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第3篇口技
- 格式:doc
- 大小:217.00 KB
- 文档页数:5
十、口技林嗣环【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帷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帷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帷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
妻子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妇女边拍着孩子边哼唱着哄他。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唠叨个没完。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哄孩子时口中哼唱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未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满坐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2019初三语文文言文《口技》知识点复习初三语文文言文《口技》知识点复习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3.字词句:A.字音:少顷[qi?ng] 呓[yi?]语齁[ho?u] 曳[ye?]屋许许[hu?]声B.词义: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⑵.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例句: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例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例句: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古义为跑,例句: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例句: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⑶.一词多义:①.乳:a.动词,喂奶,例句: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例句: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例句: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例句: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例句: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例句: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例句: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例句: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例句: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例句:…百千其作。
⑥.间:a.动词,夹杂,中例句: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例句: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例句:当是时;b.判断动词,例句:问今是何世。
⑷.词语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⑸.重点词语翻译: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孙权劝学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
小儿亦渐欲睡。
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坐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文言文《口技》阅读答案1.文言文《口技》阅读答案篇1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
下面是《口技》阅读题及答案,请参考!《口技》清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口技》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口技》知识点梳理《口技》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创作的一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展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出处:《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2、一词多义(1)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乳头)(2)妙:众妙毕备(妙处)以为妙绝(奇妙)(3)指:手有百指(指头)不能指其一端(指出)(4)绝: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消失)3、古今异义(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但是(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3)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4、词类活用(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2)会宾客大宴“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三、重点句子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四、内容理解1、文章结构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然后通过描写口技表演的过程,展现了其精彩绝伦。
表演分为两个场景,一是“梦中惊醒”,二是“渐入梦乡”,最后以“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舍乳啼,妇拍而鸣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日,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 作者:清朝林嗣环。
2.作品:选自《虞初新志》,我们学过的课文《核舟记》(明·魏学洢)也选自其中。
二、课文分析2.写作特色:①叙述中的动静转换。
②正面描写(口技表演)和侧面描写(宾客反应)相结合。
③首尾呼应。
【2006·广西南宁】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_______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________________7.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初中课内阅读】课内文言阅读(20分)《口技》附答案课内文言阅读(20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课内文言阅读(20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听到深巷里狗叫的声音,一位女士惊讶地伸了伸懒腰,她的丈夫胡说八道。
当孩子醒来时,他大声哭。
丈夫也醒了。
女人爱抚着孩子的乳汁,他们的孩子因乳汁而哭泣。
女人们拍手叫喊。
另一个大儿子醒了,他不止一个孩子。
到了时候,女人会拍拍孩子的手,嘴里咕噜咕噜,拿着孩子的牛奶哭,在长子刚出生时醒来,然后责骂丈夫。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马上准备好了。
客人们都伸长脖子,瞥了一眼,微笑着,默默地叹了口气,觉得这太棒了。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突然,一个男人喊道:“火起来了”,丈夫喊道,女人也喊道。
两个孩子一起哭了。
在俄罗斯,数百人喊叫,数百名儿童哭泣,数百条狗吠叫。
在中间,拉着坍塌的声音,火的声音,风的声音,成千上万的作品一起;有成百上千的呼救声,拖拽房屋的声音,抢夺的声音和溅水的声音。
一切该有的一切。
虽然一个人有一百只手和一百个手指,但他不能指向一端;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和一百种舌头。
他不能说出一个地方的名字。
于是客人们都换了颜色,离开了桌子。
他们放下袖子,打了两场仗。
他们几乎想先走一步。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1划分句子节奏(4分)① 大厅东北角(一处)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处)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两处)④ 所以所有的客人都换了颜色,离开了桌子(两处)12.说明文字(4分)①会宾客大宴:适逢,正赶上② 母乳喂养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隐隐约约④稍稍正坐渐渐一3译句(4分)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一切。
第3篇口技(河北近8年未考)
林嗣环
【全文中心】本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是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词语例句意思
通假字坐满坐寂然“坐”通“座”,
座位
古今异义
会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会议
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稍正坐古义:渐渐;今义:稍
微
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着;今
义:当中
古今
异义
股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指屁股
走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
名名其一处古义:说出;今义:名字
虽虽人有百手古义:表假设的连词,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虽然闻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一词
多义
指
手有百指指头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指明
乳
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绝
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妙
以为妙绝美妙,奇妙
众妙毕备妙处
词类
活用
名名其一处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乳妇抚儿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宴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虚词
而
妇拍而呜之承接连词,可不译
俄而百千人大呼与“俄”连用,为“一会儿”
者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
其
其夫呓语代词,她(的)
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
之
妇拍而呜之代词,指小孩儿
力拉崩倒之声助词,的
1.选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__《虞初新志》__,作者是__林嗣环__。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__善于,擅长
(2)会.宾客大宴会:__适逢,正赶上
(3)施.八尺屏障施:__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__一会儿
(5)其夫呓语
..呓语__说梦话
(6)既而
..儿醒既而:__不久,紧接着
(7)众妙毕.备毕:__全,都__
(8)宾客意少舒
..少:__稍微__ 舒:__伸展,松弛__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说出__
(10)几.欲先走几:__几乎___
4.用原文填空。
(1)总结各种声响的一句话是:__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议各种声响的一句话是:__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侧面描写口技艺人技艺精湛的句子是:__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6安顺模拟)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__(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安顺模拟)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__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微发笑,默默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孝感中考)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直了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孝感中考)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__(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保定17中模拟)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有什么作用。
__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是紧紧扣住“善”字展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保定17中模拟)“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宾客的反应,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艺术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承德2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14分)
【甲】《口技》(文略)
【乙】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臭,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注释】①高邮:地名,在江苏。
②旬:十天。
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连指药物。
8.概述【甲】文前两段的主要内容。
(2分)
__第一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
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举例谈谈【甲】文的写作手法。
(3分)
__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表现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水平,使人身临其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与“举子举于乡”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D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__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写了口技表演者的技惊四座,【乙】文写了医者的医术神奇。
用自己的话说说医者医术的神奇之处。
(3分)
__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
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
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