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渗砼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抗渗混凝土渗漏分析及预防摘要:本文分别从设计、材料缺陷、施工管理、维护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抗渗混凝土渗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明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抗渗混凝土;渗漏水;分析 0引言随着抗渗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抗渗性成为检验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对抗渗混凝土渗漏分析及预防显得十分必要。
1渗漏原因分析与抗渗机理混凝土渗水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孔隙形成连通的渗水孔道。
这些孔道主要来源于水泥浆中多余的水分蒸发而留下的气孔、水泥浆泌水所产生的毛细管孔道、内部的微裂以及施工振捣不密实产生的蜂窝、孔洞,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渗水。
引起裂缝有两大类原因,一种由外荷载(如静、动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收缩、徐变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1.1设计方面选型:工艺、结构选型不当或实际运行与设计条件不符。
计算:结构分析计算简图不当,受力构件计算错误。
沉降缝:水池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理不当。
图纸:套用图纸,使用不当。
1.2材料缺陷从砼的性质来说影响因素大概有:干燥收缩、温差、塑性收缩、自干燥、外加剂、徐变等。
1.3施工管理①地基处理:地基处理不符合设计要求。
②砼配合比: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水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砂石级配及其含泥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砼坍落度控制是否合理,这些都影响到砼的质量及其收缩变形。
③浇筑震捣:砼浇筑震捣不均匀密实,施工缝和细部处理会带来结构开裂的后患;过震则使浮浆过厚,抹压又不及时,则砼表面出现塑性裂缝。
④拆摸板:边墙拆摸板过早(1~3d),砼水化热正处于高峰,内外温差最大。
⑤养护:许多施工单位往往忽视砼养护这一环节,尤其是墙体和柱梁的保温保湿养护不到位,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⑥管理:施工管理不严,赶进度,偷工减料,工人素质差,施工马虎等也是造成结构裂缝的人为因素。
1.4维护管理对维护缺乏认识。
除荷载问题外,主要是环境温度和风速引起的收缩变形所致。
普通砼与抗渗砼怎么区分【范本一:普通砼与抗渗砼的区分】正文:普通砼与抗渗砼是在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材料。
虽然它们都是由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混合而成,但在配比、材料选择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区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普通砼与抗渗砼的区分。
一、配比要求的区别普通砼的配比普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而抗渗砼的配比则更注重抗水渗透的特性,需要添加防水剂或者其他具有防渗效果的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阻隔性能。
二、材料选择的区别在普通砼中,常用的水泥种类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
而在抗渗砼中,通常会选择一些抗渗性能较好的特殊水泥,如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防渗水泥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三、施工工艺的区别在施工过程中,普通砼的要求相对较低,可采用常规的施工工艺;而抗渗砼则更为严格,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细致的施工操作,如采用特殊的振捣方式、快速浇筑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四、使用的范围区别普通砼通常用于一些普通的建造物、地基、基础等,对抗渗性能要求不高的工程。
而抗渗砼主要应用于需要抗渗性能较高的地下室、水池、水塔等工程中,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雨水等渗透进入建造物内部。
五、经济性的区别由于抗渗砼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其成本较普通砼要高一些。
对于一些对抗渗性能要求不高的工程,使用普通砼可以更好地保证经济性。
【范本二:普通砼与抗渗砼的区分】正文:普通砼与抗渗砼是混凝土材料中两种常见的类型,它们在配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使用范围和经济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一、配比要求的区别普通砼的配比主要注重混合料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普通采用一定比例的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进行混合。
抗渗砼的配比更注重抗水渗透的特性,需要添加一些防水剂或者其他的混凝土添加剂,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
二、材料选择的区别普通砼中常用的水泥种类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
地下室刚性防水施工方案(抗渗砼)
一、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不断推进,地下室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
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而刚性防水方案中的抗渗砼技术,正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刚性防水施工方案中抗渗砼的具体应用和施工步骤。
二、材料准备
在进行地下室刚性防水施工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高质量防水砂浆 - 防水
砼 - 抗渗添加剂 - 抗渗砼施工工具(如搅拌机、抹灰刀等)
三、施工步骤
1. 地基处理
在进行地下室刚性防水施工前,首先需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平整、牢固,排除地基内的水分。
2. 防水砼浇筑
将预制好的防水砼装入搅拌机中,按照比例加入适量的抗渗添加剂,进行搅拌。
再将搅拌好的防水砼均匀浇入地下室的防水层,在浇筑过程中要确保防水砼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抗渗处理
在防水砼浇筑完成后,对地下室的表面进行抗渗处理。
使用高质量防水砂浆进
行抹灰,覆盖整个地下室表面,确保防水层更加坚固耐用。
4. 后续维护
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地下室的防水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如有裂缝或损坏,
要及时修复,确保地下室的防水效果持久稳定。
四、总结
地下室刚性防水施工方案中的抗渗砼技术,是一种有效可靠的防水施工方案。
通过对材料准备、施工步骤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地下室的防水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是关于地下室刚性防水施工方案(抗渗砼)的相关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抗渗碎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说明由于本工程一部分池、槽、坑、沟道等结构抗渗要求较高,而要达到抗渗要求主要取决于碎施工质量,为了控制施工各个环节、保证施工质量,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本工程具有抗渗要求的部位有:主厂房渣池、垃圾池、渗滤液沟及渗滤液收集池,附属工程综合水泵房、冷却塔、净水站及沉淀池,渗滤液工程预处理池及A/0池。
根据现有施工图纸各部位抗渗均要求达到P6及P8o二施工准备1、原材料: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0%,泥块含泥量不大于0.5%o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大于3.0%,泥块含量不大于1.0%o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等,本工程外加剂主要采用UNF-3B减水剂。
浇筑碎前,水泥、粉煤灰等材料必须齐备,并有质保书及复试报告。
2、技术准备:根据施工图合理安排施工缝的位置以及施工缝处理方式。
控制碎质量,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配合比,例如浇筑时遇雨则合理调整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
选择经验比较丰富的班组进行施工。
施工前对各班组举行有征对性的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员、质量员加强过程指导。
三、施工工艺1、施工缝处理水平施工缝:提前满焊止水钢板,浇筑完成后水平施工缝在施工缝第一段碎浇筑结束且碎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凿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然后用水进行冲洗直至表面干净无杂物。
在第二段碎浇筑前浇水对施工缝进行充分湿润,然后浇筑一层50mm厚与碎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再进行碎浇筑。
垂直施工缝:满焊钢板止水带,焊接牢固,止水带满足图纸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结束碎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止水带进行清理并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凿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然后用水进行冲洗直至表面干净无杂物。
2、支模工艺支模加固措施:抗渗碎施工时支模加固措施基本同一般碎支模加固措施。
对拉螺栓:对于抗渗碎,在普通支模螺栓中间焊一块止水片,止水片厚3mm,长宽各为60mm,止水片与对拉螺栓一圈的接触面进行满焊,焊缝要求致密不渗水,支模时确保止水片居于坑壁、沟壁等正中位置。
抗渗混凝土报告模板1. 现场情况及前期准备本次抗渗混凝土试验采用的是XXXXX工程的原材料,试验前我们进行了如下准备工作:•准备试验原材料,包括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对材料进行筛分、清洗和干燥,确保其符合试验要求;•准备试验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台、砼模具等;•确保现场清洁、安全、整洁。
2.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本次试验的抗渗混凝土采用的是按照GB/T50107-201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的配合比,具体参数如下:材料用量(kg/m³)水泥450粗骨料1170细骨料709水213矿物掺合料40如上表所示,本次试验使用的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为450kg/m³,粗骨料用量为1170kg/m³,细骨料用量为709kg/m³,水用量为213kg/m³,矿物掺合料用量为40kg/m³。
3. 试验过程及结果3.1 混凝土初凝时间测定混凝土初凝时间是指混凝土在搅拌后开始凝固的时间。
我们在试验中将汽车贯入法测定初凝时间,试验结果如下:试验次数构件名称初凝时间(min)1 构件1 1802 构件2 1853 构件3 178根据上表数据可知,混凝土初凝时间在180-185min之间。
3.2 混凝土抗渗试验混凝土抗渗试验是判断混凝土抗水性能的一种方法。
我们在试验中采用静水压试验方法测定混凝土的渗透性,试验结果如下:试验次数构件名称渗透压力(MPa)渗透率(m²/s)1 构件1 0.5 7.2×10^-142 构件2 0.6 9.5×10^-143 构件3 0.8 1.2×10^-13以上是混凝土抗渗试验的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可知,混凝土的渗透压力和渗透率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具备较好的抗水性能。
4. 结论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本次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混凝土初凝时间在180-185min之间,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
C40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一、计算配合比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 cu,k=40M 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表得,标准差σ=6.0Mpa,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σ=40+1.645×6=49.9Mpa2)计算水灰比(W/C)(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1计算水泥实际强度根据要求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f ce,k =42.5Mpa,水泥富余系数r c=1.08则水泥实际强度公式计算:f ce=f ce,k×r c=42.5×1.08=45.9Mpa○2计算水灰比根据表碎石选A=0.46,B=0.07按公式计算水灰比:W/C=(Af ce)/(f cu,o+ABf ce)=(0.46×45.9)/(49.9+0.46×0.07×45.9)=0.41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根据桥面铺装混凝土的施工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为70-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m wo=205kg/m3,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的条件下掺加6%高效抗渗防水剂,起到抗渗的效果,其减水率为12%,所以用水量为:m wo=205×(1-12%)=180kg/m3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o=180kg/m3,水灰比W/C=0.41计算混凝土单位用灰量:每立方米单位水泥用量根据m co=m wo/(w/c)=180/0.41=439kg/m3每立方米单位外加剂用量,439×6%=26.3Kg/m35)确定砂率:根据碎石最大料径31.5mm,且水灰比为0.41,又根据抗渗混凝土对砂率的要求选定混凝土砂率为:S p=35%6)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m go、m so)(1)采用质量法根据式:mco+m go+m so+m wo=P hm so/(m go+m so)×100%=S p且已知:m co=439kg/m3;m wo=180kg/m3;S p=35%;假定P h=2450kg/m3代入公式可得:439+m go+m so+180=2450m so/(m go+m so) ×100%=35%解之得:m so=641kg/m3;m go=1190kg/m3按质量法得混凝土初步配合比为:m co:m so:m go:m wo:m jo=439:641:1190:180:26.3=1:1.46:2.71:0.41:0.06二、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1)计算试拌材料用量按计算初步配合比试拌15L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439×0.015=6.59kg砂子:641×0.015=9.62kg碎石:1190×0.015=17.85 kg10-30mm(20%): 3.57 kg10-20mm(50%): 8.93kg5-10mm(30%): 5.36kg水:180×0.015=2.7kg外加剂:6.59×6%=0.395Kg(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按计算材料用量拌制混凝土拌合物,测定混合料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砼抗渗标准养护要求天数砼抗渗养护是保证砼结构安全、耐久的关键环节。
在实际工程中,砼抗渗标准养护的要求和天数对于砼抗渗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砼抗渗标准养护的要求、养护天数的规定以及对砼抗渗性能的影响,为广大砼结构施工人员提供实用的养护指南。
一、砼抗渗标准养护的必要性砼抗渗养护的目的是提高砼的抗渗性能,防止水分、盐分和其他有害物质侵蚀砼内部,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砼抗渗养护是砼结构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砼抗渗标准养护的要求1.养护期间的环境条件砼抗渗养护期间,应保证养护环境温度在5-35℃之间,湿度不低于90%。
此外,养护场所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引起砼表面裂缝。
2.养护方法及要求常用的砼抗渗养护方法有湿养护、湿热养护和干热养护。
养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确保砼表面湿润,避免干燥;b.避免砼表面受到冲击和摩擦;c.定期检查砼表面,防止出现裂缝、脱落等现象。
3.养护期间的管理砼抗渗养护期间,应加强管理,确保养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具体措施包括:a.设置专门的养护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指导养护工作;b.定期检查养护环境,确保符合要求;c.制定养护工作计划,确保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三、砼抗渗养护天数的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标准,砼抗渗养护天数应根据砼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养护天数不得少于14天。
对于高性能砼和高抗渗砼,养护天数应适当延长。
四、养护天数对砼抗渗性能的影响养护天数对砼抗渗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养护时间不足,砼抗渗性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养护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砼强度下降。
因此,合理控制养护天数是提高砼抗渗性能的关键。
五、提高砼抗渗性能的措施1.选用优质原材料,保证砼的密实度;b.优化砼配合比,提高抗渗性能;c.严格控制砼浇筑和养护过程,确保质量;d.采用先进的抗渗技术,如预拌砼、喷射砼等。
六、总结砼抗渗标准养护是保证砼结构安全、耐久的基础。
通过掌握养护要求、合理控制养护天数以及采取有效的提高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砼抗渗性能,确保工程质量。
C5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设计强度: C50使用部位:T梁预制、箱梁预制等单方用量:水泥:砂:碎石:水:矿粉:粉煤灰:外加剂=375:672:1096:165:75:50:6.0材料配比:水泥:砂:碎石:水:矿粉:粉煤灰:外加剂=1:1.8:2.92:0.44:0.2:0.13:0.016C5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一、使用工程部位C50水泥混凝土主要用于T梁预制、箱梁预制等部位(详见设计文件)。
二、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三、设计要求1.强度要求:混凝土7d抗压强度不小于配置强度的90%,28d抗压强度大于配置强度,但不超过设计强度的150%。
2.工作性要求:混凝土的运输方式为混凝土罐车搅拌运输,要求混凝土的出罐流动性好,出罐坍落度不低于160mm,现场浇筑坍落度介于160mm~180mm,实验测得减水剂的半小时经时坍落度损失为30mm,因此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坍落度>180mm。
同时混凝土拌合物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粘聚性、保塑性以满足质量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3.耐久性要求: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要求用于有冻害的潮湿环境和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过0.55及最小水泥胶合用量不低于300kg/m3。
在满足规范及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在满足混凝土粘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
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降低单位用水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4.经济性要求:建议在混凝土中掺入一级或二级粉煤灰、矿渣超细粉等外掺料,以降低水泥单位用量,在满足耐久性、强度、工作性的前提下,配制最佳单位水泥用量,降低单位减水剂用量,节约成本。
抗渗混凝土
目录
定义
简介
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抗渗混凝土的分类
抗渗混凝土的特点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方法
定义
简介
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抗渗混凝土的分类
抗渗混凝土的特点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方法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是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
编辑本段简介
抗渗混凝土按抗渗压力不同分为P6、P8、P12。
抗渗混凝土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孔隙结构,从而减少渗透通道,提高抗渗性。
常用的办法是掺用引气型外加剂,使混凝土内部产生不连通的气泡,截断毛细管通道,改变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此外,减小水灰比,选用适当品种及强度等级的水泥,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是注意振捣密实、养护充分等,都对提高抗渗性能有重要作用。
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掺外加剂或使用新品种水泥等方法提高自身的密实性、憎水性和抗渗性,使其满足抗渗压力_大于0.6MPa的不透水性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渗性用抗渗等级(P)或渗透系数来表示。
我国标准采用抗渗等级。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
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
相应表示混凝土抗渗试验时一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不同的最大水压力。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提高0.2 MPa。
试配时应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抗渗等级最大水灰比 C20~C30 C30以上 P6 0.60 0.55 P8~P12 0.55 0.50 >P12 0.50 0.45 ??
其抗渗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
Pt≥P/10+0.2式中?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补充,S是老规范。
P是新规范表示方法
编辑本段抗渗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
1、水泥:
1)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不低于32.5Mpa;
2)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水泥的7天水化热指标不高于275kJ/kg,不得使用带有R字样的早强水泥;
3)水泥的碱含量须满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总碱量不大于2.25kg。
2、粉煤灰:粉煤灰的级别不低于II级,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
3、粗骨料:宜采用5~31.5mm级配均匀的机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4、细骨料:为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3.0。
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
5、外加剂:1外加剂应采用低碱、低水化热的外加剂。
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2具有早强性能。
3采用高效减水剂。
编辑本段抗渗混凝土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三大类。
可以看出防水和抗渗有着很大的相似处,只是由于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抗渗性的不同或建筑物不可以使用其它附加防水材料而使用不同的砼。
对抗渗有明确要求就用抗渗砼。
使用防水砼主要是因为如果使用其它防水材料(卷材或涂料)不能满足结构的其它要求。
就像你所说的,如果在公路上使用其它防水材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用防水砼。
编辑本段抗渗混凝土的特点
抗渗混凝土和防水卷材或其它防水材料的差别:用防水混凝土与采用卷材防水等相比较,防水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①兼有防水和承重两种功能,能节约材料,加快施工速度。
②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③在结构物造型复杂的情况下,施工简便、防水性能可靠。
④渗漏水时易于检查,便于修补。
⑤耐久性好。
⑥可改善劳动条件。
编辑本段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方法
1、选取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和水灰比
①水泥: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在抗渗混凝土中应优先使用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后才可使用在抗渗混凝土工程中,这是由于矿渣
水泥的泌水性较大,其泌水时在混凝土中形成通道,这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及强度都很不利。
②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粗骨料颗粒的下面容易形成空隙,颗粒愈大则形成的空隙愈大,对抗渗不利。
③砂率:混凝土中砂率不宜过大或过小。
过大,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增大,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施工振捣不密实,影响抗渗性。
④水灰比:根据现有研究资料,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愈多,当然渗水性就愈大。
通常情况下,当水灰比小于0.6时,毛细孔多属于封闭的;当水灰比大于0.6时,则连续性的毛细孔显著增加,渗透性也变大。
有试验资料证明当水灰比从0.6增加到0.63时,渗透性几乎将增大了一倍。
因此,抗渗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0.6以下。
2、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
2.1减少浇筑施工间隔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排上,应保证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经过运输浇筑到下层混凝土压茬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
中间的间隔时间应按以下标准控制:当气温低于25℃,不应超过3小时;气温高于25℃时,不应超过2.5小时。
大面积底板或顶板应分组浇筑,池壁应分层连续浇筑。
2.2采取合理的振捣方式
振捣密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按规范规定进行机械振捣,一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但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及止水带等处的结构形状不直顺,尺寸也较小,一方面振捣不方便,一方面振捣时混凝土中的空气不容易完全排出,因此这些部位在施工时,应在机械振捣的基础上,再辅以人工插捣,这样有助于空气的排出,有利于振捣密实。
2.3加强混凝土养护
湿养护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以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切断毛细孔的连续性。
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气温条件及时覆盖和洒水,实践证明,混凝土养护14天,可以大大提高其抗渗性能。
3、做好季节性的施工措施
3.1应尽量避免进行冬季及热天施工
冬季施工时由于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加热,而热天(指气温高于30℃)施工由于气温和混凝土材料温度都比较高,这都会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凝结温度提高。
混凝土刚凝结时是无应力的,此后温度升降,混凝土涨缩,在约束条件下就要产生温差应力,其应力值超过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产生裂缝,以至严重渗水或漏水,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避开冬季及热天施工。
3.2不得以进行冬季、热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由于工程投产的需要,或整体工程混凝土作业平衡的需要,抗渗混凝土完全避开冬季或热天施工常常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避开时,应尽量降低入模温度,也就是降低凝结温度,降低温差,降低温差应力。
混凝土热天施工时,应根据气温的情况,采取降低材料温度,掺用缓凝剂及增加养护浇水次数等措施。
这些都是为了降低混凝土凝结温度,降低温差应力,并提高养护效果。
冬季施工时,池壁模板应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温差较小时拆除,温差不宜超过15℃,拆模后必须立即覆盖保温。
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比凝结温度已经降低许多,已存在温差。
要求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温差较小时拆除,以防在拆模过程中产生冷缩裂缝。
这时的混凝土强度还没有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所以拆模后还必须立即覆盖保温。
4、采取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
4.1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
例如:搅拌混凝土小组负责配料准确,搅拌均匀,冬季施工时保证混凝土的搅拌温度;混凝土运输发生离析时,明确负责再搅拌的人员;混凝土浇筑人员分块负责混凝土的密实,不出现渗水现象;养护人员保证混凝土养护期经常湿润,不出现干缩裂缝。
责任应与奖惩结合。
施工技术人员应负责向工人贯彻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组织措施,让操作者懂得一些施工技术理论,某种操作的实际意义,树立质量意识,明确责任,自觉认真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4.2建立完整的质量检查系统
从混凝土选料、配比、浇筑、养护以至满水试验、竣工,每一施工环节都要有质量检验工作,成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检验系统。
这些试验工作在施工规范中也都有规定,重要的是必须很好组织专职检验人员去完成。
施工人员常说,质量好的工程是干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操作人员与质检人员对确保工程质量,目标是一致的。
质检人员协助操作人员认真执行规范和规程,认真执行为施工制订的技术组织措施,质量才更有保证,使抗渗混凝土达到设计的抗渗要求。
只有这样,我们从技术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把握每个工序的质量,才能最终保证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