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菌治疗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344.79 KB
- 文档页数:7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刘洁;赵建平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2024(45)1
【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药物,是目前抗菌谱最广、杀菌活性最强的抗生素,然而随着此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导致临床选择抗菌药物越来越艰难,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从碳青霉烯酶的产生、通道蛋白的缺失、外排泵的过度表达、药物结合位点的改变、生物膜的形成等5个方面介绍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RO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8页(P20-27)
【作者】刘洁;赵建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2.获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3.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
因blaKPC的分子特征4.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进展5.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Δ毛娇娇*,曹国文,朱珠,陶宏,许峰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4)中图分类号 R 97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6-1984-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6.12摘要 目的 观察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CAZ/A VI )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菌(CRO )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2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RO 感染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
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 50万单位,q 12 h ,其中肾功能不全或接受肾脏代替治疗(CRRT )者不进行剂量调整;观察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注射用CAZ/A VI 2.5 g ,q 8 h ,持续2 h ,其中肾功能不全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接受CRRT 者不进行剂量调整。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微生物学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体温、白细胞(WBC )、C 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原(PCT ),记录其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微生物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温、PCT 、CRP 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RP 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两组的康复出院、转普通病房、死亡患者比例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使用CAZ/A VI 、延长用药疗程可能实现临床获益(比值比分别为1.146、7.707,P <0.05),肺部感染、接受CRRT 可能是导致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0.182、0.236,P <0.05)。
抗生素联合治疗对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体外疗效如何?看看这篇综述怎么说?*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阅读革兰阴性菌耐药形势严峻,我们该如何应对?21世纪以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危机。
其中,以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代表的肠杆菌科细菌(CRE)、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以及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多重耐药(MDR)或泛耐药(XDR)革兰阴性菌感染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临床可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非常有限,给国内临床一线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抗生素联合治疗的优越性目前仍存在争议,2021年4月,Luigia SCUDELLER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上发表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 vitro efficacy of antibiotic combination therapy against 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以期从体外模型研究中预测抗生素方案的有效性,为后续多重耐药菌的抗生素选择方案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快速出现和播散的MDR革兰阴性细菌(GNB)被认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细菌(CR-GNB)治疗选择更加有限。
为了指导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优先考虑的碳青霉烯耐药的病原菌清单: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
到目前为止,体外表现出抗CR-GNB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主要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可能会经常面临同时存在碳青霉烯敏感细菌感染的现象。
其他种类抗菌药物(例如多黏菌素、碳青霉烯、氨基糖苷类)一般单独用于CR-GNB治疗或在一些观察性研究中采用联合治疗策略。
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胡音音,张亚东,杜伟鹏,王菲,董娅,卢庆文*(南阳市中心医院,南阳 473009)摘要:目的了解南阳市中心医院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578株,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291株(50.35%)、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179株(30.97%)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65株(11.25%)为主,分离居前三位科室的依次是ICU(196株,33.91%)、神经外科(155株,26.82%)和呼吸科(105株,18.17%)。
CRO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502株,86.85%),以61~70、71~80岁两个年龄段患者多见。
药敏结果显示CRO的耐药性普遍较高,CRAB对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6%和81.2%;CRKP对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和四环素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7.8%、100.0%和66.3%;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对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62.5%和100.0%;CRPA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达96.9%,对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均在40.0%以上。
结论 CRO感染涉及的临床科室及标本类型多而集中,耐药现状严峻,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感染控制工作应加强落实,对老龄患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感染控制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20)06-0464-05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a Third-Grade Class-A HospitalHu Yin-yin, Zhang Ya-dong, Du Wei-peng,Wang Fei, Dong Ya, Lu Qing-wen(Nanyang City Cente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9)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s (CRO)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an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s The clinical isolates of CRO of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total of 578 CRO strains were isolated, with the top three strains were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 (291, 50.35%),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179, 30.97%) and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 (65, 11.25%). The top three infected ward were ICU (196, 33.91%), neurosurgery (155, 26.82%) and respiratory department (105, 18.17%). Most strains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respiratory specimens (502, 86.85%), with the patients’ age mainly ranges from 61 to 70 and from 71 to 80 years old.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showed that the major CRO were generally resistant to common antimicrobial agents, but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f CRAB on polymyxin B and minocycline were 98.6% and 81.2%. Moreover,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f CRKP on minocycline, polymyxin B and tetracycline were 77.8%, 100% and 66.3% respectively.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C) on amikacin and polymyxin B were 62.5% and 100%. CRPA on polymyxin B had high susceptibility rate (96.9%) and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n cefepime, meropenem and amikacin were all over 40.0%.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departments and specimen types in this hospital covered by CRO which had seriously worse situ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are numerous收稿日期:2020-03-13基金项目:南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CQY024)。
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断、治疗与防控指南解读一、CRGNB感染指南更新背景细菌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公共卫生威胁之一。
2022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AMR 全球负担的系统综述显示,2019年全球估计有4.95亿死亡病例与AMR相关,1.27亿死亡病例归因于AMR。
其中,导致死亡最常见的6种AMR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约3570万死亡病例与AMR相关,92.9万死亡病例归因于AMR。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比阿培南等,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GRGNB)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抗菌治疗选择有限且死亡率高,主要包括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三种类型。
本指南包括CRGNB感染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三个章节,共16个临床问题[1]。
本指南是严格遵循WHO推荐的标准流程制定的。
指南编写组多学科专家确定16个PICO临床问题后(P是指patients研究对象,I是指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是指control对照,O是指outcome 研究结局),指南工作组查阅大量的文献,7位指南专家组成员组成核心小组,与指南工作组成员详细评估了研究证据,并通过视频讨论会,初步形成了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的初稿通过问卷投票的方式提交给了其他26名专家组成员,专家组在审阅了证据概况后对推荐意见的初稿进行投票。
全体专家组成员以讨论(为主)和投票(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就推荐意见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相关使用注意事项达成了共识。
本指南也在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注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的治疗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因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低毒性等特点,成为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和头孢菌素酶的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MDR)的有效药物。
但随着其广泛应用导致产碳青霉烯酶的MDR和泛耐药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ce bacteria, XDR)在全球医疗机构中快速增长和流行,包括产碳青霉烯酶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rmoniae, CRKP)和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已成为全球攻克的焦点。
有专家将这些MDR 比喻成“Bad Bugs,No Drugs”,敦促科学家研究新的抗生素,临床感染专家探索更有效和更规范的治疗方案。
1 产碳青霉烯酶菌的流行趋势产碳青霉烯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增长,直接影响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对临床救治提出严峻挑战。
碳青霉烯酶有庞大的家族,已报道超过120种,它们能水解包括酶抑制剂在内的所有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除粘菌素类、替加环素及某些氨基糖苷类外的抗生素均有耐药性。
最重要的产碳青霉烯酶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我国的耐药状况不容忽视,Yang的研究显示2002-2009年调查的2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已分别达到30%和2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及治疗挑战聂署萍;陆学东【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曾被认为是临床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一系列碳青霉烯酶的出现,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日益增多,并且这些病原菌常同时携带其他多种耐药基因,几乎对所有抗生素耐药,其所引起的感染有很高的病死率。
本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相关感染的治疗进行综述。
%Carbapenems were once considered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serious infections with gram-negative pathogens. As carbapenemases are spreading, the incide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isolates is increasing. The rise of carbapenem resistance in these pathogens carrying additional resistance genes to multiple antibiotic classes has created a generation of organisms nearly resis-tant to all available therapy and the infections caused by these pathogen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echanisms of carbapenem resistance, and the treatment of related infections.【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34-138)【关键词】青霉属;抗菌药;药物耐受性;治疗学【作者】聂署萍;陆学东【作者单位】518033 深圳,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检验医学部;518033 深圳,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检验医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抗菌谱最广的一类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合成细胞壁粘肽,导致细菌胞壁缺损、胞内渗透压改变和细菌溶解,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医学技术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为革兰阴性杆菌,可定植于机体胃肠道、皮肤、呼吸道、鼻咽部以及土壤、水等多种周围环境中,是一种重要的院内及社区感染病原菌,其所致的感染占所有院内感染的10%左右,可引起包括肺炎、菌血症、脓毒症、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细菌性肝脓肿等。
易感群体的增加,新症状的出现和耐药菌株的增加促使临床医师有必要更好地认识此种病原菌。
长期以来,碳青霉烯类药物作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构筑了抗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增加,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疗效有所减弱,这对临床治疗与院内感染的防控敲响了警钟,为此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1].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①产生碳青霉烯酶;②高产AmpC酶或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 ,ESBLs)合并外膜蛋白缺失对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影响;③肺炎克雷伯菌外排泵系统;④形成生物膜等。
本文将主要对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作一介绍,希望能为临床治疗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方向。
1 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包括Ambler分类的-内酰胺酶的A、B、D类。
A 类碳青霉烯酶在Bush分类中属于2f组,包括KPC、SME、NMC-A、IMI、GES、SFC-l等。
作为目前最主要的一种碳青霉烯酶,产KPC (Klebsiella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型碳青霉烯酶的出现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2].该酶可以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青霉素、一至四代头孢菌素在内的所有-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但对单环内酰胺类敏感。
引用格式:曲俊彦,吕晓菊.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菌治疗[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4):307-313.・多重耐药菌的治疗・吕晓菊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医疗主任,长期从事感染病医、教、研及医疗管理工作,重点从事各类疑难重症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诊治,发热待查的甄别,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研究,是西南地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家。
参与中央首长等VIP会诊及各类疑难重症感染会诊。
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委员会抗菌药物学组委员,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南医疗事故技术司法鉴定专家,多个国内外杂志编委。
近5年负责或主研国家支撑项目、“十一五”课题、国际多中心研究等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篇(SCI论文10余篇),参编书籍8部,获国家专利1项。
指导毕业博士及硕士生20余名。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菌治疗曲俊彦 吕晓菊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通信作者:吕晓菊,Email:lvxj@3369@163.com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6.04.004 【摘要】 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近20年来,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曾被认为是治疗革兰阴性菌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随着碳青霉烯酶的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
此类病原菌通常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株,可选药物极为有限,某些情况下甚至无药可用。
该文着重介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及治疗策略,为此类细菌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革兰阴性菌; 抗药性; 治疗Chemotherapyforinfectionscausedbycarbapenem-resistantGram-negativebacteria QuJunyan,LyuXiaojuCenterofInfectiousDisease,WestChinaHospital,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yuXiaoju,Email:lvxj3369@163.com【Abstract】 Gram-negativebacteriaarethecommonpathogenscausingnosocomialinfections.Thedrugresistanceofgram-negativebacteriahasbecomeincreasinglyseriousinlasttwodecades.Carbapenemswereonceconsideredasthelastlineofdefenseagainstseriousinfectionsofgram-negativepathogens.Ascarbapenemase-producingstrainsarespreading,theincidenceofinfectionscausedbycarbapenem-resistantisolatesisincreasingworldwide.Thepathogensareusuallymultipledrugresistantstrainsorextensivelydrugresistantstrains,andeffectivetreatmentoptionsarelimited,eventherearenomoredrugsincertainconditions.Thisarticlefocusesonappropriateantibioticsandtherapeuticstrategiesforeffectivecontrolofinfectionswithcarbapenem-resistantgram-negativepathogens.【Keywords】 Carbapenem; Gram-negativebacteria; Drugresistance; Treatment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能通过抑制细菌胞壁黏肽合成酶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细胞质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
因其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具有高度稳定性,已成为治疗耐药菌严重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Gram-negativebacteria,CR-GNB)的检出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其中,非发酵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以及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最常见,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严重困境。
1 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现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等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报道[1]。
199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首次分离到一株产KPC-1的肺炎克雷伯菌[2],之后产KPC型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在全球范围迅速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监测数据表明: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从2001年的1畅2%上升到2011年的4畅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增加最明显(从1畅6%上升到10畅4%)[3]。
一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表明: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从2009—2010年的47畅1%上升到2011—2012年的77畅2%,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也从2畅2%上升到11畅5%,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在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三个时间段的检出率分别为4畅4%、5畅8%和6畅3%[4]。
国内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出现得比美国晚。
2007年之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一般在1%以下。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几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超过了10%。
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为72畅4%,前四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四种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畅9%、10畅5%、62畅4%、26畅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畅0%、13畅4%、66畅7%、24畅3%[5]。
CHINET网近十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维持在1%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9年开始明显上升,目前耐药率为10%左右;CRAB的检出率从2008年的49畅3%上升至2014年的66畅7%,且60%以上菌株呈多重耐药模式;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平稳,为20%~30%[6]。
2 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天然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高曼军团菌、蜡状杆菌、J-K群棒状杆菌及少数拟杆菌属等[1]。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灭活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降低外膜通透性或主动外排系统等多种机制产生耐药。
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1)产生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临床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包括AmblerA类(如KPC、GES),AmblerB类(如NDM、IMP、VIM、SIM、GIM、SPM)和AmblerD类(如OXA-48、OXA-23、OXA-51、OXA-40、OXA-46、OXA-181、OXA-198)[7-8]。
其中,A类酶以KPC最常见,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由质粒介导快速传播[9];NDM金属酶是除KPC外另一类传播能力很强的碳青霉烯酶,多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属产生;最常见的OXA酶为OXA23与OXA51,主要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
(2)外膜通透性降低:膜孔蛋白缺失或表达降低,使抗菌药物经跨膜扩散途径受阻,导致耐药。
大肠埃希菌中常见的与抗菌药物扩散相关的膜孔蛋白有OmpC和OmpF,肺炎克雷伯菌中相关膜孔蛋白有OmpK35、OmpK36、OmpK37[10]。
CRAB相关膜孔蛋白有CarO蛋白、OprD蛋白和33~36kDa蛋白[11]。
OprD是目前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唯一膜孔蛋白[12]。
(3)青霉素结合蛋白(PBP)靶位改变:PBP的构型及数量改变,导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能与之结合或结合力下降,继而出现耐药。
PBP2和PBP3的低表达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相关[13]。
3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CR-GNB往往呈现多重耐药,常同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所致感染治疗难度大,可选药物有限。
抗菌治疗应综合考虑本医院或本地区的耐药菌流行病学、细菌耐药类型、药敏结果、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达到疗效最大化及不良反应最小化。
3.1 多黏菌素 多黏菌素是多肽类抗菌药物,可竞争性取代钙镁离子通道引起外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菌死亡,临床主要为多黏菌素B硫酸盐(PolymixinB)和多黏菌素E甲磺酸盐(Colistimethatesodium,CMS)。
虽然革兰阴性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在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且近期美国已发现一株对多黏菌素耐药的尿源性大肠埃希菌,但多黏菌素仍被认为是治疗CR-GNB最有效的抗菌药物[14],对于CR-GNB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血流感染等具有较好疗效。
由于多黏菌素具有肾毒性、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近期研究报道:采用多黏菌素E治疗的患者肾毒性的发生率仅为8%~18%,根据肾功能调整多黏菌素给药方案、密切监测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肾损伤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肾毒性的发生。
多黏菌素对CR-GNB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影响体内疗效。