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23.63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摘要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版)》,标准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目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核心,本文从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
一、概念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创设情境,获得感知;思维加工,形成定义;基础练习,熟悉概念;联系实际,用于实践等组成了物理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1]。
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根据如上流程有目的的展开。
1.有效的创设情景,为抽象思维奠基学生收集证据的科学思维意识可以在有效创设的情景中得以培养,从而为概念的思维加工奠定了基础。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物理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
2.展开思维加工,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思维加工离不开对情境的规范严谨的描述;学生通过对典型情境展开概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推理,不仅可以透过现象看到物理概念的本质,而且强化和熟练了这一科学思维程序。
3.理论联系实际一旦形成概念,就要进行基础性和递进性的练习,以理解掌握概念的全部含义。
4.利用类比法学习有关概念,训练科学思维例如有些物理概念是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出来的新的物理量。
这样的类比学习,学生能够对物理概念进行更好的构建,同时也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
5.搭建概念图,知识系统化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如果合理的使用概念图,使概念关系可视化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把这些概念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规律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对物理规律的认知和建构需要经过建模、分析、推理、论证、综合、质疑等多个过程。
在对物理规律教学时,有效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完成规律的建构和掌握。
1.重视公式推导2.利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3.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4.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5.研讨物理学史,借鉴前人科学思维三、习题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1.习题文字变成“物理语言”习题文字较多时,学生会出现审题的困难,此时若能把习题文字变成“物理语言”,在纸上列出来,习题内容就变得清晰明了了。
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途径作者:任大忠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3年第06期一、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正确地进行复习提问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提问的内容应该使学生在回答时不仅要回忆所学过的问题,而且还要深入钻研,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事实,修正概念,使结论更加充实。
例如:在复习阿基米德定律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天平两端分别挂着实心的铜球和铅球,在空气中天平是平衡的,如果把天平放在水中或真空中,哪一端较重,为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提问应避免提出单纯记忆就能回答的问题,如什么叫阿基米德定律?什么叫左手定则等。
提问的内容还可以是学生以前所掌握的概念定律等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这类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对知识产生强烈的要求,渴望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讲向心加速度之前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在匀速圆周运动里,质点运动的速度是怎样的?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它的方向有无变化?在学生回答后再提出,在匀速圆周运动里,质点是否具有加速度?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必然活动起来。
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内容不可过分强调深入,要适合一般学生水平,超出要求的问题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沉重,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妨碍了学生的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
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
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从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讲解新课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对新知识容易接受,就必须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谐一致。
浅谈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方式物理思维是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
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方式进行浅谈。
1.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物理思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论,使学生知道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能够领会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价值。
通过学习物理科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合理的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现象到深层次的规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把握物理概念的方式。
学生通过物理思维的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4.促进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高物理思维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出更多新颖的解题方法和探索途径,促进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好基础。
1.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物理思维方法找寻解决问题的线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举例说明在物理问题的解决中,通过举例说明家庭、社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物理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和应用物理思维的方法。
4.巧妙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去推导和探究物理问题,如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测,进而验证是否正确。
综上所述,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促进学生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物理规律。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加以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拓宽思路、互相启发,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能力已越来越为众多教师所重视。
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要求的核心,它与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等密切相关,对其它能力的发展水平起着制约作用。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点心得。
一、树兴趣,促求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想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去获得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先激发其学习兴趣,再调动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在教“阿基米德原理”之前先问学生:“怎样测出一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多数学生都懂得:①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G;②将用弹簧秤吊着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③小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
“那么假如要测出一艘特大轮船在水中所受的浮力那是不是要造一支特大的弹簧秤呢?”“当然不能啦”,“那该怎办呢?”此时学生已处于想知道又不能解答的矛盾之中,“有办法,阿基米德原理将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接着讲“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洗澡”的故事给学生听,这时学生看着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必将激起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探究动机。
不过,由于人的生理局限,兴奋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结合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节奏有序,高潮出现得当显得极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穿插科技发展新动态、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生平甚至可以引用一两句诗词,既可调节课堂节奏,又能再次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