈会暴露出牙齿根部,使牙齿变得更加敏感和易受损。
其次,牙齿磨损还可能与牙周炎的发生相关。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通常由牙菌斑的积累和牙齿和龈组织之间的炎症反应引起。
当牙齿表面过度磨损时,牙釉质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这些细菌聚集在牙龈附近,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由于牙周炎会进一步加速牙齿龈的撤退,磨齿现象可能与牙周炎的恶化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磨齿现象可能导致牙齿龈退缩和牙周炎的问题,预防和处理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建议:1. 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你有磨齿现象的问题,可以咨询牙医或口腔医生的意见。
他们可以通过检查你的口腔状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牙齿磨损、牙齿龈退缩或牙周炎,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2. 戴牙套:为了保护牙齿不受到过多的磨损,医生可能会建议你配戴牙套。
牙套可以帮助分散咬合压力,并减少牙齿间的磨擦,从而减轻磨损的程度。
磨齿与牙齿磨损的关系及如何保护牙齿牙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咀嚼食物,还是我们自信的展示。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牙齿磨损,而磨齿则是引发牙齿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磨齿与牙齿磨损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保护牙齿的方法。
磨齿是指在睡眠中或白天无意识地用牙齿来进行摩擦或磨研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造成严重的牙齿磨损,并伴随一系列的口腔问题。
一般来说,牙齿磨损是指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和牙本质受到磨损、磨平或磨齿的程度。
而牙齿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磨齿。
磨齿与牙齿磨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牙齿磨损会导致痛苦和不适,而这种不适感可能会引起磨齿。
因此,牙齿磨损和磨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种循环不仅对牙齿造成损害,还可能影响到牙齿周围的软组织,如牙龈和咬肌。
磨齿和牙齿磨损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原因:1. 压力和焦虑: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导致磨齿的行为。
许多人在面临压力或处于强烈情绪状态时会出现磨齿的行为。
长期以来,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牙齿严重磨损。
2. 错误的咬合:咬合问题是引起磨齿的常见原因。
如果上下牙齿不正确地接触或对齐,就可能会导致牙齿磨损,并可能引起颞颌关节紊乱。
3. 非常规使用牙齿:有些人习惯使用牙齿进行非功能性的行为,如咬指甲、咬笔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牙齿受损。
在我们了解磨齿和牙齿磨损的原因后,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方法来保护牙齿,减少磨齿的行为,防止牙齿磨损。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保护牙齿的方法:1. 应对压力和焦虑:通过学习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可以减少磨齿的行为。
此外,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可能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2. 睡眠姿势的调整:调整睡眠姿势可以减少磨齿的行为。
有些人在侧卧或平躺时更容易出现磨齿,因此可以尝试使用枕头和合适的睡眠姿势来减少牙齿磨损。
3. 使用牙套或牙齿保护器:如果您发现自己无法控制磨齿的行为,可以考虑佩戴牙套或牙齿保护器。
47磨牙会导致多种牙周疾病⊙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科副教授 于世宾临床诊断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有的人不到30岁就拥有一口“短牙”,像五六十岁人的牙齿状况。
原有的牙尖基本被磨平了,牙齿表面的硬组织所剩不多,位于牙齿内部富含神经的牙髓组织与外界各种刺激近在咫尺,所以牙齿特别脆弱、敏感。
原来,他们大多都有夜磨牙的习惯。
夜磨牙指人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的上下牙齿彼此磨动现象。
据统计,正常情况下一天当中人上下牙齿真正发生接触胸背疼痛复发,或预示主动脉破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李 阳的时间约为17分钟。
可以想象,如果夜间牙齿不断磨动,患者颌面部组织所受到的额外力量将大大增加,如果超出了组织的适应能力,就会引发不适。
夜磨牙引发的常见症状包括牙齿变平/变短、牙齿过敏、牙髓炎、牙齿折裂等牙体组织症状,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乃至脱落等牙周组织症状,晨起面部肌肉疲劳、酸困等肌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的不适等。
国内外研究表明,夜磨牙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比较明确的与夜磨牙有关的因素包括牙齿排列紊乱、牙周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等)、中枢神经化学递质水平变化、胃肠道紊乱、遗传因素等。
夜磨牙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消除异常咬合刺激,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消除精神紧张,缓解情绪压力,保护牙齿免受磨损,降低肌肉张力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咬合板治疗、咬合治疗、心理行为疗法、肌肉松弛治疗等。
简单来说,大家应该了解夜间磨牙是一种疾病,如不重视可能会引起牙齿、牙周、面部肌肉、颞下颌关节等诸多不适。
如果有类似问题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摘自光明网)检查发现马先生的主动脉内膜出现明显破口,血肿范围和厚度较之前明显增加,于是被紧急转至血管外科病区,控制血压、止痛处理后病情稳定。
主动脉壁间血肿指主动脉壁内出血或主动脉壁内局限血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
和典型夹层一样,几乎所有患者都表现为突发急性胸背痛,最初疼痛明显,可能随之会经历一个无痛阶段,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然后部分患者再次出现疼痛。
第三磨牙与正畸治疗的关系发表时间:2019-03-27T15:12:06.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张宁[导读] 第三磨牙是人类最常发生阻生的牙齿,第三磨牙的形成和钙化的时间、牙冠和牙根形态、萌出过程和最终位置、存在与否都存在变化性(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310000)[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667-02第三磨牙是人类最常发生阻生的牙齿,第三磨牙的形成和钙化的时间、牙冠和牙根形态、萌出过程和最终位置、存在与否都存在变化性。
第三磨牙的萌出是影响正畸治疗计划和治疗效果保持的重要因素,因此受到正畸医生的广泛关注。
[1]本文通过对第三磨牙与正畸治疗的相关文献的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由于人类演化,第三磨牙阻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且口腔卫生欠佳,磨牙发生龋坏的概率较大,易致残冠、残根甚至缺失。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根据病牙优先拔除的原则,矫治设计时往往选择将龋坏的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保留阻生的第三磨牙,既解决了正畸的问题(拥挤、前突等),又避免了由缺牙带来的修复或种植问题,磨牙和前磨牙在数量和功能上更接近口腔的自然状况,是解决这类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法。
对于部分拔除双尖牙矫治的患者,随着下颌后牙的前移,亦可获得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所需的空间,此时若上颌第三磨牙存在且发育正常,保留并矫治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可以增加咀嚼牙单位,提高咀嚼效率,同样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影响第三磨牙萌出和阻生的因素:第三磨牙的存在或缺失与遗传相关。
早在1936年,Bowdler[2]指出个体生长型与第三磨牙的萌出有关。
Broadbent[3]认为第三磨牙阻生与下颌骨的发育受限有关。
Begg[4]认为第三磨牙阻生是由于现代人类缺乏邻牙间的磨耗,导致牙列近中移动不够。
Björk[5]通过对243个病例的投影测量研究发现[6],第三磨牙阻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髁突的垂直方向生长、下颌骨长度减小、下颌牙列向后上萌出、第三磨牙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