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研究的内容、路径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5
少女妊娠的原因调查及对策背景近年来,少女妊娠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万未成年女性怀孕。
少女妊娠对女孩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应引起重视。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少女妊娠的原因和对策,促进少女性健康。
原因分析性教育不足受传统观念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许多少女对性知识了解不足,缺乏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性教育课程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少女自行了解性知识,存在误解和偏差。
家庭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很大。
家庭矛盾、离异、父母丧失、家暴等因素,容易使少女产生心理问题。
无人关注、自暴自弃、寻求安慰等行为往往导致处境更加困难。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媒体等浪潮,使少女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侵袭,导致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
文化娱乐活动中的暴力色彩,性别歧视和不当言论也不无影响。
缺乏道德规范在当今社会中,缺乏道德规范已成为不争事实。
因此,许多少女对于道德规范了解不足,难以抵御负面影响。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少女妊娠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家庭教育父母亲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和构建健康的性观念。
家庭要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关心和支持。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性教育,包括提供正面性健康知识和构建正面价值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保护自己,防止不必要的性行为。
政府管控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信息、广告、文化和娱乐产业的管制和监督,加强媒体引导,规范社会道德建设。
公众教育公众应加强对少女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强性健康知识和安全意识。
帮助和扶持少女,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结论少女妊娠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从教育、家庭和社会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预防。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少女妊娠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为少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我们进行了一次育龄妇女生育情况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二、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育龄妇女对于生育的意愿是积极的。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生育1-2个孩子,而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育或不确定。
此外,受访者普遍认为生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意义重大,可以传承家族血脉,增进夫妻感情,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实际生育行为与意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结果显示,有40%的受访者已经生育了1个孩子,而只有20%的受访者生育了2个以上的孩子。
其中,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和生活压力是影响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普遍表示,社会对于女性的职业发展要求较高,而育儿的时间和精力却相对有限,导致生育行为的延迟或减少。
三、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调研发现,育龄妇女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首先,职业发展与生育之间的矛盾是最突出的问题。
不少受访者表示,生育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晋升和提升薪资方面。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
受访者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和养育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提到了养老问题和配偶的支持程度等因素。
四、政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和困境,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支持。
2.加大对育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对育儿津贴的发放和扩大幼儿园的招生规模。
3.加强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于生育的重视程度,鼓励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育儿工作。
4.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为育龄妇女提供更多的养老保障,减轻其生育后的经济压力。
大龄孕妇最新研究报告内容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生育,导致大龄孕妇的增加。
大龄孕妇(35岁及以上)的妊娠与生育过程存在一系列的特殊问题和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各国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对大龄孕妇最新研究报告进行综述。
大龄孕妇的特点和现状在大龄孕妇的研究中,首先需要了解这个群体的特点和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大龄孕妇的数量正以显著的速度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职业发展的压力、经济状况的改善等因素所导致。
大龄孕妇的特点主要包括:更高的孕妇和胎儿并发症风险、生育能力的下降、妊娠期并发症和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等。
妊娠期并发症与风险大龄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常常面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风险。
最新研究发现,大龄孕妇相较于年轻的孕妇,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胎盘功能障碍、子痫前期等并发症。
此外,大龄孕妇的流产和早产率也明显提高。
这些并发症的出现给大龄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及早的妊娠筛查和定期产检对于大龄孕妇尤为重要。
生育能力和染色体异常大龄孕妇生育能力的下降是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研究发现,女性的卵子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从而导致生育难度的增加。
此外,大龄孕妇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这意味着大龄孕妇在怀孕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胎儿发育异常、畸形以及流产等问题。
为了降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一些大龄孕妇会选择进行基因检测和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营养保健和心理支持除了关注身体问题,大龄孕妇在妊娠期还需关注饮食营养和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充足的营养对于大龄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发育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大龄孕妇在面对与怀孕相关的压力和焦虑时,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心理干预和支持可以帮助大龄孕妇缓解压力,提升自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促进健康的妊娠和顺利的分娩。
结尾通过以上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龄孕妇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近年来,中国人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以及人口走向引起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一、中国育龄妇女现状在中国,育龄妇女是指15-49岁的妇女,这一群体对于人口增长和国家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的育龄妇女总数为3.2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4%。
其中,15-29岁的年轻女性占总育龄妇女的57%,大约有1.83亿人。
同时,30-49岁的中年妇女占育龄妇女总数的43%,约有1.37亿人。
可以看出,中国的育龄妇女总体规模庞大,呈现年轻化和中年化的双重特征。
二、中国生育现状中国的生育现状在近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实施了独生子女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育率的提高,导致了全国生育率的下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度下降到每对夫妻的孩子数为1.5个左右,然而在21世纪初期,生育率开始略有回升,到2016年,生育率达到每对夫妻的孩子数1.7个。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观念的改变,中国的生育率在近年来又开始回落,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的生育率约为每对夫妻的孩子数1.6个。
可以看出,中国的生育率虽有所回升但依然相对较低,人口增长面临着挑战。
三、中国人口走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行,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寿命的延长所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较大。
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
与此同时,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有所下降,为64.3%,这表明了劳动力供给的相对减少。
在这样的人口背景下,中国的人口走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育龄妇女与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研究报告摘要: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严重挑战,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将直接影响国家的人口走向。
通过对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中国人口众多,早期的人口政策导致了人口迅速增长,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日益严重。
了解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对于提出合理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近年来,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
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婚龄延迟、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等。
另外,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得部分妇女选择延迟生育,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三、中国育龄妇女与人口走向1.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当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而15-59岁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渐下降,这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人口减少问题中国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率下降,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下,一个老人通常由多个子女共同抚养。
然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改变,一个子女需要同时抚养两个老人,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四、对策建议1.优化人口政策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鼓励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加大对不孕不育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2.提高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可以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降低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生育率。
3.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中国政府应该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提供相应的养老保障和健康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结论:通过研究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现状及人口走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优化人口政策、提高女性地位和加强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等。
孕妇调研报告孕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孕妇的调研,旨在了解孕妇的需求、健康状况以及相关信息获取途径。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位孕妇参与。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孕妇需求在对孕妇的需求进行调查中,最受关注的是孕产期所需的饮食营养方面,有70%的孕妇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需求。
其次是孕期锻炼和产前知识的了解,分别占比20%和10%。
2. 孕妇健康状况对于孕妇的健康状况,我们主要关注了孕期体重、体力状态和情绪状态。
结果显示,40%的孕妇表示自己的体重增加正常,50%的孕妇有时感到疲倦,还有10%的孕妇说自己容易情绪低落。
3. 信息获取途径在了解孕妇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时,我们列举了互联网、医生咨询、亲友和图书馆等选项。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孕妇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30%的孕妇更倾向于找医生进行咨询。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1. 孕妇需求由于孕妇在饮食方面的需求最大,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该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并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满足孕妇的需求。
此外,孕妇还应及时了解相关的产前知识,加强产前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 孕妇健康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孕妇普遍存在体力透支的情况,这可能与孕期的身体变化和荷尔蒙水平的改变有关。
建议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注意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如果遇到情绪低落的情况,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做好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
3. 信息获取途径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孕妇普遍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搭建一个孕妇专区的网络平台,提供权威的资讯和专家指导,帮助孕妇更好地获得可靠的信息。
同时,医生和亲友也可以在特定场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孕妇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支持。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孕妇的需求、健康状况和信息获取途径。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应加强孕妇的营养教育和产前知识普及,关注孕妇的健康状况,并提供可靠的信息渠道,以更好地满足孕妇的需求。
调研报告范文孕妇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一份关于孕妇的调研报告范文,长度为1000字:孕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孕妇的调研,旨在了解孕妇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健康意识以及对于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以便为孕妇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向孕妇提问,并进行匿名统计和分析。
三、样本概况我们共有200位孕妇参与了本次调研,年龄范围在20岁-35岁之间,其中一孩、二孩和三孩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0%、35%和25%。
四、调研结果1. 孕妇的生活状态大部分孕妇表示在怀孕期间感到较为疲倦和乏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孕妇表示精力充沛和身体状态良好。
关于情绪方面,70%的孕妇表示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易怒的情况。
2. 孕妇的饮食习惯在饮食方面,调研结果显示90%的孕妇对于饮食的选择趋向于健康和平衡,增加了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
另外,35%的孕妇表示会有嗜吃某种食物的倾向,如酸甜味的水果和巧克力。
3. 孕妇的健康意识大多数孕妇非常重视自己和胎儿的健康,81%的孕妇表示会定期参加孕妇健康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补充剂和药物。
受访者中的70%表示会进行适当的运动以维持身体健康。
4. 孕妇对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在对母婴保健服务的需求方面,74%的孕妇希望能得到有关孕育期和育婴期的科学指导和建议,并希望有专门的机构提供母婴保健服务,如提供孕妇瑜伽课程和产后恢复指导等。
五、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孕妇在怀孕期间的身体状态和情绪波动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能够缓解身体不适和情绪压力的服务和产品。
2. 孕妇的饮食需求主要是健康和平衡的,应加强对孕妇饮食的科普和指导,推广健康的孕妇饮食习惯。
3. 孕妇普遍重视健康意识,可以积极倡导孕妇合理使用药物和补充剂,提供全面的孕期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4. 基于孕妇的需求,应该建立更多的母婴保健机构,为孕妇提供全面的孕育期和育婴期的指导和服务。
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研究的内容、路径与方法【摘要】家庭在营销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消费者购买组织,家庭成员又构成了最有影响的主要相关群体。
女性在家庭决策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表现为在家庭消费中女性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另一方面表现为女性个人消费力强大。
对营销者来说,女性的重要性还表现为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具有为数众多的人口。
根据2005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直至2004年止,中国女性(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和台湾省的人口)达到6.3亿人,其中城镇女性人口达2.63亿。
由此可见,女性作为个体或作为家庭购买成员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力量。
【关键词】妊娠妇女生活形态消费者行为学一、引言女性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特殊的阶段——妊娠。
这是女性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一个家庭很重要的生命周期阶段。
按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规范,家庭是女性的重要场所,家庭生命周期的内容、模式及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最大。
因此,处于妊娠阶段的女性在购物、休闲的态度和行为上或者叫生活形态上会发生改变,这对营销者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根据2005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此处是指大陆)已婚育龄妇女人口总数为2.55亿人,该年出生婴儿数是1593万。
如果按照一胎只有一个婴儿的一般概率,1593万约为该年中国大陆妊娠妇女的人口数,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据保守估计,一位城镇妊娠妇女在其短暂的妊娠期至少要花费200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2004年的妊娠消费品市场就达133亿元【1593万×(2.63亿÷6.3亿)×2000元】人民币以上,其中还不包括农村妊娠妇女的消费能量!以上数据显示出中国妊娠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的、巨大的消费群体,正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呈现出巨大的消费潜能。
中国对妊娠妇女的研究开展已有20多个年头,但主要局限在医学、人口学、女性学、营养学等学科领域,很少有学者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对这个群体进行研究。
而事实上,只有深刻解读这一群体的消费生活形态,才有可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和策略,才能真正挖掘出这一群体的市场价值。
鉴于女性的重要性和妊娠的特殊性,中国女性妊娠阶段生活形态在营销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消费者行为学视觉下研究中国女性妊娠问题,值得学术界作深入的探讨。
二、中国关于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的研究生活形态术语最早以短语形式(Style of Life)出现在社会学领域,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广义的生活形态是指人的全部生活活动的总和,而狭义的生活形态仅仅指人们的物质消费活动和由他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活动的方式,即消费生活形态。
随着西方社会进入消费社会,消费生活形态研究取代了生活形态的研究。
生活形态的概念在1963年被美国学者Lazer引入到营销学领域,Lazer认为,生活形态是“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群体的独特生活模式”(1964)。
而在消费者行为范式中,生活形态则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定义:它反映消费者对怎样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态度以及所做的消费抉择的形式。
目前,在国内外主要相关刊物中,关于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的研究主要是从医学、人口学、女性学、营养学等学科角度展开的,研究的内容包括生活形态与生殖健康的关系(朱慧莉,2004;樊尚荣,2004)、生活形态与孕期保健水平的关系(葛学凤,2004)、生活形态与生育观念的关系(王树新,1994)以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沈惠琴,2003;王青梅,2004)等。
显然,学者们对妊娠妇女这一群体已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研究角度并没有从消费者行为学视野下展开。
这种研究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消费者行为学在理论上的完整性,更重要的可能会因为不能有效地满足妊娠妇女对其所选择的生活形态的追求而影响其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相关企业有效地开发妊娠妇女市场和在这一市场上开展卓越的竞争。
三、研究的内容框架、路径与方法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的研究,需要回答研究内容、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的问题。
本文借鉴消费者行为学的成果,结合孕妇群体的特殊性,对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框架性意见。
(一)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研究内容框架在消费者行为学范式下孕妇生活形态的研究尚没有现成的成果可资参考,但生活形态(包括女性的生活形态)的研究却有一些成果,我们可从中借鉴以理出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研究内容框架。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研究的内容框架包括基本内容、一般内容和特殊内容的完整体系。
1.基本内容。
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研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应该是: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未来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基本走向如何?因此,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基本特征研究和变化发展研究。
2.一般内容。
为了回答以上的基本问题,我们需要对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一般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这些一般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孕妇一般消费环境状况如何?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有哪些?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基本分类如何?一定时期中国孕妇主流生活形态状况如何?中国孕妇生活形态与家庭生活形态关系如何?中国孕妇生活形态与营销一般策略的关系如何?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变迁如何?以上的问题构成了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研究的一般内容3.特殊内容。
除了一般性问题外,对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纵深了解和把握,还有赖于对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许多特殊问题的研究。
这些特殊问题构成了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研究的特殊内容:中国孕妇各种特殊消费环境的研究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各种特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如亚文化因素和气候因素)不同族群的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特性研究不同族群的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族群的中国孕妇生活形态与营销策略的关系研究不同族群的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有的孕妇生活形态(如独生代孕妇生活形态)的研究具体行业、产品、品牌与孕妇生活形态的关系研究(二)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研究路径生活形态往往表现为主体的人在某种情景下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特定使用或消费。
这就决定了研究孕妇生活形态的具体切入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孕妇本身的路径或称“人”的路径;二是产品(服务)的路径或称“物”的路径;三是具体的活动路径或称“场景”路径。
如图1所示: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它还是个人在社会中是哪种人和不是哪种人的声明。
从生活方式的这种群体意义出发,我们有可能通过对孕妇本身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的静态扫描,来发现孕妇生活形态的群体性特征。
从孕妇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的宏观层面,到家庭、角色身份与参照性群体,再到个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和个性特征的扫描,直到对孕妇心理的透视,这样层层剥离的结果,就有可能发现具有类的差异的孕妇生活形态景象。
这就是所谓的孕妇生活形态研究的“人”的路径。
作为群体身份的孕妇生活形态,需要许多象征物来区分和界定其群体性质。
这些象征物都是一些具体的产品和品牌。
这些产品和品牌会构成群体身份的象征体系。
孕妇正是利用一系列被称为消费集群的产品来界定、传播和扮演社会角色的。
因此,我们有可能通过识别一系列看上去在孕妇消费者观念中与特定的生活形态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来识别和确认出不同种类的孕妇生活形态。
也就是利用“物”的路径研究孕妇生活形态。
采用生活形态的方法研究孕妇消费者本身就意味着从行为模式(patterns of behavior)的角度来了解孕妇消费者。
孕妇生活形态表示了孕妇用什么方式来享受人生并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
这就使研究者有可能通过孕妇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下对产品的选择、消费和处置等活动来把握孕妇的生活形态特征。
这是对孕妇生活形态最直接的研究。
这种研究路径就是所谓的“活动”路径。
以上三种路径提供了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孕妇生活形态。
究竟应沿着什么路径来研究孕妇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
(三)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研究方法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研究重点应在于找出中国孕妇生活形态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情况下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一般来说,聚类分群研究、相关性研究和比较性研究应该是较常用的实证方法。
但在应用这些方法前,首先要寻找或设计出适合的测量工具——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量表,这也是中国孕妇生活形态实证研究中最关键的一步。
目前西方关于生活形态研究的测量工具大概有AIO清单、V ALS模型、RVS 量表、LOV量表、PRIZM方法等几类,但这些量表都是基于西方消费者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研究发展而来,不一定适合与西方消费者有巨大差异的中国消费者。
并且,妊娠妇女作为一个处于过渡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女性消费群,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于适当的测量工具需求会更为迫切。
因此,我们应在参考相关生活形态测量工具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法、深度访谈法、焦点小组法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妊娠妇女消费群生活形态的量表,并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去测试、调整和提高它的效度和信度。
另外,由于中国文化、社会变迁与制度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在借鉴西方消费者行为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同时,更要立足于本土,充分吸收有关研究中国人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并在二者的基础上做出适合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研究的方法论上的创新,务求找到更多更好和更具特色的、能更有效地洞察中国孕妇生活形态的新方法。
四、结束语中国妊娠妇女消费群体凭借其庞大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消费潜力以及在家庭中的核心位置,正在中国消费品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然而,至今尚未有全面、系统、科学的中国妊娠妇女消费形态研究。
本文根据中国妊娠妇女生活形态实况,以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觉指出中国妊娠妇女消费群生活形态的研究内容、路径与方法,以此期望获得更多学者和企业对于这一课题的关注和深入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过度信息市场环境下的广东品牌战略机制研究(06GO-02);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过度信息与多样文化市场环境下的品牌构建理论研究(06-YZ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