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一定要拔吗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口腔知识问答口腔健康是我们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人对口腔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答,来增进对口腔的认识。
问题一:每天应该刷几次牙?答案: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
早上刷牙可以清除夜间口腔内滋生的细菌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保持口气清新;晚上刷牙则能在睡前清洁口腔,预防细菌在夜间大量繁殖。
但如果有条件,午餐后也刷牙或使用漱口水清洁口腔,效果会更好。
问题二: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案:目前推荐的刷牙方法是巴氏刷牙法。
具体操作是将牙刷与牙长轴呈 45 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 4 5 次。
颤动时牙刷移动约 1 毫米,每次只刷 2 3 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
问题三: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牙刷?答案:选择牙刷时,要考虑刷头的大小、刷毛的硬度和形状。
刷头不宜过大,能够覆盖两颗牙齿左右的大小较为合适,这样可以更好地清洁口腔的各个角落。
刷毛的硬度要适中,太硬容易损伤牙龈和牙齿表面,太软则可能清洁效果不佳。
一般来说,儿童和牙龈较敏感的人适合软毛牙刷,成年人可以选择中毛或硬毛牙刷。
刷毛的形状也有讲究,尖头的刷毛适合清洁牙缝,而平面的刷毛更适合清洁牙齿表面。
问题四:牙膏应该怎么选?答案:牙膏的种类繁多,功能也各不相同。
常见的有含氟牙膏、脱敏牙膏、美白牙膏等。
如果所在地区饮用水中氟含量较低,或者自身容易患龋齿,含氟牙膏是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牙齿敏感的人可以选用脱敏牙膏,能缓解牙齿受到冷热酸甜刺激时的疼痛。
想要美白牙齿的人可以尝试美白牙膏,但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牙膏只是辅助清洁的工具,不能替代刷牙的正确方法。
问题五:多久需要更换一次牙刷?答案:一般建议每 2 3 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如果牙刷刷毛变形、磨损或滋生细菌,就需要提前更换。
上颌第三磨牙的分类上颌第三磨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你可以把它当成牙齿中的“最后一班车”,它就是嘴巴里最后的战士,不管你是吃东西还是和人交流,它总是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不过,说到这颗牙,不得不提它的“身世”——你可能会发现,这颗牙它不像其他牙齿那样规则和对称,搞不好连位置都不太对劲,常常让牙医也头疼不已。
哎,说起上颌第三磨牙,咱们得好好聊聊,它到底有啥“名堂”,咋就这么特别?这颗牙又被称为“智齿”。
这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它是成年人开始长出来的牙齿,通常会在18到25岁之间露面。
这时,你可能正处于人生的大变动期,智齿也就成了这段“成长”的象征。
至于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来,那就得追溯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了——当时人类的食物比较粗糙,咀嚼压力大,需要更多的磨牙来帮助消化。
所以说,智齿的“祖先”可是非常有用的,帮人类咀嚼坚硬的食物,简直是“明星”级的牙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饮食越来越精细,牙齿的任务也越来越简单了。
结果,这颗智齿的“使命”变得模糊,反而成了个“麻烦制造者”。
很多人一长智齿就开始麻烦不断,疼痛、肿胀、牙龈发炎,简直是“噩梦”。
不光如此,有些人的智齿还会横向生长,或者根本就不长出来,简直是让人烦不胜烦。
更有甚者,智齿生长不正常,根本没地儿长,非得和邻居牙齿“争夺地盘”,最后搞得满嘴都是问题。
上颌第三磨牙到底分几种类型呢?嗯,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学问。
根据它的位置和生长情况,智齿大致分为正常生长型、半埋型和完全埋藏型。
正常生长型就好像是从地里长出的嫩芽,位置正好、方向对、没啥问题。
基本上,它能“安安稳稳”地长出来,给你牙齿增添点儿“战斗力”。
但就算是正常长出来的智齿,也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是个“好牙”,有时牙齿之间的间隙过小,智齿还是会跟前面的牙齿产生摩擦,造成疼痛,尤其是长得比较晚的朋友,智齿后面可能根本没啥空间,这时候可能就得考虑拔除掉了。
接下来说的半埋型,就是智齿并没有完全长出来,半截牙龈上面被遮挡着,看起来就像是从地底下偷偷探出个头,永远处在“悬空状态”。
为什么要拔智齿?拔智齿有危险吗,什么情况下不能拔智齿?小王因为牙疼去口腔医院看牙医,牙医对小王进行检查诊断后,告知小王有智齿,并建议小王将智齿拔掉。
小王困惑地问牙医:“什么是智齿呀?为什么要拔智齿?拔智齿有危险吗?”对于小王的困惑,你知道答案吗?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阅读本文吧。
什么是智齿?所谓智齿,是指在人的口腔内部,位于牙槽骨最里面的第三磨牙。
第三磨牙的萌出时间一般是在人大约20岁,身心发育渐趋成熟之时。
因此,第三磨牙被视为“智慧到来”的一个象征,因此将其称之为智齿。
智齿是人的口腔内部与喉咙最为靠近的牙齿。
不同个体的智齿生长存在较大差异。
有人在20岁之前可能会长出智齿,有人在40岁到50岁之间还可能会长出智齿,也有人终其一生也不会长出智齿,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人在吃饭时对智齿的使用很少,几乎用不到。
但智齿长出后,会增加牙齿清洁的难度。
智齿长在人体口腔内部牙槽骨的最里面,因此,人很难用牙刷方便地清洁智齿。
时间长了之后,食物残渣在智齿周围存在过多堆积,极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炎症。
智齿可能引发人牙龈肿痛,甚至无法正常咀嚼。
智齿生长还会引发间隙感染,进而导致对应面颊发生充血水肿。
智齿引发的牙龈肿痛还会扩散至周围软组织,导致人吞咽困难,甚至无法长大嘴巴。
因此,牙医通常会建议患者将智齿拔除,以防止口腔疾病。
如果智齿具有较好的生长位置,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影响,即不必拔除。
拔智齿有危险吗?如果有必要拔智齿,那么,拔智齿有危险吗?拔智齿在一定程度上有危险。
最常见的是操作风险。
从临床上来看,将智齿拔除是治疗智齿引发疾病的常用方法。
在拔除智齿的操作过程中,或者术后,均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
对智齿进行拔除的过程中,可能引发软组织损伤、骨组织损伤、对牙损伤、邻牙损伤、神经损伤、牙齿断根移位、出血、上颌窦穿通等并发症。
拔除智齿极易引发感染风险。
智齿位于口腔后部,与下颌间隙紧邻,极易扩散感染,加上拔除智齿的手术较为复杂,耗时过长,极易引发术后感染。
智齿一定要拔吗?
生活中很多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存在长智齿,但智齿这样的牙齿在人口中有时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人在生活中怀疑是否应该拔掉智齿...
生活中很多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存在长智齿,但智齿这样的牙齿在人口中有时不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人在生活中怀疑是否应该拔掉智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拔掉我们的智齿让我们一起看看,需要拔掉智齿吗?在平时的生活中不需要拔掉智齿。
我们口腔内生长的智齿是否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正常生活习惯,如果是平时生活中生长的长智齿,我们口腔是否疼痛,如果长智齿之后什么都没有,就需要不拔掉它,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拔掉智齿在日常生活中智齿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这种情况时,这种情况下的智齿必须拔出来,否则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1.蛀牙在平时的生活中长智齿之后长蛀牙的情况下,建议拔掉这种情况下的智齿。
否则,会对我们以后的口腔卫生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我不建议用补牙方式改善。
补牙后也有可能恶化,所以建议拔掉蛀牙时的智齿。
2.相邻牙齿的病变在平时的生活中长出智齿后,对自己口腔内周围的牙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的话,最好拔掉。
如果平时
的生活中牙齿周围出现炎症,最好拔掉智齿。
3.引起冠周炎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长智齿后发生牙齿炎症的话,建议拔掉智齿。
在平时的生活中,智齿出现口腔胀痛,发生冠周炎时,建议拔掉智齿。
在普通的生活中长智齿是正常的,但建议是不是需要拔掉智齿,还是在正常的生活中智齿是否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如果对口腔有不良影响,建议拔掉智齿。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13-张慧翼 (武侯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智齿,又称为“第三磨牙”,俗称“尽头牙”,是指人类口腔内牙列最末端最晚萌出的恒牙,故称它为“智齿”。
不同的人智齿的生长情况也不一样,有的人是在16岁以后长出智齿,有的到四五十岁才萌出智齿,还有些人一生也不长智齿。
有的人智齿可能长1颗至2颗,有的人4颗智齿长全,有的人智齿萌出部分受到骨骼、邻牙甚至黏膜的限制导致阻生牙,这都是正常情况。
而阻生齿主要是由于各种不明原因而使得在颌骨内的位置不当,不能萌出到正常的咬合位置而发展来的,它的牙冠部分或者全部被牙龈覆盖住了,因此容易在牙龈和牙冠之间的区域形成各类细菌的繁殖物导致牙冠周的炎症,让人疼痛难耐。
因此阻生齿是必须得拔除的,即使相对拔牙的操作难度非常之大,但却是不能任其在口腔牙冠里随意发展。
阻生智齿出现哪些临床表现?阻生智齿生长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大多数人长智齿都是要拔除的,在长阻生智齿的时候都会有哪些症状出现?(1)邻近恒牙的病变,由于智齿发展需要空间,没有空间的时候阻生智齿就会损伤周围恒牙,造成周围牙齿病变,患者会出现牙齿松动疼痛、牙龈肿痛等问题。
(2)冠周炎症,当阻生智齿生长时牙冠部分萌出,牙周组织容易形成囊袋,导致食物残留不易清洁,细菌滋生容易发生感染,患者就会有严重的疼痛感,进而导致反复的冠周炎症,乃至面颊咽喉肿痛间隙感染,为了避免炎症反复出现,在发现智齿萌出时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是否需要拔除。
(3)口腔溃疡,阻生智齿因为萌出空间不足导致颊向或者舌向萌出时,在咀嚼食物时容易发生咬颊或咬舌,或者说话进食的时候新生恒牙的尖锐牙尖反复摩擦颊部或舌腹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形成创伤性溃疡。
智齿到底该不该拔?任何牙齿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正常生长的智齿不仅没危害,反而有助于咀嚼和消化食物,特别对于硬质食物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智齿生长发育得良好,并不需要特意拔除智齿。
口腔问答标准化流程目录一、口内1、补牙1.1.补牙疼不疼?(每个人的敏感程度和耐受能力不一样的,我们会尽量做到无痛治疗,如果太敏感的患者,我们也可以实施麻醉。
)1.2.补牙的材料是什么?(补牙的材料现在常用的是树脂,颜色和牙齿一样,和牙齿有很强的粘接作用,强度也不错。
其他牙科可能用到的补牙材料还有玻璃离子,一般用在儿童的乳牙充填,它的特点是充填很方便,可以释放氟,有一定的防龋作用。
)1.3.补牙要多少钱?(材料不一样,价格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是90-350元)1.4.补牙后注意什么?(补牙后刚开始不要咬太硬的食物,一般饮食就可以了)1.5.补牙后疼怎么办?(补牙后如出现轻微的疼痛,可先行自我观察,有的轻微不适及疼痛可自行消失。
如疼痛非但不减轻,反而进一步加重或出现咬合痛、跳痛、冷热刺激痛、夜间自发疼痛时,应及时去医院复诊检查治疗,以查明病因,消除疼痛。
)1.6.瓜子牙能怎么补?(需要看您的牙齿情况,一般情况下用树脂直接补上就行了,如果您对美观要求高的话可以选择贴面或者烤瓷牙修复)1.7.牙齿断了,或者牙齿掉了一块能补吗?(如果没有什么不适的话可以直接补上,有不适的话就需要做根管治疗了,但是具体的需要您到我们医院来做个检查)2、龋齿、虫牙1.1什么是龋齿?(龋齿就是俗话说的蛀牙,虫牙等)1.2龋齿的危害有哪些?(龋齿不治疗的会发展成为牙髓炎,根尖炎,导致牙齿脱落,牙槽骨炎症等)1.3如何有效预防龋齿?(经常定期检查,正确的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1.4如何发现宝宝已经形成龋齿?3、牙髓病1.1牙疼怎么办?(您的牙齿是怎么个疼法呢?冷水热水疼吗?晚上疼吗?建议您到我们医院来检查下)1.2吃冷的牙疼?(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疗了,但是具体的需要您到我们医院来检查下)1.3吃热的牙疼?1.4咬东西牙疼?(可能是根尖有炎症,需要根管治疗)1.5晚上牙疼?1.6牙床肿了?1.7吃酸的牙疼?1.8牙咬东西不舒服?4、根管治疗1.1根管治疗多少钱?1.2根管治疗疼吗?(每个人对痛觉感受不一样,一般是不会痛的)1.3为什么要做根管治疗,有副作用吗?(牙齿内部如果被细菌感染了,就需要把这部分感染的组织清理干净,不然感染就会扩大,影响牙齿的健康。
为什么会长智齿什么是智齿?为什么会长智齿?它有什么危害?一定要拔掉吗?近日师兄的女汉子同事倩倩同学去看了一次牙医之后,就有了拔掉智齿的打算。
所以师兄觉得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智齿?为什么会长智齿,有什么危害?一定要拔掉吗?什么是智齿?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
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
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
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
什么会长智齿?它有什么危害?牙齿萌出困难称为"阻生齿"或"埋伏牙"。
阻生齿最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俗称智齿,此牙萌出年龄在18岁前后,由于萌出前其它牙齿都早已站好队列了,等智齿生长出来时,就会受到其它牙齿的排挤,故而萌出困难,形成了阻生齿或埋伏牙,我们称之为"阻生智齿"。
阻生智齿会产生很大危害。
(1)冠周炎:智齿因阻生而使牙冠不能完全外露,牙冠周围的牙龈成袋状,极易积存食物、滋养细菌。
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急性冠周炎。
(2)间隙感染:冠周炎的炎症可能进一步向肌肉间隙内扩散造成间隙感染。
(3)第二磨牙龋坏:向前倾斜的阻生智齿,因经常在邻牙间积存食物,易发生邻牙(下颌第二磨牙)龋坏。
(4)其它:阻生智齿还可能形成牙源性颌骨囊肿、骨髓炎、颞颌关节病等。
大部分的智齿都应拔除。
能早拔就早拔,拔晚了就会引起上述的危害。
如果在妇女妊娠期发病会严重影响母子健康。
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是在外地或外国上学的时期,如发生急性炎症,其家长往往会心急如焚,因此建议早早拔出阻生智齿,消除智齿的危害。
智齿一定要拔掉吗?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萌出全部四颗智齿,如果某一颗没有对生的,有可能会造成对位的口腔黏膜磨损,多见于下位。
智齿拔除:是否应在40岁时进行?智齿,又称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最后长出来的四颗智慧之齿。
通常在青春期末期或成年早期才会长出,有时候会出现问题,需要拔除。
但是,当一个人到了40岁这个年龄段,是否还有必要拔除智齿呢?这个问题或许并不容易回答。
在年轻时拔除智齿的主要考虑是因为他们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恼人的疼痛、牙医调整等。
然而,到了40岁,智齿可能已经完全长出,并且排列得当,没有引起其他口腔问题。
此时,拔除智齿是否还有必要呢?一方面,40岁左右的人更成熟、更懂得照顾自己的健康,所以可能更容易接受手术或治疗。
但另一方面,拔除智齿是一项手术,无论年龄大小,都有一定的风险。
当然,手术风险通常是较小的,而且智齿拔除后可以避免未来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40岁的年龄本身。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恢复能力会有所减退,在做手术方面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
这就让手术变得更有挑战性,特别是在拔除更复杂的智齿时。
此外,智齿通常属于较宽的牙齿,对于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牙齿可能已经排列得比较整齐、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拔除智齿可能会对牙齿排列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后续调整。
因此,在考虑是否在40岁前后拔除智齿时,应综合考虑个人的口腔健康状况、牙齿排列情况以及实际需求。
如果智齿没有引发明显问题,可以与牙医咨询后再作决定。
在进行任何手术前,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最终,无论决定如何,重要的是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自己的口腔健康。
40岁仍早,智齿拔除的必要性取决于个人的情况,权衡利弊后做出明智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明明古人也长智齿,为何我们的智齿就需要拔掉?古人怎么办?“拔智齿”——一个多么令现代人心惊胆战的词语,让还未长智齿的人暗自侥幸,让受着智齿折磨的人惶惶不可终日,让拔过智齿的人唏嘘感慨不已。
拔智齿这么痛苦,当然也有人找理由推脱,古人明明也长智齿,他们没有牙医是不是就不用拔牙了,那凭什么我的智齿就一定要拔掉呢?什么是智齿?在回答古人的智齿之前,我们首先来说一下,什么是智齿?智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尽头牙”,它们长在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位置,上下左右各一颗。
因为这4颗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的年纪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就被看作是“智慧到来”的象征,被称为“智齿”了。
一般在经历6~13岁左右的换牙期之后,人的口腔里就已经配备好28颗牙齿,按理说这个数量的牙完全够用了,因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某天感觉口腔深处红肿胀痛、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又多出了几颗磨人的小东西,这就是智齿了!古人拔智齿吗,他们会不会疼死虽然我们很少听说古人长智齿和拔智齿的事例,但是他们当然也免不了这种人间疾苦!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便有记载:“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所谓的“真牙”就是智齿,那么古人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不需要拔智齿吗?作为历史悠久和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古人自然发明过各种牙齿护理的小妙招,但具体到如何处理智齿,现有文献记载却很少。
不过从一些中医书中可以了解到,针对口腔牙齿问题,古代人会依据药方调配药剂,通过内服、外涂、漱口等多种手段缓解牙病的炎症和痛感;再就是借助木棒、石头或是特制的器械击碎拔除,这种方法受罪不说(疼哭、疼晕),还有感染的风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此外,在几千年的阶级社会里,医疗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普通百姓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牙病在其他疾病面前算是个小问题,在穿衣吃饭等生存问题面前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我也很疼呀,我能怎么办?忍着呗!所以“古人不拔智齿也没事”的说法并不可靠,哪怕是杨玉环牙疼,唐玄宗也只能干着急!听起来让人很无奈,既然智齿这么多余,那它为什么没有在进化过程中慢慢退化消失呢?其实如果我们再追溯得更久远一点,这四颗多余的智齿不仅不会给人类使绊子,反而像造物主送给人类的生存工具,在原始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
龙源期刊网
拔智齿,你有认识误区吗?
作者:计宝辉
来源:《大众健康》2015年第12期
大多数智齿都需要拔除,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对智齿有着各种误解,最终耽误了及时治疗,甚至引起了更严重的疾病。
智齿是指人口腔最里面的第三磨牙。
它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
智齿通常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
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
有的立着长,有的歪着长,有的横着长,因此智齿常引起很多相关疾病,如智齿冠周炎,间隙感染,粘膜溃疡,颌骨囊肿等。
大多数智齿都需要拔除,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对智齿有着各种误解,最终耽误了及时治疗,甚至引起了更严重的疾病。
智齿一定要拔吗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
因为这四颗第三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它为“智齿”——智慧之齿。
其实,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智齿是人类进化的必然。
众所周知,“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论中的一个普遍规律。
智齿就是极好的例证。
智齿,学名第三大臼齿,俗称智慧齿,立事牙,尽头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生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颚各两颗,一般是于16岁或之后才生长出来。
相较于幼儿时期长出的乳齿与儿童时期更换的恒齿,智齿通常是在人类心智已经趋于成熟时才长出,因而得名。
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有的人40、50岁才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的。
而且四颗智齿也不是都必然会长全,某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1至2颗,有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情况称为智齿阻生。
智齿的位置从门牙牙缝开始,由一侧门牙向里数牙齿数目,如果有第八颗牙,它就是智齿。
智齿是如何生长的?
在青春后期,颌骨发育到接近成人大小。
但有些人颌骨还不够大,没有足够位置供智齿萌出。
智齿就会阻生在颌骨内,向其他方向生长。
可能只有部分牙冠露出牙龈,或完全埋在颌骨里。
牙根可能变形或向上颌窦或下颌骨神经所在部位生长,这很危险。
智齿生长的方向由于空间不足,阻生的智齿就向各种不同的方向生长,一般与邻近牙齿形成角度。
可以向着邻近牙齿生长(近中呈角阻生),远离邻近牙齿生长(远中呈角阻生),也可以水平或垂直阻生。
智齿引起的疾病智齿生长的位置特殊,给它的清洁和治疗带来许多问题,常引起的疾病有龋齿(俗称蛀牙)、牙周炎、牙髓炎:由于智齿在最里面,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洁,容易产生蛀牙,且智齿往往由于萌发空间不足出现胀痛,还会侵犯邻牙,造成牙疼。
由于没有对咬牙,有时智齿会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还有时会萌发不足成为阻生齿,引起牙列不齐,冠周间隙感染,张口困难。
智齿是第三大臼齿,对相邻的第二磨牙有重要影响。
由于大多数智齿是前倾阻生的,约呈45度角顶在第二磨牙上,从而形成一个牙冠夹角,容易嵌塞食物,久之导致第二磨牙龋坏,甚至牙髓炎,就算没有那么严重也会影响第二磨牙的寿命。
智齿的拔除牙齿要尽量保留,能不拔则不拔,因为拔牙可能会伤到神经和记忆力。
因此,很多人常问:该不该拔掉智齿呢?通常,牙医会基于下列几点理由,建议拔掉智齿:
1.蛀牙:如果智齿蛀牙,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之外,那些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的,我们一律建议拔除,杜绝后患。
2.侵犯邻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医以X光诊断得知。
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造成患者不舒适或牙疼。
3.空间不足: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
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感。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
4.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蛀牙现象。
5.没有对咬牙:前面提过,不是每个人四个智齿都会长齐的。
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
6.阻生齿:通常这是最讨厌的一种,牙医会觉得很难搞定,但病人却不一定有感觉,因此忽略了。
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会痛,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拔除了。
拔智齿需知如果要拔掉智齿,一定要找专业牙医。
并且,拔牙后应该注意:
1.通常拔的时间越久,肿胀的时间也会比较久,尤其是阻生齿。
2。
一小时内,所有的血水、口水都要吞下。
不可漱口,以帮助血液凝结,伤口复原。
3.回家以后,先冰敷一个小时,之后再不舒适,则用热敷。
4.如果有发烧现象,第二天可请病假休息。
5.在牙龈发炎时不适合去拔掉智齿,应服用消炎药等炎症消除后再去拔牙。
6.女生月经期间不能拔智齿。
可保留的智齿说完了该拔除智齿的情况之后,或许你还有疑问:如果都没有症状,是不是就不需要拔呢?如果是站在医生的立场,他通常会建议你拔掉,以避免产生后患,所以是一次痛,终生免疫。
不过,如果你觉得智齿没有妨碍你,那么,你可以自己决定,到底要不要拔掉它。
什么样的智齿值得保留呢?
1.位置比较正,预计能正常萌出者。
2.智齿冠周软组织没有发炎和疼痛史,智齿没有龋坏者。
3.有对咬牙的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